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5555幸福,喜歡徒步、爬山、攝影、做美食、愛旅遊,我願盡已所能把所有遇見的美好與大家分享互動!
香港廟街以售平價貨夜市和大排檔宵夜而聞名,被喻為香港的「平民夜總會」。由於廟街的性質與旺角女人街相似,而到訪的人士以男人居多,特別是中老年人,故亦有「男人街」的稱號。曾有不少港臺電影取景於此。
廟街是人盡皆知的平民夜市和場所,保留著不少老香港風味和市井氣息。晚上的廟街滿街都是閃爍的霓虹燈,熱鬧非凡。是個很有煙火氣的地方。沿著不足400米的街道前行,兩旁密密匝匝有將近700個攤位,售賣著數不盡的工藝品、日用百貨、服裝和書畫。
來自歐美、東南亞的遊客熙熙攘攘,商販用多種語言吆喝叫賣,像早上趕集的市井,充滿著濃烈的煙火氣息。幾乎是每一位來港遊客必到之處。儘管地處鬧市深處,但一直都以出售平價商品為人所熟知。發箍、手包、飾品單價不過幾元到百元港幣,同樣的餐飲和服務,廟街都比其他地方要便宜許多,也正因為如此,廟街一直被稱為「平民街」。
來這裡選購的遊客基本上是以外籍人員為主,常常見到的面孔除了印度,中東和南亞地區,還有歐美遊客。夜市攤位的售貨似乎也是專為他們準備,一眼望去幾乎全是中國特色具有中國文化的工藝品、衣服鞋子等等。
在這裡也可以找到各種小吃。例如海鮮、煲仔飯及各類麵食等等。價錢不貴之餘,水準也相當不錯,深受當地居民甚至外地遊客的歡迎。廟街不算長,走累了,不妨進一家甜品店,喝上碗綠豆沙,驅一驅暑氣。在廟街的盡頭,有數家大排檔,可以坐下來吃海鮮,也可以嘗嘗印度風味,或者乾脆站在路邊,嚼上幾串牛丸、魚蛋什麼的。
廟街的大排檔和攤子,都是用防雨的帆布搭起的棚頂,沿街排上桌椅。出售的大多都是海鮮產品,潮州人擅長做的蠔烙、香港人愛吃的咖喱魚蛋,以及每隻足有幾十釐米長的皮皮蝦。廟街的「平民味」,使得其極富香港地域色彩。基於這個原因,不少港片都會在廟街取景:《古惑仔》系列、《食神》、《廟街十三妹》這些耳熟能詳的電影,都是以廟街為背景進行拍攝的。
廟街榕樹頭一帶是佔卦算命及江湖賣藝者的集中地,梅豔芳主演的《胭脂扣》裡她坐在汽油燈下尋卜問卦的情景猶如在眼前上映。「魚龍混雜」可能是匆匆一瞥的遊客對廟街的第一印象,帶著思考深入的體會方能了解它被剝絲抽繭後那些充滿辛酸苦辣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
廟街牛雜到了晚上飯點才營業,這裡的牛雜,每個不同部位吃起來都有獨特的口感,爽嫩入味。推薦:大碗牛雜50元/份。因為烹煮的過程中並非全部一起一鍋熟,因此各個部位都恰到好處,白蘿蔔這個配角中的主角在底部。醬料看上去其貌不揚,但是一定不能少!因為加上醬料可以吃出不一樣的風味。
廟街為長形,橫跨好幾個街區,北起甘肅街南至佐敦道,最佳拍攝位置在甘肅街上的廟街入口處,正對是五六層高的公共停車樓,面對廟街入口,往右手路邊拐,不用走多遠便在停車樓處能看到停車場電梯入口的門。徑直往裡走會看到電梯,電梯直接通往停車場上五層,建議最好使用長焦,拍的比較理想。
廟街一到華燈初上,人來人往,燈光迷離,各式各樣的店鋪小攤位的商品琳琅滿目,服裝、手工藝品、茶具、首飾、古董,眼花繚亂。附近海鮮、麵食、大排檔餐館等也開始了各自的營生,遠處小街小巷算命先生也開始支起攤位。位於廟街入口處的雞蛋仔小店,是此行吃到最好吃的街邊小吃。
香港廟街位於九龍油麻地,是香港最負盛名的夜市。售賣小吃、手工藝品等。因為商品價格低廉且富有香港特色,廟街吸引著來自歐美、東南亞等世界各地的遊客。
廟街煲仔飯很有特色,老火湯,每個都是即叫即煲,確保新鮮熱辣辣,還是用炭爐燒的,超有原始風昧的。光是煲仔飯的選擇就很多種。選用的是泰國舊香米,炭火烤過的口感,米香更棒。服務人員很忙,有時口氣會不好,如果沒理你,記得要大聲叫服務人員,醬油、辣醬要自己淋在煲仔飯裡。當醬油淋在熱乎乎的煲仔飯時,醬油的香氣襲來,哇哇,口水都流出來了。
廟街的香辣蟹沒有橋底辣蟹那麼好吃,分量沒有那麼足,主要接待遊客,不過香港的市井氣息非常濃厚,醒目的招牌,生意好到不得了,桌椅都開到快接近牌坊的位置了。
廟街是香港早期煙花之地,因此不乏假冒真煲的翻版或冒牌產品,遊客在選購心頭好時,必須多加提防,以免受騙,廟街中亦有不少黑社會份子,所以遊客們要小心,以免招徠不必要的爭執或損失,在廟街消費購物,除了食物以外,一般其他活動都可以進行議價。通常檔主開出的價錢,會是最終成交價的二至三倍。從傍晚δ點到深夜12點是最熱鬧的。考慮到氣氛與危險程度,晚上最好在8點到9點間前往為好。
(交通)交通攻略:港鐵
荃灣線佐敦站(A出口,右轉沿佐敦道前行,
再右轉直行往廟街)
觀塘線/荃灣線油麻地站(C岀口,沿文明裡
步行至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