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人者得天下,鳳雛死後,得到臥龍相助的劉備為何沒有一統三國呢?要知道這件事的答案,其實我們需要知道臥龍鳳雛分別是誰。臥龍指的當然就是三國最著名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了,而鳳雛就是諸葛亮的同門好友龐統。下面小編陪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大家或許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第一,龐德公的天才包裝,讓諸葛亮和龐德名聲大噪。
提到諸葛亮,大家就會想到有才,那麼他的才能到底是跟誰學來的呢?戰國時期的孫臏和龐涓有一個共同的老師鬼谷子,所以他們能夠成為當世豪傑。其實諸葛亮也有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這位老師不僅教學水平屬於當世一流,就連廣告包裝都做到了盡善盡美的地步。
他有一個侄子叫做龐統,當然也是他的學生,所以諸葛亮和龐統,其實算是同門師兄弟關係。臥龍鳳雛的說法,應該也是龐德公給他想出來的。至於那一句,臥龍鳳雛得其一便能安天下,在當時看來,是最好的廣告詞。所以諸葛亮尚未離開隆中,名聲便傳到了劉備的耳中,這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正是得到了龐德公的幫助,這倆徒弟在創業過程中才會如此順暢。
第二,廣告詞騙的了劉備,卻騙不了孫權。
這句話對劉備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他到了荊州以後,寄居在劉表之下。這個時候他聽到了這句廣告詞,立刻開始了自己尋找臥龍的徵程。後來發現臥龍就是諸葛亮,這才三次拜訪諸葛亮的草堂,最終得到了諸葛亮。後來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堪稱劉備軍營中的蕭何,地位如何不言自明,可見廣告詞的作用有多大。
而龐統這邊可就不太幸運了,他認為孫權這邊是比較不錯的公司,所以就來這裡應聘了,可這句廣告詞顯然失去了它的作用,孫權面試龐統的時候,被他的長相嚇了一跳,也就沒有在意什麼鳳雛不鳳雛了。龐統在孫權這邊並不是很如意,所以在不久之後,便在諸葛亮的介紹下,來到了劉備軍營之中。
第三,劉備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所以讓諸葛亮守荊州,龐統打益州。
劉備機緣巧合加上自己的努力,終於奪取了荊州的部分地盤。他下一步的目標當然是要奪取益州。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那句廣告詞,臥龍鳳雛得其一就能安天下了,現在他得到倆,自然可以一統天下。所以劉備將臥龍諸葛亮留在了荊州,鎮守此地。而鳳雛龐統,則作為自己的軍師,跟他一起攻打益州。
這本身是比較不錯的安排,劉備對這次的徵程也是信心滿滿,可是半路上卻出了意外,龐統這位偉大的鳳雛同志,居然被人給射死了!這是什麼劇情安排?說好的得到一個就可以安天下的呢?劉備內心無比沉痛,他不得不將諸葛亮調入益州,幫他一起攻打益州。而龐統的死,直接成為了劉備不能一統江山的主要原因。
第四,都是龐德公的弟子,其實臥龍鳳雛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大家認為他倆都是龐德公的弟子,所以應該在軍政方面都是一流水平。其實這兩個人的側重點是完全不同的。我們沒有見識過龐統處理政務的能力,他唯一的表現是在做一個小縣令時候的政務能力,這不代表什麼。但是他入川以後,一直充當劉備的首席軍師,這是很明顯的。劉備入川以後的大小軍務都是他一手安排操控,所以龐統在軍事方面的成就,是當時的諸葛亮所比不了的。
而諸葛亮更加側重於行政管理方面,治理國家的政務能力,是龐統所比不上的。當然後來他又被強逼著進行北伐,也展現出了他的軍事能力。這兩個人的側重點不同,也就造就了後期劉備集團走向的不同。善於軍事的龐統走了,那劉備集團在軍事上的成就便受到了掣肘,別跟我提法正。但是蜀漢內部的政務是三國當中最出色的,這多虧了諸葛亮的努力。
第五,劉備在關鍵時刻,棄臥龍不用。
不用我說,大家也會猜到,劉備一生中最關鍵的時刻就是夷陵之戰。這一戰直接打出了三國鼎立的格局,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吃掉另外兩個國家的。顯然劉備也不能,他不顧眾人的反對,執意要出兵東吳。此刻的他對諸葛亮的成見是比較深的,作為一國丞相,在如此生死關頭,居然不發表任何意見。
其實諸葛亮這樣做就表明他是反對打東吳的,而劉備執意要這麼做,那就只能把臥龍諸葛亮給拋棄了,他自己帶兵前往東吳。這個時候的劉備失去了鳳雛龐統,又棄臥龍諸葛亮不用,自己憑藉多年的經驗帶兵攻打東吳,這是他最大的敗筆。倒不是說諸葛亮能夠幫他戰勝東吳,而是有諸葛亮在劉備不會那麼焦急,他會循序漸進,在關鍵的危險之處,能夠反應過來。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雖然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只是一句廣告詞,但是這不影響臥龍鳳雛擁有經天緯地之才,他們在劉備陣營都充當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鳳雛龐統主抓軍事,臥龍諸葛亮主抓政務,兩人配合起來相得益彰。可惜後來龐統殞命落鳳坡,臥龍被劉備棄之不用。直接導致了劉備集團從巔峰時期一落千丈,要不是諸葛亮關鍵時刻挺住,蜀漢當時就滅亡了。以上就是小編今天所分享的內容,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是否還有著其他不同的觀點呢?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關注多多支持一下小編的創作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