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中的馭人之術,學會這3點,識人用人都不是問題
文/文化小故事
《資治通鑑》在我國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更是涵蓋了從春秋戰國到宋朝建立前,一千多年的興衰史,包含了每個朝代興衰滅亡的歷史,幾乎是每個皇帝以及太子必讀的一部書。無論是權衡之術,還是治國之道都是一部經典的參考資料。我們來看《資治通鑑》中的馭人之術,學會這3點,識人用人都不是問題。
人才一直都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單位都是求賢若渴,結果卻總是感覺無才可用。到底如何才能把有用的人用在合適的位置,發揮他最大的才能呢?這個識人用人的話題一直是各位管理人員的心頭針。大家都知道,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而這樣的技術也是掌握在人手裡的。到底如何做才是更好地管理好人才呢?我們來看《資治通鑑》提供給我們的馭人之術。
首先,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說的意思是識人用人,一定要發現他的長處,並好好引導,這樣才能讓他在工作中做的開心快樂,同時為單位創造財富。人無完人,任何事都沒有十全十美。在用人的時候學會揚長避短,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善於溝通的人可以做銷售,謹慎耐心的人適合做研究。如果不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來安排工作,最後會讓每個人都很累,也出不來工作成效。
其次,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說的是品行問題。我們說患難見真情,經歷過一些事情後,才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如果是真的君子,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是會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自己責任,並想辦法彌補。但是有的人在出現問題後,第一時間想的是如何把責任推給別人,甚至溜之大吉。這樣沒有擔當的人是不適合重用的。而真正的君子是可以患難與共的,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最後,致理興化,必在推誠。人與人相處,真誠很重要。特別是現在的社會,最不缺的就是所謂的聰明人。其實大家都不傻,帶著面具去和人套近乎,誰都能發現。想要一起謀事,真誠很重要。想要留住人才,一定要對他推心置腹,真誠相待,讓人覺得你很尊重他,他才願意和你合作,一同發展。
《資治通鑑》中的馭人之術,就是要告訴我們,共患難的人品最重要,加上真誠的態度,最後發現一個人的長處,並把他放在合適的位置。這三點就是識人用人的過程,也是我們現在各行各業都面臨的問題。看似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希望大家謹記這樣的道理,做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和成功人士。你對《資治通鑑》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