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對資本主義重新反省值得深思——閒讀分享

2021-01-12 人文使者

議題由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引起,儘管他在今天的西方不受一些人的待見,許多哲學家被他吸引,把他視為「另一個西方」,因為,他與西方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學者們注意到,從席勒到馬爾庫塞都在批評資本主義,從海德格爾一直到德希達,都在這一條線上,許多西學著作都在批評西方現代性,批評西方工業文明。

不妨列一份書單:《悲劇的誕生:尼採美學文選》《存在與時間》《存在與虛無》《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等。

學者們注意到,西方反資本主義、反現代的文化上的勢力非常強大,這種勢力與資本主義同樣強大,這才使得他們的現代性不會出現那麼糟糕的資本主義,才能平衡資本主義摧毀人性、摧毀一切價值的破壞性。

西方一些學者認為,如果沒有極為強大的力量在抵制,沒有人類永恆不變的一套價值觀在支撐,資本主義將是人類最糟糕的制度。

研究者認為,西方18、19世紀思想家最擔心的事情,在「冷戰」結束之後的全球化資本主義擴展中全盤爆發。

資本主義負面性的全面展開,在西方經歷了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歐洲和美國都有很強的制衡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的動力。

但是,「冷戰」結束之後,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擴張日益肆無忌憚,其最大的惡性結果是似乎其他一切價值觀念都蕩然無存,全球變成赤裸裸的金錢世界。

許多西方學者思想上很深刻的一點是對現代的彷徨和恐懼,因為不知道現代將帶來什麼東西,現代性帶來的東西是要衝擊歐洲人長期堅持的那套價值觀念的。

還有一點,可以說近現代以來西方許多有成就的思想家都是反現代性的,西方文化中深刻的東西是對人文有一種非常深的堅守和認同,對於資本主義一切皆為商品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筆者也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西方學者,西方有成就的學者,長期對西方文明進行反思,有學者形容是「透骨三分」的重新反省,其深度難以想像。如果我們意識到並更多去了解這些深刻反省,是不是就不一定把一切或說很多西方正在反省乃至扔棄的東西當作寶貝而奉若神明?

在西方,人文學者和思想家一直發揮著社會良心的作用,並不時發出聲音。反觀我們自己,人文學者一直是囁嚅甚至沉默,稍有發聲如餘秋雨、易中天、於丹等就被貶抑,而那些整天忙於照搬西方市場經濟那一套、到處站臺的經濟學家是不是說得太多太多了?

相關焦點

  • 從《資本主義十講》看西方學者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反思與批判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學者對資本主義反思和批判的聲音持續不斷,其中法國著名經濟學家米歇爾·於松的批判堪稱最深刻也最尖銳。這主要體現在他2013年出版的《資本主義十講》一書。雖然迄今已有四年之隔,其間,發生了諸如英國脫歐、歐盟內部分裂、西方國家民粹主義盛行、逆全球化抬頭等變化,但該書的基本觀點依然能夠切中西方的現實。
  • 《資本主義簡史》:資本主義史也是一部西方近代發展史
    在這一語境下,德國學者科爾所著的《資本主義簡史》,使我們能夠從新的立場、格局、地位,去看待資本主義的前世今生。當然,資本主義有兩層意思,即它具有學術用語與政治用語兩種語境,而科爾在寫作這本書的時候,顯然已經看到了,資本主義一詞從政治術語回歸到了學術用語。科爾注意到,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人們更願意以批判的態度研究資本主義。
  • 西方反思資本主義制度弊端 將尋找「救贖」途徑
    幾乎所有西方學者都認為資本主義已經進入了新階段。雖然學者們對如何界定這個階段尚存爭議,有的將其命名為「賭場資本主義」,有的稱其為「數字資本主義」,還有的稱作「渦輪資本主義」、「全球資本主義」等,但是,西方學界認可的是法國學者讓·克洛德·德洛奈提出的「金融壟斷資本主義」。
  • 理性看待西方「資本主義終結論」(熱點辨析)
    近來,法國經濟學家託馬斯·皮凱蒂撰著的《21世紀資本論》一書在全球熱銷,引發人們對國際金融危機以至當代資本主義的深刻反思。其實,不獨皮凱蒂,一批西方左翼經濟學家、思想家也在反思和批判當代資本主義,提出了與所謂「歷史終結論」針鋒相對的「資本主義終結論」。對於來自西方國家內部的「資本主義終結論」,網上網下的看法和觀點形成了兩極,莫衷一是。
  • 「國家資本主義」: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工具
    「國家資本主義」本來是國際共產主義文獻的專門術語,列寧和毛澤東等人對此問題有專門的闡述。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媒體和部分學者開始按照自己的理解來使用這一概念,用以描述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在西方媒體話語中,「國家資本主義」總是與中國聯繫在一起,甚至為了表達方便還直接將中國作為定語,稱為「中國式的國家資本主義」。
  • 國外左翼學者關於當代資本主義危機的五種評判
    二、民主危機:少數人統治與治理無效率  經濟危機之後,許多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所謂的自由民主進行了重新審視,認為西方民主已然演變成少數人的民主、金錢的民主、低效率的民主等。  事實上,對西方民主更符合實際的稱謂應是選舉式民主,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民主,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目前西方國家的民主即便在選舉層面上也出現了漏洞。參加選舉投票的民眾在大幅減少。加之西方民主奉行的雙重標準,已經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認識到,客觀上並不存在某種特定的民主模式,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殊的國情,特殊的歷史積澱和文化。
  • 人民日報評西方「資本主義終結論」:看對了病,卻開錯了方
    今日(5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署名為吉志強的評論文章《理性看待西方「資本主義終結論」》,指出皮凱蒂、沃勒斯坦、施韋卡特、庫爾茨等西方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體制的反思與批判深刻透徹,但他們為此開出的「藥方」未必管用。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並未過時,其基本思想和觀點仍然是我們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科學理論依據。
  • 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其實早在近代西方學者的眼中,老子的思想遠比孔子思想更為實用。特別是在西方學者黑格爾眼中力挺老子思想,一直在貶低孔子思想,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原因值得人深思。在黑格爾眼中,認為孔子的思想過於簡單,只是教化眾人的倫理道德,根本算不上學者。
  • 紅旗文稿:金融危機引發西方學者對個人主義的深刻反思
    沈永福 王茜     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繼而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來,不少西方學者對當代資本主義重新作了深刻的反思,反思是全方位的,從經濟、政治直至西方世界價值之源的個人主義。  二、 金融危機的幕後推手   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西方學者從不同視角探究其原因,大家基本形成一個共識,即引發危機的幕後推手就是美國金融街貪婪的金融資本家及效率低下的政府。美國學者福斯特和馬格多夫在題為《金融內爆與停滯趨勢》一文中指出,當前由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從20世紀60年代末的戰後繁榮以來,實體經濟中的生產和投資一直處於停滯趨勢。
  • 資本主義終結論隨時代變遷而變化——當代西方左翼批判理論評析
    原標題:資本主義終結論隨時代變遷而變化(學科走向)——當代西方左翼批判理論評析   資本主義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但它始終伴隨著掠奪、破壞和殖民。因此,在近現代史中,資本主義終結論從未停息過,長期為西方左翼學者所關注。
  •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陷入停滯常態化的困境
    自西方工業資本主義從20世紀70年代起進入去工業化軌道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形態逐漸發生變化,這就是生產過剩性危機逐漸演變為頻繁爆發的金融危機,與金融危機相伴隨的經濟波動和停滯失去了周期性,周期的各個階段的特徵也越來越不明顯,經濟的持續停滯成為常態。
  • 西方資本主義是如何奴役世界的?
    此時,西方在資本原始積累方面具有明顯的負面特徵。從本質上講,資本主義文明是吸血鬼、海盜和掠奪者的世界。它的目標是徵服、掠奪和奴役其他世界。大多數情況下,被西方掠食者入侵的部落、民族、國家和文明都迅速退化或死亡。西方的海洋文明一直將其殖民地、海外省份視為消費的外部對象,並源源不斷向西方國家輸送利潤,最終完成資本積累。
  • 現代性反省與文化自覺——鄭師渠的學術研究
    聚焦東西方現代性反省思潮的互動歐戰後,西方社會思潮變動的一個重要表徵,是反省現代性思潮的興起。這一思潮也傳到中國,並激起中國思想界的波瀾。在《歐戰前後:國人的現代性反省》及相關論文中,鄭師渠又進一步引入「現代性反省」這一視角。他認為,歐戰結束後,存在時代落差的中西社會,同時面臨「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時代訴求。西方社會因歐戰創巨痛深,其社會思潮的變動,呈現兩大取向: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主張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二是反省現代性,集中表現為非理性主義思潮的興起。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者西方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研究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者主動譯介西方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著作,並深入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缺陷,得出要回歸事實和深入發展西方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重要啟示。一、中國學者西方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研究的歷史分期關於中國學者西方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研究歷史分期問題的研究尚未達成共識。
  • 李公明︱一周書記:作為史學概念的……「資本主義」的復興
    《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的反思》,[德]于爾根·科卡、[荷]馬塞爾·范德林登主編,於留振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10月出版,373頁,49.00元德國學者于爾根·科卡和荷蘭學者馬塞爾·范德林登主編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的反思》(於留振譯,商務印書館
  •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流變與新動向
    2008年資本主義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爆發後,西方馬克思主義原本逐漸低迷的研究又找到了新突破口。西方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的實質、替代方式及自身發展的擔憂不斷躍然紙上,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也有了新表現新動向新特徵。第一,對馬克思主義文本和經典理論的再關注與再解釋。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對馬克思主義文本和經典理論十分重視。
  • 西方享受消費的背後,是資本主義的陷阱
    在這幾年裡,西方消費主義在中國逐漸進入大眾的觀念裡。尤其是「花唄」「京東白條」等這些平民化信用消費工具的陸續出現,極大的刺激了超前消費這一理念的傳播,人們開始不滿足,進一步追求享受消費的樂趣。然而,看似簡單的消費觀念的變化,背後卻隱藏著西方資本主義的一隻隱藏的手,在隱晦的把握著走向。
  • 系統性危機:資本主義新動向
    近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治理等多個領域出現一系列亂象。很多國際人士,包括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知名學者如沃勒斯坦、尼爾·弗格森等,都在探討資本主義的系統性危機和制度性衰退問題。資本主義出現系統性危機的根源何在?有哪些具體表現?將對國際經濟政治治理體系產生什麼影響?我們應如何看待和應對資本主義系統性危機?
  • 今天,我們該怎樣認識「西方馬克思主義」?
    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對馬克思主義文本和經典理論十分重視。當代資本主義層出不窮的現實問題使西方學者近年來更重視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文本中尋求回答這些問題的啟示。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對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歷史唯物主義、資本邏輯等問題都進行了再思考,尤其對政治經濟學和《資本論》的科學性進行了再確認,掀起了《資本論》的研究潮流。
  • 美國懸疑犯罪片,讓人值得深思的電影,豆瓣評分7.3!
    美國懸疑犯罪片,讓人值得深思的電影,豆瓣評分7.3!《十二宮殺手》講述了舊金山出現了一個自稱「十二宮」的殺人狂,殺人後,向媒體寄一封信,留下密碼、線索,連環殺人案件引起了《舊金山紀事報》的記者注意,他們在警察的幫助下,開始調查這一系列的連環兇殺案件。影片延續了導演大衛·芬奇其黑色風格,被《費城周刊》評論為"恐懼與焦慮,完美地貫穿了故事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