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可以加一下關注,更多精彩文章將和大家分享!
眾所周知,在農村最熱鬧的時刻除了過年、過節,就是紅白喜事了。每逢結婚、辦喪事,農村的左鄰右舍都會積極的出人出力,不圖回報的互相幫襯著,可謂是一呼百應,再加上嗩吶的助興,紅白喜事變得好不熱鬧。可現在一切都大不相同,農村紅白喜事也變了味,嗩吶、樂隊更多的傾向於縱情享樂。這真的好嗎?
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發展了、農民腰包鼓了,紅白喜事也變得越來越熱鬧,花樣更是千奇百態。農村更是流傳著:只要有錢啥事都能辦得到,結婚圖喜慶得載歌載舞;辦喪事假借「寄託哀思」更是毫無底線,樂隊、嗩吶、豔舞屢見不鮮。到頭來,農村紅白喜事被弄得不倫不類,有些甚至庸俗不堪。吃好的、喝好的,又唱又跳就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一切不禁讓人唏噓不已,原本真的不該這樣。農村到底怎麼了?
農村自古以來尤其重視紅白喜事,說白了就是因為農民打出生就和貧窮打交道,一輩子苦命。紅白喜事對於農民來說有著特殊的寓意,所以特別的重視,再加上先前生活條件艱苦,想大辦也辦不起來,所以嗩吶就當仁不讓的備受農民的喜愛,它更是農村紅白喜事的代名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有了翻天地覆的變化,農民手裡有錢了,攀比之風大行其道,紅白喜事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由最初的嗩吶演變成現如今的樂隊、豔舞等,咋一看是進步了,可仔細想想卻不是這麼回事。
一、盲目攀比讓農民多花不少錢,雖說嗩吶有些過時,但花費低啊。而現在農村結婚請個樂隊,少則說也是嗩吶價格的好幾倍。還有就是結婚喜慶,農民都想圖個熱鬧,因此也想願意多花點錢,所以樂隊也就變得肆無忌憚,只要錢到位,啥事都能辦。可讓人不解的是結婚鬧情有可原,可辦喪事再大跳脫衣舞,著實讓人接受不了,尤其是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
二、農村辦喪事原本是寄託哀思、緬懷故人,可現在竟變成了縱情享樂的工具,也和肅穆的氛圍格格不入。可就是這樣,樂隊、豔舞卻屢見不鮮,出人意料的是,農村辦喪事都熱衷於找樂隊,要不村裡人會指手畫腳,並且請樂隊也是有實力的最好證明,本末倒置的邏輯讓人理解不了。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雖然農村富了,經濟條件好了,但與之相對應的精神生活卻貧瘠不堪,急需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可謂是任重而道遠。你說是不?
對於這,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論區茶水已經備好,把您的觀點和我們一塊分享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