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 | 我聽見,三月的跫音驚醒了海棠

2020-12-16 新華社新媒體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舒嶽祥 (宋)《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今晚23時28分

我國將迎來

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

「驚蟄」

此時節,春催萬物

三月的跫音驚醒了海棠

不論是植物、動物

還是自然景觀

都有了新的活力

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此時

太陽到達黃經345度

春雷乍響

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故稱驚蟄

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驚蟄有三候

一候桃始華

桃花已紅,如霞似錦

二候倉庚(黃鸝)鳴

滿地落紅花不掃

黃鸝枝上語綿蠻

三候鷹化為鳩

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鷹的蹤跡

只能聽見斑鳩在鳴叫

浪漫的是

驚蟄三候有代表的花信

「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三花一開

到處都是春天

噼噼啪啪的聲響了

天氣繼續回暖

氣象資料顯示

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冬日景象外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

已經升到零攝氏度以上

驚蟄時節,萬物復甦

無數詩人於繁花似錦之處

施展著他們的才情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陸遊 (宋)《春晴泛舟》

陸遊泛舟江上

感嘆驚蟄之後

一切都是新的

一葉前往蘭亭的小舟

是書香,亦是畫卷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元)仇遠《驚蟄日雷》

雷鳴花香於驚蟄

本不是驚天動地的巧合

而是命中注定的相遇

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此時

正值「九九豔陽天」

我國大部分地區

進入春耕季節

各地農民

搶抓農時,春耕備耕

春撒人間

驚蟄前後

春水湧動,乍暖還寒

因此

需注意保暖防寒

避免前往人流太過於密集的區域

警惕流感、流腦、水痘

等傳染病的發生

飲食方面

應當注意清溫平淡

多食用新鮮蔬菜及高蛋白食物

以增強體質

如春筍、菠菜、牛奶、豆腐等

都是驚蟄食補的合適食材

同時

由於氣候乾燥

更易罹患咳嗽、哮喘等疾病

因此

要注意滋陰清熱

可多食用白梨、蓮子

枇杷等潤肺之物

避免高油高糖

味重的刺激性食材

暖風煦,花滿枝踏青出遊正當時

趁著空閒時間

和家人一起去踏踏春吧

放風箏、賞桃花、爬山

享受萬物復甦的快樂

一年之計在於春

新的一年

你一定走在

為夢想奮鬥的路上了吧?

願你如驚蟄天一樣

朝氣蓬勃

來源:新華社

作者:李永錫、王金、周潤健

監製:葛素表、於衛亞

編輯:王朝、關開亮

實習生:唐子堯

相關焦點

  • 今日驚蟄|為什麼「驚」,又驚醒了誰?
    今日驚蟄今日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今日驚蟄|給孩子的1分鐘節氣小科普新年的第一聲春雷響起,一般就在驚蟄前後。你聽到春雷聲了嗎?「一雷驚蟄始」。是桃花開了,「驚蟄一候——桃始華」是小朋友盼著春遊了,「當然還是得先忍著」更是小蟲子們從冬眠中驚醒了!
  • 今日驚蟄|驚醒蟄蟲,喚醒舌尖
    這兩天的確有陽春三月的味道了天氣變暖了,風變柔和了夜晚的星星變多了天空的色調明亮了尤其是午後倉庚鳴:驚蟄後五日,「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鷹化為鳩:再五日,「鷹化為鳩」,古人稱「鳩」為布穀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 詩詞丨驚蟄,春日驚醒,萬物驚喜
    時間飛逝,一轉眼我們就進入了三月,一抬頭我們就迎來了驚蟄。今日春雷轟隆炸響,春雨傾盆而下,驚醒了蟄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蟲,世間萬物在雷聲中,雨聲中緩緩醒來,從昏昏欲睡走向朝氣蓬勃。驚蟄:春日驚醒,萬物驚喜。驚蟄時,雷聲陣陣,春天的氣息迎面而來,這一聲春雷,叫醒萬物。《聞雷》唐·白居易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 今日驚蟄,春雷一聲,驚醒芳華
    「驚蟄開啟,萬物復甦,最近氣溫回暖,春風和煦,春意萌動,相信好日子,不遠矣!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
  • 今日驚蟄,帶你探春……
    今日驚蟄,帶你探春…… --微雨眾卉新 一雷驚蟄始-- 驚蟄
  • 驚蟄是什麼意思?驚蟄節氣的含義驚蟄象徵著什麼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 驚蟄|春雷始鳴,天氣漸暖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古人認為是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當然,蟲子們是聽不到雷聲的,天氣變暖才是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 今日驚蟄|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
    但因為意思從「開始」變成了「驚醒」,時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但或久習舊例,大衍曆仍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後來,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啟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歷的時候。驚蟄三候我國古人劃分驚蟄三候為:「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 二十四節氣詩:驚蟄
    《驚蟄其二》  作者:邱承彬   虎紋蛙鳴蛇舒展 月季海棠紅芽短   碌碌耕夫翻農田 九九楊花舞空天                二〇二〇年三月五日   部分注釋   1.虎紋蛙鳴:虎紋蛙在驚蟄節氣鳴叫。
  • 今日,驚蟄 二十四節氣歌
    今日,驚蟄 二十四節氣歌 部編語文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 朗誦:自然 第361期
  • 今日驚蟄:春雷始,微雨江南風送暖
    IT之家 3月5日消息 今日是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一般為每年公曆的3月5日或者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驚蟄,意即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 今日驚蟄雷發東隅,潛蟄驚出
    今日,驚蟄正月啟蟄,言發蟄也。平靜書齋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夏小正》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而真正使冬眠動物甦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節氣別稱該節氣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夏小正》曰:「正月啟蟄」。
  • 驚蟄
    驚蟄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10-17 16:04:28
  • 今日驚蟄丨自然界的生物醒過來
    而驚蟄千百年來的疊覆,也仿佛告知我們自然世界的法則是時間奔赴向前,人事可能無常,但春天一定會來。無論如何,但求如學者餘世存所說的,在驚蟄節氣,人該學會如蟄蟲般聽見、聽懂天地間的滾滾雷聲,不裝睡、不昏睡、不貪睡。這也是一種不辜負了。
  • 28首驚蟄詩詞賞析驚醒最美春天 二十四節氣驚蟄經典詩詞大全
    天上春雷陣陣驚醒蟄居的動物,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生機。古代詩人逢節必賦詩,驚蟄來臨時,詩人們又有怎樣的體會呢?下面28首驚蟄詩詞送給大家,一起體會驚蟄時詩人的心情!!
  • 今日驚蟄|所有的蟄伏,都在為更好的飛翔蓄力
    今日驚蟄春雷響 萬物長我們一起迎接春天就小編而言電影《東邪西毒》開啟了我對「驚蟄」的認知電影中「驚蟄」似乎與人物命運相連從而被賦予了一股神秘色彩今天小編就先帶你走進「驚蟄」中文名: 驚蟄外文名:The Waking of Insects別 名: 啟蟄字面含義: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 今日驚蟄 天氣冷暖交替頻繁 預防流行性疾病
    今日(3月5日),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45度,重慶進入驚蟄節氣。蟄是藏的意思,今天一過,土壤解凍、春雷出現、動物似被春雷驚醒,結束冬眠,開始活動。在氣象方面,驚蟄期間,雷雨增多,升溫快,天氣變化無常。「驚蟄」即初雷鳴,萬物甦醒。重慶市氣候中心專家表示,今年的第一聲春雷,在2月21日,事實上,蟄伏的蟲子等動物是聽不到雷聲的。氣溫升高、天氣回暖才是土壤解凍、動物結束冬眠的原因。「驚蟄」期間,重慶的平均溫度為12.1℃,主城區平均氣溫13.2℃,是溫度回升最快的時段。據介紹,初雷一過,雷雨天氣也將增多。
  • 驚蟄時節,邂逅最美的驚蟄詩詞
    今日17時33分,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 今日驚蟄:春雷乍響,農夫閒轉忙
    今日是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一般為每年公曆的3月5日或者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意即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上圖為軟媒時間截圖,2018年3月5日,驚蟄關於驚蟄,有這樣一句農諺: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意思就是,驚蟄來了,農民要開始新的一年的耕種了。並且,「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 「今日熱詞打卡」雙語說節氣:驚蟄
    迎來新生驚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即天上的雷聲驚醒了沉睡的萬物。此時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驚蟄後氣溫明顯升高,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這時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