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三國曹魏「五子良將」之首,戰功赫赫,最終卻受辱而死

2020-12-04 史書凌軒閣

東漢末年,烽煙四起,群雄並起,逐鹿中原。

經過幾十年的大小戰事,逐漸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在這魏蜀吳三國中,以曹魏的實力最強。曹操的武將中,內姓武將有曹仁、夏侯淵、夏侯惇等,外姓武將則以「五子良將」為首。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合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知張遼、徐晃之備詳也。——三國志

下面我就來看看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如果說于禁是「五子良將」之首,恐怕很多人不認同,覺得張遼才是五子良將之首。的確,五子良將中戰功最大,最能打的就是張遼。但是如果論軍中地位,于禁才是五子良將之首。

五子良將中,于禁和樂進是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部將,他倆在曹操軍營裡從最低級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往上爬。而徐晃、張遼、張郃三人,都是歸降後快速被封為將軍,屬於後來居上,也有曹操收買人心的意味。

216年,于禁封左將軍,假節鉞。于禁是五子良將中第一個被封「假節鉞」的人。那什麼是假節鉞呢?戰時,假節鉞可斬殺兩千石以下官吏,可自主出兵徵戰,無需向曹操請命。

三國中都有哪些人「假節鉞」呢?董卓、曹操、關羽、諸葛亮、司馬師、司馬昭。而張遼,沒有假節鉞。

當然,于禁被封為「假節鉞」,不是忽悠來的,可是他靠自己的實力獲得的,曹操不是庸主。

禁從討呂布於濮陽,別破布二營於城南,又別將破高雅於須昌。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從徵黃巾劉闢、黃邵等,屯版粱,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闢)邵等,盡降其眾。遷平虜校尉。從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三國志

于禁開始時跟隨曹操徵討各方諸侯,殺敵無數,立下汗馬功勞。官渡鏖戰,袁紹和曹操相持時,曹操去討伐叛亂的劉備,于禁在曹操不在大營的期間,率兵抵擋了袁紹的多次進攻。後又多次平定叛亂,立下戰功。

在合肥之戰前,于禁功勞最大,官拜左將軍,為五子最高位。樂進張遼地位相近,但樂進排名一直在張遼之前。

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于禁前半生叱吒沙場,戰功赫赫,但他幾十年的功勳和威望都在公元219年毀於一旦。

那一年,于禁遇到了把自己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的猛將——關羽。在襄樊之戰中,于禁率領的魏軍全軍覆沒,副將龐德不投降被關羽所斬,于禁自己投降了關羽。

此處不再說關二哥有多生猛了,我們繼續說于禁。如果于禁跟龐德一樣寧死不降,會比他苟且偷生更光彩點。于禁先是被關羽扣押,後來關羽兵敗,孫權佔領荊州,自然也就抓住了于禁。孫權又扣押了于禁兩年,才把他放回魏國。

于禁回到魏國後,曹操已經死了,曹丕繼位。回到魏國後的于禁恢復了爵位,似乎可以安度晚年了。如果曹操還活著,也許會念及于禁功勞,但心狠手辣的曹丕卻不這樣想。沒多久後曹丕卻故意讓人畫了一幅畫,畫中于禁被綁跪地投降關羽,龐德不投降被殺,並請于禁過來看。于禁看完後,很受侮辱,不久後就發病死了。

一代良將于禁,前半生戰功顯赫,一場失敗後卻跌入人生低谷,最終還受辱而死。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的無常。

相關焦點

  • 李典為曹魏立下赫赫戰功,卻沒進「五子良將」,原因到底是什麼?
    在漢末三國時期,曹魏「五子良將」和蜀漢五虎上將,江表之虎臣一樣,都是當時著名的武將組合。按照介紹,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 曹魏五子良將戰功赫赫,卻無一人被封為大將軍,這是為何呢?
    在三國時期,蜀漢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組成的五虎上將,而就曹魏來說,也有五子良將可以與其抗衡。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 曹魏五子良將之爭之爭
    網上歷來有些爭論,張遼,于禁這兩位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二人,他們二人都各自有大量的支持者,他們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五子良將」之首。 張遼,他歸降曹操後戰功赫赫。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軍中謀反。
  • 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也戰功赫赫,他們分別是誰?
    曹操的五子良將是誰?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世人皆道蜀漢五虎上將智勇雙全,舉世無雙,殊不知曹魏的五子良將同樣是勇力驚人,智謀超群之輩。曹操在行軍作戰之時,常常以此五人為先鋒,撤退時以此五人斷後,陳壽在撰寫《三國志》之時將五人列為一傳,並總評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故稱「五子良將」。
  • 盤點三國時期曹魏後期的五子良將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三國的前期可謂是猛將如雲,精兵所向。比如:蜀漢的五虎上將,東吳的十二虎臣,尤其是曹魏擁有曹氏八虎騎,更具有外姓重臣五子良將,有人就說了,自五子良將亡故以後,曹魏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人對外作戰,外姓的將軍好像就沒有了,這可是不對的,實際上曹魏後期也有五個個人可以成為五子良將,他們是誰呢?第五:郝昭。
  • 曹魏五子良將,四位都是降將,只有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在漢末三國時期,降將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群體,也即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都有不少降將。比如在蜀漢武將中,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將。再比如東吳將領中,太史慈和甘寧這兩位猛將,就是降將出身。至於傅士仁、麋芳這兩位關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戰後歸降了東吳。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五子良將,其中四位都是降將。
  • 曹魏五子良將,四位都是降將,只有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五子良將,其中四位都是降將。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安遠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徐晃、張遼、于禁、張郃都是降將,也即只有樂進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 曹魏後期五子良將:鄧艾可比張遼,郭淮不輸張郃,還有三人不好選
    陳壽作《三國志》時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合在一起列傳,並且加以評註:「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所以五子良將的說法自此而起。五子良將是曹魏外姓大將中戰功最為顯赫的五人,最後一個身死的是231年死於木門道之戰的張郃。
  • 李典為曹魏立下赫赫戰功,為何沒進「五子良將」?原因很簡單
    蜀國有五虎將,魏國有五子良將。對於五虎將大家都熟悉,可是提起五子良將可能就說不全名字,五子良將指的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這五個人都是給魏國立下赫赫功勞的人。其實關於五子良將的人選是有一定爭議的,其中魏國的李典就是被爭議最多的人。他對於魏國的貢獻是很大的,可是最後他卻沒有位列在五子良將之中。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問題,李典給魏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是為什麼沒有進入到五子良將之中?
  • 歷史天空:曹魏五子良將
    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安遠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先屬鮑信(曹操的恩人),後屬曹操。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為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稱讚「勝過古代名將」。關羽圍攻襄樊時,親率七軍前往救援。全軍覆沒,被收押在南郡。黃初二年(221年)輾轉返還魏國,最終官拜安遠將軍。被曹丕羞辱,慚恚而死,諡號為厲。
  • 曹魏五子良將,人人作戰英勇,個個特點明顯
    大家可能知道,三國時期的五子良將,分別指的是服務於曹魏勢力的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位將軍。張遼張遼因為曹魏屢立戰功,深受曹操賞識,不僅給他封侯拜將,還列為曹魏五子良將之首三國中唯一不敗"戰神",右將軍樂進樂進是五子良將中加入曹操時間最早的(還有于禁),他於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親自去揚州募兵得千多人,與當時兵少的曹操在河內會合,立下了頭功。樂進的戰鬥經歷就是一部曹魏勢力的成長史。
  • 三國:五子良將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 五虎上將對五子良將
    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是三國時蜀漢和曹魏各自五位最著名的武將!重要性超過了典韋,許褚等曹魏名將!同蜀漢的五虎將一樣,曹魏五子良將在史書《裴注三國志》中同樣合傳!有「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證明!又稱魏五子!
  • 曹魏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曹魏的五子良將排名是怎樣的?
    漢末三國在我國的歷史上是非常精彩的一段亂世,在這期間更是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武將組合。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虎上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作為曹魏代表的「五子良將」在歷史上的地位要遠遠超過五虎上將,那麼讀者們知道「五子良將」中都有誰嗎?
  • 帶你認識三國時期真正的曹魏五子良將,他排名第一歷代推崇!
    小編在這裡告訴你們,不要心灰,蜀漢沒有五虎,但曹魏有五子來彌補你們的失落。那什麼是五子良將呢?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 曹魏五子良將中,為何只有于禁能「假節鉞」?其他人為何不能?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將中,于禁因為在襄樊之戰中投降關羽,所以,這導致其在個人印象上嚴重受損。換而言之,很多人提到于禁這位武將,往往會給出負面和消極的評價。但是,綜合于禁的一生來說,確實當得起名將的地位。
  • 曹操的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就,其實力和劉備五虎上將相差無幾
    在三國那個冷兵器時代,武將對於當時的每一個集團都至關重要。在劉備的集團裡,就有五虎上將之說。把實力最強的將軍封為5虎上將,而在曹操集團也不甘落後,他的麾下也有五子良將。那麼曹操的五子良將分別是誰?他們各自的成名戰又是什麼?
  • 曹操的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就,其實力和劉備五虎上將相差無幾!
    在三國那個冷兵器時代,武將對於當時的每一個集團都至關重要。在劉備的集團裡,就有五虎上將之說。把實力最強的將軍封為5虎上將,而在曹操集團也不甘落後,他的麾下也有五子良將。那麼曹操的五子良將分別是誰?他們各自的成名戰又是什麼?
  • 五虎上將的匹敵者——五子良將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也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組合——五子良將。五子良將」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將軍,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曹操在行軍作戰時,進攻時常常用這五個人為先鋒,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將這五個人列為一傳,在進行總評時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近現代以來人們開始將其合稱為五子良將,但子只是一個量詞,「五子」意思就是說「這五個人」。可以發現,五子良將都是曹操帳下的外姓將領,這也是其收買麾下將領忠心的手段,不得不說,曹老闆還是很有馭下的手段的。接下來,就來看看曹魏的五子良將有何過人之處吧。
  • 曹魏五子良將的十大副將都有誰?他們結局又如何呢?
    在曹魏最有名的莫過於五子良將,「時之良將,五子為先」,那張遼,張郃,徐晃,于禁,樂進等五人每次出戰,都有哪些將領跟隨呢,下面盤點五子良將的十大副將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又如何呢? 第一,張遼副將張郃、牛蓋 張遼乃五子良將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