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花生地授權轉載,原標題《怎麼才能考進海澱六小強?看這一篇就懂了》,作者:安柏,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海澱六小強主要靠拼娃——娃的實力,背後其實是拼媽——媽媽雞娃的水平,不像西城區主要靠拼爹——學區房派位。
圖片來自「新世相X研究所」
那麼,我今天來說說,娃的實力到底是由什麼來衡量的?也就是說,進六小強,孩子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我在北大學習時,統計學學得很好,每次考試都接近滿分,這給我培養了一個重要思維:把小升初幼升小分析清楚,是需要量化的,這才是科學,不然就容易搞成玄學……
我先說說比例。
按每年小升初人數來看,能進入北京區重點中學的孩子,就已經進入了前5%的人群;能進入北京市重點的孩子,就已經進入前1%的人群。
六小強作為海澱區的市重點,能考進的可能連1%都不到。為什麼?
因為重點在一個「考」字上,按北京市規定,只要是本校或集團校教職工的子女(二代),一般來說是可以直接升學的。
而六小強裡包括清華附、北大附、人大附這樣的大學附屬中學,這造成教職工數目龐大,每屆二代直升的也不少。留給外面孩子的名額是很少的,這樣分子就很小,錄取率偏低。
至於教育部或北京市特批的項目,比如人大附早培、十一的綜合優異(海選),並不是鎖區的,面向全北京市招生。這樣,分母變大了,也造成錄取率的降低。
人大附中國慶活動,圖片來自「人大附中」公眾號
能進六小強,孩子在小學要達到什麼水平?
大致來說,如果是在海澱區的非重點小學讀書,孩子成績要進入全年級前1%;如果是重點小學,成績大約要在前5%。
花生的小學,在海澱區重點小學裡排名中間靠前,這幾年小升初考進六小強的,大約就是5%多一點。
說句實話,當年給花生準備小升初時,算出這個比例,我心裡是發毛的,在和花生爺爺奶奶吃飯時,忍不住吐了吐苦水。
花生奶奶卻自信滿滿地說:我們家花生這麼優秀,性格好、素質高,肯定沒問題的。
我苦笑了一下:是呀是呀,只不過優秀不優秀不是我們說了算,要考試說了算;性格好不好?這也考不出來呀……
你要光看這個比例,可能會比較絕望,但我當時為啥沒絕望呢?
花生雖然暫時做不到全校前5%,但10%還是可以衝一下的,那麼再努力一把,進入5%也是有希望的,畢竟事在人為。
此外,我也有備份方案,我們把六小強本校作為最高目標,把六小強的分校、民辦校、託管校等集團校作為 B計劃、甚至C計劃,這下選擇面就寬廣多了,入學概率也大大提升了。
關於立志向,《論語》裡說:
取乎其上, 得乎其中;取乎其中, 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用在小升初上就是:
你定了個六小強的目標,可能就只能上個六小強民辦校;
你定了六小強民辦校的目標,可能就只能上個海澱區重點;
如果你定了區重點的目標,你很可能被派位,聽命運安排大概率上個普校了……
十一學校裡著名的供校友舉辦婚禮的「宮殿」,來自網絡
所以,我們把目標定高一點,也是遵循了這個策略。還好,因為付出了比較大的努力,花生還是進入了六小強本校。
萬一不能進本校怎麼辦?各位媽媽也不用灰心喪氣。
從成績來看,一些六小強的民辦校中考成績,和六小強相比,並沒有很大差別。=
即使中考成績一般的六小強民辦校、分校或託管校(後面統稱集團校),經過我仔細研究,其實如果孩子在裡面做到拔尖(前1%-2%),在新初一開學前,還是有機會,通過集團校考試等方式入選六小強本校就讀。
再退一步來說,即使初中不能進六小強,在升高中時,六小強錄取政策還是會向集團校內部傾斜。也就是說,比起裸考,從集團校去考六小強高中,是一種更簡單的模式。
成為六小強集團校的「雞頭」,這是一條成功概率更大的升學之路。
人大附中的集團校「大家族」和其他合作單位,圖片來自「人大附中」公眾號
那麼有人會問了,北京不是還有校額到校嗎?那隨便進個普校做雞頭不是更容易嗎?不是聽說考500零一點的都有進人大附中的嗎?
註:校額到校,就是為了教育公平,重點高中分配給普通中學的固定名額,只要達到一定的分數線,比如中考改革前都是500分,只要在普通中學內部排名次,就可以進入重點高中。
我就問一個問題,中考500零幾的學生進入人大附高中,這麼容易就能跟上考558分+(2019年人大附中考錄取線)的嗎?中考是有校額到校,但到了高考還有嗎?最後不還得真刀真槍拼實力上大學!
花生上的六小強本校,是沒有校額到校的,看起來有點虧,但是他寧願選擇背水一戰,也不願意走捷徑。
窄門看起來一開始不好進,但是最終好走的還是窄門,因為它對孩子的未來更有幫助。
清華附中秋天景色,圖片來自「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公眾號
接下來我再說說考試。
不管是人大附早培,十一海選,北大附和清華附的點招,都是需要考試的,而且招生面向全海澱區,甚至是全市。
就連公辦寄宿這條路,即使報名時需要投簡歷,在簡歷初篩後(關於什麼是好簡歷,我以後會寫),也是要考試的。
能不能繞過考試呢?也有!
1.六小強中唯一的派位校,是十一學校的三三制派位,為了就近入學,定點了學校周邊的一些學區。
2.登記入學,也就是小派位,面向全海澱區,每個學校只有大約40個名額。中籤概率比中體彩一等獎高一點,比北京搖車牌號低一點。
3.擁有極牛的簡歷或證書,比如連續三年三好或者市三好(感覺101中學比較喜歡三好生),奧數杯賽一等獎(奧數選拔現在還有,只不過更隱蔽了)……
北京101中學大門,圖片來自「北京一零一中」 公眾號
如果不能走上面3條路的,還是要面對考試。
還有人問,教育改革,以後六小強會不會取消考試,全部派位?
這個可能性不大。別說特批的培優項目不會取消,讓我們思考下,派位的初衷是什麼?
是為了公平,是為了就近入學。
那麼六小強派位就公平了嗎?住清華邊上就能選清華附和101?住黃莊邊上就能選人大附和北大附?那海澱這麼大,其他地方怎麼辦?
就去年的小升初來看,想進六小強,主流還是考試。連保留項目人大附中「三高班」(足球班)和清華美術班等,也要考文化課。
第一道關是筆試,語數英都要考:
語文:要求文學素養和常識,含四大名著、大量古文古詩詞。現在回頭看,如果孩子能把初中要求的古詩詞、古文和文常都掌握,感覺就差不離。作文不能落俗套,要寫出新意和格局;
英語: 閱讀理解包括一些科技文,比託福和雅思容易,相當於PET或國內中考水平;
數學:分數佔比最大,也讓家長最頭疼,繞不開奧數。
北大附中校園,圖片來自「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公眾號
筆試完還有面試。六小強不僅想要學習好的孩子,也想用面試選取那些陽光自信、綜合素質更高的孩子。
這會兒,花生奶奶說的素質高、性格好,花生也終於用上了。
考六小強或同水平優質中學,就像考國外名校一樣,學習成績好是門檻,然後再看你素質教育怎麼樣。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想進入六小強,有以下5條途徑:
第一:看看你孩子學習成績是否處於小學前1%(普通校)或前5%(重點校)。
第二:如果覺得達不到,就早點開始培養努力去達到,同時按照六小強考試水平備考。
第三:如果一二條實在做不到,比如說孩子學習成績不均衡,那就需要一門特別厲害的學科或特長,比如奧數杯賽一等獎、足球特長(人大附「三高」班),美術特長(清華美術班),英語嘛至少也要FCE證書……
第四:如果一二三條都做不到,就退而求其次,進六小強民辦、分校等集團校,到中考時再以降低難度的玩法進入六小強高中。
第五:如果一二三四條都做不到,各位家長只好靠自己努力了,當上六小強或清華北大人的老師,讓孩子變成二代。
畢竟,拼娃拼不過別人,就只好拼爹拼媽了……
首師大附校園,圖片來自「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公眾號
為什麼小升初很重要?教育不僅是結果,更是過程。
在孩子十幾歲的黃金時代,給他更好的教育資源,給他更好的師資和更有上進心的同學,是他一生重要的財富,也是激勵他前進的動力。
北大碩士,世界500強經理,雞娃10年上岸六小強,階段性成功的海澱老母親,從過來人角度帶你科學雞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