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也就是1977年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貨幣價值和現在有什麼區別呢?可能很多人產生的第一個疑惑就是為什麼一定要說1977年,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之前和一位老者在交談的時候從他們口中得知,在1977年的時候,他們每個月的工資差不多是50元錢。放到現在來看,50元的工資可能連塞牙縫都不夠,但是這位老者表示,即便是拿著50元的工資,也一樣過得很幸福。
後來我也查閱了一些關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相關資料,也了解了其中的一些事情。當時牛羊肉才0.72元一斤,豬肉每斤0.70元,大白菜大概在1.98分錢左右。可能很多90後以及00後都不敢相信那個時候的物價居然這麼便宜。那麼,1977年的50元,到底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呢?
如果沒有一個具體的參照標準,我們是很難得到答案的。以當時的豬肉價格為例,50元可以買到71斤豬肉,而現在,一斤豬肉要24元錢左右,71斤豬肉就要1704元,如果是按照豬瘟之前的肉價來看,大概是10元左右,那麼71斤豬肉就要710元!也就是說,以豬肉的價格為例,那麼當時50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710元至1704元之間。
再來看看大米,上個世紀70年代末,大米的價格大概是每斤0.14元左右,50元可以買到357斤大米,而現在大米的單價為3元錢左右,那麼357斤大米就需要1051元。以大米為例,當時50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1051元左右。
當然了,上面這兩種商品都是人們的立足之本,所以價格也不會漲得太厲害,我們再以房子為例,來看看貨幣價值的變化。在1977年的時候還沒有商品房,當時還存在單位分房子的事情,所以也沒有辦法作出具體的比較。不過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每個月50元的工資,都能讓單位分一套房子給你,更不要說當時的房價了。而現在的房價,每平方米動輒就是上萬元,上萬元還算是便宜的。可即便是按照每平方米1萬元來比較,價格也上漲了一百倍以上!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房價來算的話,當時的50元相當於現在5000元以上的購買力。
最後,我們再按照最低生活標準來判斷,1997年的最低生活標準是12元,而現在已經達到了1170元,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就按照1200元來算,大約是1997年的一百倍,按照一百倍來算,當時的5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5000元。可能大家覺得5000元根本不算是幸福生活,但是大家要明白一點,在1997年的時候,不存在買房、買車、彩禮一說,當時的彩禮都是一頭豬或者是一頭牛。最關鍵的是,他們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消費場所。對此,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記得和大家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