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uhan!」歡迎來到武漢!除漢語之外,英語作為武漢軍運會第二工作語言被大量使用。軍運會執委會特設立翻譯中心,不僅翻譯、審校重要文稿,還能翻譯熱乾麵等武漢地道小吃。
20日,記者來到武漢惠濟路武漢會議中心三樓,一間3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門口醒目地標著「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翻譯中心」,裡面三排桌子擺開,每四人相向而坐。武漢軍運會執委會特聘專家、翻譯中心副主任吳鍾明介紹,翻譯中心主要負責籌備期間和賽時提供專業口譯;負責為重要講話稿、文件報告、新聞宣傳資料等提供專業筆譯;負責指導各競賽組織和場館的翻譯等。16名筆頭「翻譯官」們主要來自外語專家委員會及其團隊,他們大都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高校,其中多人參與過奧運會、青奧會、亞運會等重大國際體育賽事的翻譯工作。「從6月以來,我們審校重要文稿近125萬字。」來自湖北大學的外語專家委員會成員蔡蕾說,軍運會的審校工作非常複雜,涉及軍事、體育、文化等近二十個領域。日均12個成員參與,平均完成了10萬餘字,工作量約是正常翻譯者日常的數倍。
在軍運村餐飲中心的菜單翻譯審校修訂工作中,需確認數千道各式菜品、食物的英文譯名,包括不少武漢獨特美食。「我們想儘可能描述武漢美食的色、香、味、形,增進國際友人對武漢美食文化的了解。」王辭來自武漢紡織大學,是翻譯中心的工作人員之一。
最大的難點在於中國菜名,翻譯時既要符合食物本身的內涵特質,又要便於理解。王辭舉例,比如武漢熱乾麵的翻譯,考慮到芝麻醬雖是半流質,但比番茄醬、辣椒醬等蔬菜類調味汁明顯要稠一些,同時要體現武漢熱乾麵正宗口感,最終按意譯改為「Wuhan hot-dry noodles with sesame paste」,中文逐字解釋就是「武漢芝麻醬熱乾麵」。
王辭表示這要求非常嚴謹、繁瑣,部分不太好把握的菜單譯名,有時甚至需要了解一道菜的具體烹飪方法,才能確定更合適的翻譯表達。武漢小吃豆皮的翻譯,就先了解了製作工藝,充分考慮豆皮「油煎」的烹飪方法,並體現豆皮所使用的餡料「糯米和肉末」,最終譯名是「Doupi (a pan-fried delicacy of glutinous rice and minced meat)」,中文逐字解釋就是「豆皮(用煎鍋烹飪的一種美食,主料是糯米和肉丁)」。
在生活中,「翻譯官」們常對身邊的英文標識自發糾錯。「已經養成職業習慣了,見到相關內容就要校正。」蔡蕾笑著說。有天她回家進小區,意外發現小區人臉識別系統中出現的軍運會英文 標 語 錯 誤——「world peace」被錯誤拼寫為「word peace」,在她指出之後,相關職能部門及時進行了整改。
【編輯:符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