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修木
一個老人牽著一個女孩漸漸走遠。
這是電影《一九四二》的結尾。電影《一九四二》是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李雪健等演員傾力扮演的歷史災難劇。
該影片以一九四二年發生自河南的大旱災千萬的河南百姓逃荒為背景。導演馮小剛將該部影片分為兩條線索一條是以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在逃荒路上的故事。另一條是國民黨內部的貪汙腐敗,至民生於水火而不顧的情形。
在影片的開始,由於河南遭到旱災,由張國立飾演的財主遭鄰村的搶劫,後來由於老東家派人去縣裡找官兵的事情敗露導致兩村之間的矛盾惡化。就這樣兩個村子之間打了起來。趙毅飾演的少東家也斃命於此。範家的房屋盡毀,老東家也加入了逃荒的隊五之中。故事由此展開。
人性的光輝總會在最需要的時候光芒萬丈。在這部影片中也不乏這樣的體現。在日軍第一次轟炸逃荒隊伍的時候。瞎鹿冒著危險救下了發呆的小安。東家的車被大兵搶走。花枝也不記前前嫌,讓東家懷有身孕的兒媳坐上他的車。由亞德裡安.布勞迪飾演的白修德,也進入逃荒隊伍進行採訪,並多次向國民政府反映河南的情況。
該影片不僅體現了人性的光輝,還讓觀眾深切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日軍的狡猾,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人性的醜惡之處。影片中一共有三次日軍轟炸的鏡頭。其中兩次都轟炸在了難民當中,許多難民被炮彈轟炸而死,瞎鹿了母親也在這次轟炸中死去。由於饑荒,許多難民將自己的孩子賣掉,然後換一些糧食。瞎鹿險些將自己的女兒賣掉而換一些口糧。
當他們到達洛陽的時候,為了活命。由王子文扮演的星星將自己賣掉換五升的小米。當老東家與拴柱坐上火車後。由於拴柱的不慎。花枝的兩個孩子被擠下火車。於是栓柱下火車沿著鐵軌往回走,想要找到兩個孩子。
可被日軍殘忍地殺害。當東家過了潼關。身邊只剩下自己剛出世的孫子。可由於官兵的阻撓,東家的孫子也不慎被自己悶死,更是體現了國民政府的腐敗與無能。而日軍則給難民們發放糧食,讓難民上前線打仗,也體現了日軍的自私與狠毒。
看完這個影片不得不讚嘆導演深厚的功底演員高超的演技,以及劇組的用心。影片中的演員們的每一個表情都表現得恰到好處。由李雪健飾演的李培基。作為河南省政府主席對國民黨內部的腐敗的無奈與痛恨,表達的及其到位。有人說這一部影片唯一的缺憾之處就是太過著重對人禍的表達,讓人看了心痛。
但我認為,天災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天災面前人性的顯露,本片絕不是簡單地對天災面前侵華日軍的控訴,更多的給人本身的一種思考。最困苦的關頭,人性最容易被拿來考驗,可往往人性,最經不起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