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陳曉京
創始人臧健和女士去世,但她一手做大灣仔碼頭的故事依然會長久流傳。
擁有15家生產基地,年營業收入60億元,產品遍及海內外,臧健和用30多年時間把灣仔碼頭做到全國第三。
她個人身家倍增,也因此獲得「水餃皇后」的美譽。
她的水餃生意能夠風生水起,與其個人努力分不開,幾次藉助外力成就自身也是一大原因。
不同於「老乾媽」陶華碧埋頭苦幹,臧健和並不拒絕與外界合作,且多次與外資合作將市場越做越大。迄今為止,灣仔碼頭水餃產品在國內高端速凍產品中佔據重要位置,即便受到外賣衝擊,仍能保持勻速增長。
三次借力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創始人臧健和善於和外資合作互相借力,自身規模得以逐漸壯大。
1983年,與日本大丸百貨合作,水餃產品順利進入商超渠道體系。
大丸商場是一家日本百貨公司,擁有超市、百貨商場等多個渠道,是上世紀80年代香港主流購物渠道。
也正是日本資金和渠道的幫助,灣仔碼頭從街頭小販逐漸發成小型工廠,產品從現煮水餃變身冷凍產品。經幾年時間發展,香港速凍食品第一品牌已非灣仔碼頭莫屬,且佔據香港速凍水餃市場大部分份額。
1985年之後,灣仔碼頭先後開設三家水餃工廠,1996年再建一座1200平米的廠房,產能得到提升。
1996年,以臧健和為原型的電視劇《水餃皇后》熱播,灣仔碼頭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1997年,灣仔碼頭迎來最大的發展機遇,美國第三大食品公司pillsbury(品食樂)收購灣仔碼頭70%股權。
次年,上述二者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產品隨即打入內地市場,廣州和北京工廠在其後投產。
1999年,灣仔碼頭水餃銷售額5億元,佔據華東地區市場的一半比例。
2001年,全球最大食品公司之一的美國通用磨坊收購品食樂,成為灣仔碼頭的控股股東。
如果說與大丸百貨合作是順利進入香港商超體系,與品食樂合作是得到產品標準化及研發保障,那麼,被通用磨坊控股,則是在獲得發展資金的情況下,解決了速凍食品企業亟待解決的冷鏈物流難題。
在當時國內冷鏈設施和物流業並不發達的情況下,通用磨坊在冷鏈物流設施上投資,幫助大型商超購置冷凍櫃,以及為公司解決掉冷鏈物流難題,灣仔碼頭的水餃產品才得以行銷全國。
「臧姑娘」時代已過去
臧健和靠賣水餃創業成為香港商業傳奇,品牌本身有著天然的故事性,在硬體難題解決後,營銷灣仔碼頭品牌成為重點工作,電視廣告中塑造的「臧姑娘」的慈母形象更是深得人心。
有了較好的品牌力護佑,水餃市場佔有率企穩之後,灣仔碼頭的產品線不單單局限於水餃,2009年,公司進入饅頭、包子產品市場,其產品品類擴增至叉燒包、奶黃包,還研發出湯圓和雲吞等速凍產品。
公司研發出炒菜系列以及速凍晚餐中餐產品並推向美國市場,成為當時做預製中餐的第一品牌,當年在美國市場即獲得營業收入5000萬美元。
一般說來,企業由外資控股,創始人一般會徘徊在公司顧問層面,不會涉及具體經營和決策。
創始人臧健和沒有一走了之,繼續留在灣仔碼頭參與企業日常管理,尤其在她擅長的產品研發上親力親為。
臧健和做出這個決策,保證了企業穩定和品牌形象的完整性,也保障了灣仔碼頭在品食樂和通用磨坊時代的擴張速度和產品創新速度。
據尼爾森2018年數據顯示,灣仔碼頭水餃產品市場佔有率44%,與國內的思念食品、三全食品(002216.SZ)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臧健和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2008年,坐著輪椅出現在香港中文大學敬文書院為臧健和堂命名的典禮上。
2010年,臧健和對來訪的媒體解釋稱,因為心臟病原因,外出應酬減少。
臧健和的離世,標誌著灣仔碼頭「臧姑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