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天,筆者了解到了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此人名叫「稻盛和夫」,1932年生於日本,27歲創辦了京瓷Kyocera,52歲時創辦了KDDI通訊公司,現如今這兩家公司均為世界五百強,之後在60多歲的時候,又皈依佛門。
說實話,稻盛和夫真的不算是一個聰明的人,論起來也就跟馬雲那般,在上學讀書的那段年紀非常平庸,經常考試不及格,可就是這樣平庸的人,卻能夠有著一番作為,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都說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按理來說,那些非常聰明的人,成就一番作為的可能性應該更大,可現實卻是與之相反,這是為何?無非是這些人太過自大,以為比他人稍稍聰明一點就上天了,就像那經典故事《龜兔賽跑》。因此筆者覺得,聰明不是一個人的智慧,勤奮、勇敢才是。
為何獲得了如此高成就的稻盛和夫,會選擇在花甲之年皈依佛門呢?據了解,稻盛和夫把人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年輕氣盛的時候,也就是出生後的二十年,第二階段是青年到中年這個階段,也就是二十歲到六十歲的時候,最後一個階段便是老年。
稻盛和夫表示,這三個階段分別要做不同的時期,第一個階段自然是邁入社會,第二階段就是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個階段就是等待死亡。
從這裡可以看出,稻盛和夫對待生老病死這塊的心態還是非常淡然與豁達,而之所以皈依佛門,是利用這個等待死亡的時間再次學習人生的意義。
1、為了至高的美麗
《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與這句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有「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人生來就是無知的,之所以能夠成為天才,成為聖人,那是因為不斷地學習,就算萬人敬仰的天子,也是從娘胎裡出來的,而不是神仙下凡,或者說從石頭裡蹦出來的,他們都是一個人普普通通的人,只不過能夠不斷地修正自己,改變自己。
稻盛和夫問,這個偌大的宇宙,他的意志,及造物主讓我們來到這個是世界上,究竟是為了什麼,對我們懷有什麼期待?稻盛和夫只說了四個字——提升心性。
是的,在筆者認為,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我們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錢,更不是為了所謂的名利與地位,這些東西在提升心性面前,不足掛齒,而是為了一個提升,為了一個成長,就像樹一樣,從小樹苗長出參天大樹這麼一個過程。
稻盛和夫說,人要帶著善良來到這個世界上,離去的時候更要帶著美麗的心靈離去,這也是造物主賦予我們生命的真正原因,宇宙的意志,其目的就在這裡,他們為我們設立了這也的一個目標,所以,我們就要為了這個至高的美麗,從出生到離去,一直為了至高的美麗而奮鬥,去提升,去實現。
那如何提升呢?不過是做到「六波羅蜜」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項罷了。
2、皈依佛門之後,深感自己那不成熟的一面
稻盛和夫對於出家這件事情是非常認真嚴肅且內心感到非常新鮮的,出家的這些日子裡,他一直努力做到這「六波羅蜜」中的六項,而另一邊也在世俗之中穿行,聽禪語說,悟道之前,吃飯、掃地,悟道後,吃飯、掃地,前後的主要變化就在於,吃飯更香,掃地更乾淨。
與此同時,稻盛和夫還發現,原來此前的自己,是那麼的不成熟,指揮下屬的時候,趾高氣昂,自以為身為他人老闆就感覺高人一等,仿佛自己很了不起似的,其實不然,這樣的行為實在讓人討厭,通過在佛門修行的這段時間裡,我才參悟到人最重要的就是「普通」二字,此後,我要丟棄那些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心,我要改正那令人厭惡的行為。
原來,那些真正非常有了不起的人,就跟普通人沒有任何的區別,他們羞於拋頭露面,往往隱隱市於井,這種人就是擁有一個美麗的心靈,或是街頭為社會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的環衛工人,或是為了在城市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年輕人,讓自己家人過得更好一直努力奮鬥拼搏的年輕人。
稻盛和夫看到這些人之後,他深深地感到慚愧,在默默無聞的人面前,這些所謂擁有名譽、擁有上億資產的成功人士,顯得是那麼的毫不起眼。
3、因果法則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讓人無法反駁的關係,就是「因果關係」,也稱作為因果法則,這種法則被佛家所推崇,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他們的骨子裡,用佛家的專業名詞來說,便叫「緣起性空」。
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就好比你肚子感到餓,你就會去吃東西,之後這些東西便會讓你不再感到飢餓,因為你吃飽了,這便是緣起性空。
因果循環, 善惡之報,一個人不管在任何時候,千萬不能夠做壞事,否則就會遭到懲罰。一定要順其自然,而不是違背自然,就好比你餓的時候,你就要吃飯,你不吃飯,那肯定是會餓死的,同樣的,當你沒錢的時候,你就要去賺錢,如果去搶的話,那麼肯定是被抓起來的。
在筆者認為,道家和佛家乃至儒家,他們的理念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換了一種文字表達,道家最為精簡,只用了一個「道」字,佛家用「緣起性空」,儒家用「中庸」二字,如果要用四個字將三家的理念統一,筆者只能想到「天人合一」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