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人者得天下,鳳雛死後,劉備為何沒有一統三國呢?

2020-12-19 娛樂的魚兒水

臥龍鳳雛得一人者得天下,鳳雛死後,得到臥龍相助的劉備為何沒有一統三國呢?要知道這件事的答案,其實我們需要知道臥龍鳳雛分別是誰。臥龍指的當然就是三國最著名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了,而鳳雛就是諸葛亮的同門好友龐統。下面小編陪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大家或許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第一,龐德公的天才包裝,讓諸葛亮和龐德名聲大噪。

提到諸葛亮,大家就會想到有才,那麼他的才能到底是跟誰學來的呢?戰國時期的孫臏和龐涓有一個共同的老師鬼谷子,所以他們能夠成為當世豪傑。其實諸葛亮也有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這位老師不僅教學水平屬於當世一流,就連廣告包裝都做到了盡善盡美的地步。

他有一個侄子叫做龐統,當然也是他的學生,所以諸葛亮和龐統,其實算是同門師兄弟關係。臥龍鳳雛的說法,應該也是龐德公給他想出來的。至於那一句,臥龍鳳雛得其一便能安天下,在當時看來,是最好的廣告詞。所以諸葛亮尚未離開隆中,名聲便傳到了劉備的耳中,這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正是得到了龐德公的幫助,這倆徒弟在創業過程中才會如此順暢。

第二,廣告詞騙的了劉備,卻騙不了孫權。

這句話對劉備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他到了荊州以後,寄居在劉表之下。這個時候他聽到了這句廣告詞,立刻開始了自己尋找臥龍的徵程。後來發現臥龍就是諸葛亮,這才三次拜訪諸葛亮的草堂,最終得到了諸葛亮。後來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堪稱劉備軍營中的蕭何,地位如何不言自明,可見廣告詞的作用有多大。

而龐統這邊可就不太幸運了,他認為孫權這邊是比較不錯的公司,所以就來這裡應聘了,可這句廣告詞顯然失去了它的作用,孫權面試龐統的時候,被他的長相嚇了一跳,也就沒有在意什麼鳳雛不鳳雛了。龐統在孫權這邊並不是很如意,所以在不久之後,便在諸葛亮的介紹下,來到了劉備軍營之中。

第三,劉備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所以讓諸葛亮守荊州,龐統打益州。

劉備機緣巧合加上自己的努力,終於奪取了荊州的部分地盤。他下一步的目標當然是要奪取益州。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那句廣告詞,臥龍鳳雛得其一就能安天下了,現在他得到倆,自然可以一統天下。所以劉備將臥龍諸葛亮留在了荊州,鎮守此地。而鳳雛龐統,則作為自己的軍師,跟他一起攻打益州。

這本身是比較不錯的安排,劉備對這次的徵程也是信心滿滿,可是半路上卻出了意外,龐統這位偉大的鳳雛同志,居然被人給射死了!這是什麼劇情安排?說好的得到一個就可以安天下的呢?劉備內心無比沉痛,他不得不將諸葛亮調入益州,幫他一起攻打益州。而龐統的死,直接成為了劉備不能一統江山的主要原因。

第四,都是龐德公的弟子,其實臥龍鳳雛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大家認為他倆都是龐德公的弟子,所以應該在軍政方面都是一流水平。其實這兩個人的側重點是完全不同的。我們沒有見識過龐統處理政務的能力,他唯一的表現是在做一個小縣令時候的政務能力,這不代表什麼。但是他入川以後,一直充當劉備的首席軍師,這是很明顯的。劉備入川以後的大小軍務都是他一手安排操控,所以龐統在軍事方面的成就,是當時的諸葛亮所比不了的。

而諸葛亮更加側重於行政管理方面,治理國家的政務能力,是龐統所比不上的。當然後來他又被強逼著進行北伐,也展現出了他的軍事能力。這兩個人的側重點不同,也就造就了後期劉備集團走向的不同。善於軍事的龐統走了,那劉備集團在軍事上的成就便受到了掣肘,別跟我提法正。但是蜀漢內部的政務是三國當中最出色的,這多虧了諸葛亮的努力。

第五,劉備在關鍵時刻,棄臥龍不用。

不用我說,大家也會猜到,劉備一生中最關鍵的時刻就是夷陵之戰。這一戰直接打出了三國鼎立的格局,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吃掉另外兩個國家的。顯然劉備也不能,他不顧眾人的反對,執意要出兵東吳。此刻的他對諸葛亮的成見是比較深的,作為一國丞相,在如此生死關頭,居然不發表任何意見。

其實諸葛亮這樣做就表明他是反對打東吳的,而劉備執意要這麼做,那就只能把臥龍諸葛亮給拋棄了,他自己帶兵前往東吳。這個時候的劉備失去了鳳雛龐統,又棄臥龍諸葛亮不用,自己憑藉多年的經驗帶兵攻打東吳,這是他最大的敗筆。倒不是說諸葛亮能夠幫他戰勝東吳,而是有諸葛亮在劉備不會那麼焦急,他會循序漸進,在關鍵的危險之處,能夠反應過來。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雖然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只是一句廣告詞,但是這不影響臥龍鳳雛擁有經天緯地之才,他們在劉備陣營都充當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鳳雛龐統主抓軍事,臥龍諸葛亮主抓政務,兩人配合起來相得益彰。可惜後來龐統殞命落鳳坡,臥龍被劉備棄之不用。直接導致了劉備集團從巔峰時期一落千丈,要不是諸葛亮關鍵時刻挺住,蜀漢當時就滅亡了。以上就是小編今天所分享的內容,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是否還有著其他不同的觀點呢?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關注多多支持一下小編的創作喲。

相關焦點

  • 劉備既得臥龍,又得鳳雛,為什麼沒有得天下
    三國之中,群雄輩出,硝煙紛爭。劉備是三國之中強主之一,既有精通天文術數的「臥龍」諸葛亮先生的忠心輔佐,又有大才「鳳雛」龐統甘效犬馬之勞,為什麼始終沒有中興漢室,天下一統呢?漢朝自劉邦斬蛇起義開始,經歷發展了幾百年的時間,到東漢末年董卓進京開始,皇室大權旁落,漢室氣衰,劉備是漢室皇裔的代表,雖然打著中興漢室的旗幟,但是回天之力乏術。不得天意,終究要順應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改朝換代,勢在必行。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何劉備二人皆得卻未得天下
    三國時期,世有臥龍鳳雛得二人,當世奇才。人說二人得一人能得天下,為何劉備二人具得卻寸土不增。或為世人誇大其詞。今人於孔明,鳳雛皆被演義所誤。三國演義對龐統術之甚少,只言其才與孔明伯仲之間。或為其過於早亡,出世並未施展多少報復。
  • 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劉備得其二為何不能興復漢室?
    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劉備得其二為何不能興復漢室?「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這句話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但凡有看過三國演義或者有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不會感到陌生吧。大致意思就是說臥龍和鳳雛能得到其中一人輔助,就可以成就大業得到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何劉備二者皆得卻只能三分天下?
    諸葛亮一出場就自帶主角光環,諸葛亮更是被譽為三國第一謀士。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但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還是勢力最小的一個。鳳雛龐統意外死亡不說,諸葛亮可是跟著劉備了一輩子。但為何沒有幫劉備一統天下呢?諸葛亮雖然有大智慧,並且他的很多事跡我們都知道,如;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等神跡,但這些都是杜撰出來的,諸葛亮的確很厲害,但還沒有到那種地步。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沒有得天下?
    書裡的人物眾多,特別是曹操、劉備、諸葛亮這種風雲人物,更是家喻戶曉。其中諸葛亮一直以來就被看做是足智多謀的忠臣義士,但其實《三國演義》中還有一人才智與諸葛亮差不多,那就是龐統。《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諺語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中的鳳雛便是龐統。作為那個亂世之中最頂尖的兩位謀士,龐統和諸葛亮也是統治者勢在必得的兩位軍師。
  • 向劉備推薦「臥龍鳳雛」的人姓司馬,與一統三國的司馬懿是啥關係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劉備能夠成為帝王,在於劉備用人用得好。武有關張趙等五虎上將,文有「臥龍鳳雛」,這些人都是當世英雄,本領超群。然而劉備這個人在早起就有了關羽和張飛兩員大將,不過那時候劉備根本沒混起來。基本上是屢戰屢敗,空有報國之心,卻無救國之才。
  • 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何不提司馬懿?
    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何不提司馬懿?雖然後來魏蜀吳成三國鼎立局面,但是劉備的起步其實是比曹操和孫權晚的,孫權和曹操名聲大噪的時候劉備還是只一個無名小輩,劉備在遇見司馬徽的時候曹操已經將北方統一了,而劉備還在躲避蔡瑁的追殺,在逃跑途中被司馬徽讓牧童引劉備去找他的,一番對話之後,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
  •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
    我們讀三國,都對這一句話非常感興趣,「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這在文中是荊州隱士司馬徽對劉備說的。劉備聽後像打了雞血一樣,恨不得立馬找到這兩人,然後一統天下。皇天不負有心人,劉備通過三顧茅廬請來了臥龍諸葛亮,又在赤壁之戰後得到了鳳雛龐統,按理說臥龍鳳雛都得了,下一步該一統天下。可不想,龐統死於落鳳坡,自己也在攻打東吳時死亡,獨剩臥龍獨木難支,六出祁山隕落五丈原,為後世留下無盡的遺憾。那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卻沒得天下呢?
  • 龐統諸葛亮得一人可得天下,龐統死後,劉備與臥龍為何沒一統三國
    在古代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說「鳳雛臥龍得一人可得天下。」鳳雛是龐統臥龍是諸葛亮,但是不論是按照三國演義來看還是按照三國志來看,劉備將這兩個人都得到了,也沒有得到天下,可能是智者多了引起了相反的反應,所以在鳳雛和臥龍同為劉備帳中謀士的時候,劉備沒有得到天下。但是後來鳳雛死了。
  • 三國中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得天下,為何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
    那麼為什麼劉備得到了伏龍鳳雛兩個人也沒有得到天下呢?是不是司馬徽先生在胡說呢,或者只是為了誇讚兩個人呢?所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並非虛談,很多事情真的非人力所能為,雖然臥龍鳳雛俱歸劉備,然劉備仍未能一統天下,既有劉備討伐江東不作不死的愚蠢
  • 臥龍鳳雛:得一人者可安天下,臥龍諸葛而鳳雛又是何人?
    司馬徽答: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這裡表明了伏龍,鳳雛均是不可多得的,有雄才大略的人才。 世人皆知臥龍,卻不知鳳雛,在劉備的麾下,有兩名左膀右臂,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龐統(龐士元),他就是鳳雛,通俗的說龐統主內,諸葛主外,龐統在軍營中為劉備出謀劃策,諸葛在外行軍打仗,而且劉備也是一個愛才之人,天下英才豪傑近一半被他收入麾下。
  • 同時擁有臥龍鳳雛,劉備為何沒有得天下?曹操挖走了一個重要人物
    單單把身份拎出來比較,那劉備其實比曹操和孫權的地位都要高得多。為何這麼說呢?其實只看名字,就知道他是劉氏一族的人,而劉氏就是漢朝皇室。據歷史考證,劉備是漢朝開國皇帝的後代,妥妥的皇室血脈。而曹操和孫權不過只能算是大臣之家,也就是劉氏一族的下人。再說創業史。說到這,就不免為劉備感到可惜了。
  • 臥龍鳳雛的其二不能得天下?明明是劉備自己毀了蜀國!
    《三國演義》原話是出現在第三十五回「選得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隱主」,水鏡先生對劉備說的原話「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而指明臥龍鳳雛到底是誰,則出現在第三十六回,徐庶走之前向劉備推薦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其實還有後半句,但卻被忽視了
    最終魏蜀吳三國鼎立,各自割據一方,三國都為壯大自己的實力,求賢若渴。放眼看三國時期的謀士,最厲害的,應該諸葛亮和龐統兩人,當時的三國,甚至流傳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 得一人可安天下」,這裡的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則是龐統。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句話的其實還有下半句,那後半句是什麼呢?意思又為何?
  • 「得臥龍與鳳雛,便可得天下」,為何劉備卻沒有得到天下?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厲害的人物,其中在三國時代更是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他們各個都身懷絕技,在群雄逐鹿的時代證明了自己,很多人也因此流芳百世,比如劉備、關羽、張飛、趙雲、曹操等人都被記錄了史冊,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都得到了,為何至死不得天下
    三國之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那就是臥龍和鳳雛,任何一位爭霸天下的諸侯只要得到他們兩個其中一個輔佐,就可以得到天下。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為何最後到死都沒有得到天下呢?後來也確實證明他眼光毒辣,但是他說得到一人便可以安天下這句話確實是有些誇大,這只是他個人的眼光,並不是上帝的預言。天下最終歸於誰手包含的因素太多了,遠遠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的。還有就是人家說的是得一人可以安天下,得兩個就一定不行。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三國最大的謊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臥龍是指諸葛亮,鳳雛是指龐統,當時水鏡先生對此人的評價極高,當然也不乏吹牛的成分,主要是這兩個人和自己關係很好,想推薦他們出山,於是劉備成了第一個被忽悠的人,當時的劉備落魄之際,被曹操追著吊打,自身都難保,恢復漢室只是保證自身安全的一個旗號而已,在走投無路之際,劉備做出了一個比較英明的決定,大力培養人才挖掘人才,這個決定可謂是十分明智的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到底有沒有道理
    四種求職方式裡,臥龍諸葛亮屬於第三種,鳳雛龐統屬於第四種(龐統為龐德公的侄子)。劉備去荊州求賢時,荊州有兩個專門出產大V的名士,排名第一的是龐德公、第二是司馬徽。這兩人在荊州的學識、聲望無人能及。司馬徽的水鏡先生、諸葛亮的臥龍、龐統的鳳雛,都是由龐德公所取。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是三國演義裡的司馬徽說得,並不是三國志裡的司馬徽說得。司馬徽原話是:「儒生俗士,豈識實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市面上的讀書人哪有真正懂國家大事的,如果有,也就臥龍和鳳雛了。有了這兩個大V生產機器的包裝,龐統和諸葛亮,不想出名都難。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都得到了,還是沒能一統三國
    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劉備是幸運的,他把臥龍鳳雛全部納於麾下,但是最終並沒有迎來安天下第一統江山。這是什麼原因呢?1、臥龍鳳雛擅長頂層設計無論是臥龍還是鳳雛,擅長的都是頂層設計,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對蜀漢的戰略規劃的很清楚。以今天的眼光看,確實是比較切合劉備軍事、經濟能力和實際。不過,頂層設計得再好,也要有人落實和執行,而這恰恰是臥龍鳳雛的短板。寫《三國志》的陳壽對此有清醒認識,他認為諸葛亮的才能更多的是整練軍隊,出謀劃策是短板。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得天下,為何劉備得到三人卻失敗了
    水鏡先生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得天下,但劉備獨佔其三卻仍被打敗,戰爭幾十年還是曹魏最後獲勝,但最終卻還是冢虎司馬家得力。那麼,為什麼劉備有三位大將仍然不能統一天下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按照戰爭的規律,劉備只有人和,沒有天時和地利,按照人民的說法,劉備是英雄而不是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