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今年7月,寧夏公安廳「淨網2019」專項辦接到銀川同一個小區多名新購房業主舉報,稱每天頻繁接到裝修公司的推銷電話,對方還對購房者的個人信息了如指掌。經專項辦通報調查後,民警隨即立案偵查。經過民警對涉案裝修公司和人員近兩個月的調查,最終鎖定了該案業主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業主個人信息的「倒賣利益鏈」也隨之浮出水面。業主頻繁被電話騷擾民警調查發現端倪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寧夏銀川居民 劉女士:買了新房,我就奇怪的是裝修公司的人每天來騷擾我,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能把我這個信息得到的。
民警在調查時發現,這個小區的業主都接到過同一個裝修公司打來的電話,而這個裝修公司掌握的業主個人信息,不單單是他們的電話號碼。
民警 趙拓:信息內容包括業主的姓名、手機號、具體的房號以及面積。裝修公司拿到這些信息後,就不斷給這些新購房的業主打電話,推銷裝修業務。
民警隨即對該裝修公司展開調查,發現業主信息來源於該裝修公司市場部總監李某軍。民警 趙拓:專門就是有(裝修公司)市場部總監及市場部經理從外面收購來這些信息,然後將這些信息下發給打電話的推銷人員,他們拿這些電話號碼之後,再進行業務推廣。
此外,李某軍還用自己非法獲得的業主信息與其他裝修公司市場部經理進行交換,並非法獲取3000元利益。
「倒賣利益鏈」浮出水面多人受罰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在寧夏公安廳、銀川市公安局網安部門的支持下,賀蘭縣公安局對涉案的兩家裝修公司進行查封,扣押涉案手機9部、桌上型電腦24臺及筆記本電腦1臺。
民警 王天和:大量印有公民個人信息的書證、物證,對這些公民信息進行調查核實以後,發現是從售樓部信息洩露了。
民警進行摸排工作後,鎖定了曾在售樓部工作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據李某交代,自己利用職務之便,在售樓部微信群裡收藏了一份790人的業主個人信息。隨後到裝修公司工作時,他將這些信息提供給了同事,經過幾次轉手,就被涉案裝修公司市場部總監李某軍買到。經民警調查取證發現,涉案的兩家裝修公司掌握了大量業主個人信息。
民警 趙拓:涉及的(個人)信息條數有上萬多條,比如這個小區是新建的,(房屋)是第一手的,那麼這個價格非常高。每條能賣到10元至20元,一個小區下來大概有業主可能就上百戶了,他們賣的話能(獲利)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此外,裝修公司之間還會進行信息互換,導致多家裝修公司不停地給這些業主打電話。目前,涉案的五名犯罪嫌疑人已批捕三人,取保候審兩人。賀蘭縣公安局依據網絡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對不履行網絡安全保護義務的房產代理銷售公司、銷售主管和裝修公司分別處以2萬元、1萬元和3萬元的行政處罰。該案已移交檢察機關進行起訴,將繼續追究刑事責任。
封面圖片:內文圖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總監製:蘇會志
監製:程瑛
責任編輯: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