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關羽有三個兒子——關平、關興、關索。在三國演義中,關平是關羽收的義子,關興是關羽的嫡長子。野史《花關索傳》中記載關索是關羽未出道之前,跟妻子生的孩子。而在正史中,關平、關興都是關羽的親生兒子,關平為長子,關興為次子。
但是史料中又記載了,關平又被稱為「太子」。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太子這個稱號,向來都是皇室所有,任你官再大,都不能侵犯皇家威嚴。那關平又為何被稱為「太子」呢?難道劉備和弟妹之間真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關平:
隨著關帝廟的出現,現世中很多人都不只是供奉關二爺的神像,還會供奉關平和周倉兩員大將。關平是關羽的兒子,隨軍徵戰多年,供奉他可以理解,那為什麼要供奉周倉呢?
關羽可以說是劉備手下第一大將了(又有人說是三國第一大將),張飛、子龍都只能排在後面。作為第一人,那身邊總得有幾個手下不是?周倉可以說是關羽手下的第一副官了,跟隨關羽徵戰多年,傳聞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達百斤,平常關羽是不會自己拿著的(就算自己拿著,赤兔馬也受不了呀)。所以背刀這個活,就交給了我們的貼身小跟班周倉。後人供奉周倉也情有可原,幹了這麼多年的苦力,終於把山賊的名號去掉了,換得千古傳誦。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在單騎走完千裡之後,官渡之戰前。與劉備行走到了河北地界,進入了一個小山寨中。寨主關定聽聞了關羽的事跡,仰慕不已,向劉備介紹了兩個兒子,並懇請關羽收為義子。而這僅僅是演義中的情節,是作者羅貫中為了劇情的飽滿、為了突出關羽的仁義之心,專門給關羽鋪設的一段劇情。
在正史《關帝志》中有記載「(關羽)稍長娶妻胡氏,於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可見關平是關羽的親生兒子。況且在《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中有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關羽當時被孫權大軍所困,本來關平是可以走的,但是卻選擇留下來救關羽。最後落得父子雙雙被擒,被斬首示眾。關平是繼承了關羽的「忠孝仁義」,度生死而不懼。這也是為何關帝廟有關平在列的原因。
說了這麼多,是想讓讀者對關平有個大概的了解,畢竟三國能人太多,關平的光輝大半都是關羽帶來的。那為何關平會被稱為「太子」呢?
其實「太子」的說法是道教弄出來的,道教四大天師中的「太極仙翁葛玄」就是三國時期的奇人異士(也是左慈的弟子)。道教中有一篇本著名的書叫《諸聖寶誥》,是專門記載各類能人志士,羽化登仙后,禮讚其在塵世間的功德、說明封仙位後執掌的神職。
其中有一篇為《關聖帝君寶誥》,看名字就知道是將關二爺的,關二爺死後,上天有好生之德,關羽功德無量,忠義過人,被封為天上的「忠王」,並封神位「關帝聖君」。而且關羽是跟兒子一起死的,關羽的長子也成為了帝君府上的「太子」。
所以,並不是劉備綠了關羽,此「太子」是天上的神仙,並非凡塵能比。
筆者認為:關二爺的形象其實有點過於神話化了,但是這也是後世中人的一種精神嚮往。
本文參照各類正史、野史進行解讀,如有誤,請指正。
喜歡的話,可以關注一下,作者專門研究各種史料,提供免費定製閱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