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

2020-12-09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劉華東

  這是新中國法治進程中激動人心的一刻,它連接過去、指向未來——

  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會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終得實現,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由此誕生。

  如果要評選今年的法治熱詞,「民法典」可謂當之無愧。從審議、出臺到即將實施,民法典的每一步都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宣示權利、明確義務、保障自由、確立準繩,「從搖籃到墳墓」,民法典呵護著每一位公民。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民法典出臺伊始,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為百姓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小區電梯間的廣告,收入歸誰所有?畢業租房煩心事不斷,如何避「坑」?情侶分手後,「補償協議」有效嗎?離婚後「被負債」,如何維權?這些百姓身邊事,都能在民法典裡找到答案。

  「老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與民法密切相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指出。7編、1260條、超10萬字,民法典堪稱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保護民事權利這一主線,民法典切實做到「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總則編做好民事權利制度的頂層設計,強化對民事權利的保護;物權編明確物的歸屬,確立平等保護原則;合同編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保障契約自由;人格權編明確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以維護婚姻家庭和諧穩定為目標,保護公民的婚姻家庭權利和財產繼承權利;侵權責任編完善民事權利受侵害情況下的救濟渠道和規則,從而形成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體系。

  聚萬眾智慧,成偉大法典。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後10次公開徵求意見,共有42.5萬人提出102萬條意見建議,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多次舉辦意見徵詢會、座談會。這場全國火熱的大討論,讓民法典匯聚了14億人的最大公約數。

  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法律能夠確立交易規則、保障契約自由、維護交易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法治經濟。

  「民法典對主體制度、物權制度和合同制度作出系統規定,為市場經濟運轉設立了市場準入、財產權屬與利用、市場交易規則等,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法。」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表示。

  民事主體制度中的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為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公平競爭提供了基本準入資格和民事商事行為規範;調整所有權及相關權利關係的物權制度,為公有制的實現、為保護和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制度安排;調整各類交易關係的合同制度、擔保制度,為各類民事主體自由參與市場交易、實現經濟利益提供了基本行為準則;調整各類侵權訴求關係的侵權責任制度,則是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重要制度。這一系列基本民事法律制度,都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可或缺的規範和規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企業家座談時強調,要實施好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民法典,恰恰就是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制度根基。

  明確營利法人的商主體地位,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完善擔保物權制度,明確禁止高利放貸,保護技術成果、促進技術創新……申衛星認為,民法典的頒布,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成熟,將通過法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激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無限創造力。

  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奠定法律基石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我們黨先後4次啟動制定和編纂民法典相關工作,但由於條件所限沒有完成。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編纂民法典大幕由此開啟。

  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長期以來,一部部民事立法的出臺,為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提供了基本遵循。但是,這些單行法律彼此難免存在相互重複、矛盾甚至「打架」的地方。

  作為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系統化檢驗和升級了我國民事法律體系,民事法律的體系性和科學性有了極大飛躍。

  「法與時轉則治。」縱觀世界近現代史,一部適合國情的民法典,對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髮揮出巨大的法治推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利明表示,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風車水磨時代的民法典代表,1900年《德國民法典》是20世紀工業社會的民法典代表,而我國的民法典則成為21世紀網際網路時代的民法典代表之作。

  未成年人高額網絡打賞、大數據「殺熟」、網絡「軟暴力」頻出、網路遊戲裝備被盜……網際網路時代,網絡空間治理刻不容緩。民法典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有效規範網絡交易、保障個人的信息權利、豐富權利公示方法、預防網絡侵權行為,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築起法律基石。

  高空拋物重傷路人、高鐵「霸座」無視公德、見義勇為反被追責、找人代孕人財兩空……面對社會治理中的失範現象,民法典確立公共空間行為規範、釐清各方責任、弘揚社會正氣,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為和諧有序的社會生活賦予了法律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各地的防控實踐給民法典提出了新課題。民法典對與疫情相關的民事法律制度作了有針對性的修改完善,做好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更加有章可循。

  近日,上海市崇明區民法典宣講團走進鄉鎮村居,為鄉親們送來一份份民法典普法「大餐」。隨著廣泛宣傳,民法典的原則和精神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到市井坊間、尋常巷陌,民法典激蕩起的法治漣漪,正在並將長久影響中國人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貫徹實施民法典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這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了方向。即將於2021年1月實施的民法典,是調整我國民事法律關係的根本大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法律保障。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民法典,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強法律保障。
  • 雲陽縣「網際網路+法治宣傳」讓《民法典》零距離
    連日來,為了讓《民法典》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雲陽縣創新舉措大力宣傳《民法典》。雲陽縣將學習宣傳《民法典》作為履行黨政主要領導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的重中之重,成為帶頭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
  • 民法典,護航美好生活(法治頭條)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要求以來,從立法機關到法律實務部門,從專家學者到社會公眾,新中國歷史上首部民法典的編纂,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隨著民法典草案提請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編纂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 將《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課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的通過,為我們利用法治教育開展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機。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應深入挖掘民法典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立足中外合作辦學實際,將《民法典》融入高校,將法治教育融入思政工作,創新思政教育方式,講新講活思政課堂。
  • 感受《民法典》「三治融合」的傳承力量
    感受《民法典》「三治融合」的傳承力量 2020-12-03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法| 民法典學習(21)從「法」到「典」 ,民法典何以開闢法治新天地?
    回望歷史,制定一部統一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從1954年首次啟動算起,中國的民法典編纂之路已經走了整整66年。「編纂民法典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國政協委員、貴州貴達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山說,一部好的民法典,不僅弘揚神聖的權利,為各類民商事活動提供基本遵循,也是對國民權利意識和法治精神的培育。
  • 普法|民法典學習(21)從「法」到「典」 ,民法典何以開闢法治新天地?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貴達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山說,一部好的民法典,不僅弘揚神聖的權利,為各類民商事活動提供基本遵循,也是對國民權利意識和法治精神的培育。 這部近年來公眾參與意見最多、集大成於一身的民法典,以其濃濃的人文關懷,傳遞出了一部良法的溫度。
  • 法治北投丨做民法典的踐行者、推廣者、捍衛者
    法治北投丨做民法典的踐行者、推廣者、捍衛者 2020-12-0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瀏陽北盛鎮村幹部學習《民法典》
    伍賢華從民法典的重大意義、誕生歷程、亮點創新與其關注的基層法治四個方面,通過引用詳實的案例,用風趣生動的語言,對《民法典》進行了系統、詳實地解讀,特別是結合基層實際指出了《民法典》在基層法治上的運用,讓鎮村幹部對《民法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 張文顯:中國民法典是二十一世紀民法典的典範
    張文顯介紹說,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填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空白。民法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稱謂的民事法律,實現了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法典夢。
  • 如何摸準群眾的「法治脈搏」,讓《民法典》走進千家萬戶?這裡的...
    「市裡的《民法典》宣講團到我們小區開展宣講活動,講解了《民法典》的內容,解答了我的問題。」李大娘說,聽了講解,諮詢了工作人員,她才知道,把房子過戶給兒子時,她可以要求設立居住權。這樣一來,即使沒有房產證,也可以終生居住。「明年一月《民法典》就正式實施了,《民法典》解決的都是老百姓的實際問題。解決了我的一塊心病啊!」李大娘高興地說。
  • 民法典,真正為民而生!
    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徵程上,依靠法治的力量,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從現實來看,法治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規範公權與保障私權,中國編纂民法典,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科學整理,使民法體系融匯貫通。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民生問題、市場經濟發展的新需求,也亟需法律的規範。民法典為它們設置了新的規範,適應了當代法治需求,體現了民法典的開放進取精神。
  • 從民法到民法典,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
    (兩會·看典)從民法到民法典,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 梁曉輝)「法典,經過整理的比較完備、系統的某一類法律的總稱。」這是《現代漢語詞典》對「法典」的定義,這一表述,揭示出了從法律到法典「一字之差」背後的巨大不同。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新中國首部民法典正式出爐,中國的民法體系經歷從「法律」到「法典」的歷史轉換。這一轉換如何完成?用兩個詞或可概括:「化零為整」「更新換代」。
  • 共看民法眼中的監獄法治風景
    《民法典》和監獄現代化治理有什麼關係?監獄工作怎樣體現人權保護的精神實質?為什麼說《民法典》對於描繪監獄法治風景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實發揮民法典在監獄現代治理工作中的法治作用,按照省監獄管理局黨委的安排,11月24日,由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屈直俊帶隊的宣講團來到金堂監獄,開展了民法典主題巡講首場宣講
  • 法治直播微論壇,帶你一次性get《民法典》十大亮點!
    法潤成華弘揚法治精神 構建和諧成華2020年7月27日一場主題為《民法典》十大亮點解讀的>「法治直播微論壇」活動在成華區猛追灣街道望平坊幾何書屋內開展此次活動由成華區委依法治區辦、成華區司法局主辦,猛追灣街道辦事處協辦,特邀四川融謙律師事務所主任馮榮律師,以及四川電視臺特邀嘉賓老姚、巴巴比網絡科技CEO逍遙、成都紫雲書院創始人云奇,共同專業、趣味地解讀《民法典》十大亮點
  • 杜集區舉行《民法典》知識講座
    11月30日上午,杜集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新時代美好杜集大講堂《民法典》知識講座。杜集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學清主持。杜集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輝,區政協主席慄紅等區幾大班子領導參加;邀請安徽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王亞軍進行《民法典》授課,作主題內容解讀。
  • 民法典頒布意味著什麼?
    民法典的頒布,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有媒體評論認為,民法典的頒布,將深刻改變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新時期。  如果從更深層次的現代文明和現代社會發展的角度來分析,民法典的頒布又意味什麼呢?我們認為,一方面民法典的頒布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和社會形態實現了基本定型。另一方面,民法典的頒布還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健康發展。
  • 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題: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新華社記者白陽今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民法典及其實施有關情況吹風會上,多位民法專家表示,民法典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它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將對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產生重要作用。
  • 民法典中的「民」與「法」
    2020年全國兩會上,各界期盼已久新中國首部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審議通過。全國政協委員李生龍是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身為一名司法工作者,他用「心潮澎湃」來形容民法典頒布時的激動心情。
  • 民法典的時代意義
    它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必將對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帶來更積極、更全面、更規範的影響,也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民法典作為基礎性法律的功能定位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所謂「典」,就是典範、典籍、典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