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奶市場「神仙打架」 併購區域乳企將成大概率事件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網

原標題:巴氏奶市場「神仙打架」,併購區域乳企將成大概率事件

繼阿里入股蒙牛訂奶平臺「天鮮配」、君樂寶推長保質期鮮奶「悅鮮活」後,伊利也於12月6日推出3款巴氏奶(也稱「鮮牛奶」)新品。「神仙打架」背後,是巴氏奶市場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

業內預計,隨著兩大乳業巨頭奶源布局的完成和冷鏈配送體系的完善,巴氏奶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區域乳企的最後一道競爭屏障或被打破,而併購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巨頭混戰巴氏奶市場

12月6日,伊利實業金山分公司在官方微信公號「伊利好鮮奶」上發布「金典鮮牛奶」「牧場清晨鮮牛奶」「伊利鮮牛奶」3款新品。不同於2018年率先在哈爾濱試水的鮮奶產品「百格特」,伊利此次推新更傾向於以「伊利」主品牌或知名子品牌「金典」直接命名,被業內解讀為全國布局的一種信號。

伊利方面就此回應新京報記者稱,面對日益多元化的產品需求,伊利通過全產業鏈布局和資源優勢,積極拓展低溫牛奶業務。未來,伊利將根據業務拓展逐步擴大並完善產能布局,實現伊利全品類更好地成長。

而在11月11日,蒙牛旗下智能鮮奶訂奶平臺天鮮配(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也完成了股權變更,新增股東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目前由阿里和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50%。根據蒙牛方面此前對新京報記者的回應,自2018年開始,阿里、蒙牛就在探索訂奶入戶的社區冷鏈配送問題,為蒙牛低溫鮮奶大範圍入市鋪路。

作為第三大全國性乳企,光明乳業近年來一直主推「新鮮」戰略。11月26日,光明乳業聯手業內倡議出臺「新鮮巴氏乳」國家標準,以活性物質含量作為區分優劣質巴氏奶的標準壁壘。

除三大乳業巨頭外,區域乳企君樂寶也於11月15日推出「悅鮮活」鮮奶新品。憑藉長保質期,「悅鮮活」已進入全國30餘家零售渠道,成為首款進行全國布局的鮮奶產品。

增長潛力吸引企業入局

首屆中國奶業新鮮峰會透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有25個省份的50家乳品企業進入優質乳工程,佔到規模以上乳品企業數量的60%以上,其巴氏殺菌乳年產量已達到31.7萬噸。而吸引各企業入局的一大主因,就是巴氏奶不斷提高的市場增速。

據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北區總經理趙暉介紹,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低溫鮮奶銷售額增幅為19.5%;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鮮奶國內市場滲透率為33.6%,比上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網購鮮奶銷售額與上年相比增長142%。低溫牛奶與小業態及電商的結合,融合了健康和便利兩大屬性,發展勢頭強勁。

天貓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低溫鮮奶銷售額與去年雙11相比漲幅超250%,有超過120家品牌和商家在天貓銷售低溫奶。

就主打「新鮮」戰略的新希望乳業而言,其低溫奶產品銷售額佔比已從2015年的47.31%提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60.99%。新希望乳業認為,低溫產品有利於改善公司整體銷售毛利率水平,從而實現差異化競爭,這也與其收購的區域性乳企優勢相吻合。

另一方面,普通常溫奶市場正面臨考驗。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8年伊利、蒙牛兩大品牌的常溫液奶商超價格在50元/箱-65元/箱之間,相較於2017年有所下降,「說明當前我國液奶市場存在供大於求的現狀」。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以往主打常溫白奶的伊利、蒙牛入局巴氏奶市場,其背後有兩個邏輯支撐,一是常溫白奶增速放緩,價格體系可能會被打破,布局高端巴氏奶市場可以提升整體產品結構,降低對傳統板塊的依賴;二是做常溫奶與巴氏奶本身並不衝突,「預計兩大巨頭用十年左右時間就可以把巴氏奶做成一個重要品類。」

區域乳企併購可能性增大

「神仙打架」之下,以巴氏奶為主要競爭屏障的區域性乳企將迎來勁敵。天貓白皮書認為,隨著高品質冷鏈配送體系的完善,低溫奶品類將全面爆發,區域市場格局將被重構。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光明乳業在全國巴氏奶市場份額近40%,位列第一。其他巴氏奶品牌主要分散在各區域,如四川新希望、福建長富、南京衛崗、廣東燕塘、北京三元、遼寧輝山、河南花花牛、黑龍江完達山等。

一直以來,奶源與冷鏈被視為阻礙巴氏奶發展的兩大行業痛點。按照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低溫事業部總經理楊洪濱的說法,由於保質期短,傳統巴氏奶無法打破「產地銷」的限制。數據顯示,我國低溫鮮奶在牛奶中的市場佔有率不超過25%,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低溫鮮奶的佔有率高達90%以上。

然而經過近十年的鋪墊,伊利、蒙牛的奶源與冷鏈布局已基本完成。據宋亮了解,伊利早在2005年左右就開始進行巴氏奶布局,是目前唯一在全國擁有分布式奶源的乳企。而蒙牛自2018年以來已相繼投資了現代牧業、聖牧高科、富源牧業,近期還計劃入股新三板掛牌乳企駿華農牧。

另據天貓數據,在伊利、蒙牛、光明等頭部品牌的投入下,冷鏈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目前天貓上的低溫奶品牌從江浙滬、京津冀、廣深地區,拓展到了武漢、成都、重慶、西安等中西部城市。而訂單量上來後,也可以推動物流公司布局。

宋亮認為,伊利、蒙牛兩大巨頭的入局,本身就意味著巴氏奶行業的集中度將越來越高。競爭擠壓下,未來區域乳企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橫向聯合,二是賣掉自己,三是大力發展自身成為區域強勢品牌,「從今年情況來看,併購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相關焦點

  • 中外乳企上演巴氏奶攻防戰 進口門檻不斷抬高
    在韓國、日本等乳製品企業瞄準國內巴氏奶市場空白欲發力搶佔時,國內相關部門日前抬高了巴氏奶進口質檢門檻,此外更有業內人士透露,國家扶持巴氏奶的政策或將出臺,這給原本就不具地緣優勢的國外乳企潑了一盆冷水,乳業專家稱,在此情況下
  • 低溫巴氏奶將成為大中型乳企標配:繼光明之後 蒙牛和君樂寶入局
    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發展,大力發展鮮奶(低溫巴氏奶),大力推行優質乳工程,不僅是行業的風口,是市場的選擇,更是振興奶業,健康中國的必經之路。據《五穀財經》獲悉,作為光明乳業旗下的核心單品,優倍鮮奶2019年銷售將達20億元,這將是國內銷售最大的鮮奶單品!
  • 莊園牧場:「鮮活」區域龍頭乳企 健康中國新勢力
    原標題:莊園牧場:「鮮活」區域龍頭乳企 健康中國新勢力   2020年乳品行業看點十足。
  • 專家:巴氏奶形成「農村包圍城市」之勢
    原標題:專家:巴氏奶形成「農村包圍城市」之勢   新華社福州2月16日電(記者林超)16日,中國優質乳工程團隊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福建長富巴氏鮮奶項目通過驗收,成為中國優質乳工程三大示範基地之一。
  • 低溫奶專題報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這些年,行業內幾大龍頭乳企也陸續加入對於低溫奶的建設與投入,2015 年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產,這是伊利集團在浙江省的第一家單體液態奶生產基地,三年後伊利推出的巴氏鮮奶品牌「百格特」在哈爾濱面世。同時,蒙牛也推出蒙牛·新鮮嚴選、每日鮮語、新鮮工廠三個子品牌,此前蒙牛還通過增持現代牧業股份進一步布局低溫市場。低溫奶市場為眾多乳企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 可口可樂聯手蒙牛進軍鮮奶市場 是誰在借誰的東風?
    宋亮指出,「蒙牛與可口可樂在合作初期,不可能進行大面積推廣或是全線鋪貨,應該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接下來二者可能會收購一個區域性的巴氏奶企業。」低溫市場的競爭「液體乳是我國消費量最大的乳產品。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的重點,是大力發展低溫巴氏殺菌乳。」
  • "世界牛奶日"記者探訪煙臺奶市 當地奶敗走餐桌
    6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牛奶日」,記者在節前調查了解到,即便是本土優勢明顯、被視作乳企最後陣地的巴氏奶中,煙臺乳企也未佔據市場絕對優勢,煙臺乳品市場幾乎為外地乳企瓜分。據市食品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在煙臺市場上本地奶所佔的市場份額不足20% ,這一比重還在呈下滑趨勢。
  • 醇鮮然低溫奶比高溫奶更好 是真的嗎
    在乳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的當下,常溫奶大市場已趨於飽和,不少企業將「破局」的希望寄托在低溫巴氏奶市場上。 自2014年起,常溫奶市場增速明顯回落,我國常溫奶銷量在2016年後連續3年下滑。 隨著常溫奶步入成熟期,低溫巴氏奶成為新的風口。低溫奶行業增速從2015年的6.1%提升到2019年的11.6%,行業增長進入加速期。低溫奶消費佔飲用奶消費比例持續提升,從2014年的8.3%提高至2019年的13.2%。
  • 新乳業併購縱橫術 逆勢奔跑的戰略密碼
    01「西南王」併購「西北狼」5月5日,新乳業披露重大資產重組:將以17.11億元收購西北區域龍頭乳企寧夏夏進乳業的全部股份,收購資金的60%為自有及自籌,40%擬通過可轉債募集現金支付。該部分對價6.8億元,剩餘募資將用來補充流動性。
  • 「倒奶」風波背後:乳企利潤大漲 奶農受累又擔風險
    「乳企奶農」模式為何陷入困境  「乳企在前頭領路,也應該帶著奶農共同富裕。不能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而奶農卻受苦受累、承擔風險、減少收入、自生自滅」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殷耀林超於嘉  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內蒙古調研時發現,我國乳業「乳企+奶農」的發展模式正在陷入嚴重困境,中國乳業市場生態平衡遭遇潛在的巨大風險。  一方面,乳企隨著產業集中度加強和市場回暖,其利潤在大幅提升。
  • 部分地區的原奶價格達到6.5元/公斤,規模化養殖企業成為資本新寵!
    由於國內鮮奶(低溫巴氏奶)這個細分市場在全面崛起之中,未來乳製品加工企業對「優質原奶」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因此,規模化養殖企業將長期享受行業帶來的發展紅利,並有望打破原奶價格周期性波動的束縛。
  • 它將「偽巴氏」奶、復原乳酸奶高價賣給中國人,明治收購牧場要發力...
    在完成股權收購後,AustAsia公司將成日本明治的關聯公司。對於此次收購的目的,日本明治表示,目前其在中國從事的業務包括牛奶及酸奶業務,冰淇淋業務以及零食業務,在中國的業績正處於穩步增長階段。特別是冷藏牛奶業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該業務以華東地區為中心的銷售顯著增長。
  • 「雙循環」助力產業新發展 乳企品牌重塑時不我待
    對於奶業及乳製品行業來說,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下,提升乳企的產業新水平及品牌價值?如何借力資本市場,打開新局面,創造新價值?成為乳企們的必做課題。  縱觀今年乳製品行業的發展,因為疫情給上遊奶源和終端銷售都帶來嚴重的影響。市場上,打折銷售成為常態,品牌之間的競爭進入白熱化。同時,品牌集中度也越來越高,中小乳企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一場產業的升級正在進行。
  • 三鹿"轟然倒下" 多家二線乳企謀劃瓜分
    此外,三鹿總資產為16.19億元,員工數近2萬人,在國內有13個工廠,擁有年產奶粉25萬噸和液態奶8萬噸的產能。對於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誰能一口「吞下」?一線陣營的蒙牛、伊利?還是二線陣營的多家乳企分拆購買?    在此次三聚氰胺危機中,國內乳業一線陣營的蒙牛、伊利、光明紛紛「中招」,目前「自救」不暇。
  • 一片紅海的乳品市場,誰能佔據「鮮」機?
    中國乳品產業鏈概況 縱觀國內整個乳製品產業鏈,上中下遊分別為:上遊的原奶供應,中遊的乳品加工,下遊的市場流通。其中,上遊從牧草飼料開始溯源,到飼料加工、奶牛繁殖、產出原奶,中遊加工成液態奶、奶粉、幹乳,下遊通過超市等渠道售賣到消費者手中。
  • 2019食品圈十大新風潮 未來或將改變食品行業格局
    巨頭搶位巴氏奶市場,冰淇淋市場集體爆發,酒企衝刺千元價格帶,即飲市場新貴頻出,零食企業扎堆上市,生豬養殖企業忙擴產,多企業混改落地,人造肉概念大火,植物基市場擴容,外賣新技術頻出……承前啟後,預言未來,這十大新風潮或將深刻改變食品行業格局。
  • 飛鶴收購原生態平添變數,乳企奶源爭奪戰愈演愈烈
    而新希望乳業等區域性乳企則是想布局超巴奶,與蒙牛、伊利等搶佔市場。」是需求也是阻擊對於飛鶴此前沒有披露須中國反壟斷批准相關事宜,執行人員稱,「現階段不發表任何建議,並保留就此事採取適當行動的權利。」飛鶴方面則表示,目前正在準備反壟斷申報文件。
  • 2300億巨頭放大招,戰略投資這家乳企!利好有多大?
    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位列後者第二大股東。不只伊利,蒙牛近期也有大動作,7月28日晚間,龍頭乳企蒙牛增持中國聖牧有機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聖牧)的舉動引發了業界關注。按照公告,蒙牛通過行使認股權證,認購公司股份11.97億股,認購完成後,蒙牛所持股份由3.83%增至17.80%,成為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除了蒙牛和伊利大力度收購牧場以外,乳業多個龍頭企業都在奶源方面「搶灘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