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京舉行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京舉行

  日前,老舍119周年誕辰紀念日前夕,由中國出版集團主辦,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老舍研究會、老舍紀念館協辦的「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中國出版集團舉行。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與數字出版部主任、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賴雪梅,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謝昭新,老舍紀念館、老舍研究會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活動。活動還特別邀請到國內著名演員及演播名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李濱以及參與老舍系列作品錄製的唐燁、曲敬國、詹澤等。

  《茶館》創作於1956年,1957年7月初載於巴金任編輯的《收穫》雜誌創刊號,是老舍最重要的話劇代表作之一。自1958年搬上話劇舞臺以來,一直是最受歡迎的劇目。曹禺曽評價《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瑰寶」。值《茶館》初載及上演60周年之際,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有聲事業部在2017年特邀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唐燁以及國內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曲敬國、郭政建、嚴燕生等進行了《茶館》有聲版錄製,以此紀念。

  「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京舉行圖片

  潘凱雄在致辭中表示,老舍先生是中國現當代最偉大的作家、語言藝術家。中國出版集團作為中國出版的國家隊,擔負著傳承經典,讓經典在新時代發聲的使命。此次《茶館》有聲版的錄製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對文化經典的再次傳承,也是數字出版在融合發展中的重要舉措。

  著名表演藝術家李濱,及曾參演《茶館》的唐燁、曲敬國、辛月等接受了專訪。他們介紹了話劇表演與有聲作品錄製的區別和特點,並現場演繹了《茶館》裡的人物對話,原汁原味還原《茶館》中的京腔京韻,贏得陣陣掌聲。

  活動現場同時召開了紀念老舍論壇,圍繞「人民的藝術家老舍」「老舍與北京」等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與會嘉賓現場評析老舍文學作品及《茶館》有聲作品,暢談其文化內涵及語言魅力。嘉賓認為,老舍先生的文字頗具可聽性和音樂性,適合有聲傳播,有聲版《茶館》開拓了全新領域,使大眾以聽覺方式重新認識老舍的作品。希望今後有更多優秀有聲作品出現,傳承文學經典,讓消失的文化活起來。

  「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京舉行合影

(責任編輯:李冬陽)

相關焦點

  • 聽名篇向老舍致敬 《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京舉行
    本報訊 「《茶館》有聲版的出版,是網際網路時代對文學經典的再次傳播,也是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發展的嘗試。」2月2日,在老舍119周年誕辰紀念日前夕,「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中國出版集團舉行,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表示,老舍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師之一,中國出版集團作為中國出版的國家隊,擔負著傳承經典,讓經典在新時代發聲的使命。與會嘉賓圍繞「人民的藝術家老舍」「老舍與北京」等話題進行了探討,評析了老舍的文學作品的藝術成就以及《茶館》有聲作品的語言魅力。
  • 聽名篇向老舍致敬
    本報訊 「《茶館》有聲版的出版,是網際網路時代對文學經典的再次傳播,也是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發展的嘗試。」2月2日,在老舍119周年誕辰紀念日前夕,「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中國出版集團舉行,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表示,老舍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大師之一,中國出版集團作為中國出版的國家隊,擔負著傳承經典,讓經典在新時代發聲的使命。與會嘉賓圍繞「人民的藝術家老舍」「老舍與北京」等話題進行了探討,評析了老舍的文學作品的藝術成就以及《茶館》有聲作品的語言魅力。
  • 紀念老舍119周年誕辰 《茶館》推出有聲版
    、中國老舍研究會、老舍紀念館協辦的「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京舉行。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與數字出版部主任、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賴雪梅,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謝昭新,老舍紀念館、老舍研究會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活動。活動還特別邀請到國內著名演員及演播名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李濱以及參與老舍系列作品錄製的唐燁、曲敬國、詹澤等。
  • 老舍《茶館》有了完整有聲版
    原標題:老舍《茶館》有了完整有聲版   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2月3日是老舍119周年誕辰紀念日,由中國出版集團主辦、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昨天在中國出版集團舉行。京腔京韻的表演,將聽眾帶進經典《茶館》現場。
  • 辛月受邀出席《茶館》賞析會 現場演繹小丁寶獲贊無數
    (青年演員辛月)近日,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隆重召開,會上不僅有專家學者對於老舍先生的作品進行討論和溝通,也有眾多藝術家和演員們傾情獻聲。其中著名表演藝術家李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唐燁,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曲敬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青年演員辛月親臨現場,與大家交流討論,氣氛十分溫馨且活躍,讓人們對《茶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李濱老師說道,「誰的主意。」這句是茶館裡很經典的一句話,既體現了老舍先生深厚的思想,也含蓄的抨擊社會警醒世人。
  • 北京人藝演員錄製《茶館》有聲書
    原標題:北京人藝演員錄製《茶館》有聲書   2月3日是老舍誕辰119周年紀念日,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推出了老舍經典作品《茶館》有聲讀物,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茶館》為演播原本,特邀北京人藝演員錄製。
  • 四川話《茶館》如何保留老舍的味道?
    12月3日晚,李六乙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說,他就把《茶館》當成一部經典作品來排,既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也沒有注入多麼大的野心。    1 老舍的幽默會變味嗎?  四川方言的幽默感和老舍語言的幽默是契合的  川版《茶館》在創排之初,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老舍的「京味兒」幽默變成四川話後會變味嗎?
  • 資料:《茶館》原著作者老舍簡介
    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發表了大量影響後人的文學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餘萬字的作品.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誌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
  • 為中國茶館經營培養輸送人才 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隆重...
    來源:華夏時報12月15日,為進一步弘揚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北京市大碗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北京天奉久文化有限公司聯袂打造的「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在京啟動。百位嘉賓蒞臨,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啟動12月15日下午,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在北京老舍茶館前門店藝苑廳隆重舉行。
  • 《茶館》這部經典之作,老舍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話劇《茶館》是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該劇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芸芸眾生,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是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的經典作品。
  • 陳寶國領銜老舍《茶館》電視劇版 將登電視螢屏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 老舍三幕話劇《茶館》歷時三年被改編成39集電視劇今天與媒體見面,宣布由陳寶國(在線看影視作品)領銜主演的該劇將於16日登陸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  話劇《茶館》通過茶館這一三教九流聚集之地,選取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抗戰勝利三個時間點,用小人物的命運變遷反映舊社會必然滅亡的歷程。該劇由老舍在1956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排,現已成為該院保留劇目。1982年導演謝添曾把它改編成電影,被改編成電視劇還是首次。
  • 老舍《茶館》人物分析篇
    「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式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作者老舍先生通過對舊北京城中一個老茶館--裕泰茶館的繁盛衰敗的描述。生動形象的刻畫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正直愛國的常四爺常四爺是茶館的老主顧,為人正直,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茶館第一幕中,他諷刺在兵營當差的二得子「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衝鋒打仗」。對當兵不為國效力,卻欺壓平民百姓的做法十分不齒。
  • 讀讀這些曾被搬上舞臺的老舍作品
    明天是周末了,我們沿著「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的人生脈絡,推薦幾本他的經典作品。以下推薦的作品都曾被改編成話劇,在舞臺與觀眾見面。周末在家,一起品味書香,享受閱讀時光吧。當這部作品被介紹到西方時,這種題材及風格便深受西方讀者的喜愛。有消息說,在1988年,諾貝爾獎已經決定將獎頒給老舍,只是由於他已辭世而作罷。
  • 一名景德鎮陶瓷藝人與老舍茶館的蓋碗情緣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北京,前門,老舍茶館,熊洪祥先生。邁進北京老舍茶館的大門,繼續往裡走,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個「大蓋碗」。「大蓋碗」的製作人就是景德鎮陶瓷世家熊洪祥。2020年12月15日,老舍茶館迎來了32歲生日,並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同時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啟動。
  • 對於論老舍《茶館》的藝術特色
    《茶館》作為轟動一時的話劇,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茶館》自問世以來,在藝術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稱建國以來戲劇的巔峰之作,而《茶館》也因其獨特的藝術創作特色在戲劇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文旨在從《茶館》的主題、人物、語言三個方面切入,對照《茶館》這一文本,分析《茶館》之所以成為中國話劇史經典的緣由以及老舍先生獨特的藝術創作手法,深入剖析「埋葬三個時代」的主題,並從多個方面解讀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  在中國話劇發展史上,《茶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 第三屆老舍戲劇節:高曉松、濮存昕、斯琴高娃朗讀老舍
    本場活動也是正在舉行的第三屆老舍戲劇節「戲劇茶館兒」系列文化活動之一。除了作為開場朗誦嘉賓之外,有著編劇、策劃人、影評人等身份的史航還擔任了朗讀會的主持人。此外,由老舍先生長女舒濟先生精心策劃,關紀新解讀,鄭榕、藍天野、李濱、雷恪生、斯琴高娃、濮存昕等朗讀的有聲書《愛聽老舍:名家朗讀珍藏版》已於近期面市,其中還收錄了老舍二十多歲時朗讀課本的珍貴原音。
  • 孫潔:充滿「無恥的笑聲」 老舍的《茶館》是喜劇還是悲劇
    【觀察者網按:今年是老舍先生逝世50周年,明年起,老舍的作品將進入「公版」,11月底,又傳來老舍先生遺失70年的名作《四世同堂》的英文原始譯稿現世的消息,引起文化界震動,《四世同堂》未達全本一直是文學界的遺憾。明年,或許將迎來老舍的出版熱。
  •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過疑惑,現在北京那個挺有名的「老舍茶館」到底是官方認證的還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後人開的?其實,那個茶館還確實經過了老舍夫人胡潔青的認同,甚至連牌匾都是胡潔青給題寫的,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經和「茶館」分不開了。
  • 11部中外戲劇作品致敬老舍先生
    屆時,11部中外經典及新創劇目將輪番上演,更有戲劇論壇、劇本朗讀會、主題展覽等多場戲劇線下活動全面鋪展,用中外經典新銳劇作向觀眾傳遞文學藝術之美,用豐富多元的主題活動營造全新觀演關係。經典、新作彰顯戲劇文學底蘊老舍先生的作品更多地是對社會底層人物的描寫,將喜怒哀樂、微妙心態描繪得有聲有色,老舍戲劇節也希望通過經典的劇作關照當下現實、關注中國民生、貼近民眾情感,形成大眾共鳴。
  • 老舍作品裡的北京方言
    老舍,我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他善於運用準確、生動的北京方言描寫普用人的生活,語言風趣幽默,通俗易懂,作品深受人民喜愛,人們因此稱他為「人民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