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什麼場合,向別人提出請求是常有的事情,不過,被拒絕也是常有的事情。那麼,怎樣的請求才不會被人拒絕?
很久以前聽過這樣一個段子,有一個賣盒飯給民工的小老闆,銷售規則是加飯不要錢,加雞蛋要一塊錢,然後大家都去加米飯,很快賣米飯都要賣虧本了。後來有一天,小老闆無意當中說錯了一句話,加一個蛋還是加兩個蛋,大家紛紛回答加一個雞蛋,米飯省下了還賺了雞蛋錢。
小老闆運用的營銷策略核心就是把做主的機會交給對方,之前大家選擇加飯自己做主省了錢,之後大家選擇加一個雞蛋也是自己做主,省了一塊錢。不同的是之前只有民工開心,之後是皆大歡喜。所以說同樣一個請求,改變請求的方式就不會被人拒絕了。
第一,把選擇權交給對方
我們不讓別人拒絕的第一個要點就是把選擇權交給對方,但選擇的內容是由你而定的。
這個套路適用很多場合,比如你想約心儀的男子:請問你有空嗎?人家可能直接回答,沒空,你又不能綁架別人對吧?但是如果你問你是周六有空還是周日有空,八成他就會做出選擇,除非對你特別反感。可能我周六稍微好一點,每個人都有掌握主動權的本能,這會讓人產生足夠的安全感,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所以我們提出請求的時候,不要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要揣摩對方的心理,考慮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比如我們在孩童時期,家長勸我們吃青菜,可能會說你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我都白做了。我們心裡怎麼想的呢?又不是我要你做的,如果我們的父母改成多吃一點青菜,就會皮膚變白的,愛美的小姑娘可能就要動心了,如果後面再加一句,吃完飯咱們去買冰淇淋吃好不好?就更完美了。皮膚會變白的,這就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去買冰淇淋吃,更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所以這樣的請求我們怎麼好意思拒絕呢?在工作當中也是如此,小白希望同事和他一起加班完成策劃案,但是同事家裡有一個男孩子希望能夠早點回家,小白年輕不會說話,所以同事就拒絕了他。
陳姐策劃案明天就得完成,咱們抓緊加班完成得了,別拖了,我最不喜歡拖延了,好難受,我都睡不著。陳姐是怎麼回復他的呢?小陳,你這心理承受能力可得提高,要好好調節,工作是做不完的,孩子餓了沒人替我喂,我回去了明天再說。陳姐說的沒錯,你不喜歡拖延,所以別人就要配合你。但是如果小白換一種說法,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陳姐,策劃案明天就要交了,您看是我們今天晚上加班還是明天早上來加班?把選擇權交給對方。要不這樣,您負責的部分我確實不太了解,您先把那個部分做完,然後趕緊回家餵寶寶,剩下的就交給我,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發表意見是很讓人動心的。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一點,把你的請求變成對方能夠掌控的選擇。
第二點,讓你的請求成為讚美,滿足對方的被認可欲。
陳姐我知道你家寶寶小,你要趕緊回家餵奶,可是這個部分您看我就是不行,沒有你策劃都完不成,你不知道嗎?我們部門的人背後都說您是這類策劃案的專家,這種認可,還能讓人拒絕嗎?特別是後面那句話,有了一點非你不可的作料,我們部門的人背後都說您是這類策劃案的專家,沒有你完成不了。
非你不可,就好像是一個迷魂藥能夠迷倒很多人。
第三點我要說一說,我們開口求人的時候要大事化小。
讓請求的分量變輕,我們請別人幫忙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把事情轟隆隆地推過去,聽起來很複雜,會讓人壓力很大,只想逃。
比如有同事突然來找你:我這個事就指望你了,想必你心裡會很不舒服,心想他自己的事憑什麼甩給我,讓我心生負擔?本來應該他完成的事情,為什麼要甩給我,耽誤我的時間。你會毫不客氣的正面拒絕了他。
所以我們請人幫忙的時候要學會分解,讓別人覺得這個事不大,只是小事情。比如,同事過來跟你說,我手頭上處理的事某一個部分有些問題想請教一下,而不是做甩手掌柜,甚至說這件事由你負責,這樣感到的壓力就會小一點,更容易願意幫忙。
還有,在開口請人幫助的時候,要第一時間表示感謝,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即便是工作當中對方應該做的事,即便你只是需要對方稍微提前一點完成,也要記得謝謝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