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2月15日電 (記者譚元斌 恩施日報見習記者付瑞勇)5年前,無主導產業、無集體經濟的土店子村,是脫貧攻堅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5年後,支部強、產業旺、村莊美、村民富,土店子村搖身一變成為「幸福鄉村」。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信陵鎮土店子村變化大。多次到這裡走訪調研的恩施州委書記柯俊評價說,「幹部工作紮實到位,基礎設施補短板有成效,成績很明顯」。
5年時間,是什麼讓這個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支部黨員衝鋒一線,引領「紅色聚變」
「黨建有活力,脫貧有動力,要讓黨旗飄揚在精準扶貧路上。」2016年1月,剛入職巴東縣婦幼衛計中心不到兩個月的李君被單位派駐土店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百姓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大學時代就已入黨的李君深諳這個道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該村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引領黨員當致富典型和標杆,聚合起一股榜樣力量。
「黨的政策好,自己也要使力搞,我們不要被政策養成了懶漢。」在今年1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上,81歲老黨員張登先「現身說德」。腿腳不好,從家裡步行150米走到村委會,從未缺席、請假一次,逢會必到、逢會必講,張登先成了群眾心中的「紅色老頑童」。
既是黨員又是村民小組長的譚光榮,當好百姓身邊「和事佬」解心結;79歲的老黨員張福先「愛管閒事」,街坊鄰居吵架時相勸叫停,對子孫嚴加管教、傳承孝道;年輕黨員譚軍當「說客」,說服群眾不種包穀、洋芋,改種梨樹、餵黑豬……
和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攀親戚、交朋友,這就是土店子村黨員在脫貧攻堅戰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讓黨員亮身份、掛牌子,李君把40餘名黨員加入編外調解員、脫貧示範員、政策宣傳員「三員」角色,把精準扶貧的黨建動力分解到支部每名黨員,打造黨建扶貧升級版。
目前,該村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框架下,構建了500頭黑豬的生態養殖園,打造了集觀光旅遊、田間課堂、科普示範於一體的500畝「雙臂式棚架」梨園,「紅色黨建」正牽引著土店子村的「紅色聚變」、綠色崛起。
脫貧不唱獨角戲,政府、企業、貧困戶「大合唱」
1月13日,在土店子「石磨」主題文化廣場,一場民俗年豬宴開啟。「好!這日子有盼頭,開心呀。」村民張大鐵連敬扶貧幹部三杯酒,表達感激之情。
去年1月15日,張大鐵免費領到5頭黑豬仔,不到一年出欄,1.2萬元鈔票進了腰包。土店子村把貧困戶推上精準扶貧舞臺,每戶貧困戶都是創業創收主角,政府、企業、貧困戶聯袂唱好扶貧大戲。
你的年豬我來養。「80後」譚顯猛創辦了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該村駐村工作隊、「尖刀班」依託這家本土企業,一次性引進420頭黑豬仔,由貧困戶分散養殖143頭,公司養殖基地集中養殖277頭。2018年5月28日的年豬籤約會上,從城裡趕來的客商、市民現場籤約預訂一空。僅一年時間,40餘戶貧困戶單靠養黑豬戶均增收4000元。
不讓一戶貧困戶掉隊,土店子村將貧困戶綁在產業鏈上。該村在與貧困戶互動中闖出了三條路:貧困戶土地入股,將軍山公司負責投入和經營,貧困戶可務工掙工資,還能拿分紅;公司免費提供黑豬仔和技術服務,95戶貧困戶按生態標準、訂單式飼養,出欄時保底回收;引進巴東縣易達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實習基地、引進市場主體、策劃舉辦核桃訂購會,700畝核桃園成了老百姓的「致富園」。
按三七分成試水股份制扶貧,策劃年豬訂購會、核桃訂購會等節慶活動找買家,開設田園「扶貧車間」吸納貧困戶務工增收。這是土店子村在企業和貧困戶之間打通利益聯結、共享的生動實踐。「扶貧不唱獨角戲,要讓貧困戶從心裡到身子骨都動起來、熱起來。」駐村「尖刀班」班長譚明勝說。
譚光奉夫婦土裡「刨金」種蔬菜、向瓊把庭院變身葡萄園育「富果」、黃祖傳靠山吃山飼養生豬當「豬倌」……如今,在土店子村,一個爭摘窮帽、爭出列的方陣正迅速成長,「脫貧光榮」融入每戶貧困戶的行動中。
講好身邊勵志故事,「智志雙扶」正激勵
「躺在被窩睡大覺,坐在院壩望星空;別人忙得團團轉,自己指頭都不彎。」這首打油詩曾是土店子村貧困戶張瑞先的生活寫照。「蝸居」在四間上世紀80年代的破瓦房,妻子早逝,30歲的兒子至今單身。這對「光棍父子」似乎翻不過貧困這個坎。
2018年,土店子村殘疾五保戶向繼端的脫貧勵志故事轟動了全村,也驚醒了張瑞先。「不能這樣窮下去了,但願改變從今年開始。」張瑞先把土地入股種梨樹,「雙臂式棚架」梨園取代了荒蕪的農田,還搬進了新的安置房,單身父子的苦難人生開始轉折。
一隻手「刨」出小康路,這是「獨臂鬥士」向繼端的脫貧形象:右手撒包穀餵土雞,左手臂捆綁的鐵鉤鉤住撮箕,在右手和鐵鉤的「鐵肉組合」下,抓牢脫貧新「雞遇」。「少了一隻手,但他又『造』了一隻手,一心只把窮帽摘。」村支書張永堂介紹,該村整理編寫了向繼端「一隻手摘窮帽」的勵志故事,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屋場院子會、小組代表會等現場講述,「向繼端」已成為全村的一個精神符號。
「不做享樂的懶漢,要做用勤勞摘帽的好漢。」土店子村在「智+志」的標本兼治思路下,實行靶向治療,拔掉窮根。
「農網改造高壓線,不怕風雨和雷電,白天黑夜看得見,黨的好處人人念……」在院子裡,村民向光明聲情並茂地將打油詩讀給鄰居聽。向光明創作精準扶貧打油詩10餘首,歌頌扶貧新氣象、傳遞脫貧正能量。
「聽貧困戶講自己的脫貧故事,激勵身邊的人,凝聚感恩奮進脫貧的正能量。」信陵鎮黨委書記焦旭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