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是農業農村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我縣以土地託管服務為切入點,搞好頂層設計,解決為農服務「最後一公裡」問題,形成了「農民外出打工,供銷社給民打工」的服務模式。
近日記者跟隨農機合作社人員到我縣路橋鄉和南徐村鄉土地託管服務試點,看到種糧大戶趙法賓在自己的承包地前「視察」,回想起當初自己承包的300畝地,趙法賓由衷的感嘆,當初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植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依託農業機械主導產業,創新實施農機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探索了一條土地流轉之外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新路徑,實現農民打工與農業生產兩不誤、雙豐收,有效破解了農民沒時間耕種、無力耕種問題。
記者在縣農機辦了解到:在剛開始推廣土地託管的時候,農民對服務質量有顧慮、不敢託管,為了解決農民的顧慮,我縣成立了農業託管服務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於大力推進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措施,通過「五個明確」確保規範運作,為農戶提供優質託管服務。
由縣農業部門牽頭,綜合考慮規模實力、機具設備、市場信譽等因素,遴選出三農、宏豐兩家國家級、省級農機服務示範社,進一步整合資源,成立了專業服務隊伍。通過明確託管責任、託管內容、耕種方式、收費標準、風險規避等為農戶提供託管服務並由農戶自由選擇託管標準。
我縣供銷社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中心,面向全縣提供土地託管服務。農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種管收一體化的「全託管」,也可以按照服務「菜單」選擇部分項目的「半託管」。實現了萬餘農戶「種田不下地」。
我縣實施農機合作社土地託管服務後,實現了農民、村集體、農機合作社三方共受益、同發展。即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增加了集體收入,也為合作社帶來了利潤,一舉三得。截至目前,館陶縣在路橋鄉、徐村鄉開展土地託管服務試點,託管面積面積6萬餘畝,使農民減少投入近600萬元。
疫情當前 不信謠 不傳謠
請關注權威黨媒 獲取官方消息
聲明
凡本平臺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