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時代意義

2020-12-14 中國網

我國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是新中國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它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必將對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帶來更積極、更全面、更規範的影響,也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作為基礎性法律的功能定位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所謂「典」,就是典範、典籍、典則的意思。關於民法典的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整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民法典是在憲法之下的基礎性法律。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之所以被稱為基礎性法律,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民法典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

自羅馬法起,法律可以分為公法與私法兩大類,它們分別確認公權與私權。法治的基本要義是規範公權、保障私權。一般認為,保障私權是由民法典等民事法律實現的,而規範公權是由公法承擔的。但實際上,民法典在確認和保護公民各項民事權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進國家權力依法行使的作用。這是因為,對民事權利的確定和保護本身就為國家權力的行使劃定了邊界。這就意味著:一方面,在立法層面,不只是私法,涉及行政權、司法權運用的公法,也不能與民法典的規定相衝突,不能減損民法典規定的民事權利。在行政執法、司法中,民法典也提供了重要遵循。另一方面,民法典可以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行政執法要尊重民法典規定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等。民法典明確了解決各類民事糾紛所適用的基本法律規則,保證法官正確審理民事案件、有效維護合法權益。各級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從民法典對於規範公權力所發揮的作用來看,它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二)民法典在民事領域是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是私法,從整個私法體系看,民法典是基礎性法律,它是私法領域的基本法。現代社會民事關係紛繁複雜,不僅需要民法典調整,還需要大量的民商事單行法進行調整。我國歷來實行民商合一體制。在民法典之外,還存在大量的單行民商事法律,它們並沒有入典,它們與民法典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從整個私法體系看,民法典是基礎性法律。在所有調整民事主體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私法規範中,民法典因其內容的完備性、體系的完整性、調整範圍的寬泛性、價值的指導性等特點而居於基礎性地位。這種基礎性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法律制定方面,民法典對於其他私法規範的制定具有指導性作用。

在法律價值方面,私法的基本價值是通過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基本規則體現出來的。

在法律適用方面,民法典是處理平等主體間人身關係、財產關係的基本依據。

在法律解釋方面,民法典也為私法規範的解釋提供基本依據。

民法典推進了民事立法的體系化

法典化就是體系化。我國民法典的頒布有力地促進了民事立法的體系化。在我國,在民法典之外還存在大量的單行法,如公司法、保險法、破產法等。民法典的頒布,使各個民商事單行法在民法典的統帥下,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化的整體。民法典和民事單行法之間的關係,就像樹根、主幹與枝葉之間的關係。民法典是樹根和主幹,而民事單行法是枝葉,其必須以民法典為基礎和根據。民法典的頒布促進了民商事法律的體系化。

民法典的頒行有助於制度的科學化,為良法善治奠定基礎。在我國,由於以前沒有民法典,許多調整民事關係的重要規則不能通過民事法律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留下了法律調整的空白。這些法律空白一般是通過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門規章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地方性規章予以填補的。而一些規章難免出現不當限制公民私權,或者變相擴張行政權的現象。民法典頒布後,其作為上位法,可以有效指導行政法規等,有利於避免民法規範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的矛盾衝突,可有效防止政出多門,保障交易主體的穩定預期,維持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民法典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編纂民法典,就是順應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需求,形成更加完備、更加切實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較為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使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法典共有1260條,分為7編。在這7編裡,表面上看,好像顯得比較散,但實際上民法典具有非常嚴謹的邏輯體系,實際上有一根紅線或者說一根主線,把民法典串聯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具有邏輯性的整體。這根紅線是什麼呢?這就是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總則編實際上就是採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把民事權利確認和保護的基本規則確定下來。比如,總則編規定的民事主體,實際上就是權利主體;關於民事權利的具體列舉就是關於民事權利體系的構建;它是法律行為和代理圍繞著民事權利的行使而展開的,或者說是民事權利行使的方式;時效實際上就是關於民事權利行使的限制。這是總則編關於民事權利的行使確認的基本規則的規定。

而分則中的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解決的就是對物權、合同債權、人格權、婚姻家庭中的權利、繼承權等權利進行一個全面系統地確認和保護。圍繞著這5種權利的確認和保護所展開的具體規定,就形成了這5編。最後一編是第7編,我們稱之為侵權責任編。侵權責任編對前面各編所確認的各項權利,形成兜底保護。當然它主要保護的還是絕對權,合同債權應該說主要還是靠合同法來保護,但是在特殊情形下,侵權責任制度也要保護合同債權。所以在列舉了各種權利之後,最後用侵權責任兜底,再用侵權責任制度來對這些權利進行保護。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典的體系是圍繞著這樣一個權利中心構建起來的。我國民法典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維護人格尊嚴;(二)維護人身安全;(三)維護財產安全;(四)保障安居樂業;(五)維護生態環境。

民法典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供了基本遵循

民法典具有基礎性和典範性,它是公民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是民事主體的行為準則、依法行政的基本依循,也是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基本遵循。民法典對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作用還表現在:一是資訊集中,方便找法。二是統一裁判依據。三是提升執法和司法人員的能力。民法典頒布後,如果執法和司法人員都能夠真正學懂、弄通民法典的規則,就可以基本把握處理和裁判民事糾紛的基本規則,並能夠按照體系化的思維方式處理民事糾紛。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於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使民法典真正得到貫徹實施。只有學習好、實施好這部法典,才能不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人民群眾對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作者王利明系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的時代意義_觀點中國_中國網
    它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必將對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帶來更積極、更全面、更規範的影響,也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民法典作為基礎性法律的功能定位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所謂「典」,就是典範、典籍、典則的意思。
  • 【高警法苑】《民法典》系列學習(二):編纂《民法典》的時代背景...
    【高警法苑】《民法典》系列學習(二):編纂《民法典》的時代背景(總第二期)) 2020-07-3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創】《民法典》頒布的裡程碑意義
    「民法典時代」由此開啟。這部新中國歷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集萬眾智慧,應時代所需,既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也是權利保障的宣言書。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民法典是毫無爭議的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基本遵循,它的編纂完成是涉及國計民生極為重大的事件。 民法典為何稱「典」?
  • 偉大時代 偉大法典——談談中國民法典的內容和意義
    於飛(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通過。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切實實施民法典」為主題進行了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並作重要講話。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具有重大意義。
  • 2020全國兩會民法典頒布的意義
    王俊峰表示,民法典草案是各類民事法律規範的綜合性法律,既是對過去法律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成果的固化和制度化。   全國人大代表、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表示,編纂民法典意義非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民事立法發展實踐中的首部法典。「民法典草案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
  • 民法典的社會意義解讀
    作者:高聖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於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生效。作為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頒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民法典的誕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譚啟平是西政民商法學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也是民法典「侵權責任法」分編的牽頭人之一。 「只有這個時代,才能產生民法典。」金平認為,幾代人的努力下,黨領導各族人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成熟,法律界也有了充分的理論實踐基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民法典的誕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 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題: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新華社記者白陽今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民法典及其實施有關情況吹風會上,多位民法專家表示,民法典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它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將對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產生重要作用。
  • 滕佳一:我國首部民法典的價值基石和時代意義
    作為今年全國兩會重要內容,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5月25日上午,湖南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分組會議,繼續審議民法典草案。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同時它也是21世紀引領世界成文法潮流的一部開創性法典作品。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旨在對私人權利提供全方位的民法保護。
  •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民法典是新時代走向繁榮強盛的重要標誌綜觀世界各國,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徵和標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謀劃推進,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時代。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啟動民法典編纂的決定。
  • 【「典」亮大牆(二)】《民法典》的七大亮點與意義
    【「典」亮大牆(二)】《民法典》的七大亮點與意義 2020-09-24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彭清華:深刻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推動民法典全面有效...
    原標題:深刻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推動民法典全面有效實施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本報訊(記者 張守帥)7月2日,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擴大)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集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省委書記彭清華主持會議並講話。
  • 聚焦民法典 | 於飛:中國民法典的基本內容和偉大意義
    編者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標誌著我國從民事單行法時代邁入民法典時代。婚姻、繼承、隱私、住房……民法典標註著每個人一生的權利。
  • 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回應時代需求 滿足人民需要
    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據介紹,我國民法典是一部理念先進、體例科學、結構嚴謹、內容完整的法典。總計1260條,包括總則編和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6個分編。「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領導人、立法工作者、專家學者的夙願。」
  • 民法典這些內容你知道嗎?——《民法典》的重要性及意義
    而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都是小市民,不管你是擁有行政執法權的公務員,還是四通八達的商人,亦或是高高在上的高層領導,在生活中都要受民法的約束,民法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家頒發新的民法典,對於公職人員來說,學習民法典是必要的。因為只有了解民法典才能在執法的時候不侵害公民的權利,而產生不必要的衝突和誤解。
  • 讀典互動㉓丨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意義何在?
    在世界各國民法典中並沒有獨立成編的人格權制度。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不僅是我國民事立法的重大創新,更是注重人的精神本性與精神追求的更深層次的人文關懷,彰顯了民法典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因為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對於人格權是否應該獨立成編存在較大爭論。對於如何理解人格權獨立成編的立法決策,更好領會民法典的價值取向,委員們展開了熱烈討論。
  • 充分認識實施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學習宣傳民法典、推動民法典落實提出明確要求。實施好民法典,需要充分認識民法典在保障人民權益實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等方面的重大意義。
  • 民法典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
    民法典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 2020-12-07 09:16
  • 張文顯:中國民法典是二十一世紀民法典的典範
    張文顯介紹說,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填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空白。民法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稱謂的民事法律,實現了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法典夢。
  • 《法國民法典》 的制定及其歷史意義
    《法國民法典》 的制定及其歷史意義 2016年03月24日 09:48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王靜 字號 內容摘要:談到民法的歷史,必然要提到1804年頒布的《法國民法典》 (直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