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說話方式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拒絕他人同樣是,有的人拒絕別人會讓氣氛緊張,有的人的決絕方式不僅讓人知難而退同時還讓人心情順暢。

邱吉爾不喜歡老把孩子掛在嘴邊,所以他很少和人聊孩子的話題。有一次,一位大使對他說:「溫斯頓、邱吉爾爵士,你知道嗎,我還一次都沒跟您說起我的孫子呢。」邱吉爾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知道,親愛的夥伴,為此我十分感謝。」邱吉爾的回答非常委婉,但他拒絕的意思卻表達得很清楚。
那麼如何委婉地拒絕他人呢?
一、先認同對方看法
當我們聽到別人的請求時,我們可以先認同對方的看法,消除拒絕帶來的尷尬情況。
如:有人邀請你周末一起逛街,但是你已經安排了別的事情,有人會這樣拒絕。
A:不去啦!
B:不去啦!周末我有別的安排
C:「逛街?太棒了!我早就想約你一起去逛街了,可是……」

上面三種回答方式,雖然A和B都拒絕了,但是覺得的方式比較直白,會讓人感覺不好接觸,比較冷淡,讓人感覺尷尬,造成的結果就是以後大家約你都會產生牴觸心心理或者不會在約你;也不而C的說法就比較委婉了,首先贊同的對方的看法,並且會讓約的人聽出沒有答應他的要求表示非常遺憾,他雖然遭到拒絕,但是心裡很能理解。
二、巧妙的用別人做「擋箭牌」
當有人想讓你幫忙時,你不想幫或者幫不了,如果直接拒絕會讓對方覺得你不願意幫忙,有可能傷害朋友之間的感情。這時我們可以拿別人當「擋箭牌」,將自己置身之外,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並且讓對方感覺舒心。
比如,別人向你借錢這件事情我們大家每個人都經歷過,當朋友借錢而你不想借時,你可以說「真不巧,我親親剛巧前不久借了一大筆錢,我現在也無能為力。」當你這樣說時,你就從「不想借錢」的立場轉換到「想幫忙卻不能幫」的立場。這樣做不僅不會傷害對方,同時也不會使自己為難。
三、採取迂迴戰術,巧妙轉移法
當我們不好拒絕時,可以採取迂迴戰術,轉移話題。
如:朋友說:「此事您能不能幫忙?」你可以說:「我一會兒要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這種答非所問轉移話題的說法,要比你直接說「不行」的說法委婉很多。當對方聽到你的回答後便能感受到他的請託得不到你的幫助,只好採取別的辦法。這時你不僅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同時也不會讓對方感覺到尷尬。
四、引用名言來拒絕。
我們寫文章的時候經常用名人引言來證明自己所說的觀點具有權威性。其實名言不僅可以應用到文章中,拒絕別人時,我們也可以用一些流行名言。這種方法可以增加了說話的權威性與可信度,也省去了許多解釋和說明,同時還富有感染力。
漢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死了丈夫,看中了朝中品貌兼優的宋弘。一次,劉秀召來宋弘,以言相探:「俗話說,人地位高了,就改換自己結交的朋友;人富貴了,就改換自己的妻子,這是人之常情嗎?」宋弘知道皇帝的意思,但他非常為難:應允,對不起妻子;含糊其辭,會招來麻煩;直言拒絕,則有冒犯之嫌。於是他說:「我聽說,患難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運用了一句俗話,委婉表達拒絕的意思,不僅給皇帝留了面子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總結
生活或者工作中我們隨時可能面對著要拒絕別人請求的情況,而在眾多拒絕方式中委婉的拒絕方式更容易讓人接受,同時實用性也比較廣泛。委婉的拒絕方式,不僅可以讓拒絕方達到目的同時也給足了被拒絕人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