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來二兩小面!」最近,廣西的市民陳先生打進本報熱線稱,他來重慶工作後,就迷上了重慶的小面,但令他困惑的是,他在麵館吃「二兩小面」就很飽,但自己回到家裡過秤後煮上二兩面就肯定吃不飽,「難道重慶小面的『二兩』不是真的二兩?」
重慶的「二兩小面」到底是幾兩,3月19日,記者帶著陳先生的困惑,進行了採訪探秘。
市民困惑:自家煮二兩面咋吃不飽
陳先生今年三十歲出頭,他說,前不久,自己從超市秤了六兩水面回家,自己等分成了三份,即每份二兩,想像在重慶的麵館一樣,每次煮二兩吃,但這三次二兩煮出來,沒一次吃得飽,「自家的二兩,未必還不如外麵館子的『二兩』實在?」陳先生有些捉摸不透。
作為重慶小面控,他還詢問了周圍的很多重慶本地人,大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有人說,也許是因為老闆隨手抓的緣故;還有人說,可能是心理作用,外面的餐具等帶來的心理暗示;還有人說:「吃小面就是吃調料撒,外面的調料汪實,吃完就吃飽了撒。」
為了得到一個標準答案,較真的陳先生就如本文開頭所述那般,打進了熱報熱線。
稱重實驗:4家麵館「二兩」>二兩
為了找到答案,本報記者兵分兩路,進行了實驗探訪。記者在沙坪垻區遠祖橋處的劉姐面莊打了一份生包(註:即調料和面分裝,沒煮的小面)二兩小面,用電子秤稱出來,這包「二兩」面的重量為3.8兩。
隨後,記者又以此方法,復稱了位於沙坪垻雙碑處一家街邊麵攤打包的生包「二兩」,面重為4.1兩;在石碾盤多多面打包的「二兩」實為3.6兩;在花卉園美味源面莊打包的「二兩」實為3.9兩。
這家「二兩」稱出來實際為3.8兩
這家「二兩」稱出來實際為4.1兩
老闆說法:憑手感抓、客人吃飽是標準
對於大於二兩的「二兩小面」,記者又回頭詢問了這些麵館老闆,這些麵館的「二兩小面」都是憑煮麵師傅手感「抓」出來的,但他們的說法卻各不相同。
美味源面莊老闆娘表示,二兩面是憑手感抓的,以顧客吃飽作為手感的標準,所以大於二兩很正常,有時候有的顧客喊了「二兩」還會囑咐多點面,還會根據要求為其多抓點面來煮。
還有的老闆則表示,其實重慶小面的二兩或者三兩,代表的是小份或者大份,並不會斤斤計較,「以前我們附近有家精品重慶小麵館拿了個秤來煮麵,每次當著顧客稱二兩煮,精精確確,但顧客都喊吃不飽,喏,現在那家麵館早就倒閉了噻!」
專家分析:麵館進水面 一斤實為一斤三兩
重慶文化名人張老坎認為,一直以來,重慶的「二兩小面」憑的都是煮麵師傅的手感,隨意的一抓,往往比機器稱重更為汪實,從這點上,折射出的是重慶人耿直、實在的天性,「二兩」小面並不是標準的二兩,體現的也是重慶隨性、自然的市井文化。
「一斤水面三碗半,算是重慶小面界多年來的一種行規。」重慶資深小面達人,重慶第一面痴檯燈告訴記者,重慶的小面採用的都是水面,因為水面含水的緣故,小麵館老闆通過商販進貨的時候,往往買一斤面實際得到的是一斤三兩面,按此分為3.5碗,每碗「二兩小面」也就大於二兩。
關於重慶小面的冷知識
先吃菜還是先吃麵?
網友答:就像「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每個人拿到一碗重慶小面,都會根據自己的習慣來吃,有人認為,把菜吃完,就能專心享受面和佐料的味道了;有人認為,先把面吃完,菜會泡得更入味。
小面暗語有哪些?
網友答:「老闆,煮二兩/三兩!」即老闆默認就是二兩/三兩普通小面;「寬湯」多麵湯;「多青」即多放蔬菜;「免青」即不要放菜。
乾餾是什麼意思?
網友答:一碗小面無湯的幹拌吃法,類似於武漢熱乾麵,味道沒有湯麵柔和,但麻辣味足,值得注意的是,幹溜一般是小面和雜醬/碗雜的吃法,牛肉、肥腸等不支持幹溜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