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看館陶怎麼做的?

2021-01-09 館陶廣播電視臺

「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是農業農村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我縣以土地託管服務為切入點,搞好頂層設計,解決為農服務「最後一公裡」問題,形成了「農民外出打工,供銷社給民打工」的服務模式。

近日記者跟隨農機合作社人員到我縣路橋鄉和南徐村鄉土地託管服務試點,看到種糧大戶趙法賓在自己的承包地前「視察」,回想起當初自己承包的300畝地,趙法賓由衷的感嘆,當初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植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依託農業機械主導產業,創新實施農機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探索了一條土地流轉之外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新路徑,實現農民打工與農業生產兩不誤、雙豐收,有效破解了農民沒時間耕種、無力耕種問題。

記者在縣農機辦了解到:在剛開始推廣土地託管的時候,農民對服務質量有顧慮、不敢託管,為了解決農民的顧慮,我縣成立了農業託管服務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於大力推進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措施,通過「五個明確」確保規範運作,為農戶提供優質託管服務。

由縣農業部門牽頭,綜合考慮規模實力、機具設備、市場信譽等因素,遴選出三農、宏豐兩家國家級、省級農機服務示範社,進一步整合資源,成立了專業服務隊伍。通過明確託管責任、託管內容、耕種方式、收費標準、風險規避等為農戶提供託管服務並由農戶自由選擇託管標準。

我縣供銷社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中心,面向全縣提供土地託管服務。農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種管收一體化的「全託管」,也可以按照服務「菜單」選擇部分項目的「半託管」。實現了萬餘農戶「種田不下地」。

我縣實施農機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後,實現了農民、村集體、農機合作社三方共受益、同發展。即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增加了集體收入,也為合作社帶來了利潤,一舉三得。截至目前,館陶縣在路橋鄉、徐村鄉開展土地託管服務試點,託管面積面積6萬餘畝,使農民減少投入近600萬元。

疫情當前 不信謠 不傳謠

請關注權威黨媒 獲取官方消息

聲明

凡本平臺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華夏人生》怎麼種地 種地需要哪些工具
    18183首頁 華夏人生 《華夏人生》怎麼種地 種地需要哪些工具 《華夏人生》怎麼種地 種地需要哪些工具 來源:網絡
  • 誰來種地?怎麼種地?農企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有答案
    李學峰解釋,用最簡單的說法,這種包括了農業生產託管的服務,其實更類似於「土地保姆」的角色,「也就是說,地是農民的,種什麼也是農民自己可以做主的,我們來幫助農民代耕代種,但是需要成特定規模的種植,這也是形成規模化生產的一個過程。」李學峰提到山西的糧食作物是比較適合大規模種植的小麥和玉米,「但實際上包括我國北方地區的很多省份,小農戶的戶均面積很小。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今天的農村,誰在種地?以後的農村,誰來種地?這不僅是懸在農民心頭的一個問題,更是擺在中國農業發展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這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對農村發展和城鎮化進程也不利,對此為了扭轉這種不好的局面,有專家說農村耕地誰放棄誰拋荒就罰款甚至沒收土地,而且專家不理解,為啥有地不願種。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只靠種地根本「活不起」!1.種植成本高現在種地成本太高了,必須用的農資種藥肥等價格都快漲上天了,除了這些比原來投入多了,還增加了播種、收割等機械服務費。
  • 真實中國農村:「80後」不會種地 「90後」不提種地
    2/3仍是分散經營,留守老人和家庭婦女是主力,「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  天天看這樣的報導:種糧大戶開著先進大機械種地,現實究竟如何?  河南延津,優質小麥聞名全國,這裡的優質麥種子輻射大半個中國。
  • 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如何生存?
    新時代農民不願意種地的原因新時代農民不會種地,歸根結底是思想在認識出了偏差,他們對種地心存牴觸情緒,他們認為種地效益差,辛苦忙碌一年經過計算什麼也沒有得到,有時候還要虧損,感覺種地無利可圖,因此對種地提不起興趣,他們更樂意選擇外出務工,打工一年的收入是種地的幾倍,而家裡的土地都是由父輩們在管理,他們幾乎不參與勞動,因此現在的農民有好多不會種地。
  • 海都深讀:90後大學生重返農村種地 你怎麼看?
    「返鄉種地」才這樣尷尬地被推上了全國熱點新聞榜。  面對兒子的種種規劃,老農民羅父只是搖頭,「再怎麼說得天花亂墜,說白了還不是種地。離開農村,做一個城市人,才是成功」。  返鄉探路並不是羅強一個人的「衝動」,泉州也有不少年輕小夥在嘗試。對於返鄉種地,老一輩人的不支持是一方面,實踐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阻礙更是現實。
  • 在農村種地的父母不願讓孩子回農村種地,這是為什麼
    種地在村子裡會被人瞧不起的,所以,農村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精英,白領、骨幹,讓孩子走仕途,不願孩子繼續「下愚」下去。打從我記事以來,父母經常訓斥我,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只能「修地球」,就只能與泥巴打交道,就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就……。
  • 種地造句和解釋_種地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種地(zhòng dì)。近義詞有:耕田,種田。種田。也指下種。[趙樹理《小二黑結婚》:「初四那天大家都搶著種地。」]種地在教材中的例句:1、敵人來了,我們就鑽到地道裡去,讓他們撲個空;敵人走了,我們就從地道裡出來,照常種地過日子,有時候還要打擊敵人。
  • 古代人生買地種地攻略
    古代人生是一款人生模擬的遊戲,遊戲中,玩家生活在古代,那麼在古代你會怎麼生活呢?怎麼發家致富呢?遊戲中買地還是很重要的,那麼到底要怎麼買比較好呢?買完之後種植什麼物品呢?希望下面這篇古代人生種地優先級推薦能幫到大家。
  • 民間傳說:唐堯為民求賢,虞舜種地成王
    傳說舜未做君王之前在家鄉諸馮種地。那時,人們還不怎麼懂得種地,大多撒下種子望天收,收成自然很差,吃不飽肚子。舜刻苦專研,辛勞多年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種地方法,收成比其他人多了二三成,很快就名氣大漲,出了名。
  • 孔子會不會種地?
    我們還是看《論語》吧,這部最權威的「孔子言行錄」和古人啟蒙的必讀書。形容讀書尚少,杜甫會說:「學問止論語」。《紅樓夢》裡林黛玉剛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就開始念《四書》,《論語》是其中之一。嶽不群在華山的居所叫「有所不為軒」,也是出自《論語》,看來嶽不群也是讀《論語》的。
  • 「田保姆」 種地好幫手
    截至去年底,89.3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生產託管服務面積超15億畝次  核心閱讀  為破解「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難題,農業生產託管應運而生。
  • 生產隊集體耕種和今天種地大戶的區別,你來看看
    看生產大隊管理成員:支部書記、大隊長、民兵連長、青年書記、大隊會計、治保主任、婦女主任、農技員、農機員、副書記、副大隊長,一個生產大隊管理組織主要由這些人員構成;生產大隊下設生產小隊,小隊管理成員:小隊長、婦女隊長、會計、包管、飼養員,這是基本構成,各個村莊還有差別,並不完全一樣。生產大隊把每年的生產任務下達到生產小隊。
  • 「田保姆」 種地好幫手(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為破解「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難題,農業生產託管應運而生。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總量達到89.3萬個,生產託管服務面積超過15億畝次。家有三五畝地,在外打工,沒時間耕種;智能農機作業效率高,可小戶經營,購置一整套設備划不來……當前,小農戶依然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卻不得不面對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產生的種種問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亟待破解的難題。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方式,農業生產託管應運而生。
  • 日本人寧願待在農村種地,不願在大城市生根,你羨慕不來
    我們都知道,農村種地是一個很辛苦,收入卻不是很高的職業,需要經過常年的勞作,才能換取幾十斤的糧食,還有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這樣的詩句,雖然很多中國健壯的青年,都會選擇外出打工,但是在日本卻正好相反,日本人寧願待在農村種地,也不願意去大城市發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去俄羅斯種地咋樣?
    俄羅斯最豐富的資源不是石油,也不是天然氣,而是可供耕種的土地,在俄羅斯種地可惜的是,以肉品為主食的俄羅斯人對種地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並沒有去把這些土地開發、利用起來,特別遠離俄羅斯核心區的遠東與西伯利亞二大聯邦管區,簡直是天生就是種地能手的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 回村種地的大學生
    大城市好好的工作不幹,非得回來土裡刨食兒來」「可不是咋的,聽說老劉家的大小子在大城市每月賺的挺多呢,今年說不在外邊幹了就不幹了,說要回來種地」「你說是不是這小子在外邊犯事兒了?才貓家裡的?」「行了,人老劉家小子見你們的時候都是嬸嬸長嬸嬸短的,你們就留點口德吧。我看那小子挺穩當的,你們閒的沒事就把豆種挑了,別在後邊編排人家孩子。」這是聽不下去的男主人發話了。
  • 「種地大戶」賠錢退租!承包300多畝地的「女漢子」是怎麼幹的?
    同樣是包地,有人賺錢,有人賠錢,到底是真是假,「種地大戶」最有發言權。曾經有央媒報導,「種地大戶」因為種地賠錢而紛紛退租的現象,在前些年,這種事情確實存在。種得越多、賠得越多,有一些「種地大戶」因此不堪重負,退租就成了無奈之舉。但是,小編近日走訪了一位種地大戶,她的種地致富的經驗值得借鑑。「今年俺家種了70畝地的紅薯,一塊都沒賣,全部加工成粉條出售,一斤粉條10塊錢,都是熟人來買的,因為不摻雜使假,質量有保證,吃著安全放心,所以粉條是供不應求。」
  • 袁隆平喊你回家種地,並非無的放矢,種地沒你想的那麼不堪
    但是,作為國家農業科學院院士的袁隆平,格局和眼界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喊年輕人回農村種地,也肯定不會是只讓年輕人重蹈長輩的覆轍,而是讓年輕人回到農村,發展科技化農業,一些有遠見的人已經認識到了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商機。
  • 為啥非洲人不種地,野外這一種樹,擱誰都不想種地
    但是如果反觀糧食作物在非洲的土地上種植的話,它就非常的難以生長,因為非洲這邊氣候比較乾旱,雨水又少,再加上風沙很多,因此即使種地了也會出現顆粒無收的情況。就是因為非洲到處可以見到這樣的樹,因此人們才不去種地,就是因為隨便找一些果實就可以果腹,根本就不需要辛苦的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