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是中國人都會知道的良藥,小時候家裡人都會給和中藥,但是從來沒仔細想過中藥應該是飯前喝還是飯後喝,喝中藥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小編今天就教大家來了解一下,中藥應該何時喝比較好。
中藥湯劑
湯劑,古稱湯液,是中藥最為古老的劑型之一,在中醫臨床應用中也最為廣泛,歷經幾千年不衰。
除與中國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外,更在不斷吸納現代科學技術,使湯劑本身的特點更好的為人利用。湯劑能夠充分適應中醫辨證施治的需要,並具有療效快,易吸收,作用強等幾大特點。
特別適用於各種慢性疾病。清代著名醫學家徐靈胎就曾講: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有害……就指出了正確的服用湯劑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轉,而錯誤的服用方法會使病情惡化。
中藥飯前還是飯後吃
一、正確的服藥時間 服藥時間應根據病情來決定
1.喝中藥請在飯後30-60分鐘服用為宜.可以避免中藥成分對胃黏膜的刺激。
2.喝中藥前後一小時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漿,以免中藥成分與茶的鞣質,咖啡因及蛋白質等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藥後有不舒服或腹瀉等現象,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感冒咳嗽請停服湯藥。
4.如果覺得口味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藥力停留較久,宜飯後服;病 在下焦的(膀胱、腸),欲使藥力迅速下達,宜飯前服;清熱解毒藥、潤腸瀉下藥、滋補藥宜空腹服,此時胃中空虛容易吸收。所謂空腹服即指早飯前一小時或晚飯後一小時服藥。
特殊藥物應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藥在服藥前應少量進食以助藥效;驅蟲藥應在早晨空腹服,服藥前應喝點兒糖水,這樣可以提高殺蟲的效果;攻下藥在得大便後應立即停服;安神藥、滋補藥、延緩衰老的藥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藥應在睡前2小時服用;治瘧藥應在發作前2小時服用。
急診用藥則不拘時間,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應定時服用。如遇汗難出者,可縮短服藥的時間,以利於發汗。
中藥的服用注意事項
正確的服藥溫度
湯劑在治療一般疾病時均宜採用溫服法,對有特殊治療需要的情況應按特殊的服法服用。 凡屬理氣類藥,熱則易舒,涼則增滯;活血、補血、涼血、止血類藥,寒則瘀淤,熱則沸溢。
凡服解毒劑,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滯易於排出,熱服則增毒物之宜散。凡熱性病宜冷服(如四虎湯),而寒性病則宜熱服,發散攻下,以助藥力。行血脈通絡達筋骨者宜熱服,收澀固精止血之劑則宜冷服。除煩止渴祛暑之劑宜熱服,解表藥多屬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熱服;清熱藥和消暑藥宜冷服。
大熱病用寒藥應溫服;大寒病用熱藥應冷服。對於不應冷服的湯劑在服用後會引起胃腸刺激,出現腹痛或嘔吐,可用生薑擦舌即止。
正確的服藥劑量
中藥湯劑均是煎煮2~3次後的合併液,再按臨床需要分次服藥,一般來講,每次服用 150毫升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發熱病人服清熱解毒劑時,藥液可稍多些以助藥力;生津止渴藥,藥液量也應多,並可代茶頻服。身強者服藥多些,身弱者如兒童和重病人,服藥量應少些。一般兒童1歲以內用成人藥量的五分之一,1~3歲用成人藥量的四分之一;4~7歲用成人藥量的三分之一;8~10歲用成人藥量的一半;10歲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藥量了。
正確的服藥次數
一般湯劑一日分早晚兩次服用,清熱解毒藥可每日服3~4次。補液藥應早晚各服1次,發汗藥可加服2~3次,含咽藥汁可少量多服幾次。 掌握了這些方法之後,就能夠更好地利用藥性,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結語:根據小編的整理,相信你們都對中藥應該是飯前喝還是飯後喝有所了解了已經。不同的中藥在喝的時候都有不同的要求,為謹慎起見,我們在服用中藥之前還是應該先詢問醫生之後再服用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