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新蒲新區:多措並舉推進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2020-12-11 多彩貴州網

時間:2020/11/30 來源:多彩貴州網

  遵義市新蒲新區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圍繞「四新一高」發展思路,把壩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主抓手,在產業布局、利益聯結、技術支持、產銷對接等方面下足功夫,不斷加快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科學規劃謀布局

  近年來,新蒲新區通過優化農業組合,著力推動壩區基礎設施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壩區灌溉率達95%、道路通達率達95%、農機化率達50%、良種良法覆蓋率達100%、綠色防控覆蓋率達80%,並根據壩區的地形地貌和土壤特點,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資料圖

  如今,全區已建成9個壩區產業基地9350畝,採取「椒+菜」「菜+菜」「稻+」等種植模式,形成了以辣椒為主導產業,蔬菜、花椒、苗木花卉為重點產業,精品水果、特色種養、中藥材、茶葉、烤菸、糧油為一般產業的「136」布局體系。通過科學選擇產業組合模式,提高了壩區的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了「一地多用、一棚多季、一年多收」的目標,使得壩區的綜合產值不斷增加。

  黨建引領強聯結

  壩區產業要發展,群眾參與是關鍵。新蒲新區在全區範圍內大力推行「三變改革」「村社合一」,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民」的黨建引領壩區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反租倒包、利潤分成的方式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眼下,永樂鎮山堡村的村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青菜移栽工作。「壩區建設起來後,我們更多地採用機械化的手段來幹活,做起來不費力,效益又好,比以前輕鬆了很多。」新蒲新區呂霞介紹道。目前山堡村壩區基地每天能夠帶動70至80人就業,每人每天能獲得至少100元的收入。「現在我們大季種辣椒,小季種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活幹,不用出遠門就能賺到錢。」

資料圖

  「我們村201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5萬元,其中34%來源於辣椒產業。」山堡村黨支部書記盛吉韋介紹,辣椒是山堡村的主導產業,近年來,山堡村以壩區為抓手,帶動全村發展辣椒種植4600餘畝,全年辣椒總產值達到2160萬元。「村民的積極性很高,一方面,大家都想讓我們山堡的辣椒形成品牌走出去,因此產生了一種凝聚力;另一方面,種植辣椒的收益很好,村民們就近務工,既能顧家又能有不薄的收入。」

  除山堡壩區外,永樂鎮還有群樂和官田兩個壩區。三大壩區採取「間種、套種、輪作」的種植模式發展了蔬菜、「稻+」等產業共2000餘畝,為當地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增收。

  精準匹配穩支持  

  為進一步推動壩區產業結構調優做強,也為讓群眾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術,真正實現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新蒲新區精準匹配農業技術專家下沉到壩區產業一線,為群眾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根據各村產業發展需求的不同以及農業技術專家專業性的差異,新蒲新區實行一對一、一對多的匹配方式,讓每位農業技術專家都能夠精準下沉,讓每個村都能匹配到至少一位專家。截至目前,全區已經匹配了47名農業技術專家到各個鎮村,幫助群眾解決種植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引導他們規範種植、科學管理,讓土地的收入更多、群眾的腰包更鼓。

  搭建平臺保銷路

  壩區發展起來了,如何確保產品走出去、賣得好?新蒲新區不斷健全完善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積極搭建產銷合作平臺,形成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

  新蒲新區全面開展農產品「進超市、進學校、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酒店、進軍營、進電商」產銷對接「八進」工作,紅星社區的新蒲新區壩區農產品直營點就是試點之一。據直營點工作人員介紹,店內的農產品均來自新蒲新區各個壩區,門店通過「前一天下訂單,第二天配送」的方式,將高品質的新鮮農產品送進社區,實現「壩區蔬菜、直通餐桌」。

資料圖

  新蒲新區還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依託各大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讓壩區農產品實行保底價訂單收購,切實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後顧之憂。

  新區還瞄準省內外市場,繼續發揮龍頭企業、規模化種植基地的示範引領作用,不斷深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全面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將逐步實現從「以產定銷」向「以銷定產」的轉變。

  新蒲新區堅持把壩區作為深化農村產業革命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堅定不移推進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作者:韓曉

一審:曹軼

二審:李蓓

三審:王幸韜

相關焦點

  • 2020年遵義市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場觀摩會第三觀摩組走進新蒲...
    5月8日下午,2020年遵義市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場觀摩會第三觀摩組走進新蒲新區,現場觀摩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黃興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洪成,副市長李蓮娜,市政協副主席毛良知等參加現場觀摩。
  • 遵義市新蒲新區:加快構築綠色食品工業「橋頭堡」
    資料圖近年來,遵義市新蒲新區立足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摸著石頭過河,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在以往辣椒產業的基礎上新增了其他綠色果蔬食品,開始扮演著遵義市民「菜籃子」的重要功能。
  • 為村集體帶來收入40萬元,新蒲新區黨建引領壩區產業聚集生機與活力!
    王文勇的信任,來源於瓦龍壩區黨支部。去年,喇叭鎮按照新蒲新區把黨組織建在壩區上的要求,在涉及6個村的4個壩區上成立了2個壩區黨支部和2個壩區聯合黨支部,由包村領導或鎮級壩長任黨組織書記。「喇叭鎮以4個壩區為重點,在春耕生產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村合作社全面參與,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市場農業、訂單農業,提高每畝土地的經濟效益,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喇叭鎮分管農業及扶貧工作副鎮長周宗飛說到。
  • 新蒲新區領導到新蒲經開區調研
    12月11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何家琴到新蒲經開區調研重點項目建設情況,新蒲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婁金強參加調研。何家琴一行先後來到清坪標準廠房二期、遵義市車管所遷建項目及新區殯葬一體化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現場,詳細了解項目建設情況及面臨的困難。
  • 麻江:打好農業組合拳 奮力譜寫新篇章——麻江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為充分發揮200畝以上壩區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主戰場、主陣地、主平臺作用,?三級聯動  健全壩長制管理體系  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為了高位推動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麻江縣結合自身實際,對全縣20個200畝以上壩區實行「壩長制」管理,由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相關領導分別領銜一個壩區擔任「縣級壩長」,各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擔任
  • 遵義新蒲新區:打造投資熱土推進高質量發展
    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企業內生動力,新蒲新區深入踐行「招商三問」,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著力打造規範透明、開放便利、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  樹立用戶思維、「店小二」意識,是更加有效地做好服務、做強信用、做優環境的關鍵。
  • 新蒲新區出臺《遵義市新蒲新區優化營商環境30條(試行)》 他們有話說
    10月17日,新蒲新區召開2020年產業大招商暨營商環境建設會議,會議宣讀了《遵義市新蒲新區優化營商環境30條(試行)》的通知。這項舉措通過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營造開放便利的投資環境、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加強營商環境組織保障4個方面,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助力新區「四區一帶」建設。
  • 遵義市新蒲新區:小花椒種出致富大產業
    不管是身在農村還是城市,新蒲新區人的飯桌上都少不了花椒的陪伴。本地花椒的好品質也帶來好的商機。一斤本地花椒,在新蒲新區能賣出100至150元一斤的好價格。然而,遵義本地花椒的翹市背後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產業,沒有統一繁育管理的機制,本地花椒的發展停滯不前。
  • 丨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鎮黨委書記石崇武
    我叫石崇武,2019年11月,原任遵義市新蒲新區喇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的我,一紙調令為永樂鎮黨委書記。角色的轉變,讓我深感自己肩負起的責任,我思考著怎樣去團結永樂鎮領導班子,怎樣去當好「班長」,共同謀劃永樂鎮的未來。
  • 遵義市新蒲新區:全力打造朝天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近年來,新蒲新區紮實推進貴州朝天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把發展產業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之策,搶抓遵義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的戰略機遇,以省部共建國家級遵義辣椒市場為契機,以「蝦子辣椒專業批發市場」——中國辣椒城為核心,新蒲辣椒特色食品加工園區為載體,打造辣椒全產業鏈發展
  • 貴州遵義市新蒲新區:打造辣椒全產業鏈
    同時,新蒲新區積極制定招商政策開展精準招商,推進辣椒產業從食品加工延伸到添加劑、化妝品、醫藥用途等多領域發展,加快打造辣椒精深加工產業集群。  貴三紅食品是一家以辣椒產業為基礎,致力於辣椒食品領域快速發展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現已成為貴州省規模最大的發酵辣椒生產商。2019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電商銷售收入突破1000萬元,銷售收入連續3年實現50%以上的增長。
  • 「十三五」看新蒲:協調推進三大戰略行動
    從遵義市發展格局上看,由於老城區承載能力日趨飽和,急需釋放城市發展的壓力,一座新城的建設便順理成章的被提出。經過11年的建設發展,在新的起點上,這座新城又承擔起了打造遵義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和增長極的歷史使命,這就是新蒲新區。作為遵義市中心城區城市東擴的主戰場,新蒲新區從一開始建設就上演了一出出奪人耳目的好戲。
  • 貴州:婁山關腳下壩區舊貌換新顏
    觀壩壩區裡的宣傳海報。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新華社貴陽7月9日電(記者向定傑)近日,貴州省遵義市婁山關腳下,匯川區泗渡鎮觀壩壩區3500畝「亮劍黑茄」成熟上市,基地每天都是一片繁忙的採收景象。「地無三裡平」的貴州,壩區不多見。為振興農村經濟、打贏脫貧攻堅戰,2018年冬天,全省啟動了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工作機制上,貴州提出各級主要領導擔任壩區「壩長」。泗渡鎮黨委書記王倩就是觀壩壩區的「壩長」,一年多前,她還在遵義市新蒲新區負責招商工作。「以前皮膚白,現在大家都說我就像這茄子。」王倩笑著說。
  • 新蒲新區開發的「拓荒牛」:千方百計破投資難題
    對於新區開發建設來說,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巨大的投資從何而來。近年來,遵義市新區開投公司不斷創新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減少政府財政負擔,化解地方債務,有效拓寬融資渠道,為新蒲新區的開發建設提供了投資保障。 隨著新蒲新區城市功能的日趨完善,如何實現新蒲新區與老城區之間的快速達到迫在眉睫。
  • ...讓青春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綻放丨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鎮鎮長秦齊嶺
    我叫秦齊嶺,2012年參加工作,2020年6月任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鎮人民政府鎮長。工作以來,我大多時候在基層直接接觸群眾,對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感受更為深刻,尤其是看到農村煥然一新的面貌,群眾喜笑顏開的面龐,總讓我感慨頗多,能夠在青春年華中在脫貧一線奮戰將是我一生的驕傲。
  • 播州區三岔鎮:「壩區+黨建」助力產業發展
    今年,遵義市播州區三岔鎮因地制宜,規劃發展稻+藕、稻+疏+椒等產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激活產業發展內力,促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我們村成立了壩區黨支部,支部黨員同志挨家挨戶動員我們抓緊搞春耕備耕,還幫助我們謀劃產業、提供技術指導,我們種著也安心。」正在田間幹活的紅光社區勞動戶羅玉群說。
  • 貴州省銅仁市壩區結構調整成效漸顯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以500畝以上壩區為主攻方向,堅持「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品種優先突破」原則,聚焦「八要素」,落實「五步工作法」,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壩區建設初具規模。截至目前,全市坡度6度以下壩區共計204個,總規模達29.95萬畝,涉及農戶16.82萬戶67.43萬人。今年擬創建樣板壩區11個、達標壩區61個。
  • 多措並舉打出林業經濟「組合拳」
    扶樹、覆土,兩人一組,協同合作……水竹(薅菜村)壩區精品水果基地上,200多戶1000名群眾投入到搶抓春耕時節的農村產業革命突破戰中。水竹壩區薅菜村經果林種植基地(龍曉警/攝)「目前,我們正在水竹壩區基地拓種梨樹。這個壩區主要以水竹村『優質水稻+稻花魚』和薅菜村500多畝『精品水果+林下套種』的特色發展模式,深入推進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 遵義新蒲新區-中新網貴州頻道
    新蒲新區位於遵義市中心城區東部,是遵義市委、市政府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推進中心城區城市東擴的主戰場和遵義中部經濟崛起的「火車頭」,發展定位為遵義市的「三區兩中心一樞紐」,即遵義市城市新區、新興產業集聚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黔北綜合交通樞紐。
  • 貴州遵義新蒲新區: 文明村鎮創建全覆蓋 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貴州新聞11月25日電(李沈)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制定《遵義市新蒲新區「四在農家·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三年行動方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統攬,以志願服務為基本形式,分年度、分層次紮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目前已成功創建縣級文明村鎮55個、市級6個、國家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