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包餃子,注意麵粉和水的比例,調餃子餡時牢記「1放2不放」,包出來的餃子才能好吃!
餃子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因為在冬天,他看到許多老百姓被凍傷了耳朵,所以教老百姓把藥材包進麵皮中,吃後治好了凍傷的耳朵,因此餃子又名「嬌耳」,有吃餃子不會凍耳朵的說法。為了紀念張仲景,餃子從漢代流傳到現在,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尤其在冬天吃的次數最多。
餃子由餃子皮和餃子餡組成,餃子皮包著餃子餡,餃子皮由麵粉和水製作而成。製作餃子皮時,麵粉和水的比例一般為2比1,但在夏天做餃子皮時,由於溫度太高,麵團醒發後很容易變軟;冬天做餃子皮,由於氣溫低,麵團又很容易變硬。因此做餃子皮,冬天和夏天,麵粉和水的比例都要稍做調整。
冬天做餃子皮,和面時不但要用溫水,加水量也要稍微的增加,麵團做的要比夏天軟一點,這樣做出來的餃子皮才能勁道又好吃。至於具體的加水量,要根據麵粉的乾濕程度來決定,在麵粉和水2比1的基礎上,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增減加水量,不能生搬硬套。
包餃子時,餃子皮只要勁道不破又好吃就行,因為餃子好不好吃,關鍵還在餃子餡,所以調餃子餡是最關鍵之處。要想把餃子餡調的好吃,必須要掌握訣竅。餃子餡有許多種,可以有肉、有菜、有蛋,除了把味道調好,還要去除肉和蛋裡的腥味。我開了10年餃子餛飩店,總結了調餃子餡時,要「1放2不放」,包出來的餃子才能好吃。
1放蔥姜花椒水
調肉餡時,為了讓肉餡不幹不柴、鮮嫩多汁,就要往肉餡裡邊打水,可以用開水來泡成蔥姜花椒水,這樣打進肉餡裡,不但可以讓肉餡鮮嫩,還有去腥增香的作用。
但蔥姜花椒水只能加入肉餡裡,素餡可千萬別加哦。
2不放料酒和生油
不放料酒
料酒是廚房必備的調料,有去腥和去除異味的作用,平時炒肉、燉肉時加一點,料酒利用水蒸汽的散發,把肉裡的腥味帶走,達到去腥的效果。
料酒雖然有顯著的去腥效果,但是餃子餡裡卻不能放,因為調好的餃子餡被餃子皮包著,水蒸汽無法散出去,料酒加入餃子餡裡,也同樣的無法散出,這樣會導致餃子餡裡有股料酒的酸味。
因此,調餃子餡不能放料酒!
不放生油
要想讓餃子餡吃起來更香,就必須要放油,放什麼油也是有講究的。平時炒菜都講究「熱鍋涼油」,把油燒熱後才能開始炒菜,如果油溫太低,炒出來的菜就會有股生油味,特別是菜籽油、大豆油和花生油,必須要把油燒熱後再炒菜。
調餃子餡一般都不用炒制,用的生肉、生菜調製而成,那麼放油時為了不會有異味,影響餃子餡的味道,也不能直接放生油。要把油燒熱去除異味後,才能調餃子餡用。
可以把生油燒熱的同時,加入蔥姜大料等炸香,這樣不但去除了生油的異味,還增加了蔥姜大料的香味,我們把這種油叫「料油」。
因此,調餃子餡不能放生油,要放料油!
提示:
1,冬天包餃子,擀餃子皮的麵團要做得軟一點,稍微多加點水;反之夏天包餃子,麵團要和得硬一點,稍微少加點水。
2,調肉餡要打水,提前製作出蔥姜花椒水,加入肉餡裡可以去腥增香。
3,料酒是利用熱氣的散發,才達到去腥的效果,餃子餡裡的熱氣散發不出去,所以加料酒不能達到去腥的效果,反而讓餃子餡的味道變差。
4,無論是調葷餡還是素餡餃子,都不能圖省事放生油。可以提前製作出料油調餃子餡用;也可以用熱油直接澆在餃子餡裡。
冬天包餃子,注意麵粉和水的比例,調餃子餡時牢記「1放2不放」,包出來的餃子才能好吃!
您冬天是怎麼包餃子的?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出來!
我是@做手工餃子餛飩的三姐,開了10年餃子餛飩店,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請點讚、評論和分享,「關注」我可以了解更多餃子餛飩的做法。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