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你的自卑,體會人生的真諦,帶你了解真正的自卑感

2020-12-13 文史縱橫君

#怎麼克服自卑#奧斯卡獲獎影片《國王的演講》講述了國王喬治六世的真實故事,他現在是英國女王的父親。

喬治六世從小就有口吃和自卑感。在語言治療師和妻子的幫助下,他努力克服情感障礙。最後,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成功地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講,大大提高了士兵的士氣。

正是《自卑與超越》一書中關於如何超越自卑的理論,喬治六世成功地超越了自卑情結,從害怕當眾演講到「承擔國王的責任」的目標。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被譽為「自卑情結之父」。他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是現代社會人類必須閱讀的個人心理學經典。在這本書中,他總結說,建立有意義的優越目標可以將自卑情結轉化為實現人生成就的動力

正確認識自卑情結

在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喬治六世將在一次大型博覽會的閉幕式上通過廣播宣讀父親的祝福。然而,口吃不僅使他的閱讀徹底失敗,而且加劇了他的自卑感。

當他的兄弟把王位讓給他時,喬治六世因時不時要在公共場合講話而口吃的自卑心理深受折磨。

據他的母親瑪麗王后說,喬治六世去見她,說他自卑和不情願,然後趴在她肩上哭了將近一個小時。

自卑真的那麼可怕嗎?什麼是自卑情結?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處理的問題時,這種情緒就是自卑情結。

從自卑情結的定義可以看出,自卑是一種因自我否定而導致的自卑情緒體驗。

從廣義上講,無論過去取得什麼成績,只要不滿足於現狀,想超越自己,就會有自卑感。

從這個角度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那麼「自卑情結」一定是一種消極情緒?

其實,自卑不是壞事,而是非常重要。正確認識自卑心理,克服困難,促進人的發展。

因此,自卑感並不可怕。正確地克服它,也可以成為我們克服困難的動力。

比如,一些身體殘疾的人最有理由感到自卑,但他們把自卑轉化為動力,最終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成就。腦癱女作家餘秀華和坐在輪椅上的科學家霍金,不僅克服了自卑心理,而且為整個人類做出了貢獻。

影片中,喬治六世受命於二戰前對平民百姓和士兵的鼓勵,並成功克服了父親去世、哥哥自願退位時的自卑情結。

自卑感不一定是壞事,但能促進個人發展。除了正確認識自卑心理,克服自卑心理還有什麼意義?

超越自卑的意義

自卑情結的存在,激勵著人們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斷追求卓越,實現最大價值。人生的意義不僅在於關注自我價值,更在於融入社會網絡,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互動中。

那麼,超越自卑有什麼意義呢?

喬治六世是家裡第二個,上面還有一個兄弟。他和王位沒有關係。即使他口吃,他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也不會受到影響。

但當喬治六世不得不繼承王位時,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小圈子,為全國人民著想。

因此,在賢惠妻子的陪伴下,喬治六世不斷地尋找各種語言治療師為他治療。當他再三想放棄時,他對國家的考慮抱有堅定的信念。他堅持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治療,面對自己的自卑情結,最終成功地克服了口吃帶來的自卑感。

作者阿德勒還說,我們人類生活的意義不是從內心要求它,而是為生活中的三大關係,即工作場所、人際關係、愛情和婚姻做出貢獻,並突破我們自己生活的界限。這是我們要超越自卑的意義。

以愛情和婚姻為例,如果我們深深地愛著我們的伴侶,並希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自然會盡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以實現這樣的願望。

如果在與伴侶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不想付出,只是一味的索取,那麼生活就不會有長久的幸福感。

如果我們盲目地考慮自己,給自己錯誤的人生意義,當我們克服自卑感時,就會以錯誤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最終對人生中三種關係的處理造成傷害。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成功地克服自卑心理呢?

設定有意義的優勢目標

每個人生來就有自卑感。在補償心理的影響下,人們會本能地與之抗爭。我們為擺脫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結而設立的目標是「優勢目標」。

當一個人設定了優越感的目標,他的行為和習慣就會起作用。即使這是一個錯誤的優勢目標,他們也會採取行動。只有樹立有意義的優勢目標,才能真正超越自卑情結。

那麼,什麼樣的目標才是有意義的優越感目標呢?

有意義的優越感的目標是要表現出「造福他人」的傾向,並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利他」的傾向是指我們不僅要追求自己的目標,還要幫助別人實現超越自己的願望。也就是說,當我們為優越感設定目標時,我們應該考慮其他人。

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就要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不僅要為自己的願望而活,而且要為國家和整個社會作出貢獻。也就是說,要從為社會和國家貢獻價值的角度,拓展模式,確立優勢目標。

在影片中,喬治六世設定了目標:「承擔國王的責任,對他的國家負責。」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優越感目標。

他的目標真的包括「造福他人」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通過不斷的努力,他克服了自卑心理造成的對言語的恐懼。通過公開演講,他鼓勵二戰期間受苦受難的平民和士兵。

人們對待自卑情結的態度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好,它會重塑我們的形象,幫助我們成功;否則,它會拖累我們,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毫無意義。

「不要與自卑情結抗爭,要冷靜地接受,這樣會讓你感到輕鬆,這種態度是取得進展的起點」稻盛和夫說。

我們常把心靈比作一塊泥土。我們在土裡種下一顆美麗的種子,期待它生根發芽。

然而,由於養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不是好是壞,你可能經常在你最有信心的土壤中播種。至於自卑的地方,哪怕一整天雜草叢生,你也不願去耕種。

所以從現在起,請面對自卑的荒原,重新呵護它,賦予它積極美好的意義。我相信它一定會報答你,為你開出一朵更美麗的生命之花。

只有超越自卑,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體會人生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自卑與超越》5分鐘讀完這本經典之作,人生的真正意義是合作
    我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那種很自卑的人,或者你自己是不是一個自卑的人。但書裡說,每個人都曾經自卑過,但這並不是你人生的終點。人生可以通過自我改變,改掉自卑的習慣,從而走向自信。這是因為,阿德勒把自卑感看做心理學中的核心概念,有本書《自卑向左,自信向右》也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自卑感是人類文化的基礎,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戀,並且人人都想超越這種自卑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翻譯成「自卑與超越」。這是一本可以幫助你提高自信心的書。人的自卑感與生俱來的,而尋求優越感也人的天性,所以書裡提供了很多幫助你提高優越感的小方法。
  • 心理學:一直被「自卑」情結所困擾?或許你真正需要的是自我超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要真正理解自卑,超越自卑,就必須提到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阿德勒的這本巨著十分鮮明而深刻地闡述了人的自卑和自尊的共生關係。自我貶低,是個體心理學的重大發現之一。在醫生對病人強調自卑毫無幫助的情況下,看似客觀的勸告不但對病人毫無幫助,而且還會加劇他的自卑感。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難免會遭遇到不愉快的經歷,而這些經歷往往會被個體意識否定、壓抑或抵制,從而形成自卑心理。
  • 《自卑與超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阿德勒先生既然自卑是人類地位之所以進步的原因,那麼是不是意味著越自卑越好?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概念,即自卑情結。原文是這樣描述的:為了擺脫自卑感,他不再設法克服困難,反而沉醉於一種優越感中,強迫自己認為自己有優越感。這樣不但不利於消除自卑感,反而使自卑感不斷累積。
  • 《自卑與超越》:那些掙脫不掉的自卑感,都是超越自我的偉大徵途
    這部作品融合了阿德勒的早年經歷和豐富經驗,通過「自卑情結」為線索,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他創立的個體心理學思想;並且著重論述了自卑感的形成、產生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超越自卑感等行為。如果你也恰好對「自卑」兩字充滿疑慮,不知道自己是否處在自卑的陰霾,或是不知道如何去避免過度自卑造成的傷害,不如靜下心來讀讀這本《自卑與超越》。【產生自卑的原因?】
  • 「你長得醜,你就活該自卑」
    生活的不同階段,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卑,但是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自卑呢? 來看看今天的文章。 個人的自卑感可以從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工作上的自卑感、家庭上的自卑感、人際關係上的自卑感、愛情上的自卑感等等。 那個低人一等的你,為什麼總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 今日推薦書籍—自卑與超越—希望你可以在自己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這世界的大多數人在某個階段都有過自卑的感受。該如何應對這樣自卑就成了自己人生階段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自卑與超越》的作者是阿德勒。以下資料來源於百度作者介紹奧地利精神病學家。我想這是大多數人的困惑生不帶來一片雲彩,死不帶去一方泥土人生必須面對的三個問題:1.我們必須生活在這個小小星球地球資源有限,我們如何讓人類永存?
  • 《自卑與超越》:你之所以會自卑的5個原因
    安德烈·莫洛亞:「男人,女人,甚至最驕傲的人都有某種「自卑感」。漂亮的人懷疑自己的智慧,強有力的人懷疑自己的魅力。」《自卑與超越》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代表作,該書以自卑為線索,幫助我們了解生活的意義,以及原生家庭、學校、婚姻和社會對我們的影響。
  • 《自卑與超越》: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你比想像中更優秀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在他的經典之作《自卑與超越》中,為「自卑感」下了一個定義:一個人遭遇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並且自認為自己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時,出現的情緒就是自卑情緒。憤怒、眼淚和道歉一樣,可能都是自卑感的表現。
  • 讀書會丨你的自卑,解藥在這裡
    第一期:我們將從童年回憶、家庭、學校三個方面去探究自卑情結的來源。第二期:我們將辨析自卑感與優越感,並分析推斷自卑情結來源的兩種途徑,進而了解自卑情結出現的情境。下面,我們就正式開始第三期的讀書分享吧~三、 超越自卑的原則在了解了自卑情結產生的原因以及產生的情景後,我們可以說是對自卑已經有了相對深的了解了,現在我們可以進入實踐環節了,來一起看看如何超越自卑呢~
  • 自卑是人天生自帶的屬性,如何超越,且看大師阿爾弗雷德
    所以在《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還通過對自卑感和優越感的闡釋,告訴我們,如何設定有意義的目標,來達到克服自卑感,達到真正的優越。人生的意義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人生。人生的三大事實給我們帶來了三種問題:如何謀求一職,以實現我們在地球生存的目標;如何在同類中獲取地位,以達到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目標;又如何調整自己,適應人類生命得以延續的願望。但是,為什麼同樣是適應生存的需要,卻還是有很多失敗者?
  • 心理學家:當你真正認識到了這4點,自卑的情結就會離你而去
    二、自卑的來源與補償機制1、自卑的來源在心理學的統計數據中,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存在自卑感,只是因人而異,程度不同罷了。因為綜合因素下產生的對比,從而萌生了自卑感,而為了超越這種自卑情緒,就需要為自身營造一種「優越感」的形式,進而達到最終的心理平衡。以上的心理過程,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補償機制,同時這也是人們心理上的一種防禦機制。
  • 認識神的價值觀 4大實用建議助你克服自卑感
    幾乎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遇到同一個問題,就是自卑,即便最優秀或最美麗的女人都有自卑感。當你覺得自己很醜、沒有魅力、沒有錢、沒有能力、也不聰明時,自卑感深深籠罩著你,讓你內心非常痛苦。到底如何克服自卑,四大實用建議可以幫助你走出自卑感,重拾信心。在《高臺情商》這本書中,詳細解釋了產生自卑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自卑的方法。
  • 那些打不倒你的,必然會使你更加強大: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作者:瓊笛如果你是一個自卑的人,那麼我建議你一定要看看這本阿弗萊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他們在外人的眼中似乎已經擁有了光鮮亮麗又美好的生活,人生堪稱圓滿,可是在這樣的人心中,其實還是有著自卑的一面的。
  •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的核心點是什麼?看完這篇定見分曉
    真正主宰我們命運的,不是我們經歷過什麼,而是從這些經歷中打破自我設限,超越自卑的強大內心,隨時隨地活出全新的自己。——阿德勒《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從探索生活出發,以人人皆有的「自卑感」為核心,啟迪我們如何去超脫內心的自卑,從而理解真實的生命意義。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也是備受震撼,對真實的自我、生活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因而在這裡想簡單寫幾點看法,不求對本書理解透徹,只求能夠拋磚引玉。
  • 知乎高贊:如何克服自卑心理?關鍵在於你的一念之間!
    正在林家菱自信回復質疑時,一條關於"女生該如何克服自卑"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引來了3.3億的閱讀量。其中,有15.1萬人參加了此話題的主持人創建問題"生活中,你是一個自卑的人嗎?"的投票。數據顯示,6萬多人表示自己一直很自卑,8萬多人表示自己時不時感到自卑。
  • 走出自卑的引力圈,克服自卑建立自信,送給渺小但不卑微的所有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提到,人生下來想要生存,就需要他人的協助,在嬰兒時期無能為力的狀態下,就會產生自卑感。自卑心理就像是在你心上籠罩著的一層陰影,它會讓你變得更加的卑微,更加的困苦,只有從自卑的陰影裡走出來,你才能活得輕鬆。
  • 心理學好書—生活的不確定性正是我們希望的來源:《自卑與超越》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著作《自卑與超越》,帶領大家探究如何化自卑為動力,如何完善自我、超越自卑。《自卑與超越》不僅具有相當的權威性,並且語言平實,便於理解,涵蓋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是不容錯過的好書。如果我們能夠通過追溯自卑感的源頭,認識到自己的短板,並努力改之、補之,那麼自卑感將成為協助我們完善自身的好夥伴。可是很多人往往不能處理好自己的自卑情結,導致自己誤入歧途,這才是自卑感成為我們人生道路上障礙的原因。
  • 自卑與超越:生命所有問題幾乎都可以歸納在職業、社會和性的方面
    但是很多人為了掩蓋這個自卑,就用一種自大去掩飾自己,為的當然是不讓別人發現自己在意的這個自卑產生的源頭。就那上面說的老朋友家的孩子,那你如果直接去他面前說:孩子,你沒必要自卑啊,你身高是不高,可是你其它方面很優秀啊!你看拿破崙也不高,林肯也不高,用潘長江的話說,濃縮的都是精華。
  • 《自卑與超越》④ | 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掌握人生主導權
    領讀 | 吳小衛十點人物誌出品昨天我們了解到,人的一生,都在為了達到自己的優越目標而不斷努力著,心中有著正確的優越目標,才能消除自卑感,體現自己生命的意義。有人認為,我們需要累積一定的人生經驗才能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但其實我們早在生命之初,就已經展現出對於「生命的意義」的探索了。今天,我們一起回顧生命的起源,同時從中了解我們到底該如何尋找正確的優越目標,找準生命的意義。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 讀人際交往的聖經《人性的弱點》經典語錄,帶你體會生活真諦
    就像卡耐基所說,人際交往是從來都是我們任何場景中都需要面對的最大的問題,不論你是怎樣的一個角色,人際關係都把你緊緊的包圍。若想在社會上與人打交道遊刃有餘,多研究一下《人性的弱點》還是很有必要的。讀人際交往的聖經《人性的弱點》經典語錄,帶你體會生活真諦1.一個人炫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2、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