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首增!屈臣氏中國單店同比增長2%的秘密

2020-12-10 化妝品財經在線

五年來首增!屈臣氏中國單店同比增長2%的秘密

CBO首頁

| 作者:郭芬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20-03-22  訪問量:423

評論

導讀

新零售探索終有成效,屈臣氏中國同店銷售額迎來5年內的首增長。

3月19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布了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屈臣氏在全球25個市場經營15,794家店鋪,同比增長5%,實現銷售總額1692.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45.57億元),基本與去年持平。

其中,中國地區店鋪數量新增 339家,共為3947家,較去年增長9%;收益總額245.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4.59億元),同比增長3%;同比店鋪銷售額增長2.0%,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該指標自2015年出現負增長以來,首次出現的正增長。其中,2015—2018年這一數據分別為下滑5.1%、10%、4.3%、1.6%。
這意味著,屈臣氏不再僅僅依靠增加門店數量來提升總體銷售業績,擺脫了「門店加速擴張但單店產出持續下滑」的尷尬處境。

而上述中國同比店鋪銷售額和的收益總額的增長,離不開屈臣氏中國在新零售方面的探索。近年來,為迎接線下零售寒冬的挑戰,屈臣氏在招攬年輕顧客,提升店內及網上數碼零售體驗,增強會員忠誠度等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擴充店鋪組合、升級店面陳設

2018年1月,屈臣氏在深圳攜手歐萊雅開設彩妝概念店colorlab by Watsons,這是屈臣氏在中國市場的首次試水,除了歐萊雅旗下品牌外,該店還集合了近16個原來屈臣氏門店沒有的日韓進口彩妝品牌,如日本彩妝品牌KATE、韓國彩妝品牌the SAEM、I'M MEME等。
此後,屈臣氏還與愛茉莉太平洋集團、資生堂等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擴大了屈臣氏合作品牌的覆蓋範圍及數量,彌補屈臣氏在產品布局上的短板,增強了屈臣氏的綜合實力。

重視零售店鋪數據化管理

屈臣氏在店鋪數位化管理方面動作頻頻,先是與Infosys(中文名「印孚瑟斯」)達成數位化轉型戰略合作協議,此後又宣布增加100名數據分析人才,用來進行消費者的數據分析。同時屈臣氏的會員體系也做到了線上線下渠道同步。
目前,屈臣氏不僅有天貓、京東等旗艦店,還打造了自有電商APP萵筍。同時還推出「門店自提」和「閃電送」服務,上線微信小程序和入駐餓了麼外賣服務,多渠道擴展業務,最大程度地方便消費者購物。同時財報也顯示,年內同比店舖銷售額增長改善至2.0%,當中2019年網上銷售參與量亦提升。

多元化營銷方式與消費者溝通

2019年7月,屈臣氏在「2019屈臣氏HWB健康美麗大賞」中發布了首位融合了AI技術的虛擬偶像代言人「屈晨曦Wilson」,以新奇的方式來增強年輕消費者的興趣。
實際上,這不是屈臣氏首次接觸虛擬偶像,早在2018年情人節期間,屈臣氏曾和《戀與製作人》遊戲聯手,在全國開設了15家「戀上屈臣氏」線下主題店活動。據了解,僅在2月25日當天,屈臣氏武漢銀泰店的業績達到十幾萬,翻了兩三倍,在活動進行的半個月裡,屈臣氏迎來一輪又一輪的消費熱潮。同時,屈臣氏還與《陰陽師》合作推出「玩美召喚官」,出現在屈臣氏全國470多個城市的超過3600家門店。屈臣氏表示,「虛擬偶像」的幾次活動都吸引了大量粉絲前來助陣,反響巨大,顯示出虛擬偶像所蘊藏的空前價值。
從全球來看,由於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之店鋪數目增添8%及同比店鋪銷售額提高8.8%,亞洲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錄得以當地貨幣計算之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大幅增長7%;歐洲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亦因店鋪數目增加3%及同比店舖銷售額上升2.1%,錄得以當地貨幣計算之5% EBITDA理想增長。
對於未來,財報表明,2020年上半年,預期香港業務將繼續受壓,同時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將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業務發展隨之受阻。不過,多元化地區分布、強大夥伴關係及忠誠會員客戶群,是屈臣氏零售維持可持續盈利的主要優勢。

相關焦點

  • 屈臣氏中國可比店鋪銷售額恢復增長,圈地過後更重單店效益
    CBO記者 楊雪玲 昨日晚間(8月1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財報:屈臣氏全球銷售額達831.6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33.59億元),中國區銷售額達125.12億港幣(約合人民幣110.94億元),同比增幅15%,折算人民幣匯率增長8%。
  • 門店越來越多但收入增長停滯的屈臣氏,為什麼還能估值 2000 億?
    跟中國聯通在A股上市的部分差不多高。屈臣氏從1989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以連鎖形式賣品牌保健品、美容產品、香水、化妝品等。2009、2011年開設內地第500、1000 家門店。到 2017 年底,在內地 454 個城市開設了 3271 家門店。從選址來看,此前屈臣氏開店主要是在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的地區,近年來則像低線城市擴張。
  • 跨界醫藥電商 屈臣氏上線藥房
    屈臣氏開啟線上售藥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日前屈臣氏收購一家藥店並獲網際網路藥品交易資格。記者就上述事件採訪屈臣氏,但截至發稿前未予任何回復。記者從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現,該局1月22日的公告顯示,向武漢屈臣氏個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屈臣氏」)核發《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允許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下滑30%,上半年僅增4家店
    導讀:在疫情持續的影響之下,線下實體的美妝行業,對於看重購物體驗的Z世代而言或許早就不香了,這其中屈臣氏首當其衝。8月6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和記」)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
  • 5年內地要開2500家新店 屈臣氏擴張加速愁了誰?
    CBO記者 周堯  屈臣氏中國五年要開2500家 屈臣氏近年來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發展迅速,2012年至今,屈臣氏在內地開設近700家分店,目前網點數近2300餘家。
  • 化妝品行業競爭激烈 哪家化妝品連鎖可能打敗屈臣氏?
    上個月,由李嘉誠執掌的長江和記公布重組後的2015年全年財報,其中屈臣氏中國區2015年總銷售約合人民幣181.1億元,總店數達到2483家。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屈臣氏中國總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6%,但2015全年可比較店鋪負增長5.1%。
  • 屈臣氏也忍不住出手了 加碼彩妝和進口商品
    加碼彩妝2016年上半年,屈臣氏在中國內地單店銷售跌破8.5%,不管是迫不得已還是突然「開竅」,屈臣氏終於還是加碼彩妝了。屈臣氏此舉可以看出,它最在意的還是年輕人。《聯商網》了解到,2016年屈臣氏中國所有門店每周的客流量為1200萬。其中女性佔90%,每次平均消費120元;男性佔據10%,每次平均消費115元。屈臣氏的優質顧客,每年在屈臣氏消費達到2200元。
  • 1張圖看懂屈臣氏30大經營數據 誰年銷6億成top1
    目前屈臣氏在中國市場擁有2622家店;換句話說,在未來的2年半裡,屈臣氏要在中國新開出1178家店,按照屈臣氏在2015年財報中透露的數據顯示,屈臣氏一家新店的成本約為90萬港幣(約合77萬元),而且需要10個月回本。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投入。另一方面,屈臣氏在中國每家門店在2016年上半年營業同比下滑8.5%,店鋪表現明明在走下坡路,屈臣氏卻要加速擴大規模,這筆帳到底是怎麼算的?
  • 屈臣氏陷困境:李嘉誠在中國的零售業做得怎樣?
    那麼,問題來了,李嘉誠在中國的零售業到底做得怎樣?  李嘉誠及長和集團旗下的零售業務,主要集中在屈臣氏集團。根據其官方網站資料,屈臣氏1841年在香港創立,2015年8月11日在香港銅鑼灣恩平道開出全球第12000家商店,由一家香港小藥房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保健美容零售商。
  • 保隆科技上半年淨利同比增長14.87% 兩實控人擬參與定增
    來源:e公司28日晚間,保隆科技(603197)披露2020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82億元,同比減少9.12%,淨利潤為6485.6萬元,同比增長14.87%。對於淨利潤的變動原因,公司稱,受益於不鏽鋼、銅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下降,各國政府對企業的直接支持如社保減免。
  • 淘寶直播雙十榜單:日均成交額同比增567.1%
    其中,日均成交額同比增長567.1%,單店一小時破億元。女裝店鋪的數額在排行榜上尤為突出。淘寶直播海寧皮草雙十秋冬大賞是一場由淘寶直播和海寧中國皮革城聯合打造的海寧產地直供直播活動。榜單顯示,這次雙十直播狂歡成交5倍多,當天成交同比九月增長561.7%,開播大人比上年雙十增長310%。
  • 獨家專訪 | 屈臣氏中國新任掌門高宏達:在中國,速度即一切
    同期屈臣氏平均單店產出約729萬元,較2015年可比零售下滑約10%。這背後的原因,是所有在中國市場的消費品巨頭都面臨的三大挑戰:市場增長快新勢力崛起、消費者需求變化快、業態競爭的迭代也快。高宏達推行的戰略轉變,唯有速度更快,才能直面這三大挑戰。至少,經過30年的積累,現在屈臣氏的牌面並不差,擁有超過3000家門店,以及6千萬的會員。
  • 愛奇藝一季度營收76億元 訂閱會員規模同比增長23%
    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愛奇藝總營收達到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 ,總營收和同比增速超公司此前預期。截止第一季度末,愛奇藝的訂閱會員規模達到1.19億,同比增23% ,單季度訂閱會員淨增長1200萬。   此外,2020年第一季度,愛奇藝會員服務收入為46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同期增長35%,這主要歸因於優質內容以及中國新年假期和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用戶娛樂需求的增長。
  • 公告精選:益生股份一季度淨利同比大增逾35倍;東音股份獲羅欣醫藥...
    【圓通速遞:一季度淨利同比增15.66%】圓通速遞披露一季報,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4.44億元,同比增長20.65%;淨利潤3.65億元,同比增長15.66%。【老闆電器:2018年淨利同比增0.85% 擬10派8元】老闆電器公告,2018年度實現淨利潤14.73億元,同比增長0.85%;擬10派8元。
  • 業績首跌、CEO換人,屈臣氏中國問題到底出在哪?
    3月22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實業公布2016年財報,屈臣氏集團2016年營收為209.14億港元(約合185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的217.13億港元(約合192億元人民幣)下降3.82%。在進入中國市場的第28個年頭,屈臣氏首次出現負增長。市場為這家個人護理零售巨頭釋放了一個危險信號。
  • 曾單店單日銷售額80萬,擁有7000萬會員的屈臣氏,放大招了!
    於是,很多化妝品零售店都放出各種大招,希望能對於提振業績有幫助,其中就包括曾經以50元客單價、創造出單店單日80萬業績,擁有7000萬會員的亞洲美妝零售巨頭屈臣氏。那麼,為了讓消費者好好在屈臣氏裡買東西,它到底都幹了什麼呢?
  • 中年屈臣氏的自救與蛻變:開賣小米產品
    屈臣氏連續三年業績出現負增長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在新零售時代,擁抱變化,擁抱技術,或許能讓屈臣氏重新成為焦點。今年5月,屈臣氏在香港開了一家名叫CKC18的無人概念店,面積約2415平方米,除了擴展一般屈臣氏零售店裡的美妝、日用、零食飲料等商品外,這家店還增售了電子產品、各種酒類以及全球各地食品,以及快速無人支付、VR試妝等服務。
  • 銷售額大跌,李嘉誠的屈臣氏怎麼了?
    但這不只是疫情影響所致:單店營收逐年下降,流失份額被電商拿走……社交媒體的興起,搶了渠道的份額,渠道對於品牌的背書能力開始減弱,更多理智的消費者更願意在社交媒體上在線選擇品牌,而不是僅僅相信化妝品店導購員的話。1作為李嘉誠零售帝國中重要部分,屈臣氏成了疫情下虧損較為嚴重的企業。
  • 開賣小米產品,中年屈臣氏的自救與蛻變
    如你所知,在2015年以前,屈臣氏在中國市場的增速,每年都維持著兩位數的增長,作為個人護理零售巨頭,2015年,屈臣氏中國內地銷售額達192億元,這是屈臣氏進入中國內地28年以來,銷售額最高的一年。 在接下來的2016、2017年,屈臣氏連續兩年業績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
  • 英國和香港局勢不穩 淡馬錫暫時不賣屈臣氏股份了
    Watson Group 屈臣氏集團的進程受挫。在英國脫歐前景不明以及香港眾所周知局面的雙重壓力下,淡馬錫因未能與潛在投資者在屈臣氏集團的估值上達成共識而打算暫時擱置交易。而淡馬錫與和黃交易時,時任和黃主席的李嘉誠曾發布屈臣氏集團「兩三年內」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上市的時間表。五年後,淡馬錫從年初便尋求叫價30億美元減持屈臣氏集團一成股權,據悉已吸引到中國兩大科技巨頭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