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紅白喜事鬧哪般?嗩吶、樂隊泛濫成災,寄託哀思還是縱情享樂

2020-12-22 村官話三農

喜歡的可以加一下關注,更多精彩文章將和大家分享!

眾所周知,在農村最熱鬧的時刻除了過年、過節,就是紅白喜事了。每逢結婚、辦喪事,農村的左鄰右舍都會積極的出人出力,不圖回報的互相幫襯著,可謂是一呼百應,再加上嗩吶的助興,紅白喜事變得好不熱鬧。可現在一切都大不相同,農村紅白喜事也變了味,嗩吶、樂隊更多的傾向於縱情享樂。這真的好嗎?

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發展了、農民腰包鼓了,紅白喜事也變得越來越熱鬧,花樣更是千奇百態。農村更是流傳著:只要有錢啥事都能辦得到,結婚圖喜慶得載歌載舞;辦喪事假借「寄託哀思」更是毫無底線,樂隊、嗩吶、豔舞屢見不鮮。到頭來,農村紅白喜事被弄得不倫不類,有些甚至庸俗不堪。吃好的、喝好的,又唱又跳就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一切不禁讓人唏噓不已,原本真的不該這樣。農村到底怎麼了?

農村自古以來尤其重視紅白喜事,說白了就是因為農民打出生就和貧窮打交道,一輩子苦命。紅白喜事對於農民來說有著特殊的寓意,所以特別的重視,再加上先前生活條件艱苦,想大辦也辦不起來,所以嗩吶就當仁不讓的備受農民的喜愛,它更是農村紅白喜事的代名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有了翻天地覆的變化,農民手裡有錢了,攀比之風大行其道,紅白喜事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由最初的嗩吶演變成現如今的樂隊、豔舞等,咋一看是進步了,可仔細想想卻不是這麼回事。

一、盲目攀比讓農民多花不少錢,雖說嗩吶有些過時,但花費低啊。而現在農村結婚請個樂隊,少則說也是嗩吶價格的好幾倍。還有就是結婚喜慶,農民都想圖個熱鬧,因此也想願意多花點錢,所以樂隊也就變得肆無忌憚,只要錢到位,啥事都能辦。可讓人不解的是結婚鬧情有可原,可辦喪事再大跳脫衣舞,著實讓人接受不了,尤其是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

二、農村辦喪事原本是寄託哀思、緬懷故人,可現在竟變成了縱情享樂的工具,也和肅穆的氛圍格格不入。可就是這樣,樂隊、豔舞卻屢見不鮮,出人意料的是,農村辦喪事都熱衷於找樂隊,要不村裡人會指手畫腳,並且請樂隊也是有實力的最好證明,本末倒置的邏輯讓人理解不了。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雖然農村富了,經濟條件好了,但與之相對應的精神生活卻貧瘠不堪,急需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可謂是任重而道遠。你說是不?

對於這,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論區茶水已經備好,把您的觀點和我們一塊分享一下唄!

相關焦點

  • 農村的紅白喜事,是傳統文化還是封建迷信?
    農村的紅白喜事是傳統文化還是封建迷信?01農村的紅白喜事是傳統文化,不是封建迷信。中國幾千年來,早已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風俗習慣,其中,農村的紅白喜事,就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風俗習慣,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
  • 農村喪事有歌舞,有樂隊,反而沒有嗩吶,老一輩說真是傷風敗俗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對於農村辦理喪事也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因為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原來的傳統習俗,並且參雜習著現在的花樣,最後讓喪事越來越複雜,很多人好面子就變成了講排場,過於形式,所以對於農村的農民朋友來講,現如今辦理喪事,讓各個地方都頭疼。
  • 黔江:75歲老藝人 將嗩吶「吹」上大雅之堂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9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嗩吶一響,人們便忙;不是登天,就是拜堂。」在鄉下的農村,嗩吶成為傳遞悲喜的號角。長年生活在農村,人們從吹嗩吶傳出的聲音,便能知道哪家是辦喪事還是喜事。
  • 中國嗩吶:嗩吶匠曾經是最受歡迎的職業,如今卻被人們看不起
    如果真到了這一天,再聽嗩吶演奏,我又會是怎樣的感受?自搬進城裡居住,已經多年沒有聽過嗩吶聲響,嗩吶似乎只屬於農村,在城市裡真的難尋蹤跡。幾曾何時,嗩吶風靡全國、萬人追捧,如今卻物是人非、滿目悽涼,這項傳統的民間藝術,終成國家級保護項目。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嗩吶聲聲傾訴鄉土情懷
    SUO NA嗩吶嗩吶聲聲傾訴鄉土情懷嗩吶,這種民間樂器,可以說集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歲月裡的悲喜交響!即使生活多麼艱難困苦,婚嫁迎娶、抬埋送葬的隊伍裡,有了嗩吶聲,就有了滋味。辛金洋,就是嗩吶世家的傳承人。
  • 結婚稱喜事,死人稱白事,紅白喜事又為哪般
    結婚稱喜事,死人稱白事,紅白喜事又為哪般?許多人表示不理解,喜事就是喜事,白事就是白事,為什麼家裡死了人又稱白喜事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傳統民俗中的紅白喜事。由於紅事、白事常被人們稱為家中的大事,為了便於交流,人們通常會把兩者併到一起去說,這也就是習俗中常說的紅白喜事了。關於紅白喜事還有如下說法,清代錢泳在《履園從話》中記載:"蘇杭之間,每呼婚喪喜慶為紅白事,其來久矣。"言意就是人們根據活動中使用的顏色,稱之為紅白喜事,是由來已久的事了。
  • 嗩吶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
    俗話說「嗩吶一響全劇終」,是農村白事上最常見的樂器,為何現在很多地方不讓吹了呢?在我們這裡,過去的確有很多辦白事的時候大吹特吹嗩吶,但是現在卻幾乎絕跡了,我認為:白事不讓吹嗩吶,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設已經深入人心,嗩吶被當作了一種文藝表演形式走上了大雅之堂。
  • 清明節,我們如何寄託哀思?
    有人或許會問,那我們該如何寄託哀思?生辰、忌日、清明、寒衣、春節等,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祭掃的節點。以往人們都會到骨灰堂、公墓等場所,現場寄託對逝去親人的哀思。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傳統的祭掃方式改變了。為了最大限度減少疫情的傳播,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國採取了嚴格的小區封控、公共場所關停等減少人群聚集的措施。
  • 清明時節寄託哀思
    清明祭奠已故親人,寄託哀思、告慰亡靈,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珍惜生命,善待他人,孝對至親,學會感恩。清明祭奠先人,教育世人。讓在世的人安身立命,明確相應的責任,懂得感恩。「百善孝為先」。孝道天經地義,是為人之子孫的首要義務和責任,是立家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為人之子孫喪失孝道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 寄託哀思 這種祭祀方式值得提倡
    為營造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掃環境,南昌青山湖區昨日開展了「破除陋習、文明中元、黃絲帶在行動」活動,彩虹社區的居民系黃絲帶、摺紙鶴,通過文明、環保的祭祀方式悼念故人、寄託哀思。活動現場,有的居民拿起筆來把對親人的思念寫下來,有的則系上黃絲帶表達哀思,大家紛紛表示以後一定會用文明祭祀、節儉祭祀、網上祭祀、安全祭祀的方式,表達對先祖、先賢、先烈的懷念之情。而在南昌市東湖區豫章街道聆江社區,昨日上午,居民陸續帶來家裡閒置的書籍來到社區,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把書換成鮮花,並來到贛江邊,以鮮花紀念先人。
  • 渭南民間藝術「吹鬼子」,渭北平原上的靈魂寄託
    說起「吹鬼子」自清朝以來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社會都未曾斷過,古代時候的長號,嗩吶,以及現在的眾多西洋樂器,都在見證著這一民間文化團體的改變和發展,也正是在這個地方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一直流傳著民間藝人的行為表演藝術,多見於發生在村裡的紅白喜事之上。其表演的形式基本上大體一致,都是靠吹,也就是說靠氣體吹響樂器來進行演奏表演,達到既定的目的和效果。
  • 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被稱之為喜喪,喜喪是指什麼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被稱之為喜喪,喜喪是指什麼呢?在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喪事被稱之為喜喪,也叫做白喜事,辦理白喜事雖然並不是真的喜事,但也確實有幾分喜事的模樣,都是什麼樣的情況之下被稱之為喜喪呢?其實這個還真的沒有什麼年齡確切的規定,只有一些地方風俗習慣,只要達到這些標準之後,很多都是按照白喜事來操辦的。
  • 室友要學嗩吶,請問什麼樂器能鎮壓他?
    俗話說得好,「玩歸玩鬧歸鬧,別拿嗩吶開玩笑」(好吧,這句話其實是上流君說的),作為一個縱橫官場和戰場、連接江湖和武林、同時執掌婚禮和葬禮的樂器,嗩吶是真的真的很厲害。往前推,《黃飛鴻》裡的《男兒當自強》和《水滸傳》裡的《好漢歌》,都是因為有了嗩吶才注入了慷慨激昂的王霸之氣。
  • 鑼鼓嗩吶社火鬧新春 民俗文化添彩中國年
    1月25日至2月8日(正月初一到十五),「中國年·看西安」2020全國鑼鼓、嗩吶、社火展演大賽將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舉行。來自全國的14支著名鑼鼓社火隊,將為市民和遊客帶來精彩紛呈的演出。鑼鼓 東西南北中 匯聚到西安鼓子秧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山東省濟南市的濟陽鼓子秧歌,將在大年初一閃亮登場。
  • 喪葬禮儀與殯葬改革|其實質和目的應是:寄託哀思,增進團結
    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這是我國殯葬改革的源頭,但我們現在的殯葬改革,並沒有很好地體現這個意思。首先,殯葬改革的實質和目的應該是:「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傳統儒家喪禮的用意。《禮記·三年問》:「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群。」
  • 清明祭掃 緬懷英烈寄託哀思
    今天是清明節,各地群眾通過多種方式,緬懷英烈,寄託哀思。英雄精神不朽,薪火世代相傳。在陝西渭華起義教育基地,一場由退役軍人和當地幹部群眾代表參加的緬懷先烈活動正在舉行。人們分批分散向烈士墓碑獻花,緬懷先烈事跡。
  • 寒衣節|寄託哀思 文明祭祀
    寒衣節|寄託哀思 文明祭祀 2020-11-15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村不允許孕婦參加紅白喜事,並非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不過說到懷孕生孩子,我想到了農村經常流傳的一個習俗,那就是孕婦不能參加紅白喜事,不管是結婚還是有人去世,都不能參加,看都不許看。 也有的覺得,喜上加喜對孕婦自己和孩子不好,也有的說是孕婦參加別人婚禮,對人家不好,所以農村如果誰懷孕了去參加別人婚禮,人家知道了要翻臉要鬧矛盾的。
  • 安徽天長:一個嗩吶手眼中的變遷
    春節剛過,安徽省天長市仁和集鎮居民唐來寶就開始收拾自己的嗩吶。  唐來寶原是當地一所學校的老師,因為一直喜歡吹嗩吶,6年前退休之後,逢年過節經常和附近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搭班子在村裡唱戲。很快,就有人邀請他去當地紅白喜事吹嗩吶。唐來寶回憶,那時,自己基本每周都會參加活動,也能賺不少錢。
  • 農村白事興起3股「怪風」,農民哭笑不得,只能跟風效仿
    農村中的講究很多,不少祖上流傳的規矩依舊流傳至今,尤其是紅白喜事上更是如此。如果是喜事,主家就會上門請上親友、賓客見證喜慶的時刻;如果村子裡誰家有老人離世了,和家主關係比較近的人就會主動前去幫忙,共同將逝者的葬禮舉辦下去,讓其風光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