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房天下房天下 發布時間:2016-06-14
很多來成都的外地朋友都說,你們成都的街名兒真好聽,忠烈祠街、紅瓦寺街、惜字宮街,並沒有那麼多路、上海路。
是啊,特別是核心城區的小路,他們的名字,有的清新雅致,有的直白通俗,有的稀奇古怪,有的簡直就是蛇精病!
wuli成都作為是一座千年來從未更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每條街的名字背後,都有故事,或者事故。。。
柿子巷
一條不足300米的小巷,清朝時叫永平胡同,因巷內有一大柿子樹,初改名柿子巷。柿子巷現在看起來舊兮兮的,時期那叫一個人物輩出,比如鄧錫侯、嚴嘯虎等都曾在這兒打過轉轉~
暑襪街
當時這條街上有很多賣襪子、蚊帳之類的店。成都天熱,所以夏季的襪子銷售時間長些,所以叫暑襪。
支磯石路
傳說中的支磯石可是天上織女的東西哦!但從科學角度講隕石大概是比較靠譜的說,據說它現在被移到文化公園某個小山頂上咯……
钂鈀街
民俗專家表示,钂鈀街是條老街,它的名字由來和大慈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老成都的大慈寺,面積比現在大很多,钂鈀街也屬於大慈寺的一部分,而且是用來存放兵器的庫房。當時們有一種很厲害的兵器,叫做「钂鈀」,後來這條小街就因此得名,成了現在的「钂鈀街」了。
洗面橋街
相傳三國時期,蜀將關羽丟失荊州,敗走麥城,為吳國所害。蜀帝劉備念桃園結義之情,為寄託哀思,在錦官城南建築廟宇,將關羽衣冠供奉其中,故名衣冠廟。每次劉備帶人前去祭拜時,都會在衣冠廟前的小河下馬,洗去臉上的風塵,以示對亡人的尊敬,這就是洗面橋的由來。
八寶街
清末時期的貧民聚居地,沿街多是「竹蔑為牆、草蓆為頂」的簡陋棚屋,被當地人稱為「笆笆巷」。後來因為這個名字不太壓制,初年據其諧音改為「八寶街」。請問這諧音是怎麼做到的……害本寶寶以為是吃八寶粥的巷子呢。
龍鬚巷
吃貨們不要想多了,這條巷子和龍鬚酥沒有半毛錢關係。真正的來歷是因為:舊時督院街總督衙門對面,有一絕大照壁左右各有小巷一條。人們把總督衙門擬為龍,二小巷為龍鬚,故名龍鬚巷。
長發街
看到這個街名後的第1反應就是貞子、禁婆之類的寶寶,你們想多了!據說當年街上有一個尼姑庵,內有一長發尼姑,尼姑為何長髮及腰?原來她蓄髮是為了徵兆百姓莊稼茂盛生長,而且據說其長發還能驅治病。為了紀念她,人們後來將街道命名為「長發街」。
挨打巷
挨打巷就是現在的興蓉東街,興蓉東街在改造前沒有具體的街名,但因為街道窄沒有路燈,經常發生搶劫事件。到了晚上,路過的人經常害怕被打而一路小跑,於是被附近居民稱之為「挨打巷」。江湖險惡,不行就撤!
菊樂路
曾經被友稱為*有內涵的道路名,沒有之一。基佬開心,直男落淚,寶寶一直想圍觀。
趴趴街
6月11號橫空出世,力壓菊樂路勇奪成都*「汙」街道名桂冠。據可靠人士透露,趴趴街是創意山的分案名。開放商取意「城市party」,寓意趴趴街是匯聚東三環60萬都會青年的娛樂消費陣地。但對於汙妖王們來說,PAPA街這個名稱只有一種含義……此處不可描述。
免責聲明:此信息來源於房天下房天下 ,版權歸原作者。吉屋網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的信息無償服務,在網頁上展示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本網站轉載的作品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本網站聯繫進行刪除處理(loupan@ji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