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詞人釀成的政治悲劇——南唐後主李煜跌宕起伏的一生

2020-09-05 孟沁

寫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一直憑藉著才華被後人稱讚,而他除了是詩人還是皇帝,是南唐後主。相對於在文學上的才華來說,他的政治才能可以說是完全不達標,不管從哪方面看,他都沒有能力去撐起這個朝廷,可是他卻穩穩噹噹地做了15年皇帝。後來被宋朝俘虜,因為沒有正確決策,導致惹下了殺身的罪禍,他的政治生涯就此告終。但他將一腔憤血都抒發進了詩詞之中,文學生涯逐漸輝煌起來。

李煜畫像

一、父輩政治與文學創作道路的鋪墊

1、李璟的政治之路

南唐後主李煜是南唐最後的一位國君,他能夠上位皇帝,大多是自己祖父的功勞。他的祖父李昇當初是吳國大將徐溫的養子,徐溫在軍中任職時總會一同帶著李昇。到了徐溫去世之後,子承父業,李昇就掌管了吳國的政治相關,後又迫使吳國主下位,自己創辦國號,奪得了皇位,後來認定了君主後就恢復李姓,改其為南唐。李昇在執掌七年之後去世,李煜的父親李璟成功登位。

雖然在當時南唐是屬於十國中面積較大的地區,但是實際掌控的地方卻並不算多,到現在也只是在三四省的面積。南唐在當時面臨的比較大的威脅是北宋以及後周兩地。在顯德二年的時候,周世宗帶領軍隊出徵對南唐下手獲得了一定的勝利,李璟自己也十分清楚,南唐的力量和後周很難去抗衡,於是主動派出使者去求和,表示自己可以當成後周的附庸,並願意獻出六州之地,但是這樣的行為並沒有求得周世宗的同意。後幾年,周世宗去開始出兵,攻克了眾多地區,頗有直接將其佔領的氣勢。這個時候的李璟已經十分的焦慮,又提出了割地的政策,自己主動降成了諸侯王,這才穩住了自己的半壁江山。

在建隆元年之時,趙匡胤成功上位建立了北宋王朝,李璟趕緊向其捐獻各種銀兩物資,慶賀北宋獲得了勝利,還在每次節日之前都會送上一份貴重的禮物來表達自己的心意。但儘管自己已經付出了眾多,北宋卻還是有著一統的趨勢,李璟也是長期都處於驚慌之中,在驚慌中他也在密謀著為自己的朝代做些準備;更是在小心翼翼的去巴結趙匡胤,期待以此能夠拖住一段時間。

在建隆二年,李璟把南唐遷都到洪州之後因病去世,這樣的一個動亂飄搖的朝廷政權就到了李煜的身上。在李璟當年接手南朝之時也並沒有很好的打算,只是無可奈何,只能被迫接下,在接手之後,南唐還是處於興盛時期,當時的物資和經濟都十分發達,李璟也曾想過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打拼下更好的江山,但是因為中原王朝的巨大壓力,讓他很難能夠翻身,進退兩難,但為了選擇更妥當的方法,他還是違背了自己的初心,選擇處處退讓,委屈求全。

五代十國分布圖

2、李璟的文學創作才能

雖然在政治上因為所處時代的壓力沒能讓李璟發揮出自己的政治才能,但是在文學方面卻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才情,在當時他也靠著自己的才華吸引了眾多優秀文學家在自己的身邊,還形成了一個文學群體,馮延巳為中心,留下了一大批對後代文學有著極大貢獻的詩詞,成功架起了唐詩過渡成宋詞的橋梁

現如今他留下來的詩詞並不多,只有五首,但卻都展現出了他的才華,詩中大量描繪了重樓,青鳥等景物,抒發出了貴族男女的愁緒,絲毫沒有王侯將相之感,但在作詩中使用的一系列技巧也已經逐漸熟練起來,能夠看出他的詩詞功力的深厚,就像是在他的名篇《浣溪沙》一詩中描寫了西風殘荷,韶光憔悴的景色,從中表達出了思婦懷人的心情,讓人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相思之苦。在當時,這首詩也受到了馮延巳等人的誇讚,後來李廷機還在《全唐五代詞》中評價其為「字字佳,含秋思極妙。」,藝術感染力十分濃厚。

李璟畫像

二、李煜的上位之路

南唐中主李璟在政治上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功勞可言,但是他的文學基因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讓李煜將其發揚光大起來。李煜的出場之所以要用他的祖父和父親二人來作為鋪墊重點還是要展現他在執掌這樣的朝廷路途中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1、被迫推上歷史舞臺

李煜是李璟的兒子,排行老六,小的時候就十分聰明,喜歡讀書畫畫,對於音律也十分通曉。他當時雖然也和五個哥哥一起跟隨父親加官進爵,但是因為排行老六,所以能夠繼承皇位的機會幾乎是沒有的,但是或許命中注定,李煜的五個哥哥就像排著隊一樣接連去世,李煜也就成功擔任了這個重任

在李璟去世之後,李煜就承襲了這個皇位成為了南唐後主,當時的南唐已經岌岌可危,李煜上位之後緊急派人去到宋朝獻上了一批重禮,並寫下了表文,表達了自己所處位置和心意

之後,李煜在處理二者朝廷之間的關係時也是小心翼翼。每次李煜聽到朝廷出師獲得戰功肯定要慶祝,還會為宋朝繼續獻禮,在位多年曾多次躬身於宋朝。面對這樣的刻意「拍馬屁」的行為,趙匡胤即使還想著要繼續討伐,但表面還是假裝示好。不過隨著宋朝討伐的速度繼續加快,李煜也知道危機在不斷的加深,他也繼續去放低身段以求能夠獲得宋朝的信任。

李煜的一系列行為讓整個南唐的地位逐步降低,這樣才能夠讓趙匡胤減少猜疑,為自己的政權多獲得一天的時間。但趙匡胤也並不是吃素的,李煜的行為及其心思很難逃得出他的眼睛,他表面維持友好關係,其實私下已經不斷的對李煜進行監視。趙匡胤為了能夠進一步控制李煜,就從李煜表弟從善開始下手,假意讓他擔任職務,實則是作為人質進行監控。李煜也明白其中深意,心中惶恐不安,雖然表面還是沒有變化,但是私下卻為對戰做了準備。在這樣的情況下,南唐和宋朝的矛盾也是逐漸加深。

李煜的行動最終還是敗露了。趙匡胤當初想著要採取和平政策來收復南唐,於是邀請李煜赴京淪為階下囚之後再去行動,李煜當然能夠看出趙匡胤所作所為的企圖,表示願意繼續奉貢,但是拒絕去到汴京。這下子李煜的心懷異志的行為直接被看透,趙匡胤再次下旨要求他進京,可李煜還就偏偏不去,謊稱自己生病不能前去。這樣的行為自然就給宋朝討伐南唐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趙匡胤立馬派軍隊奔向了江南。


2、政策失誤致使亡國

等李煜明白過來的時候卻為時已晚,他慌忙中派人又送去了眾多奉禮以求緩和關係,但是趙匡胤將禮物收下之後,討伐軍隊卻依舊在前進,並且趙匡胤還提前為討伐南唐做好了準備,但李煜及其君臣認為攻不上岸,自以為高枕無憂,還稱「吾亦以為兒戲耳」。可沒想到說完不久,宋朝軍隊像是如履平地般過了長江,李煜當時的朝廷班子不夠牢靠,即便有重大消息也很難能夠傳到他的耳中,就這樣在宋朝徹底登城之時,他才恍然大悟,一怒之下將皇甫繼勳殺害,想要派兵與之一搏卻發現全是徒勞。

但這個時候的趙匡胤依舊為李煜留下了一條路,就是讓他投降,但是李煜心中還是存有幻想,不能夠果斷行事,於是趙匡胤便直接下令攻城,南唐小朝廷隨之滅亡。李煜和主要臣子作為俘虜被押致京城受罰。不過趙匡胤為了能夠展現自己的帝王大度,不僅沒有治罪還給了他們高官位置,不過這也只是表面功夫,實際他是將幾人囚禁了起來。

在發下的詔書中,趙匡胤屢次提到了自己的寬容,「朕方示以寬大,為含容」,還譴責了李煜的行為,認為他「雖陳內附之言,罔效駿奔之禮,聚兵峻壘,包蓄日彰」,表示本來李煜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但還是給了他相應的職位,這樣的官位也能夠保全他的生命,並在之後的歲月可以逍遙自在。

到了開寶八年,李煜的政治生涯徹底終結,他在南唐執政期間的行為可以看出他的平庸,他為南唐所做的一切,或許是加快了南唐的滅亡,以至於自己只能在趙匡胤身邊低聲下氣,但國家滅亡的責任也並不全在李煜的身上,畢竟在當時的形勢之下,也很難有人能夠娶扭轉全局。

三、李煜的文學成就

雖說政治生涯結束了,但是李煜在文學上的成就卻剛剛嶄露頭角,在京城當做俘虜的三年讓他成為了優秀的文學家。他本來就沒有承擔國之大事的能力,能夠成為南唐君主也只是因為兄長的接連去世,對於政治,他是完全沒有準備的,可以說完全是被人推上政治舞臺中央的,因為沒有能力,自然也只能接受亡國的命運。

作為皇帝的李煜能力不強,但是作為文學家的他卻是十分優秀。當時南唐地理位置優越,景色眾多,物產又十分豐富,基本上沒有什麼戰亂。南唐君臣在奢靡的環境中生活的時候也沒忘記作詞寫詩,形成了較為高雅的文化氛圍,李煜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書法和繪畫上都有了一定的成就,文學更是讓眾多優秀作家所稱讚。明朝的王世貞就曾恆贊其「無君才而好文多藝者,李煜也。文藝為累不為益」。

李煜作品

1、書法繪畫,多才多藝

李煜在書法和繪畫上的成就眾多,他的鑑賞能力很強,而書畫作品也成為了一代經典,從他對眾多畫家和書法家的評價中就能夠窺探出一二,就比如他曾評價「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諸遂良得其意而失其變化」等,評價的十分精闢。

此外,還有眾多行家對他的書畫評價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就如在《宣和畫譜▪江南後主李煜書述》中就對他的書畫能進來做了一個仔細的評價,認為他「能文善書畫」,「書作顫筆,遒勁如寒松霜竹」「畫別為一格」。

2、詞創五代巔峰

在文學上,李煜的詞也到達了五代的頂峰。他的作品大概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是在亡國之前,表達的多是享樂生活的描繪。在《漁夫》中寫出了漁夫釣魚時的閒情逸緻,也是以此自比,展現自己的生活場景。還有很多詞描寫的都是宮廷生活的奢侈。

不過這樣奢靡的生活在亡國後戛然而止,他作為亡國之君不得意將自己身邊的大臣,宮女都辭別,離開了當初悠閒享樂的日子,心中不免有無限的悲涼之感。這樣的巨大反差對他的心理產生了一定的打擊,但是對於詩詞卻有了一個質的提升。在亡國之後他無事可做,寫詩作詞便成為了他唯一的樂趣,他的詩詞也在這樣的鍛鍊之中變得越來越好,他用詩詞展現了自己的囚徒生活,面對各種景象都思緒萬千,情意纏綿,讓人看過之後也是無比同情。在《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中他寫道了自己身為俘虜離開南唐宮殿的場景;在《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中表達了自己對於家國的思念,展現了離別的痛哭。

這個時候的李煜雖然已經沒了權利,又因兒子和妻子的去世,心中愁苦萬分,但趙匡胤對於李煜的監視卻從沒有停下來,還是不斷的通過聊天去打探消息,最後李煜終究是死在了趙匡胤的手中,被人設計將其毒害,天才詩人也隨之逝去。

結語:

李煜成為南唐後主是命中注定,這樣的結局也是必然,但若是他能夠生在宋朝,說不定在文學上的成就會更高,但現實不同,歷史不但讓他成為了政治舞臺中心,還讓他感受到了一落千丈的反差。在政治上他無可奈何,但是在詩詞中卻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感情,可以毫不避諱的將自己的憤恨抒發在其中。雖然李煜的死讓人有著無限的惋惜,但是在文學上的成就卻不斷的閃爍著光芒。

參考文獻:

《相見歡》

《宣和畫譜▪江南後主李煜書述》

《全唐五代詞》

相關焦點

  • 南唐後主李煜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生不逢時的千古詞帝。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愛詩詞的文科生,上學時就非常喜歡李煜的詞句,同時也感嘆他的遭遇,為人善良卻軟弱,一生都在被動中接受命運的擺布和無常。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慨,李煜真的是生錯了時代,不禁唏噓如果他沒有生在帝王家,只是一位普通的王侯貴胄,或者富家子弟,以他的才華和能力,舞文弄墨,滿懷詩書,也許能成為一個不錯的詞人,而且能愉快的安度一生或許會活得很瀟灑愜意,灑脫自由,也許就免於遭遇這不幸和悽涼坎坷的一生,可惜沒有人能選擇得了自己的出身。
  • 南唐後主,天才作詞人,他的一生令人唏噓!
    當然,這是一次永別,詞作中深刻表達了對故土濃濃的思念和留戀,李煜的逃離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他還來不及傷春悲秋,就被宋朝抓住做了俘虜,過起了忍辱負重的囚徒生活。他本是深宮中無憂無慮的皇子,吟詩作畫才該是他一生的軌跡,說不定日後以後後留下文豪的大名,然而在後世他被代名的時候,卻是南唐後主,亡國之君。
  • 「悲情」帝王—南唐後主李煜的一生
    可是無人提及也無人知道李煜的一生有多麼的悲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守不住自己擁有的。年輕時候的李煜就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政治才能,那時的李煜喜歡信奉佛教,為人儒弱不堪,一身書生之氣。因此在太子死後有大臣以李煜信念佛教儒弱為由上書南唐中主立其他皇子為太子,但是唐中主排除異議立李煜為吳王入東宮。後來又立李煜為太子監理國事。李煜二十四歲那年(公元961年)父皇因病去世,順利登基,成為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
  •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華夏最浪漫的七夕夜裡,古城金陵熱鬧非凡。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人間善男信女祈求姻緣。彼時,在富麗堂皇的吳王府中,一間僕人忙碌進出的宅院裡,一個嬰兒用陣陣啼哭向這個世界宣布著自己的到來。
  • 南唐後主李煜:做不成皇帝,那我做詞人
    文:昨日刻舟明日取劍 當皇帝可以,當詞人也可以。這人了不得。也許你問這是誰呀?是乾隆帝嗎?非也!非也!乾隆帝的「一片一片又一片」在他面前不值一提,那麼他是誰?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 被皇位耽誤的天才們(三)南唐後主李煜
    被皇位耽誤的天才們(三)南唐後主李煜(驍騎原創)那一首「我花開後百花殺」真霸氣十足。 今天的主人公李煜做為亡國之君,他的一生謹小慎微,認慫上降表,暗地裡積蓄力量,試圖挽救國運,只可惜他遇到的對手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趙匡胤! 李煜在位十四年,做俘虜三年,四十一歲便終結了一生。
  • 南唐後主李煜:悲情的帝王,最純粹的詞人,身不由己的命運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九月,李璟病逝,李煜繼承王位,成為南唐第三代君主,史稱後主。2.國力式微南唐立國之初,江淮地區的百姓自唐朝末年開始,長年經受戰亂,已是強弩之末。長於民間的李昪清楚若繼續徵伐,必將民不聊生。
  • 南唐後主李煜的悲情!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 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開封,他託病不去,宋太祖派兵攻打南唐。李煜對宋王朝抱有幻想,希望通過納貢保全自己父兄的基業,一面派兵消極抵抗,一面向宋太祖求和。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971年,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
  • 南唐後主李煜:江山雖丟了,卻成了一代詞帝!
    但五代十國還真有例外,南唐就是一個。南唐早期社會穩定,經濟也有一定的發展,實力在五代十國中算比較強的,尤其是文化的發展,繁榮一時。從唐詩到宋詞,五代十國也是個過渡時期,而承擔這個過渡任務的國家就是南唐,承擔這個過渡任務的人物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 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對中國古代文學史有何貢獻?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李煜(937年―978年),是南唐第三任國君,也是最後一位國君,史稱李後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詣,其中詞的成就最高。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 論南唐後主——李煜和七夕的不解之謎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南唐最後一位國君。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後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 生於七夕,死於七夕,看南唐後主李煜,一生的悲喜愁思與大起大落
    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國一代偉大詞人「李煜」,迎來了他喜與悲的一生。李煜作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身上自然是帶著濃濃的悲情色彩的。這個出生皇家的九五之尊,卻並非一個懂得如何執掌朝政的合格君王。李煜的性格,很像他的父親李璟,為人軟弱,容易放棄,沒什麼原則,更缺乏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 傷心主人: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是五代南唐的最後一代君主,史稱李後主。李後主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姿貌絕美,性喜學問,他的五個哥哥早卒,故被立為太子。即位後,沉溺聲色,不恤民困,終於亡國。雖說作為一國之君,李後主算不上聖明,但他作為詞人,卻可以說是一代大師、詞壇巨擘。
  • 南唐後主李煜,成為階下囚時,寫了一首詞,充滿了無奈和感傷
    南唐後主李煜,是公認的皇帝裡詩詞寫得最好的,也是一眾知名詩人裡政治地位最高的。要說在他前前後後也有不少熱愛文藝創作的皇帝,可真正靠作詩寫詞留名千古的,恐怕只得他一人。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愛寫詩,生平著作加起來比李白杜甫還要多,可卻沒有一首拿得出手的。
  •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文青的皇帝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國君,他也是南唐的最後一位國君,因為在他在位期間,南唐被北宋滅國了。南唐滅亡之後,李煜被宋軍俘虜,不過,北宋皇帝趙匡胤並沒有殺他,而是給他封了個官,把他養了起來。直到公元978年,李煜才在汴京去世。
  • 為什麼民間一直流傳著「宋徽宗是南唐後主李煜轉世」之說?
    近千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宋徽宗乃李後主轉世」的說法,雖最初源於「李煜託生」之說,但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身世命運驚人的相似性!李後主和宋徽宗都是天才文學家、藝術家,命運卻陰差陽錯地讓他們當起了皇帝,又都因為嚴重不稱職成了亡國之君,亡國後都做了俘虜,受俘期間都受到了勝利者的肆意羞辱,最後客死他鄉!「李煜託生」是宋朝官員趙溍在其所書雜記《養痾漫筆》中記載的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宋神宗到秘書省視察工作,觀看了收藏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其溫文儒雅的形象,不禁讓宋神宗大為嘆服。
  • 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南唐後主李煜
    說起南唐後主李煜,大家並不陌生吧,他寫的詞自成一家,有幾首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如: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特別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34;闊"!看誰更奢侈!嘖嘖嘖!此時南唐已是江河日下了,危機四伏。
  • 詞看人生,生於七夕的南唐後主李煜,錯生帝家的千古詞帝
    李煜,一個錯生在帝王家的詞人,他溫潤如玉,為人灑脫。生於帝王家,無心爭奪皇位,讓他從小瀟灑愜意;而生在帝王家,帝王家的明爭暗鬥,又註定了他的不幸以及坎坷的一生。他有著清新自然的《玉樓春》,又有著樸素感傷的《相見歡》,也有千古傳唱的《問君能有幾多愁》,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南唐後主李煜,他究竟有著怎樣的一生呢?有人說:李煜的一生寓於詩詞中,看他的詩詞就能看完他的一生。李煜原名李從嘉,排行第六,自己無心帝位樂於逍遙,但天不遂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