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遷點的新生活丨巴東縣信陵鎮:梨園鋪就「致富路」

2020-12-18 氣象小秘書

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是關鍵,「穩得住、能致富」是硬道理。眼下,在巴東縣信陵鎮土店子村易遷安置點,易遷戶周祖剛靠著村裡的致富產業再「紮根」,搬出了新生活,走上了致富路。

掩映在梨園中的易遷安置點6月2日一大早,土店子村易遷安置點的梨園就熱鬧了起來,原來,這裡正在舉行梨子套袋技術培訓。目光所及,是忙忙碌碌的套袋人,是枝頭垂下的綠色希望,易遷戶周祖剛就是這守護致富希望的縮影。

周祖剛今年52歲,家住土店子村三組,家裡一共種植了3畝梨樹。2017年,村裡引進企業開始發展梨樹,周祖剛卻對這個產業疑慮重重。

「以前我們村就發展過梨樹,開始搞得還很好,但是技術員一走,就賣不成錢了,所以當時說發展梨樹,我沒信心又很牴觸。」想起之前的顧慮,周祖剛不禁樸實一笑。

雖然種植苞谷、土豆等傳統經濟作物收入不高,但是有穩定的收成,如果發展梨樹產業,面臨著種植、銷售等各種各樣的風險,對於周祖剛的疑慮,駐村幹部和村支「兩委」也十分理解。

梨子套袋技術培訓「因為他們擔心,這次發展梨樹,還是像之前一樣,因為缺少市場主體和技術支撐,如果半途而廢,會嚴重影響他們現有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信陵鎮土店子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君明白村民的心結。

為了消除周祖剛的顧慮,駐村「尖刀班」請來專家和企業到村裡考察,大家都認為,土店子村海拔高、溫差大,土壤和氣候適合發展梨樹、獼猴桃等小水果產業,這給村支「兩委」注入了一支強心劑。駐村「尖刀班」心裡有了底,就開始挨家挨戶做工作。

「他們把省農科院的技術員帶進來了,把企業給我們引進來了,所以我們又有發展的底氣了。」周祖剛重拾了種植梨樹的信心。

為了發展好這個致富產業,村裡以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科研院所」的模式,以農民土地入股按三七比例分紅的方式,建設了集觀光旅遊一體的500畝「雙臂順行式棚架」梨園,帶動周祖剛和全村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豐產期的時候,一畝田收入2萬元,按照三七開的話,一畝田就可收益6000元,有時間,還可以在基地務工,按照每天100塊錢的工資,每年還可獲得收益5000多元。」周祖剛算了一筆帳。

為梨園除草2017年3月,信陵鎮土店子村易遷安置點開建,2018年3月,全村24戶71人從土坯房搬進了新房。易遷安置點周圍正好是一大片梨園,隨著太陽能路燈、活動廣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周祖剛不僅可以通過入股分紅和務工獲得收入,精神生活也充實了不少。

「現在房子修得這麼漂亮,寬敞又安全,環境也搞得好,路燈也給我們搞好了,還有活動中心和廣場,看起來像條小街,梨子也起來了,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周祖剛一邊指著梨園,一邊對黨的好政策連連叫好。

目前,全村建成包括梨樹、獼猴桃、李子等共1100畝綠色種植園,建成了以黑豬為主體的生態養殖園和500畝核桃種植示範園。今年,500畝梨園將全部試掛果,全村325戶村民將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我們希望,通過開展梨花節、採摘節,讓本地的易遷戶和周邊的老百姓,積極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為外來遊客提供服務,把當地的農特產品通過這個渠道銷售出去。」針對土店子村的下一步發展思路,信陵鎮土店子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君信心滿滿。

【來源:恩施扶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巴東縣土店子村:一個高山村的脫貧密碼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信陵鎮土店子村變化大。多次到這裡走訪調研的恩施州委書記柯俊評價說,「幹部工作紮實到位,基礎設施補短板有成效,成績很明顯」。5年時間,是什麼讓這個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慶陽西峰 「四好農村路」鋪就群眾致富路
    西峰 「四好農村路」鋪就群眾致富路西峰區毛巴公路小河灣段施工現場。隴東報記者 盤小美 攝每日甘肅網12月7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盤小美)「以前路不好,每次出門都發愁,到村部辦事要繞路,現在路修通了,半個多小時就到了。我家的經濟來源主要靠養殖牛羊,之前要自己拉到市場賣,費時費力,價格也由商販說了算。現在客商上門收購,不僅方便,還能賣個好價錢。」近日,西峰區什社鄉賀塬村村民賀春傑說。
  • 恩施州巴東縣八九十年代老照片
    恩施巴東縣六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結合看效果更佳!  編輯不易,若君喜歡打個賞!來自三峽省新轄的涪陵、萬縣、宜昌三地區和宜昌市以及巴東縣的130名代表和中央有關部委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長壽老人許素珍 1986年9月24日 張申明    老人耳不聾、眼不花,還能穿針引線、買菜、做家務活  在巴東縣信陵鎮的半山坡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辣椒」鋪就金鄉韓樓村的致富路
    金鄉縣霄雲鎮韓樓村過去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近年來,韓樓村立足自身優勢,深耕特色產業,紅紅的小辣椒鋪就了一條火火的振興路。眼下正是辣椒收穫季,在韓樓村,村民董洪勝正在翻曬新收的辣椒。董洪勝告訴記者,他今年種了六畝順椒688,椒型大,產量高,畝產鮮椒4000多斤,幹椒800多斤,「按照今年的價格,就能收入三四萬塊錢。」
  • 民樂 中藥材鋪就產業致富路
    民樂 中藥材鋪就產業致富路時間:2020-12-29點擊:0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鄭朝華 通訊員 錢鶴予 李峰  民樂縣緊抓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和全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優勢,引導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積極參與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20-12-03 15:51
  • 法治日報 | 用法治鋪就鄉村振興路
    法治日報 | 用法治鋪就鄉村振興路 2020-11-29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如今,在「千年藥鄉」宕昌縣,許多像劉海霞一樣的群眾,在富民政策指引下,用辛勤勞動託起致富的夢想。【來源:每日甘肅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山東沂南:孫祖小米鋪就「黃金」致富路
    如今,作為「黃金糧」,小米從穀子裡「蹦」出來,鋪就了尹紀美的增收致富路。沂南縣位於沂蒙山區腹地,西部丘陵地帶盛產小米。全縣小米種植面積2萬畝,其中孫祖鎮種植小米1.5萬畝。孫祖小米獲得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2010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 「涇陽創業明星」徐棟:小茶葉鋪就致富路
    小茶葉鋪就致富路▲▲▲進行篩選、拼配、壓制、發花、包裝……做茯茶徐棟是認真的作為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2012年徐棟和他的同伴們告別家鄉來到涇陽,先後從事茶藝、評茶培訓▲▲▲涇岸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茯茶徐棟在打造屬於自己的茶葉品牌、成就了自己創業夢的同時,始終掛念著周邊的鄉親們,為了讓更多的鄉親擺脫貧困,他主動吸納全村勞動力30餘人,貧困戶5戶10人,入廠上班,人均增收可達3萬元,帶領他們走上致富路。
  • 江蘇海安:玫瑰花鋪就農民致富「芬芳之路」
    當地政府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玫瑰種植為主打的休閒觀光農業,這裡的玫瑰花銷往全國各地,鋪就了農民致富的「芬芳之路」。新華社發(向中林 攝)當地政府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玫瑰種植為主打的休閒觀光農業,這裡的玫瑰花銷往全國各地,鋪就了農民致富的「芬芳之路」。新華社發(向中林 攝)
  • 湖南懷化芷江蟒塘溪庫區特色養魚鋪就致富路
    湖南懷化芷江蟒塘溪庫區特色養魚鋪就致富路2017-02-11 12:5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懷化日報嘗到生態養殖甜頭的張建華不忘帶動當地的群眾一起致富,他積極向養殖戶傳授經驗,宣傳生態養魚的好處。近年來,養魚河段的水質經當地有關部門多次檢測,顯示都是達標。「要想多找錢,不能光靠『賣魚』,還要在魚身上多做文章。」張建華又想辦法拉長產業鏈。從2011&nbsp年開始,他在魚塘邊開起了健華休閒山莊,農莊養殖超五成的魚由自家農家樂售出。
  • 巴東縣人民法院關於拍賣巴東縣野三關鎮名相路268號房地產的公告
    湖北省巴東縣人民法院拍賣公告湖北省巴東縣人民法院將於2021年1月9日上午10:00至2021年1月11日上午10:00止(延時的除外)在京東網絡司法拍賣平臺上(網址:http://sifa.jd.com/)進行公開拍賣活動,現公告如下:一、拍賣標的
  • 貴州威寧:「戰疫」不誤農事草紅花種植鋪就致富路
    威寧將通過企業帶動,積極動員農戶擴大種植面積,不斷提升質量和品質,擴展市場銷量,讓草紅花鋪就「致富路」,持續鞏固威寧後續產業發展,助力威寧奔小康。人勤春來早,百事農為先。當前正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及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
  • 鋪就致富路——記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金正哲
    原標題:鋪就致富路 「村子裡變化可大了!以前收入在3000元左右,現在都達到1萬元了。這裡可有村書記的功勞啊!」日前,記者走進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提起村書記金正哲,村民金春華讚不絕口。 金正哲是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工作20餘年,他先後帶領村民發展食用菌栽培、養雞等多種產業,為小山村開啟了一條致富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也由2738元飛躍到了10230元。 金正哲今年59歲,是土生土長的懷慶村人。1993年,金正哲擔任懷慶村村主任後,帶領村幹部走出去觀摩學習,吸取先進經驗,制定了懷慶村的發展之路。
  • 丹江口市龍山鎮 大力發展金絲皇菊 鋪就金色增收路
    近些年,龍山鎮在全鎮大力發展2000多畝的金絲皇菊產業,鋪就了一條金色的產業致富路。近日,記者在龍山鎮白蛇溝村農產品加工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在將已經烘乾好的金絲皇菊裝袋,裝袋完畢後,將發往安徽銷售。並在白蛇溝村打造金絲皇菊示範基地,實現農旅融合,為群眾鋪就一條金色致富路。車間裡設有烘乾房、菊花分揀臺、化驗室、更衣室、包裝中心等功能配套,加工車間主要進行菊花的分揀、烘乾、精包裝等工序,主要是服務烘乾金絲皇菊,也可用於烘乾辣椒、蘿蔔等農產品,烘乾車間建成後,吸納周邊約1500餘農戶和貧困戶就近務工。
  • 新疆若羌紅棗產業鋪就農民致富路
    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12日電(賈文萱)「自2000年,從河南新鄭引進了紅棗苗20萬餘株,若羌農民就開始走上了致富路。」在若羌縣樓蘭博物館內,講解員對紅棗產業的發展史娓娓道來。若羌縣地處歐亞大陸腹地,位於塔裡木盆地東側,是世界同緯度最乾旱的地區之一,為了破解致富難題,增加農民收入,歷經20餘年的探索,若羌縣農民找到了一條「甜蜜」致富路。
  • 時代楷模|糜林:三十三年,桃李成蹊照亮農民致富路
    果園果實纍纍,壓彎了他的腰,但鋪就了無數農民的致富路。這條路上桃李芬芳,無怨無悔,是他一生所求。」  ——記者手記33年裡,至少幫助200萬農民走上致富路,增收10億多元。  「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1963年8月,糜林出生於鎮江丹徒千裡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我是農民家的孩子,看多了農民的苦,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很自然,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糜林生前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