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古代沒有電腦,無法通過電子設備識別指紋,為什麼還要按手印呢?按了又有什麼用?
指紋識別技術在現代已經很普遍了,比如我們每個人,辦理身份證都需要錄入指紋,還有手機指紋解鎖現在也已經很普遍了,甚至指紋門鎖也在慢慢走入千家萬戶中。
在發生案情時,刑偵人員也會記錄現場殘留的指紋,然後和生物特徵庫進行對比,從而確認嫌疑犯的身份,達到破案的目的。
我們現代能普及這些技術,原因就在於技術的進步,那麼在古代沒有這些技術,在那些契約上按手印有什麼用呢?
其實,在古代秦朝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到了唐朝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
在出土的秦簡《封診式穴盜》中記載:「內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跡、膝,手各處。」就是說在秦朝時,就已經能通過手印來偵破案件了。
到了唐朝之後,對於指紋的理解更深,比如房屋買賣的合同,遺囑等等文書,都會有指紋留下。
在北宋時期還有一個小故事,剛好就證明了古人在指紋技術上的應用。
當時有一個叫周整的年輕人,他非常喜歡賭錢,經常會和一些頑固子弟賭博,但是十賭九輸,有一天賭錢輸光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銀子,但是賭徒輸了肯定殺紅了眼,周整也想著如何翻盤。
可是看看口袋,空空如也。就想找賭場借錢,找賭場借錢肯定是要抵押什麼東西的,周整身上當時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
但是他想到了母親手中的15畝良田,想著上桌之後肯定能大殺四方,於是以土地為籌碼,和一位姓龍的紈絝子弟賭博,結果輸了。
於是沒辦法,只能立下字據,將田地轉讓給哪位紈絝子弟,但是當時的交易是需要雙方按下手印的,周整的母親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不想丟下面子,也不想被母親知道,於是周整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拿著有母親手印的文書,幫龍公子偽造了手印。
以為這樣就能瞞天過海,然而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後來這位龍公子拿著字據,就來到找周整的母親要土地。
周整的母親肯定是不樂意的,明明沒有按過這樣的字據,憑什麼要認這份字據,雙方各執一詞,這件事就只能交給官府來處理。
到了官府被元大人看出了不同,通過對比兩份字據,看出了不同。這位龍公子也就此敗訴了,周整的母親保住了自己的土地。
由此可見,在古代其實就可以 通過指紋來辦案了,只是古人沒有電腦,沒有辦法來高效率辨別,只能通過肉眼來辨識,辦案效率很低。
在宋朝還有一本書《洗冤錄》,上面完整的記載了通過指紋來斷案的記錄,也是全世界現存最早的法醫書籍。
而歐洲人利用指紋要到1880年,一位英國醫生亨利福爾茲,才發現人的手摸過杯子,會留下痕跡,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辨別罪犯的身份。
直到一百年後,才真正誕生了指紋分類編碼技術,為現代指紋技術奠定了基礎。
相比起歐洲人,到19世紀才開始認識指紋,我國早在秦朝,就清楚地意識到了指紋的作用。其實古代之所以運用指紋,而不是籤字的原因在於,古代很多人都是文盲,但是又要留下憑證,所以才運用指紋。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智能設備識別指紋,但是通過比對指印,還是能完美的達到目的,對於祖先的智慧不得不佩服。
結語:各位看官,對於現代的高科技技術,你們還知道哪些其實古代就有運用的嗎?