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康熙琺瑯彩瓷器有哪些特點

2020-12-10 收藏之旅
馬未都說瓷器

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家、古董鑑賞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主講系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

作為瓷器裝飾手段的開光這一技法,在康熙時期處理得更為成熟了。這時開光的形狀不僅有方的、園的、斜方的、菱形等各種幾何形狀,而且匠師還巧妙地選取桃、蘋果、壽字、扇面、卷書等形狀作開光的。

在這些面積中裝飾上人物故事、山水、花鳥,它們與開光外不同類型的花紋互相呼應,賓主分明。因此在整體上不僅沒有不諧調的感覺,而且顯得豐滿和富麗,應該說這也是康熙時期匠師在裝飾手法上的又一貢獻。

康熙粉彩花蝶紋盤

粉彩在康熙晚期屬開創階段,大抵裝飾於盤、碗之上,康熙無粉彩,而御製料款之盌,則有粉彩。這些盤、碗上面的繪畫以花卉、飛蝶為多,結構頗簡潔。

康熙晚期的粉彩大都不是獨立裝飾在一件器物之上,多數往往與五彩共同合繪在一件盤、碗上面,而且粉彩在器物上所佔的面積也非常少,與日後雍正粉彩相比,康熙晚期出現的粉彩,在工藝上尚處於萌芽狀態。但它的出現,大大豐富了陶瓷藝術的裝飾手段,為瓷器的加彩開闢了廣闊的途徑。其後粉彩逐漸成為清代釉上彩瓷的一個重要品種。

琺浪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又一種新創的釉上彩瓷,也稱「瓷胎畫琺瑯」。其製法是摹仿當時「銅胎畫琺瑯」器皿的色彩和紋飾燒制的。為了儘量摹擬以達到銅胎磁琅的效果,一般僅在器物的裡面和圈足內部施白釉,而器物的外部則澀胎無釉,這就是人們俗稱的反瓷」。另外,器物口邊白釉略厚寬,待外部施彩後,稍突出於釉面的寬度,因此在工藝上形成恰如琺琅的銅胎效果。

康熙琺瑯彩瓷器多以黃、藍、紅、豆綠、絳紫等色作地,再彩繪各種花卉為飾,其中以吉祥的紋飾較為常見。康熙琺瑯彩瓷較之銅胎畫琺瑯器皿的色彩更為鮮豔,加之施彩和燒制工藝都特別精細,所以琺瑯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彩瓷發展的一項重要成就。誠然,不能否認康熙琺瑯彩瓷器的構圖不如雍正時期製品生動,色料也不夠細膩。但是,琺瑯彩瓷器的問世,則是康熙時期匠師們繼釉下青花、釉上五彩等彩繪藝術以後,對陶瓷裝飾藝術的又一新的貢獻。

琺瑯彩開光雙戟小瓶

琺瑯彩瓷器是專供皇帝和後、妃們御用的宮廷器皿。除了底部書寫「康熙御製」的四字料款外,最近筆者看到玄燁在康熙五十九牟二月初二日曹奏摺上面的批語:「近來你家差事甚多,如琺瑯瓷器之類,先還有旨意件數,到京之後,送至御前覽完才燒……」。

由此可見,琺瑯彩瓷器的燒造是直接受命幹宮廷,甚至由帝王親自控制。當時,琺瑯彩瓷的紋樣大都是皇家如意館的畫稿,畫法極端工整。這一階級的局限,致使琺瑯彩瓷器在藝術上就不如五彩那樣灑脫、豪爽,而顯得有些拘謹,甚至有點過於纖巧。

藍地琺瑯彩纏枝牡丹紋碗

任何器物的裝飾,總是從屬於造型的P但康熙時期一些瓷器,不僅造型更加裝飾化,而且將裝飾與造型的關係本末倒置,完全是為裝飾而裝飾。因而這時開始產生崇尚複雜花紋的風氣,器皿上的圖案更加繁密了,並且日漸流於煩瑣、板滯,可說精緻有餘,氣魄不大,特別是一些御用器物,上面的裝飾圖案,畫得非常工整、細緻,就其局部來看,似乎還有可取之處,然而從整體觀察,顯得雜亂瑣屑,它逐漸失去明代民間瓷繪活潑和自然的特點。因此,以後乾隆時期裝飾圖案繁雜得無以復加,變得十分柔弱、萎靡不振;造型上玩弄技巧,挖空心思追求一些庸俗的小趣味,溯其淵源,筆者認為在康熙時期已開始滋生了「不健康的」風氣。

相關焦點

  • 琺瑯彩瓷器有哪些特點及如何出手琺瑯彩瓷器
    琺瑯彩瓷器有哪些特點及如何出手琺瑯彩瓷器清康熙 琺瑯彩胭脂紅地牡丹紋盌琺瑯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瑯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琺瑯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琺瑯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
  • 琺瑯彩瓷器與景泰藍
    琺瑯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瑯彩瓷器的前身就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品。清代康熙年間這種「畫琺瑯」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一種新的釉上彩瓷。雍容華貴的琺瑯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並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生產。
  • 琺瑯彩瓷器收藏與鑑賞
    琺瑯彩瓷器始於清代康熙時期,盛行於雍正時期和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的出現使得清代瓷器的種類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琺瑯彩瓷器雍容華貴,繪畫講究,工藝精湛,可以說件件都是精品,這樣的瓷器風格也非常符合當時皇室極盡奢華的理念。
  • 官窯中的官窯:清代琺瑯彩瓷器
    琺瑯彩瓷器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飾琺瑯釉彩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繪琺瑯釉彩則叫琺瑯彩。 故宮博物院藏康熙琺瑯彩牡丹紋碗 琺瑯器是13世紀由陸路傳入中國,在明代就有大量的掐絲琺瑯產品出現。而一種叫做銅胎畫琺瑯的器物,則是由歐洲傳教士或商人在清朝康熙年間從海上帶 入中國的。
  • 大清康熙御製瓷器 琺瑯彩 富麗堂皇盡顯皇家氣派
    上一篇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康熙朝瓷五彩類的藏品,本次小編把康熙琺瑯彩瓷器呈現給大家。琺瑯彩瓷器初創於康熙晚期。由於其繪製技巧、彩料配製、燒造溫度等方面不易掌握,燒成十分不易,製作的數量有限,故琺瑯彩瓷十分珍貴,專為宮廷皇帝、嬪妃玩賞和宗教、祭祀的供品之用,均署「康熙御製」款,造型多為小件器物,有杯、碗、盤、碟、盒、壺等,瓶類較少。康熙琺瑯彩瓷非常名貴,後世爭相仿製。
  • 畫工嚴謹細膩,色彩鮮豔奪目,故宮博物院館藏清康熙琺瑯彩瓷器
    黃釉地上有4個花瓣形開光,開光內以松石綠釉為地,彩繪牡丹與菊花。開光外繪折枝蓮花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紅料彩楷書「康熙御製」雙行四字款,外圍紅料彩雙方欄。此碗所繪紋飾工整細膩,畫面色彩鮮豔奪目。琺瑯彩瓷器為名貴的宮中御用瓷器,因燒造數量有限,傳世不多,故彌足珍貴。
  • 掐絲琺瑯彩瓷器的價值這麼高嗎
    掐絲琺瑯彩瓷器的價值這麼高嗎 很多人都很羨慕古玩老手,任何掐絲琺瑯彩瓷器不必過手就能一眼辨別真假,這類人自帶光環,令很多古玩新手羨慕,那古玩老手與新手有哪些區別呢?
  • 琺瑯彩瓷器存世少價值高,是什麼原因突然消失了?
    康熙五十五年,經廣州巡撫楊琳推薦,廣東畫琺瑯匠師潘淳、楊士章,並有西洋人三名,法藍(琺瑯)匠二名,徒弟二名,進入內廷。康熙五十七年,奏準武英殿琺瑯作改歸養心殿,增設監造一人,顯示出康熙皇帝對琺瑯器生產的重視。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法國畫琺瑯藝術家陳忠信被召至內廷指導畫琺瑯器的生產。
  • 淺析琺瑯彩瓷器的工藝與藝術價值
    「琺瑯彩」三個字其實代表的就是琺瑯彩瓷器,也叫瓷胎畫琺瑯,「琺瑯彩料」四個字則代表了各種顏色的釉料,我們都知道,瓷器的釉料成分大致為三種,助熔劑、乳濁劑和著色劑,與傳統的國產釉料相比,琺瑯彩的釉料成分應無大的區別,只是其中的比例有所不同,小編個人的感覺是,琺瑯彩料呈色更純、更深,當然這是與粉彩瓷器相比,而且不考慮粉彩瓷器的渲染效果。
  • 「瓷器知識」琺瑯彩瓷器的歷史由來
    清乾隆 琺瑯彩雉雞錦上添花圖長頸瓶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請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瑯處指導燒造畫琺瑯器。其式樣、圖案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瑯的特點。琺瑯又稱「拂郎」、「佛郎」、「發藍」,是一種玻化物質。
  • 瓷器中的黑馬——琺瑯彩瓷器屢創新高
    近10年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琺瑯彩瓷器拍賣價不斷飆升,並且跨越億元關口。早在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過牆枝蝠桃紋大盤」,以1520萬港元成交;在2002年,又一件雍正琺瑯彩題詩過枝梅竹紋盤以3252.41萬港元成交;如今更是價值連城。
  • 琺瑯彩瓷器,清代工藝之巔峰,你不知道的秘密
    提到瓷器,首先浮現在您腦海的一定是清新淡雅的青花瓷,素白玉胚、水墨勾勒,清新淡雅,美的叫人沉醉其中。但如若您足夠了解瓷器類別,有一種瓷必定會讓您印象深刻、過目不忘。它就是----琺瑯彩。琺瑯彩瓷器,誕生於清康熙時期,據說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宮延造辦處的匠師將景泰藍的畫琺瑯技術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造的一種新型瓷器品種。琺瑯彩瓷器歸屬於釉上彩,它的製作工序和其它瓷不一樣,要先在景德鎮燒制好素胎,然後送到京城由畫師繪畫上色,最後再放到宮內燒制。
  • 琺瑯彩瓷器怎麼鑑定?真品價值又在哪裡?
    「人間尤物-琺瑯彩瓷器」----美的盛宴 琺瑯彩瓷器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到頂峰時期的產物,堪稱中國古代彩繪瓷器中的佼佼者。琺瑯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
  • 琺瑯彩瓷:康熙琺瑯彩如何鑑定?一篇文章告訴你不知道的知識盲區
    近年來古董收藏越來受到大家的喜愛,玩收藏的對於清代瓷器應該都有所了解,每個時代的瓷器都有其特定的工藝,清代的彩瓷不得不說是歷史的巔峰!清代創燒出粉彩以及御用瓷器琺瑯彩。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聊聊琺瑯彩。 琺瑯彩被稱之為:官窯中的官窯。
  • 琺瑯彩瓷器:專供宮延皇室玩賞,數量稀少,價格昂貴
    松竹紋每瓶琺瑯彩在宋代通過貿易進入中國,到了景泰年間銅胎掐絲琺瑯工藝臻至巔峰,而到了康熙時期出現了瓷胎畫琺瑯,瓷胎畫琺瑯是皇室專用瓷的一種技法,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琺瑯彩瓷器琺瑯瓷器畫工技藝高超,加工嚴格,有缺陷的會立即打碎不予使用。
  • 真誠館收藏平臺收藏知識——洋彩瓷器與琺瑯彩瓷器的鑑別
    琺瑯彩創燒於康熙晚期,受西方文化影響,西方宮廷畫師陸陸續續來到北京,帶來了大量的西方精美的礦物質染料。琺瑯彩為什麼這麼貴?它是徹底的皇家宮廷御用瓷器。八國聯軍入侵之前琺瑯彩從未流傳出宮廷。琺瑯彩從康熙晚年誕生,一直到清末,兩百年間秘不示人。清代檔案中紀錄過年羹堯獲勝凱旋歸來時,想藉機得到皇帝的琺瑯彩瓷器做獎品,但是,吝嗇的皇帝仍然沒有賜予其夢想。可想而知了。雍正對畫師比較挑剔,別的瓷器都是工匠畫紋樣,琺瑯彩是雍正專挑畫家來畫。比如擅長畫山水人物的賀金昆。雍正還親自督造。其實郎世寧也畫過琺瑯彩的底稿。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製作工藝及鑑定技巧
    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其高超的燒造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琺瑯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
  • 康熙時期瓷器特點
    康熙是我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在康熙十年以前因與南明對抗,所以在之前景德鎮基本沒有燒制官窯瓷器,康熙十年之後開始燒制官窯瓷器,康熙十九年朝廷開始派遣督陶官到景德鎮治理陶業,景德鎮制瓷業從此走上頂峰。
  • 清朝彩瓷之冠——琺瑯彩瓷器,康熙一朝試燒30年才成功,貴氣逼人
    琺瑯彩瓷繪藝術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粉彩的開創具有深遠的影響。是清代宮廷瓷器中最為名貴的瓷器品種,雖然燒制時間短暫,卻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康熙琺瑯彩瓷器琺瑯彩瓷器於康熙晚期創燒成功。康熙時期的琺瑯料全部依賴從國外進口。琺瑯彩瓷器燒制尚處初創時期,彩料昂貴且品種稀少、工藝成本高、產量低,所以燒制不多。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康熙琺瑯彩瓷大多是小型器皿,有盤、盌、壺、瓶、盒、杯等,其中盌的數量最多。康熙琺瑯彩所採用的瓷胎主要是景德鎮燒制的白瓷,有些亦用前朝所留白瓷作胎,北京故宮博物院便有一件以明永樂白瓷施彩的康熙琺瑯彩盤。
  • 琺瑯彩瓷器價格一路猛漲
    五彩五彩瓷器,明嘉靖時期產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等帶有玻璃質的材料,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鉳燒而成,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