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夥祖傳手藝做糖畫 50天賺上萬元(圖)

2020-12-15 青島新聞網

    一個勺子、一把刮子、一把寬面鏟、一根竹籤、一塊大理石,還有小鍋裡的半鍋糖稀,加上瓜皮帽和深紅色的唐裝,這些是「90後」糖畫師高光耀的所有「行頭」,手拿勺子,在空中如寫毛筆字一般揮來揮去,一個個龍、鳳、馬、兔等活靈活現的動物圖案或坦克、飛機等其他卡通圖案從他手中的勺子裡「流出」,在大理石板上凝結成一個個糖畫作品。孩子們拿在手裡可以看個新鮮,玩夠了還能吃掉,它出現的地方總會很熱鬧,特別是臨近過年,它的出現更濃厚了我們身邊的年味。

    糖畫攤「畫出」年味

    前天上午,記者在延吉路一家商場舉辦的春節民俗展上見到了正在做糖畫的高光耀,10元錢一個的糖畫很受小朋友們的歡迎,他的攤位前圍滿了等待糖畫和看熱鬧的市民。高光耀不急不忙,一邊和市民說著話,一邊從小鍋裡舀出滿勺糖稀,用刮子在勺底刮幾下,去掉粘在勺底的糖稀,然後揮手將勺子傾斜,粘稠的糖稀如一根金線從勺子裡流出來,落到大理石板上,僅半分鐘,一個兔子的造型就出來了,拿根竹籤粘在上面,用寬面鏟小心將糖畫和大理石板分離出來,然後彎腰作揖狀遞給等待的小朋友,不忘了囑咐一句:「先玩,玩夠了就吃掉它。」

    高光耀的攤位前一直有排隊等待的顧客,顧客要什麼圖案他都能畫出來,除了傳統的動物圖案,包括一些新興的動漫形象等他都能應付。「出來逛街,看見這做糖畫的,就感覺到年味了,也給孩子買上一個,讓他感受到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感覺。」一名排隊買糖畫的顧客說,他兒子屬相是牛,他要一個牛的圖案。很快,高光耀給這個顧客做出了一個鬥牛,小朋友滿心歡喜拿著讓家長拍照片。

    「90後」小夥有祖傳手藝

    「這種做糖畫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在做,沒想到這裡是個小夥子。」很多市民驚奇地議論著,高光耀聽到後,會插話推銷自己:「這是我家祖傳手藝,我還上『達人秀』表演過呢。我父親也是做這個的,每年糖球會都會去參加,我畫的畫還得過獎。」

    高光耀出生於1992年,是個地道的青島小夥,6歲就開始學習美術,曾經為了動漫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像所有的動漫愛好者一樣,想在動漫領域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但是現實和理想總是有一定的差距。「父親是一名標準的 『街頭藝人』,旅遊季節在街頭給人畫素描畫像,冬天就做我們家祖傳的糖畫,到處趕各種民俗節會。」高光耀說,兩年前他開始和父親學習糖畫,由於美術功底較強加上父親的悉心指導,用了不到一年便將這門手藝學到了手,他畫出的圖案比父親有很多創新,比如一些卡通和動漫圖案很受年輕人歡迎。

    50天春節展會賺上萬元

    「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在春節前後的50天裡到商場做糖畫,雖然辛苦,但有錢賺。」高光耀告訴記者,去掉攤位費和原料成本,每天能有幾百元的收入,這50天預計能賺上萬元,但這要他們全家上陣才能完成。每天上午10點商場開門就要來,一直忙到晚上10點商場關門,基本上沒有能正點吃飯的時間。

    「一般主要是我在這裡,父母輪流來幫忙收錢,並且在家熬製糖稀保證供應。」高光耀對在商場內的「買賣」很滿意,一方面幫商場帶動人氣,另一方面自己也賺錢,要不然他就得到街頭去畫像,收入不穩定。在這裡一般中午和晚上最忙,一天下來也會累得腰酸胳膊痛。

    要創新研究做立體糖畫

    別看糖畫畫起來簡單,之前要經過很複雜的工序,第一步是熬製糖稀,這也是最關鍵的步驟,糖稀的配料很簡單,只有白糖和蜂蜜。「之所以叫祖傳,是因為熬製的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處,過2秒可能就糊了,少2秒也許會凝結不好。」高光耀說,還有熬製白糖的過程中添加蜂蜜的時間、用火的大小等都要嚴格講究。熬製好的糖稀倒出來先凝結成糖塊,用這些糖塊再次放在鍋裡用文火慢慢融化,才是做糖畫的糖稀。

    「糖畫其實就是中國版的棒棒糖,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的樣式隨心所欲、別出心裁。」高光耀說,他目前正在研究立體糖畫,簡單說就是用糖稀做雕塑,但和普通雕塑相比,糖畫要一次澆築完成,沒法修改,這就要更高的技術。他希望能達到這個高度,把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以勺為筆以糖為墨 90後小夥擺攤製作糖畫月入近萬元
    如今,從事街頭糖畫手藝的人越來越少,而90後的小夥江彪卻在父親的支持下重拾這門手藝。  廟會偶遇決心「拜師入行」  一個勺子、一把刮刀、幾根長長的竹籤,再加幾件小工具,還有一個電磁爐加半鍋糖稀,就是街頭糖畫師江彪的所有「行頭」。
  • 小夥放棄8萬元年薪工作,竟然擺攤做糖畫,為啥?
    錢江晚報記者 黃鶯/文 魏志陽/攝第一次聽說韓曉明,聽到的是這樣一句介紹:一個90後,在北京已經闖蕩得挺好了,結果跑回家來繼承家族手藝,就是做糖畫。是小時候路邊擺擺攤,用麥芽糖做的那種糖畫?高二時就輟學 一人離家闖蕩第一眼看到韓曉明,是在杭州天工藝苑2樓,韓曉明的工作室裡。他上身一件暗紅色的中式唐裝,下身一條黑色的中式長褲,腳上一雙布鞋,個頭不高。整個人的氣質裡有點滄桑感,於是錢報小記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你真是個90後嗎?完全不像呀。」韓曉明回答我:「你說90後就90後吧,80後、70後都可以。」
  • 李鳳豔把祖傳糖畫手藝傳承下去
    小老鼠登臺、孔雀開屏、龍鳳呈祥……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糖畫,勾起了在場人的童年回憶。5月14日,在瀋陽市鐵西區社區非遺文化課堂上,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李氏糖人的第五代傳人李鳳豔,手把手教孩子們製作各種各樣的傳統糖畫。 李鳳豔出生在糖人世家,從小爺爺就領著她走街串巷賣糖人,幾年下來她學會了這門老手藝。爺爺在臨終時,將李氏糖人傳承人的擔子交給了她。
  • 小夥帶祖傳聖旨鑑寶說值50萬,專家:是真品,估價後小夥愣住了
    小夥帶祖傳聖旨鑑寶說值50萬,專家:是真品,估價後小夥愣住了我們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當然也包括小編,都受到非常多古裝電視劇的影響覺得聖旨是一個很小很短的金黃色布料,但是這個聖旨是跟我們古代社會完全沒有關係的,聖旨是非常正式的
  • 糖畫——藝與愛的傳承
    文/圖 楊 帆 龍恩澤若問兒時快樂的記憶裡有什麼是一直抹不去,總會時時想起的,那糖畫定是其中一種。舉著晶瑩剔透、栩栩如生的「蟠龍」「飛鳳」輕輕一舔,香甜的味道便溢滿整個童年,美好,難忘。41歲的花垣縣邊城鎮糖畫工藝傳承人楊秀敏決定將這祖傳技藝傳承下去。楊秀敏說,糖畫是他家的祖傳手藝,爺爺和父親都是糖畫藝人,靠著制賣糖畫維持一家人生計。「小時候,看著熱鍋裡的糖稀在父親的勾畫下變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圖案,實在是太有趣了。」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從小就愛上了糖畫。12歲那年,楊秀敏正式跟隨父親學習糖畫。
  • 大三男生金牛山公園賣糖畫
    近日,一條關於90後福州男孩賣糖畫的微博被頻繁轉發。  據悉,這個年輕人一到周末就到金牛山公園賣糖畫,手藝很不錯。他的糖畫喚起了不少網友的童年記憶,不少人跟帖回覆:「民間手藝後繼有人啦!」  29日上午,記者來到金牛山公園的廣場,遠遠就看見一群人圍成一圈。走近一看,人群的焦點正是網上盛傳的賣糖畫的年輕人。
  • 民間絕活吹糖人、畫糖畫30元一個,你們覺的貴嗎
    2月5日,上海某商場內聚集了一些民間傳統手藝人士,在這裡各顯身手,有剪紙、繪畫、吹糖人、畫糖畫等等,引來大批遊客圍觀,其中像吹糖人、畫糖畫最招孩子們喜歡,圖中這位大叔正在用糖畫畫,只見大叔飛快來回動著勺子不一會就做出一個造型來。
  • 糖畫爺爺 張忠華
    「爺爺,這是畫的什麼動物啊?」「這是一隻燕子」小女孩吮著小指頭問正在畫糖畫的老人。畫糖畫的老人叫張忠華,77歲,桂林街道人,在街邊做糖畫已有15年。年輕的時候是一名手藝精湛的裁縫。隨著年齡的增長給別人做衣服已經慢慢力不從心了。張師傅62歲那年路過體育館,看見有人在大理石板上做糖畫。自幼喜愛民間藝術、民俗文化的他,被徹底吸引了。
  • 【幸福湘潭 精彩故事】湘潭校門口的「糖畫老師」:三十載傳承糖畫...
    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他——校門口的「糖畫老師」。糖畫藝人原是教師「為什麼要在石頭上製作糖畫呢?」每每在展示糖畫製作後,糖畫藝人劉根元便會在孩子們的驚呼後,回答孩子們的各種提問。「這是大理石,遇滾熱的糖液,能起到冷卻凝固的作用。
  • 貴陽中山西路地鐵站,90後「紫霞仙子」是名糖畫師
    糖畫的原材料需要加工,她在家把麥芽糖加工好後帶到攤點。糖畫的原材料是麥芽糖作畫前需要加熱熔化。呂杉制畫的龍形糖畫。想做出這樣的畫卷其實並不容易,然而身為一名90後的女孩卻做到了。俗話說得好,天幹餓不死手藝人,呂杉在北方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石雕,還另外學習了木雕畫、泥塑等技藝,憑藉這些手藝她得以在藝術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白駒過隙時間一轉眼來到了2017年,一次她在家中無意發現了年少時爺爺給她買的畫筆,但此時給她買畫筆的爺爺已經不在了。
  • 黎明貴:「糖畫+棕編」 做傳統手藝守護人
    他幾十年磨一劍,擁有兩項絕活--糖畫和棕編。他所製作的糖畫精巧細緻,惟妙惟肖,編制的棕編昆蟲栩栩如生。如今,黎明貴仍堅持擺攤練活,不斷創新,收徒傳藝,只為傳統文化被更多人熟知和這些技藝不被時代淘汰。黎明貴正在繪製糖畫。(彭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日,黎明貴在家向大家展示了糖畫的整個繪製流程。
  • 糖畫 - 糖畫_中國吉安網
    糖畫也叫糖餅,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糖畫既可觀賞,又可以食用,小孩子最喜歡。做糖畫材料是白糖或者紅糖,我用的是白糖。做糖畫的關鍵在熬糖,糖熬得好,做出來的糖畫便香甜可口,熬得不好,便是苦的,很難吃。熬糖就是把白糖做成淺黃色的透明糖片,以便在糖畫繪製中使用。
  • 糖人·糖畫
    吸引人們的不是木箱子上畫著各種動物圖案的轉盤,而是吳壽富展現的手藝活——現場以糖作畫。  「這是馬」「畫鳥啦」「我是屬魚的」……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著糖畫看半天,童言語裡滿是對糖畫的喜愛。一旁的家長大多會慷慨解囊給孩子買一個。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子買了一個公雞的糖畫後,還讓同行的朋友給她和糖畫拍照留念。「真是好手藝啊。」一位身穿淺紫色短袖的女子看完吳壽富畫的「糖畫」後嘖嘖讚嘆。
  • 重慶糖畫牛人做立體糖畫
    說到民間傳統藝術,還有一樣也是我們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那就是轉糖畫,重慶人叫轉「糖關刀」(重慶話說)。過年逛廟會,不少人看見民間藝人的糖畫攤子,都想去轉一轉,試試自己的手氣,轉到龍和鳳,那就預示著,來年有了好兆頭。在很多70後,80後的童年記憶裡,廟會集市,街邊小巷,總能看見一個木製方形小櫃,上面放著一塊經過磨製的大理石板。
  • 90後蔡氏糖畫第六代傳人鑽研糖畫16載
    當時,唐小傑的姑爹是一名糖畫傳承人,唐小傑天天跟著姑爹到公園擺攤。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漸喜愛上糖畫,那時只是閒暇時間隨意畫一些簡單的圖案,並沒有系統地進行學習。 初中時,唐小傑放棄了學業開始跟著姑爹學糖畫,在學習中表現出的愛不釋手讓姑爹看到了少年心中的執著。當然,在學習過程中也想到過放棄。學習初期,唐小傑老是被糖漿燙到,細嫩的小手被燙起許多水泡;學習技術也不是一蹴而就,有時候在攤子上一坐就是一天;繪畫技術還需要勤加練習,否則畫出來的糖畫不夠傳神……「然而,這些都只是皮毛,真正讓我備受打擊的是來自外界的眼光、別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嘲笑。」
  • 在人傑地靈的「河東」大地上,有一位永葆匠心的糖畫、吹糖人手藝人...
    只見他手裡握著糖勺,手臂輕盈地舞動,將微燙的糖汁澆鑄在石板之上,片刻後,一幅芳香四溢的糖畫作品便完成了,周圍人無不對他精湛的手藝拍案叫絕,誘人的糖畫散發出那淡淡的麥芽糖氣味,真讓人忍不住咬上一口。
  • 90後做表情包賺50萬 揭秘鬥圖背後的生意經
    近日,90後小夥製作表情包兩年賺50萬的新聞引起眾多關注,一位網友如此調侃。「一言不合就鬥圖」,在社交媒體時代,表情包已經成為人們聊天的「必備神器」。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投入生產表情包的大軍中,小小表情包背後也有大生意。  個例:兩年賺50萬  「心情很激動,有點難以形容。」
  • 小生意賺大錢,90後小夥就用這簡單一招,一年就收入50萬
    這段時間,全國的就業市場都不太景氣,很多在城市打工的農民朋友也感受到了壓力,有的在想要不要乾脆自己做門小生意。但對於手頭餘錢不多的普通家庭,風險問題總是讓人擔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項目,90後小夥就用這簡單一招,一年就收入50萬,可能大家都看不上,但實際上利潤卻很高的小生意,適合小成本起步。
  • 於國昌:掂掂勺就是一幅糖畫 能看又能吃
    □文/圖 首席記者 柳安臣  糖畫是民間藝人的一門高水平手藝,需要熟悉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繪畫技藝、糖料加工等諸多知識。同時,糖畫技藝是一種集民間工藝美術和美食於一體的獨特傳統手工技藝。它亦糖亦畫,觀之若畫,食之有味。石家莊的糖畫藝人於國昌今年63歲了,他受祖輩人的影響,自幼學藝成為了糖畫技藝的傳承人。
  • 貴州凱裡:女人們靠祖傳手藝撐了家
    受訪者供圖劉睿找到梅香村村支書顧蘭花商量這件事,顧蘭花頗有自信,她13歲就和母親學習繡花,曾繡出八套華美嫁衣,聞名四鄰八寨,被老人們稱為苗繡「手巧」(苗語「手巧」即為「狀元」)。她在凱裡打過工,做過生意,後又在衛校學習畢業,從村醫做到了村支書,有手藝、有學識、見過外面的世界,她成為梅香村苗繡脫貧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