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杭州市區(不含臨安)二手房共成交11374套,成為今年4月以來的第四個「破萬月」。連續保持4個月破萬的優異成績,上一次出現還是在2017年,當年3~6月成交量均破萬套。
成交活躍的同時,二手房掛牌量也持續上升,截至8月5日,掛牌房源數已近12.5萬套。
那麼,這麼多房子裡,什麼樣的房源特別好賣,哪些房源則長時間賣不出去呢?
一套房子從掛牌到有人下定,最快只用了7小時根據杭州鏈家提供的數據,7月鏈家成交的房源中,有25套房源從掛牌到下定所花時間在2天以內。最快的甚至早上掛牌,下午就有客戶交了定金,中間只相隔了7小時。
這些房源大部分是60㎡以下的小戶型,超過半數位於主城區的老小區。其中,湖濱商圈一套中山中路上面積為34.83㎡的房源,掛牌的第二天就有客戶交了定金,最終成交單價為71777元/㎡。根據2020年的學區規劃,該房源屬於天長小學的學區房。另一套同樣是湖濱商圈中山中路上的房源,下定周期也只有1天,面積為42.08㎡,成交單價61787元/㎡。
還有一套文一路上文一街小學的學區房,面積48.1㎡,單價62370元/㎡,下定周期同樣只有1天。
我愛我家綠洲花園店店長黃建軍表示,只要與熱門學區相關,就能快速去化,如拱墅區「賣魚橋小學」相關房源,從掛牌到籤約,最短只需2周時間。
此外,像下沙、閒林等多個剛需板塊,成交速度也非常快。黃建軍透露,總價在350萬元以內的房源,一般房東給出符合市場的價格後,成交周期(掛牌到籤約)均不會超過1個月。
成交慢的房子,價格過高是主因有二手房火速成交,也有房源出售困難。
正所謂「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成交艱難的背後,價格是主導因素。
黃建軍舉了一個6月成交的案例,房東於2019年8月第一次掛牌下城區濱河公寓的119㎡房源,掛牌總價為550萬元,單價超過4.6萬元/㎡。「濱河公寓是帶電梯的高層,房東認為該房源在市中心比較稀缺,一開始心理預期就比較高。」黃建軍表示,濱河公寓市場成交價在4.1萬~4.2萬元/㎡,該掛牌價顯然遠高於市場價。
經過多次帶看、調整價格,該房源最終在今年6月成功出售,成交價為470萬元,單價僅3.9萬元/㎡,甚至要低於市場平均價格。
黃建軍認為,一開始房東的預期過高,是促使這套房源難以成交的根本原因。但當房東真正到了需要儘快出售去換取新房搖號資格的時候,則容易在價格上被打壓,也是該房源最終成交價格偏低的原因。
杭州鏈家提供的數據中,也有不少掛牌至成交時間超長的房源,部分甚至超過了2年。鏈家莫幹山路五星經紀人張韜表示,這些房東一開始掛牌都為了「試水」,許多人都一邊掛著房源,一邊則將房源出租,打算碰到合適的價格再出售,因此會無限拉長交易周期。
黃建軍表示,一般從掛牌到籤約的周期在3個月內,都屬於正常現象。一旦超過該周期,則房東需要考慮調整價格。
此外,相對於學區和剛需房源,沒有學區的改善房源因為總價高,成交周期也比較長。
除了優質學區次新房,二手房整體價格平穩連續4個月「破萬」的二手房成交量背後,價格卻保持平穩。
杭州我愛我家品牌與市場總監周包軍表示,從整體來看,市場的均價幾乎沒有上漲。價格創歷史新高的小區,大多是帶優質學區的次新房。而位於名校學區的老破小,價格並未回到最高點。
黃建軍舉例,今年上半年較為熱門的長壽橋小學的學區房,成交均價從去年年底的5.1萬~5.2萬元/㎡,漲至當前的5.5萬~5.6萬元/㎡。而實際上,這些房源的均價,在2018年的最高點,已經達到了6萬元/㎡。
此外,如成交熱門的下沙熱門小區,保利東灣和金隅觀瀾時代,其7月的成交均價分別為2.7萬元/㎡和2.5萬元/㎡,較今年上半年的成交均價2.5萬元/㎡和2.2萬元/㎡有所增長,但比起其2018年的最高點2.9萬元/㎡仍有差距。
周包軍認為,就目前來看,儘管二手房成交量大,但由於掛牌量很大,可選擇房源多,因而購房者並未盲目「追高」,價格也不會普漲。
(原題:《從掛牌到下定最快只用七小時,杭州二手房連續四個月成交破萬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