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人們在一處地方動土時,便會破壞該處風水,且會觸怒該處的冤魂,以致在建造期間時常發生意外,因此便出現了「打生樁」,把活人生葬在工地上用作鎮邪,以減少出現的意外。
古代在動土時有一個陋習,打生樁,打生樁其實沒有什么正式傳說。
在古時,相傳在建橋前,先要活捉一對童男童女,把男童活埋在橋頭的橋墩內,而女童則生葬在橋尾的橋墩中,當橋建成後,他們就會成為了該橋的守護神。是不是很聳人聽聞,但是確是有考古發現。
考古發現最早的打生樁見於河南的趙二里頭文化的古城遺址,當中有三座堆疊起來的古城,中間一層的地基發現用作奠基的嬰兒遺骸。這個時代早於春秋,所以應該不是魯班提出來的。春秋時代畢竟還禮樂治理天下。
在日本也有相似的傳聞,建於16世紀的丸岡城主城中央支柱據說埋了一名叫阿靜的獨眼貧女,城池附近立有慰靈碑。
而在臺灣也有,臺北市大湖公園在清朝時為建設土堤,據說曾活埋一名老乞丐作為人祭,並建立老公祠慰靈。
朝鮮也有差不多的故事,高麗時代,忠惠王在位,首都開城曾有傳聞指忠惠王欲取民間小兒數十名埋在新宮殿的地基之下,一時間開城人心惶惶,抱兒逃竄,治安混亂。
最近要數香港了,香港一些二戰前的建築,也流傳著「打生樁」的傳說,在2006年初於香港何文田公主道一個水務署水管工程地盤,發現的大量兒童骸骨,有傳就是「打生樁」,而在30到40年代,香港家長會以「打生樁」一詞來恫嚇不聽話的兒童。
所以文明進步實在大好事,古代有些事實在太恐怖。
希望沒有嚇到大家,喜歡的朋友關注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