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版報導關注半年以來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果
海南自貿港建設步伐加快
《人民日報》頭版報導關注半年以來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果
海南日報海口12月2日訊 (記者陳卓斌)12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報導《海南自貿港建設步伐加快》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半年來,在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政策優勢正不斷體現,自貿港建設開局良好、步伐加快。
報導指出,開局良好,緣於營商環境日益優化。今年首屆「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創新獎」出爐,18個獲獎項目中有一半以上涉及營商環境優化。在商務部公布的全國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中,海南的「服務貿易管理事項納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優化事業單位對外籍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名列其中。
開局良好,緣於高質量發展路徑清晰。海南加快建設以網際網路、5G等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到10月份,園區已完成了年初預定的500億元營收任務。」海南生態軟體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淳至說,「眼下,我們的目標是在第四季度再增長100億元。」
開局良好,緣於天下英才紛至沓來。海南先後出臺數十項人才政策,以創新之舉聚四方之才。6月初至11月20日,海南共引進各類人才10.3萬人。11月24日,海南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公職人員容錯糾錯辦法(試行)》,為在自貿港建設中敢擔當、幹實事的幹部撐腰鼓勁。
報導稱,一項項重要政策相繼落地,海南自貿港建設快馬加鞭。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實際利用外資5.28億美元,同比增長93.1%。半年來,全省新增企業9.91萬戶,同比增長185.47%,增速居全國前列。
《光明日報》在頭版刊發報導,關注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果
海南自貿港半年收穫早期成果
《光明日報》在頭版刊發報導,關注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果
海南日報海口12月2日訊 (記者陳卓斌)12月2日,《光明日報》在頭版刊發報導《海南自貿港半年收穫早期成果》。報導指出,11月4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旨演講中,兩次提到海南自貿港,明確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
報導稱,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標誌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正式啟航。半年來,海南加快推進11個重點園區建設,夯實重大功能平臺,承接自貿港政策落地,把自貿港的政策優勢、制度優勢和原有的生態優勢相融合,切實轉化為海南發展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從離島免稅購物新政,到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從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到零關稅原輔料清單;從洋浦保稅港區率先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到便利跨境貿易投資資金流動政策落地;從開放第七航權,到允許進出島航班加注保稅航油。一系列重要政策落地,海南自貿港開局順利,穩步推進。
據統計,6月1日以來,海南集中開工三批43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235.8億元;集中簽約三批140個高質量項目,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海南。截至11月20日,全省新增市場主體18.09萬戶。其中,新增企業9.91萬戶,較去年同期增長185.47%,佔全省新增市場主體數的53.71%,增速全國第一。6月至9月共新設外資企業388家,佔前三季度新設外資企業總數的72%。人才引進步伐提速,6月1日至11月20日,海南全省共引進人才10.3萬人。
海南自貿港建設半年:
提升「生態自覺」推動「美麗轉換」
■ 中新社記者 尹海明
「這裡以前是魚塘、蝦塘,以後是溼地景觀公園。」在海口江東新區溪頭村,近日帶領記者參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的該村民小組組長陳永利說,村裡被徵用的600多畝水塘變成「綠水青山」,是大好事。
良好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海南建設自貿港,被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之一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這進一步提升了海南的「生態自覺」。
海口江東新區是海南自貿港建設11個重點園區之一。在每畝地價過千萬元人民幣的新區CBD旁邊,當地規劃了總面積達8517畝的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一期建設2225畝。記者在工程接近尾聲的項目現場看到,項目將魚塘、蝦塘水系打通,建設一個個「小島」,種植紅樹、椰樹等花草樹木,並通過步道串聯,大型溼地園林景觀躍然眼前。
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陳松說,作為新區第一個生態修復項目,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通過退塘還溼、退塘還林,打造成新區CBD的「綠心」,與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起,形成新區的東、西生態兩翼,為海南自貿港築牢生態基底。
海口推進溼地生態修復,接連獲評首批國際溼地城市、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自然守護」類別年度大獎,成為近年來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案例。
海南全省範圍內通過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管控海岸帶、生態紅線區域以及中部生態核心區內的房地產開發,在中國率先出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全面「禁塑」,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等系列「組合拳」,全力促進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同時,推動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環保舉措轉換為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海南12月1日起全面啟動「禁塑」,替代品產業隨之興起。據海南省工信廳介紹,目前已有42家企業通過海南省禁塑信息管理平臺報備。洋浦經濟開發區中科院「年產50萬噸PBS/PBAT生物降解樹脂一期項目」、中石化「年產6萬噸PBST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基材生產項目」等一批工程正加快推進。海南還將持續利用自貿港政策優勢,圍繞打造全生物降解產業千億級產業鏈招商。
海南推廣新能源汽車成效明顯。《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9年3月發布以來,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超過一倍,充電樁建設增長近三倍。省會城市海口公交領域新能源汽車佔比已達到100%。海南正聚焦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謀劃打造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高端製造基地、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轉化中心、新能源與智能網聯融合發展和體驗中心。
11月下旬,在海南白沙,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首個生態搬遷安置點迎來了整村生態搬遷的村民。與此同時,一些旅遊新業態正在熱帶雨林中萌芽。全球紀實娛樂節目領導者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全球授權最大的綜合型旅遊景區項目,11月落地海南保亭開工建設。在海南瓊中黎母山,一座由林場老校舍改造而來的「學而山房」,依託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用全新的研學方式引得全國各地的學生慕名而來。
「我們正聯合民間機構整理海口溼地自然、人文資源,擬推薦溼地旅遊線路,給市場提供『菜單』。」陳松說,「溼地旅遊『接地氣』,可與大景區形成互補。」
陳永利和村民們敏銳地看到了「綠水青山」中蘊含的「金山銀山」,這是他口中「大好事」的底氣。
「溼地公園建成後需要管理和維護,遊客多了會產生吃、住、行、娛等消費需求,這些都是工作機會和發展機遇。」退休返回溪頭村居住的林書發正與陳永利一道,謀劃著引進企業合作,發動村民入股,結合該村美麗鄉村建設,帶動村民轉型發展。
(據中新社海口12月2日電)
責任編輯:曾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