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看待日本的未來?日本網民提到了中國的崛起

2020-11-23 魚魚觀世界

近日,魚魚小編看到外國人提出了一個問題:Are Japanese people worried about the future of Japan?——日本人擔心日本的未來嗎?提起日本,作為中國人,我們在銘記歷史的同時也要正視這個對手的強大。時刻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可以讓我們保持警惕,不斷提醒自己並且觀察對手,這並不是壞事。而日本的未來在日本人眼裡將是如何的呢?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日本人如何看待日本的未來?日本網民提到了中國的崛起,並稱自己富有同情心

對此,日本網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1、我害怕,不僅是為了這個國家,也是為了經濟,最重要的是,我和我的家人的生活。看看我的成長經歷:出生於80年代後期,當我上學時,經濟泡沫破裂,我的國家陷入蕭條。學校告訴我們,這將是艱難的,我們有許多問題,如巨大的國家債務,嚴重的人口下降,沒有足夠的老年人養老金和失去勞動力等。然而出於某種原因,人們仍然對此持樂觀態度。

然後中國作為新的亞洲力量崛起了。我們看在眼裡,卻什麼都做不了,因為我們實際上正在進一步衰落,而不是讓我們進行復甦,改變經濟並創造更多的孩子。但明顯會發生的問題仍然沒有觸及和解決。我該怎麼活下去?我不能放棄遠方的父母,但我必須為我的生活而努力。我想要結婚,有一兩個孩子,但如果養老基金的用處更少,我怎麼能在70歲之後保住我的錢呢?日本人的生活期望已經超過80歲了,如果我無法獲得多少錢,我可能要工作到80歲,而我的孩子能夠照顧我的可能性很小。有人說我們活到100歲!這太瘋狂了!

我可以樂觀,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日本現在還要對外國人敞開大門,填補工作崗位空缺,解決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所以現在我想要更加現實。如果我現在能賺到錢,那很好,但不是那樣的。我們不停在憂慮自己的生活,同時還要看到鄰國——中國正在超越我們,在這樣一個大島嶼之內,現在真的很難受。通常日本人的概念是:去大學念書,找到工作,直到65歲,然後通過養老基金苟延殘喘,直到死亡。日本人現在正面臨著那些舊的期望不匹配新時代的危機,我們這麼多人都迷失在生活規劃中。

2、日本和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都面臨著生存邊緣掙扎的狀態,就像任何人可能認為自己處於滅絕的尖端一樣陡峭無情。所以,看看歷史:我們的時代是奇怪的,悲傷的,殘酷的。是的,這與佛教的故事很吻合,都源於古老的印度傳說——古老的殘酷無情的故事。然而,我們都有過一次新生。到目前為止,現代事實仍然告訴我們確實如此。在過去的2年裡,世界各地的發展,政治,軍事,氣候驅動,其中看到了我們做出的貢獻,35年在這裡生活讓我成為標準的日本人。但我們知道,我們有這個富饒的群島,這個充滿同情心的文化(也是一種強烈的佛教美德),還有我們的納豆,日式燒雞,魚生。未來是充滿樂趣的,你不覺得嗎?

3、(美國網民)我的經驗僅限於與我的英語學生,我的日本妻子和一些成年朋友以及少數高中生(他們真正更關心學習而不是他們國家的未來)的交談所得。

與我交談過的日本人對經濟狀況,曾經強大的日本製造企業到現在面臨困境,惡劣天氣對產品價格的影響,農業工人老齡化,氣候變化,朝鮮的威脅,中國的崛起等表示擔憂。日本也想保住經濟大國地位及其在領土爭端中的保持立場,減少暴力犯罪案件。同時還要面對傳統日本價值觀與現代技術一代的矛盾,養老金,和平憲法可能的變化以及許多其他事物。

然而,生活還在繼續。和大多數人一樣,更緊迫的問題是個人問題,所以即使每個人都在談論他們的擔憂,他們實際上做的更有可能在於工作或學校,做他們當前能做的任何事情來放鬆和思考他們將如何度過自己的周末。(全文完。歡迎大家對本文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鄰居」日本網友:希望日本人更新自己觀念
    而如今,隨著兩國間持續的民間交流,在日本生活、工作的中國人越來越多,那麼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這些「中國鄰居們」呢?點擊下方視頻,看看如今的日本人如何評價身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又怎樣看待中國的國家形象?《鑽石周刊》雜誌以「全面解析在日本的中國人」為專題進行了報導,文章指出,不少日本人對自己的「中國鄰居」態度很微妙,他們對中國人的印象仍停留在過去。
  • 如何看待日本重啟捕鯨活動?外國網民:日本年輕人都不吃
    最近日本重啟捕鯨的活動又再次引發外界關注,多數人不得不提出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日本人又要開始這種殘忍的海洋生物的殘害行為?還要美其名曰「做研究」。上世紀七十年代鯨魚種群的急劇消亡最終導致國際暫停鯨魚的商業狩獵。
  • 日本街頭採訪:你們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日本人怎麼回答的?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早在2000年以前,就與中國開始了密切的往來。從漢朝「大漢國東二萬餘裡的扶桑」,到唐朝「鑑真東渡日本」,再到清朝的「甲午戰爭」,近代的「日本侵華戰爭」。我們和日本有著政治,文化,藝術,醫學等等多領域的互相學習,但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發動的一系列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如果採訪大多數中國人,他們對日本的印象,我想應該會是「遍布街道的豐田,本田汽車很好開」,「松下品牌的電器用了很多年」,「我最喜歡日漫了!」
  • 北京奧運邀請石原 日本網民贊中國以德報怨(圖)
    另一方面,日本許多網民的稱讚中國「以德報怨」,同時擔憂石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兩天,最近「比較安靜」的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再次賺足了公眾眼球。  1月10日,日本媒體紛紛報導北京奧組委邀請石原慎太郎參加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消息。這個靠「攻擊中國」而名聲大噪的日本「老牌右翼政客」,竟能收到來自中國的邀請,令很多人大跌眼鏡。  「我覺得北京奧組委做了一件很大膽的事,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
  • 中國網民複雜看待日本取消駐軍與那國島
    結果顯示,中國網民對日本防衛大臣的這一表態心態複雜,贊成和不贊成日方此舉是「示好」的人數基本相當,但超過九成網友認為日本不會徹底改變對中國的軍事部署。據日本媒體25日報導,北澤俊美當天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指出,充實包括與那國島在內的與那國島防衛態勢基本上很重要,但就衝繩縣整體而言,是否確實有必要那麼快地駐軍值得檢討,這個問題要慎重處理,不要徒然引起近鄰各國的不安。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日本人的
    記得較早走出國門的人們,在世界各地,常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是因為日本人比中國人的影響力大嗎?顯然並非如此,只是早些年日本人在世界各國旅遊的人數比較多罷了。而中國當時經濟比較滯後,出國人員自然也就很少。所以世界各地的人們見到東方面孔,大多就誤以為是日本人。
  • 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正常看待日本歷史,日本人眼中的侵華戰爭
    而這些神劇大多都是由中國人拍攝進行描寫日本侵華的一些情節,但是近期日本也是拍攝了一部抗日神劇,而這一舉動更是讓眾人吐槽這還有自己抗自己的?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正常看待日本歷史,日本人眼中的侵華戰爭。原來這部劇是紀念日本反法西斯70周年所拍攝的作品劇情講述的是在二戰爆發之後女主角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毅然決然的成為了一名軍醫。
  • 日本年輕人如何看待中國?中國男性口碑還不錯
    今天我來探討一下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以下內容翻譯自日本論壇。在日本,中國的形象分為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一、古代中國:日本深受古代中國的影響,普通日本人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日本人的課本中有很多關於儒家和漢文化方面的介紹,這些儒家文化至今在日本仍有很大的影響力。
  • 國外網友討論:日本人怎麼看待中國?國外網友:日本已經在害怕了
    Martin Basinger(生活在日本)我覺得日本人把中國看多一個比日本低的國家,因為他們不理解道德相對論。日本人並不僅僅以文化差異來看待中日之間的不同,更多的是通過對比的方式(當然,日本總是贏得對比)。
  • 網民生活中的日本元素
    據最新報導,中國網民的人數已經達到2.98億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擁有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網民對待事物的看法,代表了非常廣泛的民意。那麼,在中國網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日本元素呢?    前不久,筆者以雅虎中國懷舊時光論壇版主的身份,以《請在國內的朋友談談生活中有哪些日本元素》為題目,發帖進行了一個專題調查,引發網友熱議。
  • 明朝人是如何看待日本武士刀
    這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寫的「日本刀歌」,歐陽修偶得一把日本刀,對其讚嘆無比,乃賦詩一首。日本武士刀號稱「世界三大名刀」之一,冷豔奪目,寒氣逼人,是能「切玉如割泥」的「昆吾之劍」。製作臻精,享譽天下,被宋朝人視為稀世珍寶,「太刀十把,則可自宋人易六七千匹之物」。
  • 日本外交家分析日本人如何看待靖國神社
    博客天下  【日本人如何看待靖國神社】日本外交家宮本雄二曾是駐華大使,他在《博客天下》專欄中談到:「中韓兩國批判得越厲害,力挺首相參拜的聲音反而越強。」「把靖國神社作為國家性悼念設施本來就存在諸多問題,首相不應該參拜。」
  • 日本人對中國的強大感到恐懼 日本網友:中國在日本眼裡從來不弱
    ▲中國崛起早年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曾經有一位日本的大學老師參與其中,他說自己帶過許多日本學生,跟日本的年輕人接觸比較多。在這些年輕人的印象裡,普遍的看法是中國正在迅速發展,不論是經濟或是軍事上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大國。
  • 南京人如何看待日本人?聽到他們的話,國人深思日本人意外
    南京人如何看待日本人?聽到他們的話,國人深思日本人意外南京,是我們中國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在古時候稱之為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的省會,也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古都之一,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南京充滿著歷史韻味,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
  • 日本人如何看待打贏甲午戰爭:不願再刺激中國
    【龍旗菊紋之戰:中國輸掉甲午戰爭罪在指揮官?】日本新華僑報網5月12日文章 原題:日本人是這樣看待甲午中日戰爭的時光流轉,又一個甲午年。在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之際,日本國民更多的是不理解。然而,從這場甲午戰爭後,日本人的意識形態發生巨變,從謙卑、自矜逐漸膨脹成傲慢、自大,對中國、朝鮮也萌生了歧視心理。日本社會主義運動的先驅者、評論家荒畑寒村在《寒村自傳》裡記述,「在(甲午)戰前,在日華人相當地受歡迎,在橫濱賣衣服的來自中國的人,可比在橫濱賣藥的來自富山的日本人更受優待。」
  • 國球「稱霸」世界,理性看待日本桌球崛起
    桌球是我們的國球,自劉國梁擔任主教練後,帶領國乒稱霸世界乒壇多年,但是最近一些世界大賽中,日本選手屢屢衝擊國乒,是國乒實力有所下降還是日本選手崛起了呢?小編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看到,前世界冠軍、現任中國桌球協會副主席的王勵勤指出,對戰日本小將這幾次失利有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因為國乒隊員參加乒超聯賽,系統訓練的時間不夠多,狀態的發揮受到了一些影響。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日本選手這幾年的進步確實非常快。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他們的進步。
  • 明清時期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明清時期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11月22日下午,中國書店有限責任公司雁翅樓24小時書店內,一場名為「天下1:明清對外戰略史事」的文化活動拉開帷幕。
  • 日本門店被擠爆 日網民:以為是中國 結果是日本
    沒想到,日本網民突然「聽不到」現場視頻裡的日語廣播,開始扯上中國。「以為這是中國,結果是日本。」「肯定有國外的黃牛吧。」網民高贊評論寫道。  現場一片混亂,滿地玻璃渣  日本最大的律師信息網「bengo4」報導稱,看到現場的人評論道「簡直是地獄圖景」、「像萬聖節一樣的人群」。
  • 老外:為什麼古代中國從來沒入侵過日本?韓國網民的回覆亮了
    國外網民就公開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古代中國從沒想過入侵日本?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極大興趣,紛紛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當然,通常觀點認為,古代中國富饒,而日本貧瘠,歷朝歷代皇帝都沒有動力去攻打這個小國。這個解釋其實很俗套。歷史上的皇帝雖然多數是守成之君,但也不乏秦始皇、隋煬帝這樣致力於開疆拓土的帝王。
  • 日本網民吐槽:二戰後為什麼中國放棄了佔領日本的大好機會?
    日本一網民發帖吐槽,有中國網站刊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什麼中國放棄了佔領日本的大好機會?」。該文章稱,「二戰日本投降後,聯合國討論將日本分為四部分,達成了分別由美國、蘇聯、中國和英國佔領的一致意見。但是實際上中國拒絕了佔領。為什麼當時的中國錯過了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