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縣土店子村:一個高山村的脫貧密碼

2020-12-14 恩施新聞網

新華社武漢2月15日電 (記者譚元斌 恩施日報見習記者付瑞勇)5年前,無主導產業、無集體經濟的土店子村,是脫貧攻堅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5年後,支部強、產業旺、村莊美、村民富,土店子村搖身一變成為「幸福鄉村」。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信陵鎮土店子村變化大。多次到這裡走訪調研的恩施州委書記柯俊評價說,「幹部工作紮實到位,基礎設施補短板有成效,成績很明顯」。

5年時間,是什麼讓這個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支部黨員衝鋒一線,引領「紅色聚變」

「黨建有活力,脫貧有動力,要讓黨旗飄揚在精準扶貧路上。」2016年1月,剛入職巴東縣婦幼衛計中心不到兩個月的李君被單位派駐土店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百姓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大學時代就已入黨的李君深諳這個道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該村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引領黨員當致富典型和標杆,聚合起一股榜樣力量。

「黨的政策好,自己也要使力搞,我們不要被政策養成了懶漢。」在今年1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上,81歲老黨員張登先「現身說德」。腿腳不好,從家裡步行150米走到村委會,從未缺席、請假一次,逢會必到、逢會必講,張登先成了群眾心中的「紅色老頑童」。

既是黨員又是村民小組長的譚光榮,當好百姓身邊「和事佬」解心結;79歲的老黨員張福先「愛管閒事」,街坊鄰居吵架時相勸叫停,對子孫嚴加管教、傳承孝道;年輕黨員譚軍當「說客」,說服群眾不種包穀、洋芋,改種梨樹、餵黑豬……

和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攀親戚、交朋友,這就是土店子村黨員在脫貧攻堅戰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讓黨員亮身份、掛牌子,李君把40餘名黨員加入編外調解員、脫貧示範員、政策宣傳員「三員」角色,把精準扶貧的黨建動力分解到支部每名黨員,打造黨建扶貧升級版。

目前,該村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框架下,構建了500頭黑豬的生態養殖園,打造了集觀光旅遊、田間課堂、科普示範於一體的500畝「雙臂式棚架」梨園,「紅色黨建」正牽引著土店子村的「紅色聚變」、綠色崛起。

脫貧不唱獨角戲,政府、企業、貧困戶「大合唱」

1月13日,在土店子「石磨」主題文化廣場,一場民俗年豬宴開啟。「好!這日子有盼頭,開心呀。」村民張大鐵連敬扶貧幹部三杯酒,表達感激之情。

去年1月15日,張大鐵免費領到5頭黑豬仔,不到一年出欄,1.2萬元鈔票進了腰包。土店子村把貧困戶推上精準扶貧舞臺,每戶貧困戶都是創業創收主角,政府、企業、貧困戶聯袂唱好扶貧大戲。

你的年豬我來養。「80後」譚顯猛創辦了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該村駐村工作隊、「尖刀班」依託這家本土企業,一次性引進420頭黑豬仔,由貧困戶分散養殖143頭,公司養殖基地集中養殖277頭。2018年5月28日的年豬籤約會上,從城裡趕來的客商、市民現場籤約預訂一空。僅一年時間,40餘戶貧困戶單靠養黑豬戶均增收4000元。

不讓一戶貧困戶掉隊,土店子村將貧困戶綁在產業鏈上。該村在與貧困戶互動中闖出了三條路:貧困戶土地入股,將軍山公司負責投入和經營,貧困戶可務工掙工資,還能拿分紅;公司免費提供黑豬仔和技術服務,95戶貧困戶按生態標準、訂單式飼養,出欄時保底回收;引進巴東縣易達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實習基地、引進市場主體、策劃舉辦核桃訂購會,700畝核桃園成了老百姓的「致富園」。

按三七分成試水股份制扶貧,策劃年豬訂購會、核桃訂購會等節慶活動找買家,開設田園「扶貧車間」吸納貧困戶務工增收。這是土店子村在企業和貧困戶之間打通利益聯結、共享的生動實踐。「扶貧不唱獨角戲,要讓貧困戶從心裡到身子骨都動起來、熱起來。」駐村「尖刀班」班長譚明勝說。

譚光奉夫婦土裡「刨金」種蔬菜、向瓊把庭院變身葡萄園育「富果」、黃祖傳靠山吃山飼養生豬當「豬倌」……如今,在土店子村,一個爭摘窮帽、爭出列的方陣正迅速成長,「脫貧光榮」融入每戶貧困戶的行動中。

講好身邊勵志故事,「智志雙扶」正激勵

「躺在被窩睡大覺,坐在院壩望星空;別人忙得團團轉,自己指頭都不彎。」這首打油詩曾是土店子村貧困戶張瑞先的生活寫照。「蝸居」在四間上世紀80年代的破瓦房,妻子早逝,30歲的兒子至今單身。這對「光棍父子」似乎翻不過貧困這個坎。

2018年,土店子村殘疾五保戶向繼端的脫貧勵志故事轟動了全村,也驚醒了張瑞先。「不能這樣窮下去了,但願改變從今年開始。」張瑞先把土地入股種梨樹,「雙臂式棚架」梨園取代了荒蕪的農田,還搬進了新的安置房,單身父子的苦難人生開始轉折。

一隻手「刨」出小康路,這是「獨臂鬥士」向繼端的脫貧形象:右手撒包穀餵土雞,左手臂捆綁的鐵鉤鉤住撮箕,在右手和鐵鉤的「鐵肉組合」下,抓牢脫貧新「雞遇」。「少了一隻手,但他又『造』了一隻手,一心只把窮帽摘。」村支書張永堂介紹,該村整理編寫了向繼端「一隻手摘窮帽」的勵志故事,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屋場院子會、小組代表會等現場講述,「向繼端」已成為全村的一個精神符號。

「不做享樂的懶漢,要做用勤勞摘帽的好漢。」土店子村在「智+志」的標本兼治思路下,實行靶向治療,拔掉窮根。

「農網改造高壓線,不怕風雨和雷電,白天黑夜看得見,黨的好處人人念……」在院子裡,村民向光明聲情並茂地將打油詩讀給鄰居聽。向光明創作精準扶貧打油詩10餘首,歌頌扶貧新氣象、傳遞脫貧正能量。

「聽貧困戶講自己的脫貧故事,激勵身邊的人,凝聚感恩奮進脫貧的正能量。」信陵鎮黨委書記焦旭東說。

相關焦點

  • 易遷點的新生活丨巴東縣信陵鎮:梨園鋪就「致富路」
    眼下,在巴東縣信陵鎮土店子村易遷安置點,易遷戶周祖剛靠著村裡的致富產業再「紮根」,搬出了新生活,走上了致富路。掩映在梨園中的易遷安置點6月2日一大早,土店子村易遷安置點的梨園就熱鬧了起來,原來,這裡正在舉行梨子套袋技術培訓。目光所及,是忙忙碌碌的套袋人,是枝頭垂下的綠色希望,易遷戶周祖剛就是這守護致富希望的縮影。
  • 湖北巴東縣:100多個重點貧困村有了「陽光存摺」
    新華社武漢8月8日電(記者楊依軍、譚元斌)國家電網公司捐建的100多座光伏電站,讓三峽庫區湖北巴東縣的100多個重點貧困村有了「陽光存摺」。  地處長江兩岸的巴東縣,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庫山」區。1995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連續對巴東縣開展定點幫扶。
  • 尖刀班」駐村創新扶貧模式的恩施實踐
    到2018年底,89.7萬貧困人口摘掉窮帽,宣恩、來鳳、鶴峰整縣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由30.61%降至5.83%……這是一份令400多萬恩施兒女驚嘆的脫貧戰績。成績的背後,是由近2萬餘名幹部組成的2400餘個駐村「尖刀班」,他們「尖刀」出鞘,向貧困發起總攻。
  • 恩施巴東縣領導幹部廣泛開展結窮親活動紀實
    地處三峽庫區的巴東,是我省國家級貧困縣的一個縮影。因為交通、區位、歷史等多方面原因,靈山秀水間,一批巴東百姓還掙扎在溫飽線上。2011年底以來,巴東縣在幹部隊伍中廣泛開展結窮親活動。3年結窮親,有些什麼故事?結出了什麼效果?
  • 宋太祖趙匡胤之妹夫高懷德屯兵地——滎陽市高山村
    村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有170名黨員。村名由來唐代,該地位於一片高山之南。因山之北謂「陰」,山之南謂「陽」,該地便稱「高陽」。宋代,名將高懷德(《楊家將》故事中的高懷德)曾在該地駐軍。多年後,該地形成村莊。因該地有山,並且為了紀念高懷德,村名便稱「高家山」,後來簡稱「高山」,沿用至今。
  • 駐村幹部丨光澤:高山村裡的「拼命三郎」
    駐村幹部丨光澤:高山村裡的「拼命三郎」 2020-05-16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恩施州舉行脫貧攻堅榜樣事跡報告會表彰41個脫貧攻堅榜樣
    10月16日,恩施州脫貧攻堅榜樣事跡報告會在州城舉行,表彰了41個脫貧攻堅脫貧致富榜樣、駐村幫扶榜樣、定點幫扶榜樣、社會幫扶榜樣。圖為與會人員觀看脫貧攻堅榜樣先進事跡。(記者劉德國 攝)恩施日報訊(記者彭信瓊、劉德國、周豔麗)10月16日,恩施州脫貧攻堅榜樣事跡報告會在州城舉行,對評選出的陳茲方等25人和農業部第十一批扶貧聯絡組等16個組織等脫貧攻堅榜樣予以表彰。州委副書記、州長劉芳震,州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柯東海,州領導周靜、唐泓、夏錫璠出席活動。報告會上,9名受表彰人員講述了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潮中的感人故事。
  • 恩施州巴東縣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來自三峽省新轄的涪陵、萬縣、宜昌三地區和宜昌市以及巴東縣的130名代表和中央有關部委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許素珍只生過一個孩子,終生從事體力勞動,從未生過病。  考察組聽取移民試點第一批移民、東讓口鄉雷家坪村李勝勇介紹移民安置後脫貧致富的情況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等25位人大常委會委員1991年11月13日至24日到擬議中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所在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
  • 銅仁市交通運輸局掛牌督戰蹲點指導沿河縣脫貧攻堅工作
    根據《中共銅仁市委辦公室 銅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lt;關於印發銅仁市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gt;的通知》(銅黨辦發〔2020〕1號)《中共銅仁市委辦公室 銅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lt;關於印發銅仁市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方案gt;》(銅委辦字〔2020〕1號)等文件精神,銅仁市交通運輸局成立了以局長任組長,副局長、公路處處長
  • 【網聚美好安徽·決戰脫貧攻堅】安徽:「六個大幅」背後的脫貧密碼
    近日,新華網記者走進安徽省淮南市壽縣、阜陽市阜南縣、淮北市濉溪縣、宿州市蕭縣,入田間、進車間、訪農戶、問變化,試圖從中管窺安徽脫貧攻堅取得「六個大幅」顯著成效背後的密碼。  「村莊要有產業才可以帶動村民致富,」村書記劉超說,道口村有數十年種植蓮藕的歷史,這片原本是下雨就淹的窪地,如今水下種藕,魚蝦混養,不僅變劣勢為優勢,也給村民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42歲的道口村村民李秀平是受益者之一。她通過在園區開店如今一年收入有一萬多元,還享受了房租減半等優惠政策,已經實現了脫貧。「村口的花海火起來了,也讓我們村民看到了更多新希望。」她說。
  • 巴東縣人大常委會向東主任一行赴巫山考察
    10月27至28日,巴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向東率隊赴我縣考察美麗鄉村及全域旅遊建設工作。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譚觀銀陪同考察。近年來,我縣緊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和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建設目標,堅持創新引領,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全力推進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魅力巫山」的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 防微杜漸「治未病」 巴東縣夯實日常監督「基本功」
    「節日期間不遵守值班紀律,給予劉某全鎮通報批評並做出深刻檢查;給予廖某批評教育……」近日,巴東縣東瀼口鎮紀委對國慶中秋假日期間值班值守檢查情況進行了全鎮通報,在全鎮黨員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這是巴東縣強化日常監督、抓早抓小的一個縮影。
  • 湖北巴東——賈俊:脫貧攻堅路上的「奔跑者」
    在賈俊強力督辦、村「尖刀班」苦幹實幹下,徐家灣村77戶253名貧困戶全部脫貧,發展茶葉610畝,柑橘510畝,石榴150畝,實現戶戶有產業,家家可就業,同時陣地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 重慶人大:助力破解「山城」脫貧密碼
    △2016年2月1日,重慶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軒到豐都三建鄉紅旗寨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及產業發展情況,並走訪慰問困難黨員群眾。圖為張軒主任與村民江正英大媽手牽手並排行走在鄉村小道上。(重慶人大供圖)強化法治保障,護航脫貧攻堅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法治保障很關鍵。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強化法治之力,築牢脫貧攻堅之基。
  • 巴東縣人民法院關於拍賣巴東縣野三關鎮名相路268號房地產的公告
    湖北省巴東縣人民法院拍賣公告湖北省巴東縣人民法院將於2021年1月9日上午10:00至2021年1月11日上午10:00止(延時的除外)在京東網絡司法拍賣平臺上(網址:http://sifa.jd.com/)進行公開拍賣活動,現公告如下:一、拍賣標的
  • 「中國的脫貧智慧」脫貧的政治密碼:留車村展示了什麼?
    原標題:脫貧的政治密碼:留車村展示了什麼?欣欣向榮的留車村 江西日報記者李劼攝村莊名片脫貧檔案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強大政治力2016以來,留車村共實施扶貧項目36個,獲得各級扶貧資金累計1113.6萬元。脫貧攻堅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積極協調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相互聯繫和轉化,形成多元主體良性互動、當前與長遠共同關注的治理模式,才能實現有效減貧。留車村電子廠讓村民及貧困戶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 【脫貧攻堅】打造"黑豬養殖"名片 著力推進產業扶貧
    【脫貧攻堅】打造"黑豬養殖"名片 著力推進產業扶貧 2020-06-10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財政助脫貧 資金效益高(財經眼)——江西、湖北財政涉農扶貧資金...
    全村123戶301名貧困人口依託臍橙產業實現脫貧,成為三峽庫區遠近聞名的臍橙專業村。村口百年樹齡的馬尾松靜靜佇立,見證著江西井岡山市拿山鎮長路村的滄桑巨變。走進村中,白牆黑瓦的精品民宿和村民房屋隔牆相望,沿著鵝卵石鋪成的街巷前行,撲面儘是桂花香。「以前村裡又窮又破,外地姑娘都不願意嫁過來。」
  • 朝鮮族長鼓裡的「脫貧密碼」
    長鼓不僅敲響了美好生活的節奏,還隱藏著當地群眾的「脫貧密碼」。在延吉市民族樂器研究所的生產車間裡,百餘件長鼓、洞簫、伽倻琴等朝鮮族樂器分類擺放,工人們或是打磨上色,或是加工原料。鼓聲陣陣,舞步翩翩。在延邊歌舞團的排練大廳,20多位舞蹈演員正在排練反映脫貧成果的舞蹈《長鼓飄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