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指出,根據《繼承法》規定,被繼承人的房屋作為其遺產由繼承人繼承,按照房地一體原則,繼承人繼承取得房屋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不能被單獨繼承,《不動產登記操作規範(試行)》明確規定,非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含城鎮居民),因繼承房屋佔用宅基地的,可按相關規定辦理確權登記,在不動產登記簿及證書附記欄註記「該權利人為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原成員住宅的合法繼承人」。
宅地是農民在集體土地上建造的房子,「一戶一宅」不需要支付土地轉讓金,也就是說,如果是農村戶口的家庭的話,可以建一個可以分開居住的房子,它與城市裡的商品房有本質的區別,商品房是在國有土地上建造的,需要繳納土地出讓金,一般說來,房子佔70%左右,所以大城市的房子很貴,不是房子貴,而是土地貴。
住宅用地和「小財產權之家」的本質不同,房子和土地是集體的,但是,宅地是「一戶一宅」,你必須是農業戶口,屬於村裡的團體,宅地實行「三權分置」(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所有權為集體所有,資格權為村集體成員,小產權的房間往往是「一戶多宅」,或者是城市戶口的人買集體土地上建的房子,這種類型的房子不符合規則,所以不能貸款和擔保。
因此,留下一個有規律的住宅地,度過今後的養老和休閒休假是很多人的夢想,過去20年來,中國的城市率顯著加快,20年間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在城市工作、生活、學習,節假日後回家,這些人不想在城市裡改成很多城市戶口,一個是轉載城市戶口以後就不回農業戶口了,還有一個擔心土地會被收回。
以前,遷入城市戶籍的人是否能繼承宅地還有不清楚的空間,各地方的做法不同,現在明確了,農村戶口可以繼承使用,這是說你把戶口遷移到城市後,就不用擔心會失去村子的房子,城市戶籍化速度快。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底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其中城市常住人口84843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的60.60%,戶籍人口的城市化率為44.38%,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遠高於戶籍人口的城市化率,城市率意味著農村人口減少,城市人口增加,在一個城市裡,人口增長越快,就越有競爭力,住宅價格也一樣。
因此,戶籍的城市化率的提高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長期的利益,但對不同城市的影響是不同的,據說這兩線城市更有利,在當地買房子,或者在當地買房子,或者在當地買房子,或者在當地買房子,四個城市基本限購多少?對買房的影響不大,在第二線城市猶豫要不要換戶口買房時,宅地的使用權依然會被繼承,在這裡遷戶口的意願會大大增強。
我聽很多人說,城市戶口的孩子能繼承「宅地」,是指城市的人可以去鄉下買房子、建別墅嗎?當然不行,我記得這裡說的是繼承,也就是農村戶口,那之後我搬家了,或者宅地是父母的名義,都市人在鄉下買房子,超過了「一戶一宅」和村裡團體成員(原成員)的條件。
那麼耕地呢?
農村戶口轉入城市戶口,意味著土地承包權被收回嗎?農村土地分為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所有權屬於集體,承包權屬於農戶,經營權屬於實際經營者,在現在的政策下,如果家庭戶籍成員都轉入地級以上城市戶口,土地承包權可能被收回,如果遷到本地的縣城或小鎮的戶口上,土地的承包權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