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臺灣青年了解真實的大陸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廈門5月3日電(記者付敏 李慧穎)從臺灣回到廈門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中轉去其他城市,小微企業復工有哪些支持政策……春節過後,臺灣青年範姜鋒團隊製作的30個協助臺青復工的「懶人包」在網絡上推出,目前已受到數萬粉絲關注。

來自桃園的範姜鋒是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負責人。這家在臺灣青年中頗有名氣的創業基地自四年前設立以來,已累計孵化了上百家企業,範姜鋒也成為福建省首批臺籍「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去年,範姜鋒開始運營新媒體業務,「希望讓更多臺灣網友看到真實的大陸。」他說。五六個人的團隊,以臉書等平臺為載體,運作十多個自媒體帳號,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已累積了將近10萬的臺灣粉絲。

今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範姜鋒在桃園家中也時刻記掛著大陸的疫情。他發現,臺灣一些媒體對大陸新冠肺炎疫情的報導並不客觀,甚至顛倒黑白,極盡「抹黑醜化」大陸。

「作為在大陸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我覺得我們必須做點什麼,把大陸真實的疫情情況,通過我們的社交媒體帳號,傳遞給臺灣的年輕人,以正視聽。」範姜鋒說。

2月10日,範姜鋒乘坐直航班機返回廈門。正式復工後,範姜鋒和團隊夥伴們以「雲辦公」方式,陸續整理製作了30個「懶人包」,以幫助臺灣青年順利返陸復工,內容包括:從臺灣回到大陸需要注意哪些事項,辦理什麼手續;若工作地點不在能直航的大陸四座城市,應如何中轉;廈門市政府為支持中小微企業推出許多政策,具體內容是什麼,要如何申請,準備哪些材料等。

為了讓臺灣網友對內容更有親近感,範姜鋒團隊還把以圖文為主的內容配上微視頻,用臺灣網友熟悉的方式展現。「我們製作發布這些信息,不只是為了讓臺灣網友『看到』,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看懂』。」範姜鋒說。

這一系列「懶人包」在網絡推出後,獲得臺灣網友的極大關注,不少臺青臺企聯繫諮詢。

「這些『懶人包』向臺灣網友傳遞了大陸真實的情況,告訴那些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如何有計劃地克服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範姜鋒說,「我們期待這些帳號成為一個讓臺灣青年了解大陸的諮詢平臺。」

在範姜鋒團隊運營的啟達海峽雙創基地,目前返回大陸復工的臺青已經超過六成。

對於今年的規劃,範姜鋒希望他的自媒體平臺粉絲突破20萬。同時,團隊還計劃從線上走到線下,從網絡走向實體。「我們籌劃的有關臺青『登陸』發展的書,今年將在臺灣正式出版。屆時配合這本書的出版,我們計劃在福建召集一批比較有代表性、落地比較成功的臺青,到兩岸高校進行宣講。」範姜鋒說。

「如同疫情終究會被戰勝,臺灣民眾也終能看見真實的大陸。」範姜鋒說。

相關焦點

  • 民主黨派成員為臺灣青年融入祖國大陸建言
    對此,多位長期關注和從事對臺工作的民主黨派成員就臺灣青年如何融入祖國大陸,與大陸強念共擔民族復興使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支招建言。幫臺灣青年認識真實大陸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臺灣居民來大陸573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30萬人次,同比增長4.2%。其特點之一是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和學生來大陸交流、實習,尋找發展機會。
  • (兩岸關係)特寫:把「心」帶來大陸的臺灣青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陳舒、查文曄)20日的首都賓館錦雲廳內,來北京十年頭一回沒能回臺灣過年的陳文成,和本計劃帶父親在北京體驗大陸年味的楊品驊不期而遇,他們笑言兩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雖「都沒能看到大陸的廟會」,但卻親身體會到「兩岸就是骨肉天親」「交流是割不斷的」。
  • 臺灣青年在大陸,找到價值看到希望
    來自臺南的青年鄭明嘉在開營儀式上說,2106年與在穗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共同成立廣州臺灣青年之家,落戶天河區眾創五號空間,積極推動臺灣青年來穗實習、就業、創業與青年交流活動,目的是讓臺灣本島青年認識大陸、了解大陸、喜歡大陸、紮根大陸。
  •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在8日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活動」上,來自臺灣的建築規劃師張欣頤說。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
  • 臺灣青年代表:不了解大陸,因教科書只講1979年以前歷史
    臺灣青年代表:不了解大陸,因教科書只講1979年以前歷史 澎湃新聞記者 姜麗鈞 2016-07-03 15:08 來源
  • 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
    中新網廣州7月2日電 題: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這是我的一個心願,我要走遍大陸每個地方,以一個臺灣人的視角和理解,去看真實的大陸,並把我的真實感受傳遞給臺灣人。」臺灣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6月29日至7月1日,其《走看新中國》攝製組走訪第18個大陸城市廣州,深入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黃智賢在島內知名度甚高,其中一個原因是她很「特別」。出身臺南偏綠家庭,卻在電視上毫不留情地痛批民進黨「暴政」,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稱「統一是臺灣最好的路」。她在大陸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上頗受歡迎。
  • 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
    中新網廣州7月2日電 題: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中新網記者 郭軍「這是我的一個心願,我要走遍大陸每個地方,以一個臺灣人的視角和理解,去看真實的大陸,並把我的真實感受傳遞給臺灣人
  • 臺灣學子:在大陸感受真實
    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不斷深入和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深造已經漸成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上萬名臺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了解、感受真實的大陸,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
  • 臺盟中央吳國禎:臺灣青年應該了解祖國國情
    除了教書育人,帶學生搞科研外,近些年的他十分關心兩岸青少年的交流,他多次參與各種調研、兩岸青年交流活動,還走訪多所高校與臺生面對面。他以一位臺灣老人對臺灣青年了解的優勢,向有關部門積極獻務實之策。  他,就是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副主席吳國禎。  ■讓臺灣青少年了解祖國的國情很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是民族的未來,也是兩岸的未來。
  • 如何正確看待臺灣青年對大陸的態度
    臺灣花蓮縣縣長傅崐萁看到兩岸青年學子親密互動後感觸頗深地指出,看不出他們誰是陸生、誰是臺生,大家內心深處、骨髓裡透出中華民族的友誼,這是一種共同的「天然」DNA。然而就在兩岸青年交流如火如荼之際,島內卻爆出「洪素珠辱罵老榮民事件」,暴露了島內一些年輕人的「仇中」、「反中」情緒。兩相對比,島內年輕一代對大陸態度的分歧甚大。    當前島內青年對待大陸的態度主要呈現三種類型。
  • 大陸為臺灣青年創業提供無限發展空間
    在與臺灣業者座談交流時,張志軍表示,大陸十三億人口的大市場可以為臺灣青年創業提供無限的發展空間。  是啊!大陸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尤其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目前大陸服務業佔GDP比重為49%,格外引人注目,如果與臺灣的70%多相比較,可見發展的空間非常大。
  • 臺灣青年薛皓的大陸印象:想像與現實並不一樣
    清華求學:因出門帶傘而被視作「怪胎」對於常年往返兩岸而對大陸有著深刻了解的臺商父親,給出「去大陸上大學」的建議,薛皓不得不認真考慮,不過最終是否到大陸上學還是要由他自己做出決定。現如今,回顧過往三年,薛皓認為,相對於學業上的收穫,更多的是能夠與大陸頂尖學子、優秀青年交往和相處。「這是我一個融入的過程,是跟他們相互了解的過程。因為有這三年,我可以更多了解、體驗到大陸青年到底在想什麼;也因為這三年,我可以向他們傳遞臺灣青年到底在想什麼。而這些,有助於消除我們彼此間因媒體報導帶來的誤解。」
  • (兩岸關係)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在8日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活動」上,來自臺灣的建築規劃師張欣頤說。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始於情懷,但不止於情懷。」
  • 「銀鷹計劃」為臺灣青年展示大陸氣象
    新華社福州7月28日電(記者黃鵬飛吳劍鋒)「我在臺灣連郵局提款卡都還沒辦,沒想到第一張銀行卡會在大陸辦理。」來自臺灣東吳大學的趙昱欣日前在福州辦理了自己的第一張銀行卡,這也成為她在大陸實習期間的「特別收穫」。
  • 臺灣青年看大陸:「我來對地方了!」
    臺灣青年翁安石。結果可想而知,熱情的東北同學將翁同學「灌倒」後,他才了解到這裡和臺灣在酒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在課業學習方面,翁安石深刻感受到大陸學生的學習壓力,「他們每天都會花上一段時間泡在圖書館,上課前十分鐘就會坐在教室,這種刻苦努力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學習。」
  •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2017-12-1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夏君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
  • 臺灣青年扎堆「闖大陸」 大陸年輕人怎麼看?
    如今臺灣人眼中,到大陸發展已成為混得好的象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來到大陸,學習或者就業。從「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到「大陸到處都是機會」,臺灣人對大陸的認知來了個大反轉,大陸的飛速發展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臺灣年輕人加入「北漂」「上漂」大軍。
  • 「北漂」的臺灣少數民族青年,如何在大陸找到國家認同
    「今年在巨大的考驗中體悟,我也更加有自信的向世界表達 : 我來自臺灣的部落,我是驕傲的中國人。」9月20日,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大會,臺灣少數民族歌手楊品驊以臺灣青年代表身份發言,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立場。2020年9月20日,楊品驊在海峽論壇以臺灣少數民族青年代表的身份發言。
  • 吳敦義最大挑戰:如何讓臺灣青年真正了解大陸
    島內學者彭錦鵬則提醒,國民黨應讓臺灣年輕人真正了解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及未來發展,才能往2020年大選邁進。海外網早前報導,吳敦義5月20日以超過半數的選票,力壓其他5位候選人,當選新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島內輿論普遍認為吳敦義面臨嚴峻的形勢。《聯合報》21日發表評論稱,這只是吳敦義個人勝選的一小步,如果未來不能團結國民黨,2020要贏回政權,仍是痴人說夢。
  • 臺灣青年到深圳圓創業夢 和大陸青年一起打拼
    (張敏 攝)兩岸青年在這裡實現創業夢。(張敏 攝)海外網深圳7月24日電「祖國大陸的惠臺政策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吸引了不少臺青前來,與大陸青年一起創業發展。」深圳小綠草科技有限公司營運長李復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