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勺子、一把刮子、一把寬面鏟、一根竹籤、一塊大理石,還有小鍋裡的半鍋糖稀,加上瓜皮帽和深紅色的唐裝,這些是「90後」糖畫師高光耀的所有「行頭」,手拿勺子,在空中如寫毛筆字一般揮來揮去,一個個龍、鳳、馬、兔等活靈活現的動物圖案或坦克、飛機等其他卡通圖案從他手中的勺子裡「流出」,在大理石板上凝結成一個個糖畫作品。孩子們拿在手裡可以看個新鮮,玩夠了還能吃掉,它出現的地方總會很熱鬧,特別是臨近過年,它的出現更濃厚了我們身邊的年味。
糖畫攤「畫出」年味
前天上午,記者在延吉路一家商場舉辦的春節民俗展上見到了正在做糖畫的高光耀,10元錢一個的糖畫很受小朋友們的歡迎,他的攤位前圍滿了等待糖畫和看熱鬧的市民。高光耀不急不忙,一邊和市民說著話,一邊從小鍋裡舀出滿勺糖稀,用刮子在勺底刮幾下,去掉粘在勺底的糖稀,然後揮手將勺子傾斜,粘稠的糖稀如一根金線從勺子裡流出來,落到大理石板上,僅半分鐘,一個兔子的造型就出來了,拿根竹籤粘在上面,用寬面鏟小心將糖畫和大理石板分離出來,然後彎腰作揖狀遞給等待的小朋友,不忘了囑咐一句:「先玩,玩夠了就吃掉它。」
高光耀的攤位前一直有排隊等待的顧客,顧客要什麼圖案他都能畫出來,除了傳統的動物圖案,包括一些新興的動漫形象等他都能應付。「出來逛街,看見這做糖畫的,就感覺到年味了,也給孩子買上一個,讓他感受到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感覺。」一名排隊買糖畫的顧客說,他兒子屬相是牛,他要一個牛的圖案。很快,高光耀給這個顧客做出了一個鬥牛,小朋友滿心歡喜拿著讓家長拍照片。
「90後」小夥有祖傳手藝
「這種做糖畫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在做,沒想到這裡是個小夥子。」很多市民驚奇地議論著,高光耀聽到後,會插話推銷自己:「這是我家祖傳手藝,我還上『達人秀』表演過呢。我父親也是做這個的,每年糖球會都會去參加,我畫的畫還得過獎。」
高光耀出生於1992年,是個地道的青島小夥,6歲就開始學習美術,曾經為了動漫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像所有的動漫愛好者一樣,想在動漫領域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但是現實和理想總是有一定的差距。「父親是一名標準的 『街頭藝人』,旅遊季節在街頭給人畫素描畫像,冬天就做我們家祖傳的糖畫,到處趕各種民俗節會。」高光耀說,兩年前他開始和父親學習糖畫,由於美術功底較強加上父親的悉心指導,用了不到一年便將這門手藝學到了手,他畫出的圖案比父親有很多創新,比如一些卡通和動漫圖案很受年輕人歡迎。
50天春節展會賺上萬元
「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在春節前後的50天裡到商場做糖畫,雖然辛苦,但有錢賺。」高光耀告訴記者,去掉攤位費和原料成本,每天能有幾百元的收入,這50天預計能賺上萬元,但這要他們全家上陣才能完成。每天上午10點商場開門就要來,一直忙到晚上10點商場關門,基本上沒有能正點吃飯的時間。
「一般主要是我在這裡,父母輪流來幫忙收錢,並且在家熬製糖稀保證供應。」高光耀對在商場內的「買賣」很滿意,一方面幫商場帶動人氣,另一方面自己也賺錢,要不然他就得到街頭去畫像,收入不穩定。在這裡一般中午和晚上最忙,一天下來也會累得腰酸胳膊痛。
要創新研究做立體糖畫
別看糖畫畫起來簡單,之前要經過很複雜的工序,第一步是熬製糖稀,這也是最關鍵的步驟,糖稀的配料很簡單,只有白糖和蜂蜜。「之所以叫祖傳,是因為熬製的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處,過2秒可能就糊了,少2秒也許會凝結不好。」高光耀說,還有熬製白糖的過程中添加蜂蜜的時間、用火的大小等都要嚴格講究。熬製好的糖稀倒出來先凝結成糖塊,用這些糖塊再次放在鍋裡用文火慢慢融化,才是做糖畫的糖稀。
「糖畫其實就是中國版的棒棒糖,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的樣式隨心所欲、別出心裁。」高光耀說,他目前正在研究立體糖畫,簡單說就是用糖稀做雕塑,但和普通雕塑相比,糖畫要一次澆築完成,沒法修改,這就要更高的技術。他希望能達到這個高度,把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