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你比想像中更優秀

2020-12-17 冬月的書影小屋

普通人的史詩,每一天都在被現實書寫。

《平凡的榮耀》孫弈秋,高中畢業,一直靠打零工生活。直到有一天媽媽通過各種關係,幫他安排進入投資公司金宸資本實習,開啟了「職場小白歷險記」。

初入金宸的孫弈秋無疑是自卑的。從個人背景來看,他無學歷、無經驗、無背景;從個人性格來看,他個性內向,還有輕微的交流障礙,一切都仿佛與這座大公司格格不入。

剛到辦公室時的手足無措,面對林經理時的那種無以言表的緊張感,微微駝起的背,略顯結巴的話語,每一項舉措都在用事實訴說著他的自卑感。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在他的經典之作《自卑與超越》中,為「自卑感」下了一個定義:一個人遭遇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並且自認為自己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時,出現的情緒就是自卑情緒。憤怒、眼淚和道歉一樣,可能都是自卑感的表現。

01自卑的來源與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卑感

孫弈秋遇到的第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便是參加金宸資本會議,並需要做好會議記錄。他一邊慌亂記錄著,一邊用手機錄音,直到會議結束。

鏡頭一轉,孫弈秋就被要求在領導面前匯報會議情況。他緊張地翻開筆記本,一頁一頁地查找,卻沒能找到領導想要的數據。

他臉上的汗,抖動的手,以及一團亂麻般的耳機線,都顯露出此時的無助。這也是他自卑感的表現。

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是從「小白」成長起來的,這種面對新環境的緊張與不適,讓鏡頭外的很多觀眾深有感觸。自卑又卑微的孫弈秋,是每一位「職場小白」的縮影,這是我們將要經歷、已經經歷或者將要經歷的事情,真實且扎心。

就像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自卑不是原罪,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自卑感本身並沒有不正常,正確認識自卑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方式;相反,那些否認自卑,以極端方式獲取利益的人,可能會造成對自己更大的傷害。

我們應該做的是,擺脫自卑情結,正確認識自我,超越自我,這既是平凡的榮耀,也是實現自卑與超越的最大能量。

02超越的緣由與努力:追求優越感是一種共性

「職場小白」孫弈秋在反思自我:

即使我站在這裡,也不屬於這裡,這是他們的世界,在他們的世界裡,我只是個滑稽的不速之客,這一次無論如何,我都要留在這個世界。

孫弈秋知道自己的缺點,也明白自己的優勢。雖然沒有經驗,但可以跟著領導認真學習;雖然沒有其他實習生牢靠的基礎,那就加倍勤奮與努力。

背英文,看資料,加班,努力融入集體,努力工作,這已經變成孫弈秋的日常。他的人品、細心、堅持、努力與擔當,讓他能夠在實習生中脫穎而出,順利留在金宸。

為什麼如此自卑又沒有能力的孫弈秋,能夠在職場成功逆襲?

阿德勒告訴我們:因為沒有人能長期忍受自卑的折磨,自卑感會讓人們尋找解除自己緊張狀態的出路。

孫弈秋想要克服自己的自卑,想要變得更優秀,甚至超越自我,所以他一直為此不斷地努力著。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獨有的優越感,這是人類的共性。而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隱藏著對優越感的追求,它是我們努力奮鬥的動力,也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源泉。

當職場群像照進現實,我們也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認識自卑,建立正確優越感目標,超越自我。即使這一生終將平凡,也要閃耀如初。

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認識內心的潛在自卑,了解自我,或許,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優秀!

相關焦點

  • 《自卑與超越》:你之所以會自卑的5個原因
    《自卑與超越》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代表作,該書以自卑為線索,幫助我們了解生活的意義,以及原生家庭、學校、婚姻和社會對我們的影響。自卑是很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一些自卑感。自卑是一種心理狀態,但也受外部環境影響。
  • 《自卑與超越》10句經典語錄:每個人都有自卑感,因為想更優秀
    隨後,阿德勒創建了自己的派別——個體心理學,關注人性中的積極面,相信「自卑帶來超越,缺陷帶來補償」,支持人性本善。《自卑與超越》共十二章,不僅講述了生命的意義,心靈與肉體的關係,自卑感和優越感,還談論了人與社會、愛與婚姻、學校與家庭的影響等。這是一本每個人都能讀懂的心理啟示錄。阿德勒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
  • 海藍博士 :你這麼優秀,可別讓自卑拖累了你的人生 海藍幸福家
    (4)欣賞自己的優點讓我們與他人疏離,好像我們欣賞自己會讓別人覺得我們太了不起了,有句話說「優秀到沒朋友」……  這些,是不是也是你心中的擔憂呢?  英國知名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說:人在自信的情況下,能夠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500%以上,而自卑的人,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30%。  你那麼優秀,千萬不要被自卑拖累了自己的人生。
  • 那些打不倒你的,必然會使你更加強大: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作者:瓊笛如果你是一個自卑的人,那麼我建議你一定要看看這本阿弗萊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他們在外人的眼中似乎已經擁有了光鮮亮麗又美好的生活,人生堪稱圓滿,可是在這樣的人心中,其實還是有著自卑的一面的。
  • 生活對你意味著什麼:自卑與超越 | 邦讀書
    今天分享的這本書《自卑與超越》,其英文原標題是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意思是:生活對你意味著什麼。中文譯本從其思想中提煉出最能表達的關鍵詞,自卑與超越,作為題目,成為個體心理學經典的著作。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年出生於維也納近郊的猶太商人之家,兄弟姐妹眾多,哥哥強壯優秀,深得母親偏愛,他則體弱多病,4歲才學會走路。
  • 自卑出現的情景和超越自卑
    青春期青春期讓成長中的孩子面對新環境和新挑戰,以前生活方式中未能發現的錯誤可能也在這一時期露頭,隨著青春期的到來,這些錯誤越來越大。許多青春期的 行為都出自展現獨立性,與成人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氣質的渴望。2.
  • 你自卑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自己的失敗固然難堪,但朋友的成功更讓你不安。比起技不如人,不願承認自己的嫉妒才是最可怕的。這裡,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讓你羨慕嫉妒,如果真是那樣,只能說明你的精神有問題,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 《自卑與超越》:別總感覺自己是一個廢人,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也許是綠色的書皮太顯眼了《自卑與超越》進了我的口袋裡,36塊錢我覺得這樣的價錢拿來打發時間還是值得。《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來自奧地利,你很難想像到他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一般的學者所做的書籍除了可以啟示人類以外還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我們在閱讀時就需要更多用心了因為它不會像現代小說一樣通俗易懂,多少會有一些無聊。
  • 「你長得醜,你就活該自卑」
    *原始自卑感和次生自卑感的惡性循環 最初的自卑源於童年時代,是我們在面對外部環境時的一種不足。 例如,你的父母常常把你作為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嗎?您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嗎?別人能,為什麼不能?
  • 《自卑與超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當時,我覺得這真不可思議,那麼優秀的人為什麼還會自卑?在我們的認知中,自卑一直就是一個貶義詞,優秀的人自信、從容、閃閃發光,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我把「自卑」、「一無所有」與「985、211、復旦大學」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人人都有自卑感。
  • 如何擺脫你的自卑,體會人生的真諦,帶你了解真正的自卑感
    他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是現代社會人類必須閱讀的個人心理學經典。在這本書中,他總結說,建立有意義的優越目標可以將自卑情結轉化為實現人生成就的動力。比如,一些身體殘疾的人最有理由感到自卑,但他們把自卑轉化為動力,最終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成就。腦癱女作家餘秀華和坐在輪椅上的科學家霍金,不僅克服了自卑心理,而且為整個人類做出了貢獻。影片中,喬治六世受命於二戰前對平民百姓和士兵的鼓勵,並成功克服了父親去世、哥哥自願退位時的自卑情結。
  • 心理學:一直被「自卑」情結所困擾?或許你真正需要的是自我超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要真正理解自卑,超越自卑,就必須提到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阿德勒的這本巨著十分鮮明而深刻地闡述了人的自卑和自尊的共生關係。自我貶低,是個體心理學的重大發現之一。在醫生對病人強調自卑毫無幫助的情況下,看似客觀的勸告不但對病人毫無幫助,而且還會加劇他的自卑感。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難免會遭遇到不愉快的經歷,而這些經歷往往會被個體意識否定、壓抑或抵制,從而形成自卑心理。
  • 適度自卑,或許讓孩子更優秀,別把自卑當作「病」
    如果周圍的人給予孩子過多的負面評價,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甚至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漸漸陷入了自卑。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的父母喜歡拿著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比較的時候,難免會說出一些否定孩子的話語,在父母看來,這只是找差距,可是對於孩子而言,這是一種傷害,內心萌發出自卑的種子。
  • 電影《綠皮書》:個體心理學告訴你,外在的努力源於內在的自卑
    在那一刻,他說話的語氣是諷刺的,但事實上他的內心又是自卑的。所以,在聽到託尼對他說「如果你堅持做古典音樂,那可能就是大錯特錯」時,刺激了他內心的包裹自己那層保護膜,所以他馬上進行反駁。而當託尼解釋說「因為你的音樂,你現在的音樂,只有你能做」時,他的表情明顯是放鬆的,並且說:不是人人都能演奏蕭邦的。
  • 自卑將失去本該屬於自己的機會,怎麼辦?3招教你克服職場自卑
    這其實都是職場自卑的表現。那麼職場自卑我們要怎麼辦呢?職場中,要正確認識自卑,把自卑變成動力。然後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展,大膽把自己的經歷展現給同事們和學會模仿優秀的人,才能克服自卑,變得自信滿滿。
  • 《自卑與超越》:那些掙脫不掉的自卑感,都是超越自我的偉大徵途
    如果你也恰好對「自卑」兩字充滿疑慮,不知道自己是否處在自卑的陰霾,或是不知道如何去避免過度自卑造成的傷害,不如靜下心來讀讀這本《自卑與超越》。【產生自卑的原因?】在我們的固有認知中,自卑這個詞,始終是與膽小相關聯的。那些自信從容、閃閃發光的人,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你將他和自卑聯繫在一起。實際上,除了自卑帶來的猶豫不決,膽怯懦弱外,還有種表現形式更該值得我們注意。
  • 心理學大師名著《自卑與超越》:培養自卑的孩子,一味溺愛就夠了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在其代表作《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說:當一個人無法恰當地適應和應對問題,並且堅信他們無法解決時,就是自卑情結的體現。自卑無處不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說:那些有缺陷的孩子,比健康的孩子更容易自卑。當他們走入人群,會遇到各種憐憫、嘲笑和排斥,這讓他們感覺自己不如別人,遭到世界的拋棄和羞辱。
  • 讀書會丨你的自卑,解藥在這裡
    利用這大段的空白時間,我們可以做一起打卡讀書,讓你的寒假不一樣!今天,我們繼續來讀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自卑與超越》,讀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的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針對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會性問題,作者也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價值的觀點。
  • 心理測驗:先看什麼,並測試你在愛情中的自卑程度?
    自卑的原因有時是外在的、顯性的,如外貌、身材、家庭背景和知識,有些是內隱的,有些無法解釋的因素也常常成為另一半感到自卑的原因。感覺到自卑的一方,體會到的愛情更多的是苦與酸,沒有快樂可言。因此,儘早認識到自己在愛情中是否太過自卑是很重要的。那我們一起來做個測試。
  • 你的壞風水,都是從自卑開始的
    > 阿弗雷德·阿德勒 著 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 第三個小孩目不轉睛地瞪著獅子,然後問他母親:「媽媽,我能不能朝它吐口水?」 三個小孩都在強悍的獅子面前感受到了自身的劣勢(即感受到自卑),但是由於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他們表達自卑的方法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