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生:「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020-12-09 中國臺灣網

  華廣網15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的文章指出:「九二共識」的生命力在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體現了海峽兩岸求同存異的理性務實的精神,它的核心意義在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一點應當為更多的臺灣民眾理解和接受。

  全文摘編如下:

  1992年兩岸兩會在香港會談中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務實理性地追求最大共識、處理政治分歧的經典性的代表作,它反映了海峽兩岸求同存異的共同意願,一方面,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另一方面,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即兩岸的「國號」衝突問題,採取了擱置爭議的方式。

  一、「九二共識」的生命力在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基礎,是大陸對臺政策的基石。沒有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成了「國與國的關係」、「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關係。這些分裂國家領土主權的兩岸政治定位不僅對於中國毫無意義,而且有害無益。這些分裂國家的主張惡化兩岸關係,危害兩岸人民的感情,中國政府或中國人民都不可能接受。因此,兩岸兩會談判及其協議、兩岸政治談判及其和平協議、兩岸交流交往及其建立互信,都必須立基在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之上。

  「九二共識」體現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就是堅持海峽兩岸在領土主權上的同一性,海峽兩岸雖然還沒有統一,但是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胡錦濤主席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的座談會上指出:「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

  「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得到了臺灣當局的確認。2008年9月3日,馬英九在接受墨西哥《太陽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在1992年與大陸所達成的一個共識,稱為『九二共識』,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原則都可以接受,但對於『一個中國』的含意,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正是由於海峽兩岸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核心問題上確認了「九二共識」,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才得以迅速改善,走上了和平發展、合作雙贏的正確道路。

  二、「九二共識」體現了海峽兩岸求同存異的理性務實的精神

  「九二共識」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海峽兩岸求同存異的精神。「九二共識」首先尋求了海峽兩岸均能接受的共識,而這樣的共識不僅表現在1992年兩岸香港會談臺灣方面所提出的表述方案中,而且也表現在1992年前後臺灣當局所公開發表的正式文件中。1991年臺灣當局「修憲」維持了「一個中國」的兩岸關係定位。1992年2月臺灣當局通過的《國統綱領》表明:「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乃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1992年7月臺灣當局通過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確立了「一國兩區」的兩岸關係法理架構。1992年8月1日臺灣當局就「一個中國」涵義做出的結論也表明「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臺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可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非大陸強加於臺灣的,而確實是雙方共同意志的體現。

  當然,「九二共識」也體認到了兩岸現階段所無法解決的政治分歧,即兩岸存在著兩個「國號」的分歧。由於「國號、國旗、國徽、憲法」等均帶有國家的象徵意義,在雙方尚未結束敵對狀態,雙方尚未開啟政治談判,雙方未能就「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達成共識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造成實際上「國與國關係」、「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分裂事實,雙方同意暫時採取擱置爭議的方式來解決。不過,這種擱置爭議的方式似乎並未為臺灣社會所廣泛接受,李登輝此後不斷在國際上挑起爭議,直至拋出「兩國論」試圖推翻「九二共識」;陳水扁則直接否定「九二共識」,鼓吹「臺灣中國,一邊一國」,使得兩岸關係瀕臨危險的邊緣。

  三、「九二共識」的核心意義——「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應當為更多的臺灣民眾理解和接受

  近年來,兩岸關係的改善得到了廣大臺灣民眾的支持與肯定,加強了臺灣民眾對於「九二共識」的認同。許多臺灣民眾把「九二共識」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掛鈎,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掛鈎。因此,堅持「九二共識」成為馬英九在2012年勝選連任的重要因素。

  然而,對於多數臺灣民眾來說,兩岸政治定位問題既敏感又複雜,多數人搞不清楚兩岸政治定位中的具體概念的內涵,他們往往依賴於臺灣媒體和臺灣輿論的第一反應來作出支持或反對的判斷。2011年8月底,臺灣TVBS的民調顯示,78%的臺灣民眾表示不知道「九二共識」的內容,只有22%表示知道;當提示「九二共識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之後,有37%表示認同,30%表示不認同,32%表示不知道。

  這說明,「九二共識」的概念雖然已經為臺灣社會所普遍周知,但是對於「九二共識」的具體內容,多數臺灣民眾無法準確認知。尤其是臺灣的政治象徵和政治體系長期表現出「獨立國家」的形態,使得從小生於斯長於斯、受教於斯的臺灣民眾容易形成「一邊一國」的政治認同。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對於「九二共識」的具體內容的宣傳,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作為「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的意義,使更多的臺灣民眾理解、支持和接受「九二共識」的核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張文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副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相關焦點

  • 「九二共識」歷史真相為何?臺灣當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文丨君君 審丨南絮民進黨當局一直都在堅持著「臺獨」的主張,不僅不願意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甚至還單方面的破壞兩岸之間的關係,不斷地在抹黑「九二共識」,聲稱「九二共識」不適合現在,或者是要賦予「九二共識」新的概念
  • 張文生:兩岸政治基礎還需更加牢固
    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呢?
  • 新黨要分手 吳敦義:「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原則
    國民黨準主席吳敦義昨日響應說,不希望「分手」,他並強調,1992年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論述,是建立在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據報導,吳敦義是在昨日下午出臺灣新世代青年智庫舉辦臺灣青年圓桌會議,會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做上述表示。    吳敦義表示,臺灣基本的狀況大家都很清楚,兩岸從1992年就有「九二共識」的雙方換文的歷史事實。
  • 兩岸統一才是必然趨勢,必須堅持「九二共識」
    近段時間,由於民進黨拒絕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在臺灣島內被稱為「過時了」。有親自經歷過「九二共識」成長及發展的人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緩解當前緊張局勢、打破兩岸僵局的解方。
  • 評蔡英文「九二共識」相關說法 國臺辦:關鍵要認同其核心意涵
    評蔡英文「九二共識」相關說法 國臺辦:關鍵要認同其核心意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30 13:4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查文曄 陶冶)國務院臺辦30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在應詢評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關於「九二共識」的相關說法時表示,當前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是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
  • 「九二共識」答問③|為什麼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
    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民進黨當局2016年重新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根本性質,拋出一系列否定「九二共識」的謬論。為幫助兩岸民眾正確認識「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及重要意義,特予澄清和駁正。
  • 曹駿:「九二共識」不是「一中各表」
    9月,「兩會」秘書長在廈門會面,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表述問題非正式交換意見,海協會表示,「臺灣方面關於一個中國原則的結論,說明雙方事務性商談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已有共識。但我們不同意臺灣有關方面對一個中國內涵的解釋,也不可能與海基會討論關於一個中國的內涵」,建議海基會認真考慮直接引用「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表述。
  • 國民黨兩岸新論述核心還是擱置了「九二共識」 丨直說快評
    國民黨一向認為「九二共識」是歷史事實——既是歷史事實,又如何檢討,更不能像民進黨一樣否定其存在。是的,非常可惜國民黨沒有認識到,兩岸的問題是如何深化「九二共識」,而不是擱置「九二共識」。 打一個比方就是,因為彼此認為是一家人,所以才有之後的分享與包容。如果連是一家人的基礎都不承認或不堅持,再論其他,就是顛倒主次了。
  • 看到江啟臣又向「九二共識」靠攏,民進黨的「臺獨」慌神了
    近日,江啟臣接受採訪時,肯定「九二共識」的角色和貢獻,並且指出「九二共識」引發爭論的重點所在,隨後給出解決方案。「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與互動時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堅持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友好協商,才能建立一個和諧、平穩的兩岸關係。
  • 鄭建邦:希望中國國民黨繼續堅持九二共識
    「希望中國國民黨在江啟臣主席的帶領下,珍惜和維護既有共同政治基礎,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發揮兩岸溝通橋梁紐帶作用,為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和同胞利益福祉而努力。」全國 政協 副主席、民革中央 常務副主席鄭建邦接受中評社專訪時作如上表示。
  • 北京聯大臺研院舉行紀念「九二共識」20周年研討會
    北京聯大臺研院名譽院長、時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的唐樹備說,「九二共識」的緣起是,兩岸受權民間團體事務性協商開啟後,需要雙方有一個明確的政治共識。通過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多次磋商,最終形成了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形成體現了兩岸中國人高度的政治智慧;達成共識的方式也是雙方在處理兩岸問題過程中所進行的一次重要政治創新。
  • 「九二共識」是底線 蔡英文必須面對
    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以確保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李克強強調,「臺獨」沒有前途,兩岸同胞的血脈關係是割不斷的。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也在博鰲強調:「九二共識」既是原則,也是善意。  李克強、張志軍的談話讓外界清晰看到大陸對臺方針,明確表示「九二共識」是底線,不可能讓步、不可能改變。
  • 「九二共識」的真正意義
    可是國民黨在臺「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卻提出要拋棄「九二共識」,另提新論述,甚至還異想天開說兩岸是「兄弟之邦」。一個在「立法院」做過幾屆的「立法」委員,提出這樣一個幼稚的想法,不知道內心會不會感到尷尬。國民黨真是人才輩出,把這樣的人拱進「立法院」,還被選為總召集人,實在是讓人們覺得國民黨真的江郎才盡了!
  • 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在事務性商談中,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態度,可以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協商。     1992年11月大陸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所達成的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 國臺辦:只要堅持九二共識,與臺灣各黨派交流大門是敞開的
    馬曉光表示,2008年以來,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兩岸曾經構建了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平臺,但由於民進黨當局否認「九二共識」,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並且猖獗地推進一系列「臺獨」活動,這是兩岸關係當前複雜嚴峻乃至陷入緊張動蕩的根本原因。
  •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才能維護和平統一前景
    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要維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法理和事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儘管海峽兩岸尚未完全統一,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句話點出了一個中國原則的核心內涵,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
  • 無「九二共識」臺灣只能坐困愁城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充分說明了臺當局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勢必寸步難行。民進黨當局應清楚地意識到「九二共識」絕不是一句「空話」、「口號」,而是臺灣地區行走「國際」的「通關密碼」;不承認「九二共識」,臺灣只能坐困愁城。  評論摘編如下:  昨天第70屆世界衛生大會在瑞士日內瓦舉行。
  • 補壹刀:國民黨青壯派要對「九二共識」下手了?
    執筆/張文生 編輯/刀賤笑國民黨敗選後,黨內出現了檢討「九二共識」的聲音。這種聲音主要來自一些青壯派。掌管黨內青年事務的青年部主任蕭敬嚴尤其受到關注。最近兩天,他先後通過媒體專訪和個人臉書帳號,提出國民黨想要重新執政,就要取得島內民眾的認同。
  • 親歷者受訪重溫往事,「九二共識」歷史事實不容否認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題:「九二共識」歷史事實不容否認新華社記者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不僅拒絕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互信互動的政治基礎,而且變本加厲否定和抹黑「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已翻篇過時」「『九二共識』需賦予新意」等論調紛紛出籠。
  • 親歷者受訪重溫往事 「九二共識「歷史事實不容否認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題:「九二共識」歷史事實不容否認   新華社記者   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不僅拒絕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互信互動的政治基礎,而且變本加厲否定和抹黑「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已翻篇過時」「『九二共識』需賦予新意」等論調紛紛出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