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血脈裡流傳著世間最珍貴的品質。這些珍貴的品質使中國誕生了一位位為國家奮不顧身的英雄。這些英雄雖然早已經故去,但他們的精神與功績卻一直被後人銘記。
相信很多人都是從小聽著嶽飛傳長大的,當嶽飛大破金兀朮時我們滿心歡喜,當嶽飛風波亭遇害時我們淚流不止。嶽飛在中國人心中早已成為一個符號,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
可現在隨著時間的推進,嶽武穆卻被移除了教科書,不再有人叫他「民族英雄」,這還要從頭說起。
少年品德高,開弓能射樹林梢
據說嶽飛出生房頂有大鵬鳥展翅飛天,所以名嶽飛字鵬舉,年少的嶽飛雖然家中貧窮,卻為人剛正不阿常常為受了冤屈的人打抱不平。
母親怕他惹事,就託人請當時的武術名家周侗教導嶽飛武藝,周侗見嶽飛品德高尚,悟性極佳就傾囊相授。嶽飛也不負恩師的期望,不到二十歲就能拉開數百斤的重弓,百步之外能射中樹梢。
匹夫尤熱血,從軍百戰補天闕
宣和七年宋欽宗因畏懼金兵割地求和,靖康元年宋欽宗反悔,金兵圍困開封,宋朝危在旦夕。嶽飛在母親和妻子的支持下毅然投軍,為讓兒子明白自己的責任,母親在嶽飛背上親手刺下世人皆知的四個大字「精忠報國」。
從軍之後的嶽飛作戰勇敢,每戰必先,後來更是憑藉過人的謀略多次擊退敵軍。後來嶽飛獨自領軍抗金後積極與義軍聯絡抗金並收復襄陽六郡。
北伐功將成,英雄命喪風波亭
紹興十年嶽飛全面進軍,金兀朮計劃北渡黃河以避嶽飛,北伐成功指日可待。可就在這時大奸臣秦檜構陷嶽飛圖謀不軌。
昏庸的趙構不分青紅皂白,發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使北伐功虧一簣。後來還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嶽飛。
一腔愛國血,不為浮名任評說
嶽飛的故事是動人的,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那為什麼說嶽飛不再是「民族英雄」?其實這不是對嶽飛的否定,而是現在的中華民族早已經完成了統一,當時的外族總已經被中華民族所同化,成為中華的一員,所以再稱呼嶽飛「民族英雄」是不適合的。
但我們不能否定嶽飛的功績,正是這樣的英雄不斷的付出,才有中華今天的鼎盛,正式他們的義無返顧,才中華百折不撓的精神。如果嶽飛見到中華今日之鼎盛,只會開懷大笑,根本不會在意「民族英雄」的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