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指紋技術已經運用到了各個領域當中。如,手機解鎖、上班打卡、生物識別、刑偵探案等。其主要根據是通過對人體指紋的紋路、細節特徵等信息的操作進行身份鑑定。這些科技大部分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主要得益於電子技術的發展。
但在中國古代人們並沒有這些先進的設備,也會經常用到指紋,比如畫押、密封重要文件等就是用的手指指紋。除此之外據史書記載,中國歷史上早有通過指紋探案的先例,難道在古代古人已經發現了指紋的奧秘嗎?
古人將指紋技術用於畫押的原因
第一,古代不像我們現在這樣有九年義務教育,在當時除了一些達官貴人和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能上得起學之外,大部分平頭老百姓都是不識字的,所以古代文盲率特別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古人就發明了畫押的方法。畫押對他們來說就是最簡單的個人標記了。
古人很聰明,在當時他們已經意識到的指紋的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所以以此作為個人標記。雖然古代的指紋技術不能做到像現在這樣高對比,但通過肉眼也是大致對比出來。而且很多時候為了能做出高效的對比,他們在畫押時不僅僅會按指紋還會按掌紋,然後通過肉眼觀測來分辨。這也算是世界上第一代人工指紋技術了。
第二,古人比較迷信,他們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籤字按手印和掌印的做法也正是當時推崇的「守信」的思想,一旦按下指紋就表示你已經承認了紙上的描述,要為此承擔一切後果。
就像古人在發誓的時候也經常豎起三個手指,象徵天,地,人共同見證一個道理。這種舉動在當時的時代是一種安全保障。
古人將指紋技術用於重要文件的密封
在唐朝時期指紋技術已經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在一些重要文件密封時,比如契約、遺囑、朝廷機密文件等,為了防止外人偷看,都會先用「粘土」密封,然後再蓋上印章和指紋。這樣一來就很難偽造。因為兩個人的指紋不可能完全一致。
在我國唐朝時期,關於民間契約,法律就規定要加蓋指紋——「按指為契」,並且在當時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和成熟了。在新疆博物館中就藏有古代遺囑、買賣人口、契約文書等摁指印的原件,說明中國確實早已經運用到指紋技術了。
古人將指紋技術用於案件偵查
早在我國秦朝時期就已經有通過手印來進行斷案的例子了,在當時人們將手印作為一個人的標記,如果文件上留有自己的手印被抓住後幾乎沒法反駁。但倘若不是自己的手印即便被抓住也有翻案的可能。
秦朝以後用指紋破案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在《宋史·元絳傳》裡就記載了一起利用指紋破案的典型案例。講的是北宋年間,在江西永新縣一個叫周整的年輕人,因為嗜賭如命欠下巨債。不僅將身上的銀子輸光了,還將母親的15畝肥沃土地作為賭注壓了上去,結果全部輸了。
需要向對方立下字據。但由於這15畝地的所有權是周整母親的,對方要求字據上必須有周整母親按下的手印才能算數。周整知道母親是絕不會在上面按手印的,這15畝地是她的命根子。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在家裡找來了一份按有母親手印的文書,然後塗掉文書上的字,偽造了一份賣地的契約。
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是非常聰明的,他們早已經使用了指紋技術。在古代指紋和掌紋不僅可以用來作為一個人的印記還會用來看相。通過手掌的紋路來辨別一個人的生命線、事業線等,不管這樣技術知否可靠,但在幾千年前古人就能掌握如此細微的東西並加以運用,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