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看古人到底喝的是什麼酒

2020-12-13 煮酒君

酒是個好東西,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文人墨客都對它痴迷不忘。這是因為對於酒的喜愛,激發了古人們對於酒的研究,時至今日我們所能接觸的酒,種類可達成百上千。

不同於今時今日,在古代古人們都喝什麼酒呢?特別是那些達官貴人們對於酒的追求,到底又是如何的呢?

要想研究古人喝什麼酒,特別是古代貴族的飲酒習慣,不妨看一下《紅樓夢》。

作為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紅樓夢》裡面涉及到了古人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對於飲酒的描繪更是屢見不鮮。作為金陵四大家族的賈家,因為祖上是開國元勳,家族坐擁了百年的榮華富貴,這樣的豪門絕對是古代的貴族世家的典範。

所以研究賈家的生活飲食習慣,有助於我們了解古代貴族的生活狀態。在《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描述了:

史湘雲邀詩社, 在正式作詩前。先邀請了賈母、薛姨媽、王夫人及闔府上下人等賞菊花、吃螃蟹、飲酒,眾人興盡而歸,眾姊妹正式開始作詩前,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黛玉放下釣竿,走至座間,拿起那烏梅銀花自斟壺來,揀了一個小小的海棠凍石蕉葉杯。丫頭看見,知她要飲酒,忙著走上細。黛玉道:'側只管吃去,讓我自己勘才有趣兒。'說著便斟了半蓋看時,卻是黃酒"

從這段話不難看出,在這一次家庭聚會當中,賈府的婦人們飲的是黃酒。當然這裡面因為還涉及到吃螃蟹,考慮到古人吃螃蟹時都會配黃酒,所以不能說古代貴族日常喝得都是黃酒。

為了探究賈府的日常飲酒,不妨在看一下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豔理親喪》。在這一回裡面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說眾姊妹為賈寶玉過生日以及其間的熱鬧情景,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襲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紋四個人,每人五錢銀子,共是二兩;芳官、碧痕、春燕、四兒四個人,每人三錢銀子,他們告假的不算,共是三兩二錢銀子,早已交給了柳嫂子,預備四十碟果子。我和平兒說了,已經抬了一罐好紹興酒藏在那邊了。我們八個人單替你做生日。'

從襲人的這段話,可以推敲得知這賈府的日常飲酒最受歡迎的無疑是黃酒,畢竟作為男主角的賈寶玉又怎麼會單單說出了黃酒,而非其他酒類。

再看看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在這回裡面講述了,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因為上一次深得賈母的喜愛,劉姥姥有了第二次進大觀園的機會。在這期間,劉姥姥還在院子裡吃飯、喝酒,眾人再一次拿劉姥姥開刷。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那劉姥姥因喝了些酒,她的脾氣和黃酒不相宜,且吃了許多油膩飲食發渴,多喝了幾碗茶,不免通瀉起來蹲了半曰方完"。從這段文字再一次明確無誤地指出賈府人等飲用的是黃酒。可能有人會反駁說這畢竟是請客的宴席,拿出作為賈寶玉生日喝的黃酒也無可厚非。

但是要知道,即便是劉姥姥再怎麼深得賈母的喜歡,她也不過是一個鄉野婦女,賈府為了招待她,完全沒有必要拿出臻藏的好酒。所以可以推斷出,賈府的日常飲酒便是黃酒。只不過是,賈寶玉生日喝的黃酒檔次會比較高罷了。

事實上,賈府的除了黃酒之外,也有其他種類的酒飲。

前文提到的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黛玉接著說道:"我吃了一點子螃蟹,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吃口燒酒"。這裡的燒酒就是我們今天的白酒。

而在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來茯苓霜》裡面說道:"裡面有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還當是寶玉吃的西洋葡萄酒"。由此推斷出古代的貴族除了黃酒這一日常飲酒之外,還有白酒、葡萄酒這類小眾的酒飲,甚至還有人會喝屠蘇酒、玫瑰露酒、果子酒等等。

當然這僅僅是紅樓夢裡面那些婦女家眷的一些日常飲酒的記載,而且《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出生地在南京,作為一個江南人,將同在江南的紹興黃酒寫到作品當中也無可厚非。至於現實當中那些達官貴人到底喝什麼酒,還有待考究。

相關焦點

  • 古人到底喝什麼酒?為啥古人喝酒總是千杯不倒?
    在蒸餾酒技術傳入我國之前,中國的酒都是採用發酵法,酒精度數很低,而且古人都是用小杯喝酒,不敢說千杯不倒,幾十杯不倒應該沒啥問題的 古法釀造的酒,酒精度數都不是很高,例如黃酒就是一直延續古法釀造,其酒精度數一般都在15°左右。
  • 古人夏天喝什麼酒解暑 這些酒都是古代的佳釀
    古人喝酒都喜歡溫上一壺,但是在夏天他們還會這樣嗎?古人夏天喝什麼酒解暑呢?沒有啤酒,白酒不是暖胃的嗎?看看古人都喜歡喝些什麼酒吧!   古人喜歡喝什麼酒    「酒」,就也。就什麼?就的是人性中的善惡激情!這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裡對酒的解釋。「從水從酉」,水自不必說,酒是水做的,而「酉」在古代金文中代表是罈子,所以合起來,水放在罈子裡,自然形成了「酒」字。
  • 古人過年喝什麼酒?
    在漢代,人們過年時喝的是椒柏酒。這是一種「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葉浸泡的酒。元明清時期,守歲之風盛行。此時,民間的中醫養生仍以屠蘇酒為主,至於達官貴人或宮廷之中,則花樣百出,各種新奇之酒一一登場。史書記載,雍正喜歡喝羊羔酒,這是一種極富傳奇色彩的酒。早在唐朝,楊貴妃生日時,唐明皇所賞賜的二十種名酒中,其中便有羊羔美酒。
  • 古人見到酒都不要命?呵呵,我看是你喝高了
    中國酒文化確實源遠流長,製酒技術也的確精湛,只是人家古人根本不像爺爺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嗜酒如命。很多古人對於酒,不僅克制有度,甚至為此制定了嚴律,以誠告後人,酒這東西有時真不是個玩意兒!喝它一丁點也許有滋補身體,活血化瘀之功效。但一旦喝過頭,麻煩就大了。輕則意亂神迷,惹禍生事;重則危及性命,甚至動搖國家社稷。看著古人們在飲酒的問題上,態度如此堅決,我開始對他們無比敬佩起來。說實話,人家是用一顆誠摯的心,諄諄教導後人酒的各種危害,真正做到讓人明白何謂適量飲酒,何謂節制有度。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連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在現代人的印象中,古人的酒量簡直可以用海量來形容。比如唐朝大詩人李白,不光自己作詩說自己能夠&34;,就連好基友杜甫對他的酒量都佩服不已,留下了&34;的千古佳句。&34;這個水滸傳裡的故事情節大家一定看過吧,老孫還記得故事情節裡還有個酒館名叫&34;,店家自稱如果喝了店裡的三碗酒就走不出前面的山崗
  • 古代人喝的到底是什麼酒,為啥李白可以一次喝6公斤?
    我們在讀古書籍的時候,往往會被古人的酒量給嚇到,動輒就是一句「在下先幹為敬」,然後就剩空罈子了。聯想到現在,誰人敢這么喝?那麼,到底是古人真的比現在人能喝,還是古代的酒和現在的不一樣呢?而酒聖杜甫也曾論證過李白喝的就是黃酒「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鬥酒詩百篇」,設想一下,假如李白喝的是現代的白酒,那麼十升為一鬥,一鬥等於十二市斤,也就是六公斤。6公斤白酒,神仙也不敢這么喝吧?當然詩詞都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但太誇張就偏離了實際,就算按3公斤算,也不可能。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喝好幾壇酒都不會醉呢?
    在文藝作品中,古人喝酒以「壇」論、以「鬥」論,一連喝好幾壇都不會醉。杜甫寫詩稱,「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喝一鬥酒都不會醉,還能作詩百篇。在唐代,一鬥大概相當於今天兩升,也就是說,李白的酒量在4斤以上。4斤的酒量,擱今天絕對是令人驚訝的海量,東北、內蒙最能喝的大漢,恐怕兩斤白酒也已到頂了。那麼,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
  • 古代人們過年喝什麼酒?與現代的酒差別很大
    我們現在過年會喝白酒,啤酒,紅酒。那古時候過年喝什麼酒呢?以下小編就有整理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人的生活習俗吧!1.椒柏酒椒柏酒是用椒花還有柏葉所浸泡而成的酒,在漢代過年的時候,就會喝到這種酒。而且漢代飲用年酒時,還會看時辰,一般是在初一開始的早晨開始喝。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2523,閱讀時間:約7分鐘歷史提問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答:在煌煌史冊裡,有時候常驚到後世讀者的,就是古人喝酒時的「海量」。比如單看漢代留下的畫像石刻,官吏文士對飲的場面,簡直比比皆是。
  • 古人真的千杯不醉?看了酒精度數後,武松喝18碗不倒,不值一提
    古人真的千杯不醉?看了酒精度數後,武松喝18碗不倒,不值一提古時候的詩集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我們經常會看到關於古人的酒量,一些人更是達到了千杯不醉的美稱。不僅在詩集中可以看到,我國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更是體現了他們的酒量之高!一些江湖義士高興起來酒興大發,去小店喝上幾壇!
  • 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嗎?
    這些古人都是我們印象中的好酒量,李白動輒鬥酒,一大鬥酒相當於現在6升,一小鬥也有2升了,那麼問題來了,2000毫升的酒相當於4瓶礦泉水,就算是水都灌肚子裡也挺難為人了,何況是酒,那他們喝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酒嗎?你以現在我們常喝的酒來說的話,即便是啤酒也會醉啊。水滸傳中酒文化比較出名,酒後武松打虎,還有酒後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等等。
  • 古代只有窮人才喝茅臺?富人都喝什麼高端酒?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醬香酒,茅臺的需求量也在逐漸變大,供需矛盾越來越嚴重,茅臺價格炒得也越來越高,但是你知道嗎,古代只有窮人才會喝茅臺!,從山楂酒到葡萄酒、青梅酒…早在9000多年前遠古時代,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酒——山楂果酒。
  • 古人說「酒過三巡」,到底是哪三巡?為什麼這麼說
    古人說「酒過三巡,大家有些飄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是道別之時了」、「酒過三巡,膽變大了,話變多了」之類的話。「酒過三巡」到底是喝了多少?我們在聚會或者酒宴上的時候,當聽到酒過三巡和菜過五味這兩個詞的時候,就知道這場酒宴已經到了尾聲了。那這三巡到底是哪三巡?何為「酒過三巡」從「三巡」的字面上看,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喝酒過了三輪。主人給每位客人斟一次酒,如巡城一圈,斟過三次,客人都喝光了,這就叫「酒過三巡」。
  • 春節飲酒習俗:喝什麼酒?怎么喝?
    古時過春節,人們都要喝一些用中藥浸泡的保健酒。椒柏酒是其中之一,用柏葉、花椒浸泡,是春節的特定習俗;飲酒前,還要致新年祝辭,稱之為「椒花頌」。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亮相,屠蘇酒更是名滿天下。這些詩與酒文化,都包涵著濃厚的辭舊迎新、祈求幸福的意味。從《荊楚歲時記》說:「正月一日,是三元日也(註:指年、月、日『三元』之始)。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屠蘇酒。」可見古人頗有保健意識,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飲屠蘇酒。
  • 武松喝18碗酒還能打老虎!古人的酒量究竟有多大?
    所以古人喝的是純手工的發酵酒,和現在的蒸餾酒完全不同。別看水滸傳裡面武松能喝18碗酒,要是等量酒精換成今天的白酒,也就不到一斤。別看武松喝了18碗很厲害的樣子,你要能喝得了半斤白酒的話,武松都不一定喝得過你!
  • 酒價飆升,買不起酒喝怎麼辦?看看古人的做法
    對於那些「以酒為名」在外的古人來說,似乎每天沉醉於酒鄉才是常態。他們在醉酒的時候好像從來不考慮一個問題:當無酒可飲的時候,該作如何打算?他們很少提及,我們也因此而很少會關注到這個問題。那麼,當這些嗜酒如命的古人們遇到無酒可飲的情況時,他們會怎麼處理呢?有條件的人會直接拿自己身上的一些東西去換酒喝,而這種換酒也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用身上的名貴之物換酒,比如魏晉名士阮孚就曾以「今貂換酒」。這裡的金貂是一種飾品,也就是黃金鈴鐺配上貂尾,可謂是珍貴至極,一般只有皇帝左右比較親近的侍臣才有資格佩戴。
  • 青銅永鑄:古代人喝什麼酒
    惠山古鎮一角 樂藝會資料古代人喝什麼酒青銅永鑄青銅永鑄,男,漢族,山東淄博人氏,就職於山東省淄博市齊文化博物院,畢業於復旦大學文博學院文物修復與鑑定專業。民間對喝酒的俚語那也是五花八門,比如說:「酒是糧食做,不喝是罪過,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鐵喝吐血」等等。這都體現出酒在大眾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李白一生喝了50+噸酒,到底都喝了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李白一生喝了這麼多酒,他都喝了些什麼酒,又喜歡喝哪些酒呢?唐代的酒,總共可以分為三大類:花果酒,米酒和黃酒。今天我們就從他的詩詞裡看看,這位唐代的酒仙大詩人都喜歡喝些什麼樣的酒。這首詩全程都在說景色和送別,寫酒的兩三句情感還很淡定,沒說酒很貴,也沒說酒很好喝,也沒說自己的醉態和情感:看樣子李白不是很喜歡喝這桂花酒。
  • 聽說,古人都是酒瘋子?
    中國酒文化確實源遠流長,製酒技術也的確精湛,只是人家古人根本不像爺爺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嗜酒如命。很多古人對於酒,不僅克制有度,甚至為此制定了嚴律,以誠告後人,酒這東西有時真不是個玩意兒!喝它一丁點也許有滋補身體,活血化瘀之功效。但一旦喝過頭,麻煩就大了。輕則意亂神迷,惹禍生事;重則危及性命,甚至動搖國家社稷。看著古人們在飲酒的問題上,態度如此堅決,我開始對他們無比敬佩起來。說實話,人家是用一顆誠摯的心,諄諄教導後人酒的各種危害,真正做到讓人明白何謂適量飲酒,何謂節制有度。
  • 古人為何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永不過時的生活智慧!
    今天跟大夥聊個比較有意思的民間俗語,叫做「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為什麼說這話有意思呢?因為卯時是幾點呢,現在的早晨5點到7點,大清早的,誰會在這個點喝酒啊?細品起來,其中確實蘊含著古人的生活智慧。先說「不喝卯時酒」,現代人不喝,不代表古人不喝。舉個例子,咱們看《水滸傳》第56回,金槍手徐寧大清早起來,洗漱完畢後,就吩咐丫環給他「燙熱酒上來」,可見古人就算吃早點,也不忘喝兩口。為什麼卯時不能喝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