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瓷器有哪些特點及如何出手琺瑯彩瓷器

2020-12-11 古今華豫收藏

琺瑯彩瓷器有哪些特點及如何出手琺瑯彩瓷器

清康熙 琺瑯彩胭脂紅地牡丹紋盌

琺瑯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瑯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琺瑯彩瓷器在胎質的製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

琺瑯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製作琺瑯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康熙的琺瑯彩瓷大多作規矩寫生的西番蓮和纏枝牡丹,有花無鳥,顯得單調。而雍正以花卉圖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當時尤為突出的是畫面上配以相呼應的題詩。雍正時這些題詩的書法極佳,並於題詩的引首、句後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如畫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畫山水的用「山高」、「水長」章;畫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琺瑯彩瓷器可以說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時期出現了很多極其優秀的陶瓷作品,但琺瑯彩在製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眾多品種無法比擬的。畫工也不是一般的窯工,而是皇宮裡面頂尖的專業畫師,所以這些器物可以代表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最高的工藝水準。

1、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2、造形: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3、底釉:為純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黃,釉面光滑潔淨無疵。

4、琺瑯彩色。色極鮮豔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清乾隆 琺瑯彩萬花錦碗

5、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6、繪畫與紋飾,琺瑯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瑯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7、款識:康熙時期的款識有一度是被禁止寫款的。

清雍正 琺瑯彩胭脂紅地梅花圖小杯 (一對) 成交價:486萬(HKD)

清康熙 琺瑯彩胭脂紅地牡丹紋盌 成交價:717萬(HKD)

清雍正 琺瑯彩題詩過牆梅竹紋盤 成交價:3252.41萬(HKD)

清雍正 藍地琺瑯彩花卉"萬壽長春"字盌 成交價:403.41萬(HKD)

清康熙 胭脂紅地琺瑯彩牡丹紋盌 成交價:700.4萬(HKD)

清光緒 琺瑯彩蒜頭瓶

清乾隆 胭脂紅地琺瑯彩番蓮紋佛塔 成交價:83.65萬(HKD)

清乾隆 御製藍地琺瑯彩描金牡丹花卉蓋盒 成交價:213.50萬(HKD)

清雍正/乾隆 料胎琺瑯彩花卉石紋瓶 成交價:44.65萬(HKD)

清乾隆 琺瑯彩瓜蝶連綿葫蘆形鼻煙壺 成交價:159.5萬(HKD)

清乾隆 琺瑯彩萬花錦碗 成交價:136.5萬(HKD)

清康熙 琺瑯彩折枝蓮紋碗 成交價:112.28萬(HKD)

相關焦點

  • 馬未都:康熙琺瑯彩瓷器有哪些特點
    但它的出現,大大豐富了陶瓷藝術的裝飾手段,為瓷器的加彩開闢了廣闊的途徑。其後粉彩逐漸成為清代釉上彩瓷的一個重要品種。琺浪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又一種新創的釉上彩瓷,也稱「瓷胎畫琺瑯」。其製法是摹仿當時「銅胎畫琺瑯」器皿的色彩和紋飾燒制的。為了儘量摹擬以達到銅胎磁琅的效果,一般僅在器物的裡面和圈足內部施白釉,而器物的外部則澀胎無釉,這就是人們俗稱的反瓷」。
  • 琺瑯彩瓷器與景泰藍
    琺瑯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瑯彩瓷器的前身就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品。清代康熙年間這種「畫琺瑯」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一種新的釉上彩瓷。雍容華貴的琺瑯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並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生產。
  • 琺瑯彩瓷器收藏與鑑賞
    琺瑯彩瓷器色澤豔麗,具有銅胎琺瑯的藝術效果和西畫特徵。琺瑯彩瓷器在清代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均有燒造,但是燒造的器物各有特色。二、琺瑯彩瓷器-常見造型琺瑯彩瓷器多為皇家御用瓷器,民間幾乎見不到它的風採。
  • 官窯中的官窯:清代琺瑯彩瓷器
    琺瑯彩瓷器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飾琺瑯釉彩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繪琺瑯釉彩則叫琺瑯彩。 乾隆以後,則沒有了嚴格意義的琺瑯彩瓷器的宮廷製作。大體上講,康、雍、乾三代的琺瑯彩瓷器都具有鮮明的特點,非常明晰地反映了琺瑯彩瓷器在中國的興起、發展到式微的過程。
  • 掐絲琺瑯彩瓷器的價值這麼高嗎
    掐絲琺瑯彩瓷器的價值這麼高嗎 很多人都很羨慕古玩老手,任何掐絲琺瑯彩瓷器不必過手就能一眼辨別真假,這類人自帶光環,令很多古玩新手羨慕,那古玩老手與新手有哪些區別呢?
  • 淺析琺瑯彩瓷器的工藝與藝術價值
    「琺瑯彩」三個字其實代表的就是琺瑯彩瓷器,也叫瓷胎畫琺瑯,「琺瑯彩料」四個字則代表了各種顏色的釉料,我們都知道,瓷器的釉料成分大致為三種,助熔劑、乳濁劑和著色劑,與傳統的國產釉料相比,琺瑯彩的釉料成分應無大的區別,只是其中的比例有所不同,小編個人的感覺是,琺瑯彩料呈色更純、更深,當然這是與粉彩瓷器相比,而且不考慮粉彩瓷器的渲染效果。
  • 古月軒琺瑯彩瓷器到底是什麼?
    古月軒琺瑯彩瓷器到底是什麼?古月軒是一個謎,這是考古界,文物界,收藏界,古月軒是個謎。它有三種說法,紫禁城裡有一個軒就叫古月軒,有這麼一種說法,但是呢到現在史料上就好像是沒有記載。一說古月軒大家知道就是知道是琺瑯彩,甚至有的人把琺瑯彩就叫做古月軒瓷器。他是把這個西方景泰藍上的銅胎畫琺瑯上的工藝,都是進口料,然後移植到瓷器上來,就是創新的一種。當時創新的一種品種。而且它的色彩非常鮮豔,用料,用胎,工藝非常講究。
  • 瓷器中的黑馬——琺瑯彩瓷器屢創新高
    近10年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琺瑯彩瓷器拍賣價不斷飆升,並且跨越億元關口。早在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過牆枝蝠桃紋大盤」,以1520萬港元成交;在2002年,又一件雍正琺瑯彩題詩過枝梅竹紋盤以3252.41萬港元成交;如今更是價值連城。
  • 琺瑯彩瓷器怎麼鑑定?真品價值又在哪裡?
    「人間尤物-琺瑯彩瓷器」----美的盛宴 琺瑯彩瓷器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到頂峰時期的產物,堪稱中國古代彩繪瓷器中的佼佼者。琺瑯彩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
  • 真誠館收藏平臺收藏知識——洋彩瓷器與琺瑯彩瓷器的鑑別
    琺瑯彩創燒於康熙晚期,受西方文化影響,西方宮廷畫師陸陸續續來到北京,帶來了大量的西方精美的礦物質染料。琺瑯彩為什麼這麼貴?它是徹底的皇家宮廷御用瓷器。八國聯軍入侵之前琺瑯彩從未流傳出宮廷。清代檔案中紀錄過年羹堯獲勝凱旋歸來時,想藉機得到皇帝的琺瑯彩瓷器做獎品,但是,吝嗇的皇帝仍然沒有賜予其夢想。可想而知了。雍正對畫師比較挑剔,別的瓷器都是工匠畫紋樣,琺瑯彩是雍正專挑畫家來畫。比如擅長畫山水人物的賀金昆。雍正還親自督造。其實郎世寧也畫過琺瑯彩的底稿。都是這樣的宮廷御用畫師,難怪琺瑯彩瓷器比別的瓷器勝出一籌。
  • 琺瑯彩瓷器:專供宮延皇室玩賞,數量稀少,價格昂貴
    松竹紋每瓶琺瑯彩在宋代通過貿易進入中國,到了景泰年間銅胎掐絲琺瑯工藝臻至巔峰,而到了康熙時期出現了瓷胎畫琺瑯,瓷胎畫琺瑯是皇室專用瓷的一種技法,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琺瑯彩瓷器琺瑯瓷器畫工技藝高超,加工嚴格,有缺陷的會立即打碎不予使用。
  • 琺瑯彩瓷器,清代工藝之巔峰,你不知道的秘密
    提到瓷器,首先浮現在您腦海的一定是清新淡雅的青花瓷,素白玉胚、水墨勾勒,清新淡雅,美的叫人沉醉其中。但如若您足夠了解瓷器類別,有一種瓷必定會讓您印象深刻、過目不忘。它就是----琺瑯彩。琺瑯彩瓷器,誕生於清康熙時期,據說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宮延造辦處的匠師將景泰藍的畫琺瑯技術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造的一種新型瓷器品種。琺瑯彩瓷器歸屬於釉上彩,它的製作工序和其它瓷不一樣,要先在景德鎮燒制好素胎,然後送到京城由畫師繪畫上色,最後再放到宮內燒制。
  • 琺瑯彩瓷器存世少價值高,是什麼原因突然消失了?
    在中外匠師的共同努力下,宮廷造辦處琺瑯作很快熟練掌握了金屬胎畫琺瑯燒制技術,並燒造出一大批具有濃鬱宮廷韻味的金屬胎畫琺瑯器。同時,造辦處琺瑯作還嘗試著將這種技法移植到瓷胎上,於是便產生了瓷胎畫琺瑯,即今人所稱的「琺瑯彩」。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
  • 清代琺瑯彩瓷器的製作工藝及鑑定技巧
    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其高超的燒造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琺瑯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
  • 「瓷器知識」琺瑯彩瓷器的歷史由來
    清乾隆 琺瑯彩雉雞錦上添花圖長頸瓶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請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瑯處指導燒造畫琺瑯器。其式樣、圖案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瑯的特點。琺瑯又稱「拂郎」、「佛郎」、「發藍」,是一種玻化物質。
  • 琺瑯彩瓷器價格一路猛漲
    五彩五彩瓷器,明嘉靖時期產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等帶有玻璃質的材料,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鉳燒而成,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
  • 大清康熙御製瓷器 琺瑯彩 富麗堂皇盡顯皇家氣派
    上一篇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康熙朝瓷五彩類的藏品,本次小編把康熙琺瑯彩瓷器呈現給大家。琺瑯彩瓷器初創於康熙晚期。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其製作程序是:先在景德鎮燒造裏白釉外無釉的瓷器,送進宮中(個別的使用宮中收藏的明代永樂白瓷),再由清宮造辦處在宮內如意館掛彩燒造。宮廷畫師遵照御旨,在碗的外部澀胎上用進口琺瑯料描繪紋飾,然後入窯焙燒而成。
  • 琺瑯彩瓷:康熙琺瑯彩如何鑑定?一篇文章告訴你不知道的知識盲區
    近年來古董收藏越來受到大家的喜愛,玩收藏的對於清代瓷器應該都有所了解,每個時代的瓷器都有其特定的工藝,清代的彩瓷不得不說是歷史的巔峰!清代創燒出粉彩以及御用瓷器琺瑯彩。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聊聊琺瑯彩。 琺瑯彩被稱之為:官窯中的官窯。
  • 乾隆一朝燒制那麼多官窯瓷器,皇帝用餐卻只用黃釉與琺瑯彩瓷器
    乾隆官窯集瓷器之大成,為了滿足宮廷日常飲食和觀賞所需瓷器,大量燒制。然而皇帝本人用餐卻只使用黃釉瓷器與琺瑯彩瓷器。每頓飯用四百五十人伺候,每到用膳時間,飯菜放置專用的木質食盒,食盒呈淡黃色,外描黃色二龍戲珠紋飾,食盒底部有一凹槽的錫質底座,內盛裝熱水,碗置其上,碗上蓋著銀罩,盒外包絲綢棉墊,能使膳食保持一定溫度。飯菜內還要放置一個二寸長的銀牌,此牌上寫有菜品名稱,插於菜餚旁邊,既起註明作用,也表示此菜經檢驗無毒,皇帝可放心食用。
  • 畫工嚴謹細膩,色彩鮮豔奪目,故宮博物院館藏清康熙琺瑯彩瓷器
    黃釉地上有4個花瓣形開光,開光內以松石綠釉為地,彩繪牡丹與菊花。開光外繪折枝蓮花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紅料彩楷書「康熙御製」雙行四字款,外圍紅料彩雙方欄。此碗所繪紋飾工整細膩,畫面色彩鮮豔奪目。琺瑯彩瓷器為名貴的宮中御用瓷器,因燒造數量有限,傳世不多,故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