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4000字,預計閱讀時間為9分鐘
大家好,這期的文保聯播又跟您見面了。(文保聯播 | 北海萬佛樓區域對外開放,寧郡王府進行修繕工程)一轉眼,我們「文保聯播」這個小版塊跟您見面也有小半年的時間了。回顧過去的這些留言,我們特別感謝一路支持我們的各位讀者朋友。相信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這個版塊能越來越好。我們希望這個版塊,能夠成為大伙兒共同討論文保話題的平臺。文保院落該如何保護?北京的歷史文化要如何傳承?您有任何想法都可以留言參與討論。
宋慶齡同志故居重張 兩大展覽開幕
經過一年的修繕,近期,宋慶齡同志故居重新開放,同時推出兩大展覽「永遠和黨在一起——宋慶齡與中共開國領袖展」和「三毛的樂園——宋慶齡與張樂平漫畫紀念展」。展覽由宋慶齡與中共開國領袖展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國家文物局共同主辦。
宋慶齡隨毛澤東訪蘇的留影(圖片來源:文博中國)
宋慶齡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優秀黨員,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黨的領袖推心置腹、肝膽相照,結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情誼,留下許多感人肺腑的傳世佳話。
展覽旨在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並肩奮鬥的光榮歷史,緬懷宋慶齡與中共開國領袖的豐功偉績和革命情誼。
宋慶齡故居裡的榕樹(圖片來源:文博中國)
在展覽開幕式上還展出了周恩來和鄧穎超贈宋慶齡的石榴樹、陳毅贈的榕樹盆景、彭真贈的蓬萊松和廖承志贈的鐵樹,它們至今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12月31日。
紫竹院筠石苑景區開放
閉關修繕一年的筠石苑景區
終於在近期與我們見面啦~
喜歡江南園林風格的人們可前往體驗
筠石苑景區位於紫竹院公園北部、長河北岸,佔地面積7.1公頃,包括清涼罨秀、友賢山館、江南竹韻、斑竹麓、竹深荷靜、松筠澗、翠池、綠雲軒、筠峽等多處景點。
據紫竹院公園工作人員介紹,上世紀70年代,筠石苑是紫竹院公園堆放花圃和材料的場地,為了打造公園北部景觀,逐步設計實施了筠石苑景區,1992年10月1日對遊客全面開放。多年來,筠石苑出現竹林老齡化、基礎設施陳舊等問題,去年10月25日,公園正式啟動對筠石苑的修繕。
改造修繕後的筠石苑景區不僅是一個以竹子和山石為主的江南園林風格山水園,還打造了外環道路系統和內環遊覽系統,滿足遊客健步和觀賞的多種需求。公園還沿外環道路,增設了多處休息空間,滿足遊客休閒放鬆的需求。
圓明園舉辦文創大集
圓明園文創大集在銀杏大道開市啦
即日起至10月31日
遊客可在文創大集上欣賞及選購文創產品
還可以參加塗鴉等各類趣味活動
近距離感觸和體驗傳統文化
此次圓明園文創大集以售賣+活動形式為主,共有18個售賣點位,貨架櫥窗上擺滿了各種商品,門類齊全。餐具瓷器、絲綢製品、紀念品、各種用具、首飾等富有圓明園特色的文創產品,琳琅滿目、獨具匠心,充滿傳統文化韻味。
近年來,圓明園在做好文物保護、遺址考古等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文創工作。通過兩年多不斷的探索、搜集、整理,設計研發了20多個文創系列,約800餘件文創產品,目前在售的有闔合八寶系列(絲巾、餐具、書籤)、碧瀾橋之約系列(絲巾)、仙萼長春系列(團扇、蠟筆、帆布包、筆記本)、皇家系列(小格格鏡子、書籤、數據線、龍紋捲尺、杯墊)等,深受遊客喜愛。
圓明園逐步將富有御園特色的歷史文化元素具體化,衍生出文創產品,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圓明園風採,傳播歷史文化,讓遊客把「圓明園」帶回家。
國子監國學文化節開幕
近日,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敬一亭召開。本屆國學文化節由北京市文物局、東城區人民政府主辦,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中共東城區委宣傳部、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安定門街道辦事處承辦,將於10月12日至10月18日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辦,歷時7天,共舉辦國學展覽、國學講座、國學體驗、國學傳播四大類39場國學文化活動。
該活動作為東城區品牌文化活動,自2010年起已成功舉辦六屆。活動旨在展現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文化強區」戰略,不斷提升「文化東城」的品牌影響力。
本屆國學文化節延續往屆「國學聖地、德化天下」主題,圍繞「了解國學、學習國學、體驗國學、弘揚國學」的核心理念,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兼具豐富性、知識性、權威性、創新性、廣泛性、體驗性、參與性與傳播性的國學文化盛宴。
兩地孔廟 時空相連
本屆國學文化節開幕式將於10月12日上午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辦。活動將首次採用連線直播的方式,實現北京孔廟國子監國風雅韻的國學表演,與孔子故裡山東曲阜孔廟莊嚴隆重的祭孔大典的實時互動。兩地孔廟跨越地域與時空的聯動,讓兩地群眾在盛大、熱烈的氣氛中,感知、體會國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名家薈萃 精彩紛呈
本屆國學文化節發動社會各界國學力量積極參與,與國際儒學聯合會、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北京市明德書院等專業機構深度合作。邀請張立文、楊朝明、王殿卿、於建福等儒學專家,圍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論壇形式與聽眾進行思想碰撞和智慧分享。同時,舉辦北京古琴文化展及講座、書法家趙普先生的《趙普隸書論語》首發式暨書畫作品展、2019年北京祭孔大典等系列國學文化活動,增強活動權威性與專業性,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國學盛宴。
糧食博物館即將開門迎客
明清時期,每年大批船隻從各地向京城運送物資漕糧,通州的京杭大運河畔漕運一派繁忙。如今這一景象在博物館裡得以「重現」。10月8日,首都糧食博物館正式開館亮相。館內一處微縮場景,再現了昔日通州大運河畔場面宏大、氣氛熱烈的「開漕節」活動。
在博物館裡,大家不僅可以看到扇車、谷礱、石磨、踏碓等古代糧食加工工具,也能夠徜徉在北京的明清小巷,感受老北京糧店、酒館的獨特魅力,了解一代代北京糧食人為保障首都糧食供應,維護首都糧食安全不懈努力的奮鬥歷程。
據博物館負責人介紹,首都糧食博物館全面挖掘、整理北京糧食歷史與文化,按照「追本溯源,糧食尋根」、「千古運河,帝都漕運」、「首都糧倉,民生保障」等幾大主要篇章,通過實物展示、場景復原、聲光電多媒體等形式,從糧食的起源、種植、儲藏、運輸、加工、供應、利用多角度全方位尋找、展示北京糧食記憶,描述了從落後到先進,傳統到現代,計劃到市場,現在到未來的北京糧食變遷。
首都糧食博物館位於東城區永定門外三元街17號,建築面積一千餘平米。博物館所在的大磨坊文創園原來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北京大磨坊麵粉公司。此前,大磨坊麵粉廠的加工產能外遷六環外,老廠區被改造為大磨坊文化產業園。
據《北京志》商業卷記載,大磨坊麵粉廠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民機制麵粉廠,而後又歷經「唯一」麵粉廠、永定門糧食加工廠、北京市麵粉二廠等不同階段。1982年,當時北京市糧食工業公司從日本引進了首條油炸方便麵生產線,就落戶於此。這條生產線的產品「天壇牌」方便麵,成為很多北京人記憶中的美味。1992年,由北京市糧食工業公司同法國食品企業合資成立北京大磨坊麵粉有限公司,引進瑞士現代化小麥麵粉生產線,日加工能力達200噸。
小貼士
打卡攻略
博物館未來將免費對公眾開放;
將於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正式開門迎客。
京杭大運河(通州段)遊船通航
近期
京杭大運河(通州城市段)
舉行旅遊通航儀式
通航河道全長11.4公裡
途經通州奧體公園、運河文化廣場、
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商務區
可飽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旖旎風光
運河兩岸風光旖旎(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通航儀式上,一場場精湛的表演連續將現場觀眾帶入古代運河漕運繁盛的歷史記憶裡。一節《通州賦》頌出了通州的千年歷史和風土民情;
一曲《船工號子》非遺表演唱出了當年運河兩岸,船隻絡繹不絕,船工號子此起彼伏的熱鬧景象;
一首《讓運河飛起來》帶大家窺見了千百年濃縮於一條運河的時代之變。文化內涵豐富的現場表演感染力十足,一幅幅豐富多彩的通州運河文化繽紛畫卷在北運河畔徐徐展開。
《船工號子》非遺表演(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大運河(通州城市段)旅遊通航正式啟動後,停靠在運河碼頭的遊船齊聲鳴笛。首批遊客登上遊船,體驗運河水上風光。
遊客登上遊船(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工作人員介紹,現階段開通的航線有兩條。
航線一:從二號碼頭始發,途經漕運碼頭、柳蔭碼頭,而後返回二號碼頭。
航線二:從二號碼頭始發,途經七孔橋、鳥島、漕運碼頭,後返回二號碼頭。沿途可以飽覽通州運河風景,聆聽通州人文歷史故事,臨風面水、鳥語花香,可盡享航線上愜意休閒的歡樂時光。
遊船班次及票價(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運河夜航也將在同期啟動。為方便遊客欣賞夜景,體驗運河的夜文化,夜航航線與白天航線略有不同。按照計劃,夜航開船時間為晚上7點和8點半,遊船班次將視實際售票情況調整。
南中軸御路全線貫通
站在永定門城樓上北眺,一條筆直的「步行走廊」通達正陽門箭樓。路兩側,國槐、銀杏鬱鬱蔥蔥。隨著南中軸御路全線貫通,北京中軸線申遺再添新籌。
市文物局介紹,這是今年本市重點打造的文化遺產探訪線路之一,未來還計劃通過考古、景觀設計等多種方式,提升行走的便捷程度,真正實現全程步行無「斷點」,方便更多人在漫步間,感受北京城獨特的壯美風貌。
作為今年北京市南中軸路大修工程的亮點——在珠市口至天橋路段復建的一條石板「皇家御道」已開通,供市民通行使用。(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嚴格意義講,南中軸御路新修段稱不上是文物修繕工程,因為工程是在原有市政道路基礎上直接完成鋪設,並未進行下挖考古。然而,這處景觀修建工程卻處處參照「文物」標準。舉個例子,工程實施前,專業機構研究、查證了多種歷史資料,對御路的相關形制、材質等進行了專項分析研究。最終敲定,御道規制參照正陽門城樓下現存御道遺址和《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中20世紀40年代實測數據進行。
御道上的石材用料、鋪設方式和道路尺度都按老規矩來。北京史研究會會長李建平說,南中軸的打通對於整條中軸線的保護和文化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直言,打通這條路,不僅是要提升中軸線南段整體的景觀風貌和遊覽環境,也是希望更多人走上中軸線,了解這條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
更多關於御路的升級計劃已經排上日程。市文物局透露,3公裡御道及兩側的綠化景觀將做統一的提升設計,合理規劃步行路線,以期可以實現中軸線南段3公裡御道貫通,讓人們可以更便捷、更安全、更愜意地漫步中軸,為北京中軸線申遺助力。這條御路兩側,中軸線上的一處處節點明珠也在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