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馬馬崖鎮壩區謀發展 產業調整見成效

2020-12-11 天眼新聞

眼下,正值鮮姜收穫季節,興仁市馬馬崖鎮哪魯壩區種植的450畝生薑迎來了豐收上市,這段時間基地訂單不斷,成為當地群眾鞏固脫貧成果的「致富姜」。走進哪魯壩區生薑種植地裡,看到姜地裡正分散著許多村民,採姜、剪葉、裝袋,一片繁忙景象。

「從霜降以來,每天採收的人員多的時候多達180人,少的時候也是三、四十人,從我們實地採收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進行了測算,好的可以一窩達到7至8斤,差一點的一窩都有一兩斤,總體綜合來算,一窩姜是在三斤到四斤左右。」哪魯村支書劉權敏說。

因為生薑市場行情好,銷售周期長等特性,種植大戶程薏菊今年3月份種植了60多畝生薑, 40多名村民在她家的姜地裡採收嫩薑,看著生薑陸續從地裡面拔出來,重的可達六七斤,程薏菊臉上笑意滿滿,她告訴記者,生薑一上市,她家的姜基本上就被外地來的客商搶購一空,有著幾十年種姜經驗的她,去年到哪魯壩區考察,發現這塊地土質疏鬆、土壤肥沃,比較適合生薑種植,一年下來,除去人工成本,純收入可以到達五六十萬。「今年我們種了60多畝,每畝可以產4至5千斤,一畝地可以產到兩萬多元錢,像這段時間有部分賣給老闆,老闆自己來基地拉,我們自己拿一部分下窖,到出年(過完年後)就是賣老薑。」

哪魯壩區面積576畝,涉及群眾615戶2583人,其中貧困戶180戶835人。壩區海拔在1210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氣候條件好,適宜發展生薑種植。結合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去年以來,該鎮黨委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種植大戶,採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了450畝生薑產業,同時配套發展蔬菜、水稻等產業,通過流轉土地、優先使用貧困戶等方式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增加收入。

「我們農戶把土地拿出來,有土地流轉金,之後因企業的用工需要,群眾還可以在基地務工。」哪魯村支書劉權敏告訴記者。

在採收完生薑以後,壩區還將種植油菜等接茬作物,有序開展好秋冬種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效。

「下一步,我們嚴格按照市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和標準開展好秋冬種工作,目前,馬馬崖鎮的秋冬種工作已全面開啟,每個村都有一個點,我們主要還是以小季和大季來有效銜接,目前全鎮還是以種植油菜為主,把油菜籽種了以後還可以肥土,有效地實現對大季的銜接。」馬馬崖鎮黨委書記馬豔勇說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段源興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

相關焦點

  • 興仁馬馬崖鎮:不負農時不負春 壩區春耕種姜忙
    眼下,正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節,興仁市馬馬崖鎮搶抓農時,強化措施,積極引導壩區合作社、農戶有力有序開展春耕備耕,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哪魯壩區面積576畝,涉及群眾615戶2583人,其中貧困戶180戶835人,壩區海拔在1210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和氣候條件好,適宜發展小黃姜種植。結合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去年以來,馬馬鎮黨委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種植大戶,採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450畝小黃姜產業,同時配套發展蔬菜、水稻等產業,確保畝產超過8500元以上。
  • 西秀區:壩區壩長謀發展 產業落地見成效
    為發揮500畝以上壩區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主陣地作用,西秀區創按照高效率和規模化的要求,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落實「壩長」責任制,真正做到種植好、管理好、銷售好,加強產銷對接、技術服務和利益聯結,積極引導農民群眾參與到產業革命中來,確保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
  • 貴州省銅仁市壩區結構調整成效漸顯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以500畝以上壩區為主攻方向,堅持「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品種優先突破」原則,聚焦「八要素」,落實「五步工作法」,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壩區建設初具規模。截至目前,全市坡度6度以下壩區共計204個,總規模達29.95萬畝,涉及農戶16.82萬戶67.43萬人。今年擬創建樣板壩區11個、達標壩區61個。
  • 雨樟鎮:「烤菸+」模式多點開花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成效
    今年以來,為全力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雨樟鎮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圍繞脫貧攻堅「三大戰役」目標任務,聚焦農業產業發展「八要素」,結合產業發展現狀,充分利用壩區土地資源和烤菸秸稈資源優勢,以「烤菸+N」模式種植長壽豌、韭菜、遲菜心、蘿蔔等,種植中分別引進金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播州區三岔鎮:「壩區+黨建」助力產業發展
    今年,遵義市播州區三岔鎮因地制宜,規劃發展稻+藕、稻+疏+椒等產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激活產業發展內力,促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我們村成立了壩區黨支部,支部黨員同志挨家挨戶動員我們抓緊搞春耕備耕,還幫助我們謀劃產業、提供技術指導,我們種著也安心。」正在田間幹活的紅光社區勞動戶羅玉群說。
  • 遵義市新蒲新區:多措並舉推進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時間:2020/11/30 來源:多彩貴州網   遵義市新蒲新區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圍繞「四新一高」發展思路,把壩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主抓手,在產業布局、利益聯結、技術支持、產銷對接等方面下足功夫,不斷加快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 全市農業產業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召開
    為全面推動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再上新臺階,全力助推脫貧攻堅,4月20日,興仁市農業產業發展經驗交流會召開。黔西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興仁市委書記方俊出席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方先紅主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範國美,市政協主席周國輝,市委副書記劉海峰,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有關領導參加。
  • 「黔西南·精彩2019」興仁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興仁市依託「中國薏仁米之鄉」、「中國道地中藥材之鄉」、「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三塊金字招牌,因地制宜,全面發力,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多點突破,統籌布局積極推進產業生產紮實開展,打造新型農業生產模式,農業發展駛上「快車道」,為農民增收打開「致富門」。
  •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馬馬崖鎮大力發展花椒扶貧產業
    摘要: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馬馬崖鎮大灣村大力發展花椒扶貧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深度貧困村村民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大灣村為貧困戶提供花椒種苗,加大技術指導,不斷推進全村花椒產業健康發展,鞏固脫貧成果。
  • 譚勝勇到羊場鎮調研壩區產業、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譚勝勇到羊場鎮調研壩區產業、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發布時間:2020-01-10 11:04:38   作者:曾俊傑 陳月   來源:鎮遠網
  • 務川都濡街道:「雙支部雙引擎」助推壩區產業發展
    桐木村大壩片區黨支部黨員在產業路修建現場調解矛盾糾紛為切實做好桐木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確保農戶增收。都濡街道採用「雙支部、雙引擎」模式分別搭建壩區功能型和實體型黨支部,為壩區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功能型黨支部由街道黨工委書記任支部書記、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任支部副書記、街道組織委員、掛包桐木村領導和縣農業農村局畜牧水產發展中心主任為支委成員,街道相關股室人員為支部黨員,負責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布局、協調服務、資源整合、業務指導等工作。
  • 2020年遵義市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場觀摩會第三觀摩組走進新蒲...
    5月8日下午,2020年遵義市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場觀摩會第三觀摩組走進新蒲新區,現場觀摩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黃興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洪成,副市長李蓮娜,市政協副主席毛良知等參加現場觀摩。
  • 【秋後壩區傳捷報】以500畝以上壩區為「主戰場」 打造貴州農村...
    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壩區結構調整,以500畝以上壩區為重點,以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為方向,發展「專精特優」農產品,打造貴州省農業現代化的「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為此,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專門出臺了《關於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推進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發展的意見》《貴州省500畝以上壩區種植土地保護辦法》等一系列利好政策。
  • 巖孔街道:壩區產業地 致富「聚寶盆」
    巖孔街道箐河社區利用壩區集中連片的土地資源、地理區位、生態環境等優勢,抓實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畢節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打造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示範種植基地,將壩區產業基地打造成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 「我的扶貧故事」一件件小事做好了 也是大事|興仁市馬馬崖鎮營上...
    「親愛的妻子,在您身孕四個多月時,我就離開你到馬馬崖鎮營上村駐村,生小孩後,我應該陪伴你們左右,但因脫貧攻堅減貧摘帽責任重大,又火速到馬馬崖鎮營上村前沿陣地戰鬥,取得的成績少不了您在背後的理解和支持……」還記得2018年4月25日晚上,我給愛人寫的一封家書
  • 七個第一 貴州興仁薏仁米產業的小目標
    2017年,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第一批)進行了公示,全國62個地區憑藉特色優勢農產品入圍,興仁被評為全國薏仁米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近年來,興仁更是把薏仁米作為重點農特產業發展,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種植水平不斷提高,精深加工技術越來越成熟,薏仁米產業鏈逐漸延長,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有效推動薏仁米產業向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發展。
  • 興仁發展水助力
    興仁市水務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牢記史命,認真履職,奮力前行,用辛勞、汗水、智慧在興仁大地上,在崇山峻岭中,在脫貧攻堅一線,譜寫水利發展新業績。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生態文明建設、提高人民幸福指數、獲得感,默默無聞戰鬥在大山深處,戰酷暑,鬥嚴寒,建起一座座水庫,建成一個個水利工程,讓全縣57萬多人民群眾用上幸福水、安全水、放心水,水惠千家萬戶。
  • ...持續用力抓實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加快林下經濟發展助推打贏...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9月28日,州委書記桑維亮到黃平調研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和林下經濟發展情況。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省委關於深化農村產業革命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孫志剛書記對我州發展林下經濟作出的指示要求,持續用力抓實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築牢夯實農村產業基礎,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力支撐。桑維亮十分關心黃平舊州大壩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 興仁陸官街道:調整產業結構 鋪就致富「新道路」
    採取土地分塊承包,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統一銷售『一分三統』的模式,帶動群眾致富增收,鞏固路官街道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成效。」陸官街道黨工委書記告訴記者。基地工人在除草基地技術管理員楊昌金正帶領村民除草採收黃豆對照「八要素」,用活「五步法」,按照興仁市「三區兩線五帶」規劃布局,陸關街道探索出「4+N+1」的產業發展思路,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 【財經關注】興仁米糧村:因地制宜發展小黃牛養殖
    馬馬崖鎮米糧村是興仁市的深度貧困村,近年來,該村結合當地實際,整合扶貧資金,通過發放養殖補貼大力發展盤江小黃牛養殖,穩固群眾收入,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在國家扶貧政策和上級部門的幫扶下,村兩委經過走訪調研,結合當地農戶喜愛發展養牛的實際,決定整合扶貧資金,採取發放補貼的方式發展小黃牛養殖。興仁市馬馬崖鎮米糧村第一書記 齊陽:2019年我們得到財政的扶貧資總的是127萬,我們拿了27萬用於發展地方特色盤江小黃牛的養殖,我們根據貧困戶符合條件的,實行每戶4000元的補貼用於發展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