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出新規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

2020-12-14 人民政協網

「熊孩子」們在網絡平臺「一擲千金」,不少家長向平臺申請退款遭拒而起訴,而訴訟結果各有勝敗。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通知》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今後再有「熊孩子」給網絡主播打賞,這錢能討回來嗎?

新規

要求實名制禁止未成年人打賞

此次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平臺不得採取鼓勵用戶非理性「打賞」的運營策略。對發現相關主播及其經紀代理通過傳播低俗內容、有組織炒作、僱傭水軍刷禮物等手段,暗示、誘惑或者鼓勵用戶大額「打賞」,或引誘未成年用戶以虛假身份信息「打賞」的,平臺須對主播及其經紀代理進行處理,列入關注名單,並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書面報告。

在廣電總局的《通知》出臺之前,我國《民法典》已經對未成年人打賞行為作出明確規定,其中,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其行為需要根據其年齡、智力狀況來區別對待。

北京石景山法院法官楊潔認為,禁止未成年人打賞是務實的選擇。《通知》的出臺是倒逼網絡直播行業整治,加強管理,若想妥善解決未成年人網絡充值打賞糾紛,家庭、網絡平臺、網絡主播都應承擔起相應責任。若可證明參與網路遊戲充值和網絡平臺打賞的未成年人不滿8周歲,則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網絡打賞和網絡充值行為是絕對無效的,一律應當退回,監護人可要求網絡平臺返還,網絡平臺也應予配合。

案例

討回打賞錢起訴勝敗皆有

近兩年來,小劉使用父母用於生意資金流轉的銀行卡,多次用於打賞網絡直播平臺女主播,金額總計高達近160萬元·小劉父母得知後,希望直播平臺退還打賞金額,但遭到拒絕,於是雙方對簿公堂。小劉及其代理人認為,小劉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的巨額打賞行為與他的身份、年齡以及家庭經濟狀況都不相適應,其行為應為無效。直播平臺認可是小劉本人打賞主播的,但辯稱16歲的小劉已初中輟學獨立生活,小劉應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直播平臺不應返還打賞金額。經過多番溝通協調,近日雙方最終達成了庭外和解,小劉申請撤訴,直播平臺自願返還全部近160萬元的打賞款項,目前已履行完畢。

該《通知》出臺前,2月底至3月初,男孩小戴在一網絡平臺充值7萬餘元,用來購買平臺禮物打賞主播。小戴父母起訴平臺認為,小戴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其購買行為與其年齡不相符,是無效的。而該網絡平臺稱,小戴使用他母親的銀行帳戶充值消費,視為經過其母授權同意;涉案帳戶聊天內容中,有「明天還要照顧兒子」「帶小孩怎麼多睡」的表述,明顯有成年人使用的痕跡,不能證明是小戴使用。

因此,法院認為,不能認定相關打賞行為系小戴作出,故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提示

孩子打賞行為

家長需留證據

楊潔法官認為,按照上述《通知》要求,相關平臺要加強對「打賞」用戶的實名制管理,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平臺要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若直播平臺做不到上述規定,除了可能會受到行業處罰以外,亦因未按照《通知》的規定盡到相應義務,在家長起訴要求返還孩子打賞錢的訴訟中,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而網絡主播亦應恪守規則,不得引誘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的身份打賞。

未成年人通過父母的銀行帳號充值打賞,家長需要舉證證明自己並不知情,孩子未取得其允許。若家長採取放任默許態度,或無法證明充值行為系孩子所為,那麼,充值打賞行為就很難以「未成年人系限制行為能力人、法定代理人未予追認」而被認定無效,監護人仍應在過錯範圍內承擔責任。

本報記者 林靖 通訊員 馬雲驄


相關焦點

  • 廣電總局新規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哪些情況可以追回打賞?
    疫情以來,中小學生在家中上網課更多了,「熊孩子」們在網絡平臺「一擲千金」打賞主播、給遊戲充值等現象也頻繁發生。不少家長向平臺申請退款遭拒而起訴,而訴訟結果各有勝敗。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廣電總局出手!封禁未成年人打賞,律師:落到實處還需明確懲罰措施
    圖片來源於網絡東方網記者劉理11月24日報導:監管部門發布新規,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11月23日晚間,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平臺要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 網絡直播新規公布:直播打賞將實名制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打賞」功能。
  • 廣電總局發布直播新規: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未成年人不允許在「直播平臺」上打賞
    電商平臺還帶動了直播平臺的發展,當然也有的直播平臺並不是以賣衣服為主。比如說有一些主播是以顏值吸引顧客,他們賺錢的來源就在於顧客送出來的禮物。直播平臺有利有弊,但對於未成年人而言,好像是弊端大於好處。大家經常能夠在網絡上看到相關新聞,某某小朋友趁著家長不注意給直播平臺主播打賞上萬,讓家長操碎了心。有善解人意的博主會把錢退給家長,也有一些態度比較強硬,覺得這就是一個普通的打賞,自己並不會退錢。
  • 給直播「打賞」戴上「緊箍」
    □樂 兵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專門下發通知,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管理。通知要求,網絡直播用戶「打賞」需實名制,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備受爭議的網絡直播「打賞」終於被戴上了「緊箍」。  「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裡10萬彩禮」「少年兩個月打賞女主播40萬」「熊孩子看直播頻現巨額打賞」……近年來,未成年人高額「打賞主播」的事件屢見不鮮。由於未成年人理性自控能力不強,金錢觀、消費觀還沒有完全成型,在主播的各種誘導下,往往會「情不自禁」打賞。特別是很多直播平臺上,用來充值、打賞的是遊戲幣、虛擬幣,更讓一些未成年人產生「花的錢不是錢」的錯覺,大把打賞不心痛。
  • 網絡直播失速!廣電總局出手,問題直播間或被限期整改
    驅動中國2020年11月24日消息 國家廣電總局日前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進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國家廣電總局的發文幹預直播行業,不少父母拍手稱讚!
    2020-11-26 12:08:07 來源: 影子娛樂 舉報   近日,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發文
  • 廣電總局加強網絡直播管理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 網絡直播戴上「緊箍咒」,誰最受傷?
    1 網絡直播打賞再度成為監管焦點。 11月23日,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直播平臺通過加強審核、分類管理、實名認證等措施,規範網絡主播及用戶行為。
  • 「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退還」,是保護也是警示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5月19日,最高法出臺新規: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保護未成年人 網絡直播打賞行為規範將出臺
    據統計,每10個直播用戶中,就有1個是未成年人,他們的理性自控能力不足,甚至出現「孫女玩手機遊戲花光奶奶救命錢」等事件。對於當下未成年人在網絡直播打賞中的問題,你有什麼建議?【參考答案】1.明確問題我國目前眾多網絡直播觀眾中,11歲至16歲的未成年人已佔觀眾總數的十分之一。
  • 廣電新規4月30日起施行 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要「涼」
    廣電新規4月30日起施行 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要「涼」 原標題:   新規回應  真人秀節目不得包裝炒作明星子女  其實,針對親子真人秀節目的政策「緊箍咒」早在2016年就開始收緊。2016年,廣電總局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
  • 廣電出手!未實名制用戶、未成年人不能進行直播打賞,對失德藝人說不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通知稱,將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落實實名制管理,秀場主播需通過實名制註冊,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並對用戶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
  • 廣電總局對遊戲提出新規定,未成年人不許結婚,打鬥無紅色血液!
    比如最近廣電總局就對遊戲提出新規定,其中未成年人不許結婚,而打鬥方面更是規定得無紅色血液。大家都知道國內對於遊戲的審查還是很嚴格的,不能有暴力傾向,也不能違規打擦邊球,更不能做出違法的事,所以遊戲製作方都儘可能的避開雷區。
  • 最新規定:限制未成年人觀看直播,許多遊戲主播要「涼涼」?
    隨著遊戲行業的發展,電子競技的行業化、正規化,直播行業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中,但觀看直播的人越多,就開始暴露出一些問題了。關於未成年人在觀看直播的過程中充值巨額用於打賞主播等報導層出不窮。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北京時間7月31日,由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上海市網路遊戲協會、上海市網際網路上網服務行業協會、上海市質量與標準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的《電子競技直播轉播平臺管理規範》正式發布。該文件除了對主播和彈幕進行監管以外,首次發布了關於未成年人觀看直播的限制規定。
  • 農村父母辛苦務農所得卻被孩子用來打賞主播!有關部門終於出手!
    近日,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發文,對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作出了以下幾點規定:①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②直播平臺應限制最高打賞金額;③相關主播及其經紀代理暗示、誘惑用戶大額打賞,平臺須對主播及其經紀代理進行處理。
  • 廣電總局新規汙點藝人難復出,房祖名會是意外嗎?
    但是李小璐另闢蹊徑,趕上了直播熱搜,經常在線發視頻,銷售商品,收入不菲。正當網友們討論汙點藝人能否復出時,廣電總局針對網絡直播,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直播和電子商務直播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今後,無論是官方的電影電視節目,還是民間的螢屏觀眾,都不能向違法或失德的藝人提供任何公開露面和發聲的機會。
  • YouTube新規出臺,14歲以下未成年人不允許單獨開直播
    從今年6月開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再允許單獨進行YouTube直播。如果沒有監護人陪同私自開直播,將受到限流、封號等處罰,YouTube已引入了機器識別學習工具,用以在海量頻道中自動甄別出違反規則的那些帳號。
  • 直播行業亂象叢生,消費者利益如何保障?
    然而隨著快手頭部主播辛巴直播帶貨「糖水燕窩」被調查,直播行業的弊端和隱憂徹底曝光在大眾面前。 自從直播行業火了,行業內最受關注的頭部主播的一言一行,都被人們看在眼裡。辛巴就是「出圈」了的頭部主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他在快手平臺的觀眾超過5300萬人。也正因如此,辛巴的帶貨能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